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1996-08~2006—08共诊治胃肠道间质瘤(GISTs)16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6例,年龄46-72(平均59)岁。11例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返酸等,2例为黑便或呕血,2例为上腹部渐进性肿块,1例体检时发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4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资料及诊断、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肠道间质肿瘤无特异性临床征象,患者术前均未获明确诊断,均有腹痛、黑便症状。胃占60%~70%,其次是小肠占20%~25%,其他部位〈10%。免疫组化表型为CD34+、CD117+。结论:胃肠道间质肿瘤是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术前诊断较困难,有较独特免疫组化表型,免疫组化有助明确诊断。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完全彻底切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杨联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509-751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2-2009年收治的28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平均年龄56岁,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术后随访2例局部复发再次来院手术,1例术后13个月广泛转移死亡。1例因急性心肌梗死于术后2 a死亡。结论 GIST的诊断有赖于内镜及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手术切除是有效治疗手段。手术操作应遵循无瘤操作及防止瘤体破溃原则。  相似文献   

4.
胃恶性间质瘤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胃恶性间质瘤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54岁。因间歇性上腹部胀痛不适5个月余,加重1d于2007—02—02拟胆囊炎、胆石症收住入院,2个月前在上海某医院行胃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查体:心肺(-)。腹平坦,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全腹未扪及包块,肠鸣音正常4~5次/min。  相似文献   

5.
现将我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决定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18例胃间质瘤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用10%甲醛固定,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SP染色后检测CD117、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S100蛋白的表达.结果 18例胃间质瘤的病理形态呈梭形细胞样12例,上皮细胞样6例,CD117阳性+ 6例、++ 8例、+++ 4例,CD34 + 8例、++ 2例,+++ 6例、阴性2例,S100蛋白仅有1例散在阳性,SMA仅有2例散在阳性,其余均为阴性.结论 CD117、CD34是胃间质瘤的诊断标记物,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是诊断胃间质瘤的可靠方法,肿瘤大小及核分裂是判断危险度的标准,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密切随访、定期复查,必要时配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对控制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恶性胃间质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 女,58岁。以黑便半月,头晕乏力1d入院。既往无特殊。查体:贫血貌,心肺(-),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5次/min。辅助检查血:WBC6.7×10^9/L,RBC2.01×10^12/L,Hb54g/L。大便隐血强阳性,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肝、胆、脾B超示: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质地均匀,门脉直径1.02cm,肝右叶小囊肿(1.8cm),胆囊壁毛糙,脾脏正常,未发现腹水。胃镜示:食管(-);贲门:下段可见破裂的蓝色静脉和溃疡灶;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一种起源于胃肠道肌壁间质的以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为主要成份的间叶性肿瘤。1996~2004年我院收治32例,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1例,女21例,年龄27~80(平均57.5)岁,发病就诊时间0.5a,平均9个月。临床表现:腹部不适15例,可扪及肿块者7例,  相似文献   

9.
胃肠间质瘤16例外科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01/2008-12收治的胃肠间质瘤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免疫组化确诊,术前确诊率低。结论:消化道间质瘤临床少见,以手术治疗为主,术中根据肿瘤大小、部位、有无外侵及淋巴结转移确定手术切除范围,不需行大范围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恶性间质瘤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09/2005—12收治的25例胃肠恶性间质瘤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2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免疫组化CD117阳性25例,CD34阳性18例。随访1~3a,死亡9例。结论:胃肠恶性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检查是确诊的惟一方法。完整局部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无法切除或有肿瘤残余及术后复发的患者可应用格列卫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2009-12收治的65例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65例GIST患者中,胃31例,十二指肠6例,小肠17例,结直肠7例,腹膜后或原发不明4例。均经病理和免疫组化明确诊断。全组均行手术治疗,3例出现胃排空障碍,2例出现腹腔感染,1例出现胰瘘,经保守治疗后恢复。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GIST患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病理及免疫组化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必要手段,手术整块切除是治愈GIST的惟一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胃间质瘤(G ST)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非定向分化的间叶性肿瘤。患者多以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或自己发现腹部包块而就诊,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临床主要依赖于影像学和内镜检查,但由于肿瘤的生长部位和生长方式不同,上述检查各自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将笔者遇到的外生性胃间质瘤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误诊的原因。方法收集124例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病理资料,结合CD117、DOG1等检测确诊胃肠道间质瘤97例,与原诊断比较。结果 16例误诊。误诊为神经鞘瘤4例,平滑肌瘤7例,平滑肌肉瘤3例,神经纤维瘤2例。结论加强对胃肠道间质瘤动态发展的认识,规范处理术后标本,合理使用免疫组化抗体,全面分析检测结果,从而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预后。方法对2002-2010年在吉林市第二中心医院经病理诊断的所有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例中胃、小肠和结直肠分别为49.0%、39.2%、11.8%。70%患者有临床症状,对于复发或转移的患者,伊马替尼治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不同于其他消化道肿瘤,辅助检查中超声内镜、CT检查意义重大。肿瘤原发部位、大小、核分裂相和组织学类型是评估其预后及危险性的重要因素,服用格列卫是目前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胃间质瘤21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是一种胃肠道非上皮性肿瘤,过去这些肿瘤多诊断为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和神经纤维瘤等.Mazur[1]等1983年首次提出了胃肠道间质瘤的概念.近年来随着免疫组化和电镜技术的应用,此类肿瘤的命名已经统一.本院自1999年以来收治胃肠道间质瘤33例,其中胃间质瘤21例.现就诊断、治疗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病历摘要女,70岁。因头晕、乏力5 d,腹痛、排黑便1 d于2006-06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T 37.2℃,P 101次/m in,R 21次/m in,BP 102/60 mm Hg,神清,重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剑突下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约3次/m in。辅助检查血常规:W BC 20.4×109/L,Hb 43 g/L,PLT 251×109/L,大便常规OB(++),血BUN 10.2 mm o l/L。腹部B超示胆囊内多发性结石,肝脾胰未见明显异常。上腹部CT示肝胆脾胰未见明确病变,十二指肠降段肿块。上腹部M R示胆…  相似文献   

17.
李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8):7005-7006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特点,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16例胃肠道问质瘤标本临床资料及病理学形态进行分析,观察肿瘤部位,大小,核分裂像及异型性等,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17,CD34等表达情况。结果:GIST平均年龄52.2岁,发生在食管2例,胃5例,小肠8例,大肠1例。镜下基本形态为上皮细胞型,梭形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免疫组化:CD117阳性,CD34阳性。结论:GIST形态结构多样,肿瘤大小,细胞异犁性,核分裂等作为判断良恶性依据,免疫组化CD117,CD34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直肠恶性间质瘤是一种胃肠道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故术后护理非常重要。2000—11/2007—08我院共收治直肠恶性间质瘤5例,现将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27~70(中位60)岁。均已出现黏液浓血便,伴腹胀、腹痛为主诉入院。人院后通过肛门指诊,钡剂灌肠,直饧镜或CT等确诊。本组均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Miles术,2例行Dixon术,姑息切除术1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我国目前胃肠间质瘤的误诊情况。方法:通过检索近14 a发表的胃肠间质瘤误诊文献,对误诊患者的一般情况、误诊疾病、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胃肠间质瘤分别被误诊28种疾病,前三位依次是卵巢肿瘤、子宫肌瘤和阑尾炎。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对胃肠间质瘤的认识,较少误诊。  相似文献   

20.
对十二指肠间质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66岁。因黑便2d,在外院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对症治疗病情加重转入院,入院时患者全身乏力,活动后心悸、气促、纳差,无呕血、腹痛、胸痛及胸闷,既往(胃镜检查)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2a、血吸虫病史40a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