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心房颤动犬心房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改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慢性心房快速起搏诱发心房颤动(房颤)犬心房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改变。方法13只犬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起搏组(n=7)。起搏组犬无菌开胸后在右心房缝植5对心外膜记录电极,电极尾端经皮下由犬背部穿出;在右心耳缝植螺旋型起搏电极,连接实验用AOO高频起搏器(400次/min),心房快速起搏6周,建立房颤犬模型;假手术组犬仅缝植心外膜记录电极和起搏电极而不起搏。经心外膜电极记录各组犬房颤诱发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两组犬左心房及右心房组织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及肾素活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犬心房肌肾素、血管紧张素原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mRNA表达水平改变。结果(1)起搏组7只犬均经短阵快速刺激(burstpacing)诱发出房颤,房颤诱发率和平均持续时间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2)起搏组犬心房肌AngⅠ、AngⅡ含量较假手术组犬心房肌明显升高(P<0.01),肾素活性亦显著增加(P<0.01);同一组犬左心房与右心房组织AngⅠ、AngⅡ含量及肾素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起搏组犬心房肌肾素、血管紧张素原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犬心房肌显著上调(P<0.01)。结论慢性心房快速起搏诱发房颤犬心房肌AngⅠ、AngⅡ含量及肾素活性显著增加,可能是局部RAS基因表达上调的结果,提示房颤伴随心房肌RAS激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与心房纤维化的关系,研究心房纤维化在房颤维持和心房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心外科手术病人53例,其中窦性心律者26例,房颤患者27例(房颤少于10年患者为房颤Ⅰ组,房颤超过10年患者为房颤Ⅱ组).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手术中取右心房组织,Masson染色测定胶原容积分数(CVF),分别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的方法测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血管转化酶(ACE)mRNA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蛋白的表达量,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结果 同窦性心律组相比,房颤组心房扩大、CVF增高;房颤Ⅰ组心房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和2的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E mRNA升高,AngⅡ升高;房颤Ⅱ组心房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和2的mRNA有下降的趋势,未达统计学意义,ACE mRNA、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蛋白表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房颤患者的心房纤维化早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R)基因转录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方法 33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外科手术时取右心耳组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测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AT2-R)的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窦性心律患者、阵发性房颤及慢性房颤患者之间的心房组织AT1-R手AT2-R的mRNA水平差别均无显著性(P均>0.05);AT1-R和AT2-R在各组患者心房组织中主要表达在心房肌细胞;与窦性心律患者相比,阵发性房颤和慢性房颤患者的心房组织AT1-R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P<0.01),而AT2-R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P<0.05)。结论 心房在房颤时AT1-R表达下调而AT2-R表达上调,提示血管紧张素系统参与了房颤的心房结构重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干预的影响。方法45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其中窦性心律和房颤患者各12例,应用低剂量ACEI的窦性心律和房颤患者分别为9例和12例。取右心耳组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量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和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窦性心律和房颤患者之间的心房组织AT1和AT2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房颤患者心房组织AT1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窦性心律患者(2.63±1.00vs4.64±1.48,P<0.001),AT2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窦性心律患者(6.20±2.17vs3.72±0.88,P<0.05);应用低剂量ACEI的窦性心律和房颤患者分别与未应用ACEI的窦性心律和房颤患者相比,AT1和AT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房颤时AT1蛋白表达下调,AT2蛋白表达上调,相应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参与了房颤的心房结构重构;低剂量ACEI不能逆转房颤AngⅡ受体重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的表达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干预的影响及可能的信号传导途径。方法 选取接受开胸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47例,手术中取右心耳处心房肌标本。采用RT-PCR法检测心房肌ACE2和ACE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CE、ACE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蛋白表达水平,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心房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结果 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持续性房颤组心房肌组织中ACE2表达显著减少(P〈0.05),而ACE的表达和AngⅡ含量显著增加(P〈0.05)。ERK1/2的活化水平在持续性房颤组较窦性心律组明显增加(P〈0.05)。与持续性房颤组相比,ACEⅠ干预组ACE2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ERK1/2的活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ACE表达和Ang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房颤患者心房肌组织中ACE2表达下调,ACE/ACE2平衡失调;ACEⅠ对房颤的长期临床效应可能与其上调ACE2、抑制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AT2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人脐带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原代培养,AngⅡ干预后RT-PCR测定VSMC的AT1R、AT2R mRNA的表达,并观察AT1R阻滞剂氯沙坦、AT2R阻滞剂PD123319对AngⅡ上述诱导作用的影响。结果:1AngⅡ作用于VSMC后,AT1R mRNA表达增强(P0.01),氯沙坦阻断AT1R后,AT1R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PD123319阻断AT2R后,AT1R mRNA表达无显著性变化;2AngⅡ作用于VSMC后,AT2R mRNA表达无显著性增强,氯沙坦及PD123319作用后,AT2R mRNA表达也未见显著性变化。结论:1AngⅡ可诱导VSMC AT1R mRNA表达,AT1R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介导作用,AT1R阻滞剂氯沙坦可有效抑制AngⅡ的这种诱导作用;2相对于AT1R,AngⅡ不能诱导VSMC AT2R mRNA表达增加。所以推测AngⅡ差异化诱导VSMC AT1R、AT2R mRNA表达,导致AT1R、AT2R失衡。  相似文献   

7.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新成员,新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通过作用于心血管、肾脏、肾上腺,控制体液、电解质平衡以及动脉压,是机体重要的调控系统。经典的RAS主要成分有肾素、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血管紧张素受体2(AT2R)。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伴发心房颤动(房颤)以及未伴发房颤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受体在左、右心房中的不平衡表达.方法:取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疾患行开胸心脏手术患者左、右心房组织标本,共39例,其中慢性心房颤动患者25例(房颤组)、窦性心律患者14例(窦律组),行常规苏木素伊红染色进行组织学检查,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测定每例患者左、右心房Ang Ⅱ 1型受体(AT1)和2型受体(AT2)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蛋白印迹技术检测AT1和AT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示窦律组患者右心房ATI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左心房(P<0.05),右心房AT2 mRNA表达水平高于左心房(P<0.05);房颤组患者右心房AT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左心房(P<0.001),右心房AT2 mRNA表达水平高于左心房(P<0.05).房颤组患者左、右心房AT1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值较窦律组有升高趋势(P>0.05).两组患者左、右心房AT1和AT2(与内参比较)均显示蛋白印迹.结论:慢性房颤患者心房结构重构以心肌纤维化为主要特征,并以左心房改变最为明显.两组患者左、右心房AngⅡ受体表达均不平衡,房颤组患者左、右心房表达不平衡较窦律组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重构的相关分子机制的表达情况.方法 取39例风湿性二尖瓣疾病换瓣手术患者的心房组织标本.其中房颤患者25例、窦性心律患者14例.应用RT.PCR技术测定左、右心房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和2型受体(AT2)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AT1和AT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房颤患者组左心房内径明显增大.房颤组左心房的AT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P<0.05),而AT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却无显著差别.右心房AT1和AT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两组患者间无显著差别.即房颤患者左心房AT1表达明显上调,而AT2表达并未受明显影响.结论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参与了房颤过程.由AT1激活介导的一系列效应可能是心房重构的相关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心肌胶原代谢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结合分析、生化测定、病理检查结合计算机分析等方法检测大鼠腹主动脉缩窄后10周,左室心肌胶原形态、胶原溶积分数(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胶原浓度(HC)、Ⅰ、Ⅲ型胶原比值(Ⅰ/Ⅲ)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含量(AngⅡ)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最大结合量(Bmax)。结果手术组左室心肌CVF、PVCA、HC、Ⅰ/Ⅲ、AngⅡ和Bmax均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P<0.01),心肌胶原异常堆积。AngⅡ含量与心肌胶原浓度(HC)呈显著正相关(r1=0.9045,P<0.01)。Irbesartan治疗后,上述参数可显著降低(P<0.05,P<0.01),异常堆积的胶原消失。CGP42112A可明显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Bmax(P<0.01),而CVF、PVCA、HC、Ⅰ/Ⅲ、AngⅡ与手术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压力超负荷时,大鼠心肌胶原增生,间质网络发生重建,心脏局部产生的AngⅡ参与了这一病理生理过程,并主要通过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ATR1)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滞剂(ARB)缬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体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2型受体(AT2R)基因表达的影响及该方法治疗高血压的可行性。方法7~8周龄雄性SHR大鼠24只,WKY大鼠8只。SHR大鼠分成4组,每组6只。其中3组分别用缬沙坦30mg/(kg.d),雷米普利1mg/(kg.d)和缬沙坦15mg/(kg.d)+雷米普利0.5mg/(kg.d)灌胃。3月后,分别测定血压、心质量与体质量比值、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值,血清一氧化氮(NO)值及心肌组织NO值。应用心肌胶原纤维特殊染色法及图像分析评估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用RT-PCR方法测定各组大鼠左室心肌,主动脉及脑组织ACEmRNA、AT1RmRNA和AT2RmRNA表达情况。结果联合应用半量的缬沙坦和雷米普利比单用组更全面抑制了SHR心肌、主动脉和脑组织中AT1RmRNA和ACEmRNA的表达(AT1RmRNA:P<0.01vs雷米普利组;ACEmRNA:P<0.01vs缬沙坦组)。联合组明显提升了AT2RmRNA与AT1RmRNA比值(约为SHR组、WKY组或雷米普利组3~4倍),增高了局部心肌组织NO的含量[联合组(7.2±1.2)vsSHR组(4.7±1.2),P<0.05]。结论小剂量联合应用缬沙坦和雷米普利比单用组在高血压治疗方面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学者在心、肾、肺等脏器纤维化实验研究中发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能刺激这些脏器组织间质成纤维细胞胶原分泌,证实AngⅡ参与组织纤维化的形成。现已证实AngⅡ调节血压、水电解质平衡和细胞生长都是通过AngⅡⅠ型受体(AT1R)发挥作用。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肝星状细胞(HSC)是否也表达AT1R和AT2R,为此我们观察了AngⅡ对大鼠HSC表达AngⅡ受体(ATR)及前胶原基因的调控情况,旨在探讨AngⅡ对HSC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伴慢性心房颤动(Af)患者心房组织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与血栓前状态(PLS)的关系。方法将38例接受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分为慢性Af组和窦性心律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比浊法测定脂蛋白(a)[Lip(a)],ELISA法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vWFA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D二聚体(Ddimer),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心房组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水平,非平衡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结果慢性Af组Lip(a)、vWFAg、GMP140和Ddimer的水平均较窦性心律组明显增高(P<0.01、0.05);心房组织AngⅡ的水平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P<0.01);ACE表达量也较窦性心律组明显增加(P<0.01);相关分析显示,心房组织AngⅡ水平与Lip(a)、vWFAg、GMP140和Ddimer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6、0.64、0.93和0.61,P<0.01或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伴慢性Af患者存在PLS以及心房组织局部RAS的激活,心房组织局部RAS的激活可能是其存在PLS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血管紧张素受体与心肌胶原代谢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心肌胶原代谢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结合分析、生化测定、病理检查结合计算机分析等方法检测大鼠腹主动脉缩窄后10周,左室心肌胶原形态、胶原溶积分数(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胶原浓度(HC)、Ⅰ、Ⅲ型胶原比值(Ⅰ/Ⅲ)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含量(AngⅡ)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最大结合量(Bmax)。结果 手术组左室心肌CVF、PVCA、HC、Ⅰ/Ⅲ、AngⅡ和Bmax均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P<0.01),心肌胶原异常堆积。AngⅡ含量与心肌胶原浓度(HC)呈显著正相关(r1=0.9045,P<0.01)。Irbesartan治疗后,上述参数可显著降低(P<0.05,P<0.01),异常堆积的的胶原消失。CGP42112A可明显降低血管紧张Ⅱ受体的Bmax(P<0.01),而CVF、PVCA、HC、I/Ⅲ、AngⅡ与手术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压力超负荷时,大鼠心肌原增生,间质网络发生重建,心脏局部产生的AngⅡ参与了这一病理竽过程,并主要通过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ART1)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血管紧张素Ⅱ1型和2型受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在维持人体心脏血管和神经内分泌体液平衡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是该系统的主要活性肽 ,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过去认为AngⅡ在体内是由血管紧张素I(AngⅠ )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作用下生成的含有 8个氨基酸的多肽 ,现在认为AngⅡ产生除ACE经典途径外还有组织蛋白酶G、胃促胰酶、激肽释放酶、胰蛋白酶等非经典途径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可抑制ACE途径 ,但不抑制其它途径产生的AngⅡ ,所以不能完全阻断AngⅡ的产生。AngⅡ受体拮抗剂是在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压力负荷过重所致心衰大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及M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SD雄性大鼠通过腹主动脉缩窄术构建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致心力衰竭(HF)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n=12)、HF模型组(n=12)和替米沙坦干预组(n=12)。替米沙坦干预组每天给予替米沙坦连续8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脏指数、血浆AngⅡ含量、心肌中AT1R、ACE2和MA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F模型组心脏指数、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浆AngⅡ的含量及心肌AT1R、ACE2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MAS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替米沙坦干预组心脏指数、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下降(P<0.01),血浆AngⅡ的含量及心肌AT1R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而MAS和ACE2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 应用替米沙坦可明显改善HF大鼠心室重构,可能与AngⅡ和AT1R的下调,而MAS和ACE2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7.
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生成的有三条途径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途径、胃促胰酶 (Chymase)途径和非ACE非Chy mase途径及其临床意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最初是作为循环内分泌系统被认识的 ,通过影响血容量和血管张力参与机体血压的调节。近来研究证实 ,心脏和血管组织中也存在着RAS ,它们以旁分泌、自分泌和胞内分泌的形式参与心肌肥厚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等病理过程。其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 ,AngⅡ )是RAS最重要的效应肽。传统观念认为 ,AngⅡ主要是由AngⅠ经ACE水解生成。但近年研究发现 ,在人类及灵长类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培养心肌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原代培养的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ng1-7刺激组。测量心肌细胞直径和表面积,用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细胞ACE2mRNA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ACE2蛋白表达部位。结果Ang1-7对心肌细胞直径和表面积没有影响(P>0.05);Ang1-7刺激组较对照组ACE2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ACE2在心肌细胞膜表达。结论外源性Ang1-7对心肌细胞形态无影响,Ang1-7刺激心肌细胞ACE2mRNA表达上调,其意义在于加速血管紧张素Ⅱ降解为Ang1-7,发挥心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主要活性肽,它的产生有两条途径:一为经典途径,由血管紧张素Ⅰ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作用下生成;另一为非经典途径,通过非ACE依赖性旁路。由蛋白酶激活直接产生。AngⅡ的生物学效应是由特异性的受体即血管紧张素受体Ⅱ介导的,血管内皮上的受体由循环激活,而心脏、血管壁、肾脏等器官中的受体则由以自分泌或旁分泌形式生成的AngⅡ激活。  相似文献   

20.
<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2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关键性酶,ACE2被认为是ACE-血管紧张素(Ang)Ⅱ-Ang受体(AT)Ⅰ轴引起的血管收缩、增殖、纤维化、促炎的内源性调节因子〔1〕。ACE2能维持RAS系统的平衡。RAS系统中ACE是二肽酶,能水解底物AngⅠ羧基末端的两个氨基酸转化为AngⅡ,AngⅡ是RAS系统中主要的活性肽,AngⅡ与ATI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