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方法:2008-01~2011-01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105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3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相关因素.观察入选病例入院相关结果的变化同时进行比较.结果: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血管狭窄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血管狭窄是发生进展性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治疗以减少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2.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1999~2009年16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先对18个变量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阳性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史、感染、加拿大卒中量表(CNS)评分、高血糖、TG、纤维蛋白原、脑水肿、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10个变量与SIP发生显著相关(P〈0.05);脑水肿、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高血糖、感染、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同型半胱氨酸6个因素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水肿、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高血糖、感染、高纤维蛋白原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01-2012-12缺血性进展性卒中患者80例为观察组,并随即抽取同期非进展性卒中患者80例为对照组,就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血压、入院后24h体温、头部CT、颈部血管超声及经颅多普勒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感染史、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收缩压、入院后24小时体温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舒张压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发生是由多种病因、多种病理机制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结果,感染、低血压、高血糖、高纤维蛋白原、高胆固醇、体温升高是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在治疗中应采取个体化治疗,不应盲目降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82例45岁以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名同年龄健康对照组;40例中老年缺血性脑卒患者,50名同年龄健康对照组的血脂、脂蛋白、血糖水平及血压颈动脉超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含量低于对照组及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组。青年缺血性脑卒甲组颈动脉内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1及P〈0.05)。结论:脂质代谢异常是引起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因素,其中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可能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速避宁(低分子肝素)对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实验室及头颅CT检查以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速避宁组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元明显差异,且治疗组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速避宁治疗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武警部队35岁以上人群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进一步阐述其与脑卒中及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武警部队12个省24站点共231 308人中,以整体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35岁以上的个体进行卒中相关因素的基线调查,包括脑卒中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及吸烟史等,同时检测血浆Fg、空腹血糖、血脂、血压、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等,分析Fg与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武警部队35岁以上人群平均血浆Fg水平为(2.83±0.67)g/L,较国内常人水平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Fg水平则明显偏高.Fg增高与缺血性卒中,年龄、高血压、高胆固醇、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水平密切相关.结论武警部队35岁以上人群血浆Fg总体水平较国内常人水平稍低.Fg增高与缺血性脑卒中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观察组)93例病人与无冠心病12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两组病例均记录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四项.结果:(1)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2)血压、餐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存在明显差异,在观察组餐后血糖、血压、血脂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三高)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发病72 h内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1例,将患者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空腹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4项生化指标,并对各组进行既往病史采集,记录病灶部位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析HCY水平与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TC、TG、LDL、梗死部位及NIHSS评分的关系,比较进展组和非进展组中HCY等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高HCY组(HCY>10.3μmol/L)患者男性比例、LDL水平、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HCY组(HCY≤10.3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患者与非进展组比较,男性比例、TG、HCY水平、NIHSS评分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HCY水平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减低HCY水平可预防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魏凯  张念民  吴天华 《西南军医》2012,14(3):471-47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新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病例组,1∶1匹配年龄相差≤3岁、同性别和同民族的非心脑血管病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史、心脏病史、糖尿病史、病前血压波动、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家族史、吸烟、饮酒、爱吃咸食、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血尿酸、性格急躁、经常性紧张均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是保护因素。(2)高血压病(OR=3.544,95%;CI:1.923~6.530)、吸烟(OR=3.219,95%;CI:1.760~5.889)、心脏病史(OR=2.409,95%;CI:1.382~4.197)、糖尿病(OR=1.914,95%;CI:1.106~3.311)入选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高血压病史、吸烟、心脏病史、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脑卒中的关键在于控制和干预这些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本文对150例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脑卒中组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酗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与脑卒中的发病关系密切.结论:对青年人开展健康教育,控制血压、血脂、戒烟、忌酒,保证合理膳食,对降低青年脑卒中的发生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确诊AP产妇(AP组)和50名健康产妇(对照组)临床资料,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合并AP的危险因素。对比2组受试者血钙、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血脂[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淀粉酶(serum amylase,AMS)、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s count,WBC)等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记录40例AP产妇治疗结局。结果AP组合并胆道疾病、高脂血症、高钙血症、高糖血症比例分别为47.5%、40.0%、42.5%、3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合并胆道疾病、高脂血症、高钙血症、高糖血症等是影响妊娠合并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P组产妇血钙、FPG、TC、TG、FIB、CRP、AMS、WBC等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例接受临床治疗的AP产妇均母婴存活,其中27例继续妊娠至足月分娩(10例保守治疗后痊愈,顺产分娩新生儿,母婴平安;17例治疗期间顺产分娩,母婴结局良好),另4例行腹腔置管引流术,术后保守治疗痊愈,6例保守治疗36 h内行剖宫产分娩,3例行剖宫产后接受腹膜后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结论妊娠期合并胆道疾病、高脂血症、高钙血症、高糖血症等可能增加AP发生风险,需引起临床重视;妊娠期AP产妇多存在血脂、血糖、血钙指标异常情况,早期诊断及治疗是获得理想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桥旁正中梗死(PPI)与脑桥深部小梗死(SDPI)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0—2016年收治的脑桥梗死患者395例,其中,PPI患者283例(PPI组),SDPI患者112例(SDPI组)。两组患者均行头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脑白质病变及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程度。结果 SDPI组糖尿病比例、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PP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PI组吸烟比例高于PP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PI组脑白质病变分值高于PP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PI组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程度分值高于PPI组,半卵圆中心区分值低于PP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I发病机制可能主要为穿支动脉疾病,其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而SDPI发病机制考虑为小动脉闭塞。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降纤酶联合紫外线葡萄糖照射法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高血黏度的改善作用。方法本院眼底病组住院的血液流变学学检测异常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患者70例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62例,经眼底、视野、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查并依相应诊断标准确诊。将男女患者分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纯静脉输入降纤酶;治疗组行降纤酶载氧法,即采用氧透射载体治疗仪,将降纤酶通过输液器在氧载体透照窗经过石英管进行紫外线照射后静脉输入体内。两组每日治疗1次,10d后复查血液流学变化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对AION和CRVO患者异常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有所不同,除均能降低男、女患者的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外(P〈0.05);降纤酶载氧组疗效更优,并对男性患者的胆固醇有降低作用(P〈0.05),对血细胞比容和甘油三脂有明显降低作用(P〈0.05或P〈0.01)。结论降纤酶能改善高血黏度,而降纤酶联合紫外线葡萄糖照射法对高血黏度改善的效果更显著,且具方便、安全特点,是一种改善高血黏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内皮功能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初次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13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根据cIMT、内皮功能进行分组,分析高血压患者cIMT、内皮功能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并探究高血压患者cIMT、内皮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cIMT增厚组舒张压、收缩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bA1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肌酐、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均高于cIMT正常组,反应性充血指数(reactive hyperemia index,RHI)降低组收缩压、空腹血糖、HbA1c、LDL-C高于RHI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三酰甘油、LDL-C、Hcy升高为高血压患者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空腹血糖、HbA1c、LDL-C升高为高血压患者RHI降低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空腹血糖、HbA1c、LDL-C均与RHI呈负相关(P<0.05),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C、Hcy均与cIMT呈正相关(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糖脂代谢异常可增加cIMT、内皮功能障碍,且cIMT、内皮功能障碍具有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时间窗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别采用单纯静脉溶栓与桥接治疗的患者112例,入院治疗后连续3 d行神经功能检查,根据有无END分为END组及非END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将P<0.2的观察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Forward法)以确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12例中,34例(30.4%)有END,为END 组,其余78例为非END组。P<0.2的指标包括性别、来院到开始治疗的时间、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血糖、总胆固醇、合并糖尿病、不同治疗方式(静脉溶栓与桥接治疗)。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治疗方式(OR=6.67,95%CI 1.24~34.93,P=0.025)、血脂水平(总胆固醇、HDL及LDL)(OR=1.03,95%CI 1.01~1.06,P=0.034)及糖尿病控制情况(既往糖尿病及空腹血糖水平)(OR=1.16,95%CI 1.03~1.31,P=0.017)是END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不同治疗方式、血糖水平及血脂代谢异常是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静  陈越平 《西南军医》2008,10(4):15-16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7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根据超声斑块形态分为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VP)组30例和稳定斑块(stable plaque,SP)组40例,另选50例无斑块者(NCP)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脂水平的含量。结果与无斑块组比较,有斑块组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无斑块组显著增高,有显著差异(P〈0.05);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有明显变化,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患者斑块稳定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老年男性住院患者超重/肥胖的临床特点及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为武警部队老年患者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3~2005年在武警总医院住院的武警部队老年男性住院患者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超重/肥胖临床特点及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武警部队老年男性住院患者存在较高的超重/肥胖患病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超重/肥胖患病比例有增加趋势,但在不同年龄组呈现不同特点.(2)按体重指数(BMI)分层,不同BMI组高血压、血糖升高、血脂紊乱及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不同(P<0.05),随着BMI的增加,代谢综合征及各组分的检出率逐渐升高(P<0.05).(3)与正常BMI组比较,超重/肥胖组老年男性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脂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P<0.05).(4)与正常BMI组比较,超重/肥胖组老年患者的颈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血糖及血脂紊乱的患病比例较明显增加(P<0.05).(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及甘油三脂升高与武警老年男性老年超重/肥胖呈正相关.结论 武警部队老年患者存在较严重的超重/肥胖状况,是导致老年患者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防治肥胖对预防老年人的代谢综合征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GRACE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年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与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收治的6 787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GRACE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评分≤88分)、中危组(89~118分)及高危组(评分>118分)。随访患者1年,记录1年内MAC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及靶血管血运重建(TVR)]与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应用生存曲线计算累积发生风险,评价GRACE评分对AMI患者MACCE与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1年内发生MACCE 361例(5.32%),其中,全因死亡167例(2.46%)、心肌梗死65例(0.96%)、TVR 105例(1.55%)及缺血性卒中24例(0.35%);发生出血事件91例(1.34%)。单支与三支病变、全因死亡与心肌梗死的发生概率随着GRACE评分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CE与出血事件的累积发生风险随着GRACE评分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RACE评分对AMI患者出院后1年内MACCE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对出血事件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287例住院的中、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合并脑梗死157例,130例无合并脑梗死。应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空腹血糖与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有显著关系(P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状况,了解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收集符合要求的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按血压状况分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HP+DM组,71例,年龄62.15±9.75岁)与非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组(DM组,69例,年龄59.52±11.87岁),收集入选对象信息,测定患者SBP、DBP、身高、体重,BMI;采集静脉血,测定空腹血脂、血糖水平,分别进行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P+DM组与DM组比较,SBP、DBP、BMI、体重、皮质醇、HbAlc、TC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多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身高、体重、BMI、血压、血脂、FBS、FINS、C-P、HbAlc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较紊乱,且存在多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