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病临床应用历史已达40余年,在治疗心绞痛、高血压及某些心律失常等方面效果肯定,是临床常用药物。由于β-受体阻滞剂具有负性变时变力作用,所以心力衰竭(CHF)曾被认为是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随着几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的发表,改变了以往β-受体阻滞剂在CHF治疗中的地位。建议所有心功能(NY-HA)Ⅱ-Ⅲ级患者,病情稳定后均须应用β-受体阻滞剂,除非有禁忌证或者不能耐受者,而且应及早使用。对于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风心病合并CHF,尚无循证医学的证据。我们就倍他乐克治疗风心病伴CHF1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沙庆勇 《新疆医学》2002,32(3):54-55
随着对某些心脏病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及大型临床试验的结果,β-受体阻滞剂尤其是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临床。本文将从5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由于β-受体阻滞剂的负性肌力作用,以往在CHF的治疗中都是禁用的。80年代以后新的研究着力于β-受体阻滞剂降低CHF病人血压和减少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1995年发表的“ACC/AHA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已将β受体阻滞剂列入治疗药物。此后MERTT—HF和CIBIS—I等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β受体阻滞剂对CHF预后的益处。β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期间序贯性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2例CHF患者住院期间序贯性用洋地黄类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等药物治疗,评判心功能(NYHA)分级,观察血压、心率等变化。结果患者经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副作用轻,安全性好,住院时间短。结论CHF住院期间序贯性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细胞表面β1受体密度下调,β2受体密度不变。卡维地洛是一种具有α1受体拮抗作用的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CHF是通过上调β受体密度,阻滞交感神经系统,改善CHF的心功能、临床症状和长期生存状况。我们试用卡维地洛治疗CHF,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国产左旋卡尼汀(L-canitine,L-CN)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CHF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L-CN组6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国产L-CN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L-CN治疗CH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经历了数个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CHF主要治疗药物为洋地黄类和利尿剂,嗣后是血管扩张剂加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的老三联疗法。随着对CHF发病机制研究的日渐深入,纠治CHF已演变为目前的新七样:即强心、利尿、扩血管、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H)、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受体拮抗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本综合国内外部分近期有关献。拟就上述七大类药物在CHF治疗中的应用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药物治疗问题受到世界关注。随着有关CHF的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化学的进展,以及作用机理各一的新药涌现,对CHF的药物治疗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念。 1 CHF的药物治疗方案要考虑到神经体液和血液动力学两类因素 传统采用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扩张药治疗CHF,目的在于纠正血流动力学的紊乱,但是这种治疗尽管能改善血流动力学症状,可对长期后果却有不良影响。如兼有正性肌力作用和外周血管扩张作用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8.
方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0,13(10):615-616
<正> 1975年,瑞典学者waagstein首创β受体阻滞剂CHF获得疗效,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近年文献报道β受体阻滞剂CHF有效率达70%。我们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CHF,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宁保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4):416-417
目的了解CHF的标准药物治疗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住心内科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计86例的药物治疗情况,包括β受体阻滞剂、ACEI、利尿剂、洋地黄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治疗剂量。结果各种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β受体阻滞剂为75.6%,ACEI为81.4%,利尿剂为93.0%,洋地黄制剂为58.1%,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为53.5%,他汀类药物为88.4%。ACEI使用达目标剂量者占30.2%,β受体阻滞剂使用达目标剂量者占34.9%,β受体阻滞剂不合理使用者占69.8%。结论β受体阻滞剂、ACEI作为CHF治疗的基础药物,在我院的使用率一般,达到目标剂量者较低,且β受体阻滞剂不合理使用情况较严重。临床医师应不断学习掌握循征医学证据,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在临床医院中的应用。方法选择CHF患者156例,在常规应用强心、利尿等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和阿替洛尔,心衰基本控制后。停用常规强心类药物,并进行1年追踪观察。结果应用依那普利合并阿替洛尔治疗CHF有效率达到89.7%。结论临床医院在常规强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功能Ⅱ级以上的CHF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研究发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通常是活性的,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交感神经活化在心衰的病程发展中起重要作用。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CHF是近年来药物治疗的一大革命,所有无禁忌的CHF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但有相当一部分CHF患者因心率过慢、房室传导阻滞、哮喘、血压低等因素不能使用β受体阻滞剂。近几年,笔者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心衰,取得良好疗效。现就真武颗粒治疗心衰,且对LVEF的影响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CHF患者为2001-2003年住院后稳定期病人,共60例,其中男40…  相似文献   

12.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模式已从改善血流动力学模式向神经内分泌调控模变,治疗CHF的主要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其中ACEI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均将它称为治疗CHF的基石。Garg等人汇总分析了应用ACEI进行的32项临床试验,其中3870例CHF患者应用ACEI,  相似文献   

13.
林波 《右江医学》2012,40(5):708-709
<正>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器质性心脏病的转归,2009年美国ACC/AHA指南提出心衰的药物治疗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正性肌力药、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近期有报道大剂量氯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心衰)效果显著[1],笔者用大剂量氯沙坦治疗慢性心衰43例,效果较好,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4.
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神经内分泌激活,特别是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起了关键作用,随着发病机制和治疗理念的更新,拮抗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已成为治疗CHF的关键.而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种通过与儿茶酚胺竞争交感神经β受体,达到阻滞β交感神经作用的药物,至今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人们对促使CHF恶化机制的认识不断加深,对CHF的治疗方法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经过10年来的临床经验总结,现将β受体阻滞剂在CHF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标准治疗药物,并且被列入我国慢性收缩性心衰治疗建议[1].卡维地络为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不仅能够同时阻滞β1、β2受体,还能够阻滞α1受体,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本文旨在观察卡维地洛与倍他乐克两种β受体阻滞剂治疗缺血性心脏病CHF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治疗中的地位已经确立,是心力衰竭的标准治疗之一。我们在常规抗心衰药物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倍他乐克治疗CHF,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慢性心衰在常规药物洋地黄类、速尿、血管扩张剂立其丁、硝酸甘油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l)卡托普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洋地黄、速尿、血管扩张剂、α受体阻滞剂治疗,而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肾素-血管紧张索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治疗。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LVEF、LVDd均明显改善(P〈0.01),即加用ACEI治疗对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治疗后心胸比例也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1),提示ACEI可以改善心肌重塑,从而对心功能的改善起到很大作用。结论 在应用洋地黄、速尿、血管扩张剂、α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肾素-血管紧张索转换酶抑制剂,是目前对CHF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周东红 《医学综述》2004,10(6):355-356
心肌重塑引起的心肌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心力衰竭(心衰)发生发展的机制,阻滞神经激素,阻断心肌重塑的恶性循环是心衰治疗的关键。把β-受体阻滞剂作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基本治疗药物是CHF治疗进展的一个主要成就。卡维地洛作为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是唯一一种在临床上被证实可以全面阻滞肾上腺素活性的药物,这一概念奠定了全面阻  相似文献   

19.
李砚池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4):542-544,546
目的:论述慢性心功能不全(CHF)药物治疗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方法:复习近年来国内外有关CHF药物治疗的试验,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对心衰发生与发展机制的认识经历了心-肾机制、心脏-周围循环机制及神经-体液机制3个阶段。CHF的药物治疗主要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l)、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及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和醛固酮拮抗剂。结论:CHF的药物治疗近年来已取得显著进步,降低了CHF患者的病死率和住院率。  相似文献   

20.
<正> 以往,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原则是以“三联疗法”为基础的,即应用利尿剂,限制钠盐和应用洋地黄药物。以后增加了血管扩张剂改为四联疗法。而目前的趋势是强调应用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可以降低死亡率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