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患者王某,男,19岁,学生。2002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部隐痛,时发时止。患者坚持打篮球等运动。疼痛逐渐加重,夜间较剧,影响睡眠。2003年4月摄X线片示右股骨内髁溶骨性病灶,无反应性新骨,骨皮质变薄,尚无膨胀,无骨膜反应。初步诊断为骨巨细胞瘤。患者往上海求医,于2003年4月17日在上海某医院行右股骨内髁病灶清除骨水泥填充术。术后病理报告为骨巨细胞瘤。恢复良好,半年后跑跳运动无异常。2004年11月18日慢跑时突发右膝红肿疼痛,活动受限。摄X线片示右股骨内髁三块指甲大小骨水泥松动移位。在当地医院手术取出骨水泥碎片。以后右膝一直功…  相似文献   

2.
严宁 《中医正骨》2005,17(10):24-24
患者王某,男,19岁,学生.2002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部隐痛,时发时止.患者坚持打篮球等运动.疼痛逐渐加重,夜间较剧,影响睡眠.2003年4月摄X线片示右股骨内髁溶骨性病灶,无反应性新骨,骨皮质变薄,尚无膨胀,无骨膜反应.初步诊断为骨巨细胞瘤.患者往上海求医,于2003年4月17日在上海某医院行右股骨内髁病灶清除骨水泥填充术.术后病理报告为骨巨细胞瘤.恢复良好,半年后跑跳运动无异常.2004年11月18日慢跑时突发右膝红肿疼痛,活动受限.摄X线片示右股骨内髁三块指甲大小骨水泥松动移位.在当地医院手术取出骨水泥碎片.以后右膝一直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腱鞘巨细胞瘤又称腱鞘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或良性滑膜瘤、腱鞘黄色瘤。多认为本病从腱鞘滑囊之滑膜发生,较多发生于手指骨关节附近,也可见于膝关节、足踝及手腕,甚至髋关节附近,可单发或多发。本病女性较男性多见,好发于青壮年。本病若切除不彻底,可以复发,但恶性极为罕见。笔者分析了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的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表现,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本病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腱鞘巨细胞瘤旧称黄色素瘤,确切病因不清,1941年由Jaffe报道。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但复发率较高。笔者对2004年1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3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17~56岁,平均36.2岁。发生于上肢10例,其中手部6例,腕部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部腱鞘巨细胞瘤诊断和治疗。方法:2000年道2006年共收治20例患者,左手8例,右手13例,其中一人为双手;发生于手指为16例,手掌5例。结果:均行手术治疗,有4例术后一年复发,再次手术并两周后放疗,无复发。结论:腱鞘巨细胞瘤为手部好发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彻底切除腱鞘巨细胞瘤是防止复发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依照病理特点对该病诊断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3月西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依照患者自身临床症状特点、形态学变化及免疫化学染色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根据患者病理类型对其PCNA-LI值及液式细胞检查结果进对比分析,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对病变位置行完全肿瘤切除术可有效治疗腱鞘细胞瘤,这不仅是目前基本治疗手段及坚持原则,也是保护患者肢体功能并减少手术后复发率的关键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MRI表现与病理诊断在手足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中的应用,评价二者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对该院2014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33例手足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给予患者磁共振成像(MRI),随后均给予病理与手术确诊,观察两组检测方式诊断情况。结果对该组患者诊断后各数据统计显示,经MRI显示肿瘤表现"分叶状"9例,"结节状"21例,不规则3例;边界表现不清者4例,边界清晰者29例;T1WI表现等信号31例,均匀低信号8例,低混杂信号4例;T2WI表现高低混杂信号25例,高信号3例,不均匀低信号5例。结论 MRI表现应用于受阻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中的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率与特异性,在诊断受阻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中具有独特优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腱鞘巨细胞瘤,历史上曾有过多种命名,如良性滑膜瘤、黄色素瘤、结节性腱鞘炎、腱鞘纤维组织细胞瘤等,是一种临床少见病、疑难病。笔者近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一些经验,简要分析如下,以供大家参考。1疾病特点1.1早期诊断较困难,容易延误诊断腱鞘巨细胞瘤其清晰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早期多仅可扪及  相似文献   

9.
田玉鹏  杜飞  褚向明 《中医正骨》2011,23(1):31-31,33
膝关节内肿物的治疗多采取开放手术,经关节镜手术治疗者鲜有报道。2008年8月至2009年3月,我们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内腱鞘巨细胞瘤患者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手部肿瘤的发病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院手术治疗的76例手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其发病特点、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手部软组织肿瘤以血管瘤最为多见。余依次为腱鞘巨细胞瘤、腱鞘囊肿、血管球瘤等;良性骨肿瘤以内生软骨瘤最多见,其次为骨软骨瘤;恶性肿瘤以黑色素瘤最多见,其次为鳞癌和骨巨细胞瘤。结论:手部肿瘤易于诊断,一旦确诊应尽早采取积极、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陈红卫  赵钢生 《中医正骨》2008,20(11):83-83
患者,女,36岁,因右手背酸胀不适1年入院。患者1年前无诱因出现右手背酸胀不适,无疼痛,无手指麻木及手指乏力,入院查体:右手腕背稍肿胀,皮肤无红肿,无压痛,右手末梢血液循环良好,感觉正常,手指活动正常。右手X线表现为第4、第5掌骨基底多房骨内透亮区,部分边缘可见骨硬化带,伴骨组织膨胀,无骨膜反应(附图A、B)。初步诊断:右第4、第5掌骨骨肿瘤,骨巨细胞瘤?人院后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第4、第5掌骨近端切除,取髂骨植骨与钩骨融合术(附图c、D)。病理报告为腱鞘巨细胞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腱鞘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高频超声图像,14例表现为局部无痛性肿块,且逐渐增大,质硬,活动度差;1例为肘部慢性损伤后出现肿块,逐渐增大,且有轻微压痛;1例表现为左手腕部掌尺侧无痛性肿块,活动度差,患手背侧各骨间肌不明原因萎缩,第2-5指近节指间关节屈曲畸形,被动伸直未见异常,神经肌电图检查提示尺神经深支卡压。结果:16例患者中,12例经超声检查确诊为腱鞘巨细胞瘤;3例误诊为腱鞘囊肿,1例误诊为神经鞘瘤。肿块位于手部及腕关节者13例,肘关节周围2例,足部1例;15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最小的肿块大小为11.0 mm×7.0mm ×10.0 mm,最大的肿块大小为68.0 mm ×25.8 mm×58.3 mm,其余14例患者的肿块大小均为20.0 mm×30.0mm×25.0 mm 左右。12例肿块位于肌腱旁,其中1例包绕肌腱的同时压迫尺神经;3例位于关节旁,与关节囊分界欠清;1例瘤体邻近部位骨质凹陷。肿块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肌腱或关节附近的实质性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无包膜,内部回声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见肿块内部有血流信号,肿块血流按 Alder 半定量血流分级法评定,0级3例、Ⅰ级12例、Ⅱ级1例。结论:腱鞘巨细胞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而且高频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伤、操作简单、价格低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火针治疗腱鞘囊肿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腱鞘囊肿常发于四肢关节附近,呈半球状囊性肿块,局部多有疼痛或胀感,重者可影响患者肌腱和关节功能。笔者自2004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火针治疗腱鞘囊肿30例,疗效满意,并与三棱针点刺治疗的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病历摘要患者,女,10岁,湖南桃江县肖家山镇人。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内侧肿大畸形,活动稍受限,在当地医院求治,诊断为先天性病变,未予治疗。2002年7月,患者行走时疼痛,右膝弹响,畸形及活动受限均加重,于2003年2月8日入院。体查:右膝内侧明显肿大,无静脉怒张,膝关节明显外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X线、CT及MRI在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X线、CT及MRI表现.男7例,女9例.年龄13~ 67岁,中位数37.5岁.病变位于手指9例、足趾5例、膝关节2例.病程4个月至20年.13例因软组织肿胀或无痛性肿块逐渐增大前来就诊,3例因发现软组织肿块伴疼痛或活动障碍前来就诊.除1例有外伤史外,其余均无明显诱因.16例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5例行CT检查,14例行MRI检查,其中12例进行增强扫描.结果:①X线表现.16例患者中6例X线片未见异常;7例仅见软组织肿块;3例显示软组织肿块伴相邻骨质压迫性吸收,边缘硬化,无骨膜反应.②CT表现.5例行CT检查的患者均可见1.0cm×1.0 cm至2.0 cm ×2.5 cm的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密度均匀且稍高于软组织,CT值约65 HU,其内均未见钙化,边界清晰.其中2例肿块位于手指,3例位于足趾,且均在掌侧.3例肿块相邻骨质未见明显破坏;2例肿块相邻骨质压迫性吸收,呈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硬化.③MRI表现.14例行MRI检查的患者均可见0.6cm×0.8 cm至3.5 cm×2.7 cm的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晰,大部分可见完整或不完整包膜.7例肿块位于手指,5例位于足趾,2例位于膝关节.T1 WI呈不均匀低信号9例,其边缘或内部可见条状低信号;均匀略低信号5例.T2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11例;不均匀高信号3例,其内部可见条状及斑片状混杂信号.行增强扫描的12例患者中,9例肿块呈轻中度强化,3例肿块呈明显强化.结论:X线片仅能部分显示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病变,表现为无特异性的软组织密度肿块,伴或不伴邻近骨质改变;CT能很好地显示软组织病灶及骨质受累情况,但缺乏特征性.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在MRI T1WI和T2WI上呈不均匀低信号,在短反转时间恢复序列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其间有低信号间隔,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边界清晰,具有特征性,是目前诊断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用于诊断足部软组织肿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48例于2016年11月—2018年11月到该院进行诊治的足部软组织肿块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频超声检查,并分析高频超声用于诊断足部软组织肿块的临床价值。结果高频超声检出准确率为95.83%,其中包括1例误诊、1例漏诊、13例腱鞘巨细胞瘤、12例血管瘤、19例腱鞘囊肿以及2例血管球瘤。结论将高频超声应用到诊断足部软组织肿块患者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较高的检出率,且能够有效鉴别肿块的实际性质与血流的分级,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较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是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一种具有侵袭性的骨肿瘤。好发于长管状骨的骨端,该部位的骨巨细胞瘤具有较为典型的影像学征象,其余部位的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较困难,而使用CT可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笔者共收集到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影像学资料完整的骨巨细胞瘤病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CR(或DR)与CT征象的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工作者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8.
腱鞘巨细胞瘤2例报告山东省肥城市中医院(271600)孙中洋,朱绪武,刘传法,王洪川,张绪银【例1】患者,男,30岁。以右脚背肿物逐渐长大3年,于1992年10月18日来诊。体查右脚2~4趾近节趾骨背部触及4cm×5cm大小的肿块,表面不光滑,质硬,...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的对策。方法:2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和疾病知识的介绍,记录疼痛情况和肿块的大小;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四肢未稍循环,记录出血、疼痛等情况.加强伤口及引流管的护理,早期进行康复指导及功能锻炼。结果:能够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治疗与护理工作,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技巧,2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及康复护理方法,对确保手术成功及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踝足部肿瘤和瘤样病变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对1994年6月—2014年3月间38例踝足部肿瘤和瘤样病变的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并对恶性肿瘤进行了部分随访,分析性别、年龄分布,恶性肿瘤的组织类型、解剖分布和预后。结果 38例踝足部肿瘤和瘤样病变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7~61岁,平均44岁,中位年龄35.5岁。恶性肿瘤13例,软组织和骨关节良性肿瘤17例,恶性肿瘤以34~50岁最多,平均年龄39.2岁。恶性肿瘤随访8例,骨巨细胞瘤随访4例。恶性踝足肿瘤,采用保肢技术3例,恶性肿瘤大多以截肢术。腱鞘巨细胞瘤和骨巨细胞瘤是软组织和骨内肿瘤的常见类型。恶性肿瘤13例,4例进行保肢手术,8例截肢,1例黑色素瘤临床手术时自动出院。结论踝足部肿瘤以软组织瘤和瘤样病变为常见,恶性肿瘤预后较差,软组织肿瘤以皮肤损害出现,提示恶性肿瘤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