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口腔科院内感染高危因素探讨和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口腔科是院内感染的重点监测科室之一 ,口腔中有多种条件致病菌 ,当患者手术后或抵抗力下降时伤口会因多种危险因素而发生感染 ;医务人员在操作中密切接触患者的唾液和血液 ,易引起医患双方的交叉感染。为此 ,探讨其感染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1 危险因素1.1 空气细菌污染 与患者人数 ,医务人员中带菌者 ,疾病种类 ,诊室大小 ,通风情况 ,人员活动情况 ,卫生情况 ,空气消毒制度 ,是否使用高速切削器械等有关。1.2 手术器械污染 包括高速涡轮机头 ,常用检查及拔牙器械 ,洁牙机头 ,刀片的污染。1.3 医务人员的手污染 因其工作性质是治疗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介入超声室的感染因素与预防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总结介入超声室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将超声探头的消毒工作列为介入超声室预防医院感染的最重要因素,制定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组织;加强人员的医院感染培训;贯彻无菌原则,规范超声操作;加强室内的消毒;加强患者的感染管理;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结果 医院介入超声室2009年1月-2011年12月治疗患者342例,未发现医院感染病例.结论 介入超声室工作人员必须重视本科室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中的重要性,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在实际工作将其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3.
张彩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8)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呼吸内镜检查已经成为呼吸系统疾病诊治必不可少的手段,呼吸内镜作为侵入性医疗器械,由于其结构复杂和材料的特殊性,造成使用后消毒灭菌难度增大,易造成医院感染,因此针对呼吸内镜室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B超探头微生物监测及预防医院感染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医院的功能检查科在做完B超检查后,往往用卫生纸等擦拭B超探头及患者皮肤以去掉耦合剂;未经消毒就进行下一次操作.为了解B超探头的微生物携带情况,我们对未经消毒的B超探头进行了微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笔者随机对800例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术后切口感染18例,感染率2.25%。住院时间、手术类型、抗生素的使用等是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减少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6.
7.
张庆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7):1463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大型先进仪器设备也被应用于各个医院。我院从2003年开展MRI检查至2010年,没有因MRI检查而引起医院感染,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预防检验科工作人员医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方法 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及完善制度,加强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知识与自我防护;工作流程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加强工作环境消毒监测,规范医疗废物的消毒与处理的管理.结果 通过上述各项管理与预防,最大限度控制了检验科内的医源性感染,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身体健康.结论 健全检验科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医源性感染的管理和预防,可以有效的预防检验科内医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艾滋病的医源性感染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尤飞龙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7):559-560
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新的致死性传染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蔓延迅速,病死率高。它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截止1998年底,全国3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腔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为控制其医院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例口腔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就诊时期分为预防前组及预防后组,每组患者各100例,并对预防措施实施前后科室医务人员进行皮肤细菌检测,研究导致感染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结果预防前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例,感染率为7.0%,预防后组发生医院感染1例,感染率为1.0%,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口腔器械污染、诊疗环境污染、医用水污染、无菌观念不强及医疗垃圾处理不当,均为导致口腔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医务人员皮肤细菌总数超标预防前组3人,超标率30.0%,预防后组皮肤细菌总数超标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口腔器械污染、诊疗环境污染、医用水污染、无菌观念不强及医疗垃圾处理不当等口腔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医院感染宣教、消毒灭菌工作和医务人员防护意识,以降低感染发生率,确保诊疗质量。 相似文献
14.
产科的住院人群是以产妇及新生儿为主,是一组特殊的人群,大部分的产妇是身体健康无原发病的青年妇女,但同时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而新生儿免疫力低下,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为进一步提高产科的护理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早产的社会因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早产是围产期婴儿死亡的首要原因 ,其生物医学因素主要为前置胎盘、宫内感染、妊娠期合并内、外科疾病及并发症。孕妇的环境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及卫生保健因素等直接促成早产的社会因素也同样重要。本人主要结合在我院近 4年 12 7例早产妇女的情况 ,对其社会因素进行探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我院 1997年 7月~ 2 0 0 1年 5月间分娩总数 2 5 4 9例 ,其中妊娠 2 8足周至不满 37足周之间终止者〔1〕 12 7例 ,将其作为病例组 ,随机抽取正常分娩130例作为对照组。1.2 方法。调查使用根据美国产科统计中心 (OSC)统一设计的问卷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并针对高危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间剖宫产病例5539例,其中切口感染病例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中,患者年龄≥30岁、急诊手术、合并基础病变均可引发切口感染(χ2值分别为58.59、19.26、6.94,均P〈0.05)。在产科相关因素中,手术时间长、胎膜早破、术后出血量多均为剖宫产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χ2值分别为4.70、6.95、4.26,均P〈0.05)。结论剖宫产切口感染因素众多,且相互关联,应从多方面综合控制预防,才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6)
目的全面分析膀胱镜室存在的医院感染因素,制定全面且有效的控制策略,重视并认识到膀胱镜室工作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膀胱镜室改建前后实行门诊检查和手术的519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将2015年9月-2016年2月改建前实施感染管理的245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7月-2016年12月改建后实施感染管理的2737例患者设为干预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患者的满意度多方面分析病区存在的感染因素,探讨全面的感染管理策略。结果在实施感染风险管理策略后,干预组发生感染的门诊患者6例,手术患者3例,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患者满意度(99.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面的规章管理制度,合理的环境布局,高素质的医护团队以及严格的洗消流程能有效地降低膀胱镜室患者的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非生物因素及预防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非生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比较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组与无切口感染组产妇可能存在的与感染相关的非生物因素。结果:临床上引起切口感染的非生物因素包括体重指数高、营养不良、住多人间病房、夏季、阴检导尿肛查次数多、胎膜早破、伴有基础疾病或感染、术前未预防应用抗生素、手术时间长、非主刀医生缝合等。结论:提高对感染的认识,正确指导孕期保健,适当的检查、围手术期给药预防、控制病房内细菌数量、减少手术时间及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是控制剖宫产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围婚期女性生殖道感染现状以及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提供依据。根据围婚期女性婚前查体现状及相关资料进行调查总结、分析。结果显示:围婚期女性疾病总检出率为10.57%,其中生殖道感染占患病总数的44.97%。感染与文化程度、职业、个人不良行为、社会环境因素等有关。提示我们在今后进行生殖健康知识教育时,应根据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为确保男女双方的幸福及繁衍健康的下一代,男性应参与和促进女性生殖健康活动。 相似文献
20.
余惠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28-28
医院感染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及患者额外经济负担,又给国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故应采取有力的措施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