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眶沟通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38例颅眶沟通瘤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此类肿瘤的疗效,全组38例,其中男29例,女9例,年龄4-54岁,平均32.2岁,肿瘤在颅内位于前颅凹33例,中颅凹5例,35例(92.1%)出现与视器有关的症状,23例(60.5%)有头痛,头晕等颅内压增高症状。部分病例行血管造影及术前颈外供瘤血管栓塞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与不同手术入路切除肿瘤,全切者28例,大部切除者10例,均恢复良好,术后无死亡。随访7个月-9年,24例完全恢复健康,6例生活需要照顾,5例有不同程度恢复,3例恶性肿瘤在术后3个月-2年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颅眶沟通瘤多以视器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对颅眶沟通的高血运肿瘤,术前栓塞可以明显地减少手术中出血,增加全切除肿瘤的可能性;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及多学科联合,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可直接改善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眶颅沟通性病变的CT和MRI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研究、探讨眶颅沟通性病变的沟通路径、CT和MRI表现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 51例患者,男28例,女23例,年龄2-68岁,平均41岁,为手术病理和随访结果证实。51例均行 CT扫描,45例行MR扫描,CT和MR增强扫描各44例。结果 通过眶上裂或视神经管沟通的颅眶沟通笥病变31例,占60.8%。其中9例通过视神经管沟通,包括4例视神经和视交叉胶质瘤、3例视神经鞘脑膜瘤,以及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侵犯视神经和视交叉;通过眶上裂沟通者,包括5例脑膜瘤、4例神经源性肿瘤、2例Tolosa-Hunt综合征、3例炎性假瘤、1例眼眶和海绵窦皮样囊肿,以及7例鼻咽癌同时侵犯海绵窦和眼眶,通过眶骨穿支血管间隙沟通的病变或骨质破坏缺损区沟通的眶颅沟通性病变20例,占39.2%,包括5例眶骨扁平性脑膜瘤、10例眶壁转移瘤、1例眶壁软骨肉瘤侵犯筛窦、额窦和额叶、3例泪腺囊腺癌侵犯颅内和1例额底脑膜瘤侵犯眼眶。结论 CT和MRI,尤其是使用脂肪抑制技术和增强扫描的T1WI能明确显示眶颅沟通性病变的沟通路径和病变特征,为制订治疗方案和手术入路提供重要和直接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眶沟通性脑膜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证实的颅眶沟通性脑膜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CT检查24例,MRI检查27例。结果颅眶沟通性脑膜瘤分为扁平肥厚型脑膜瘤、视神经鞘脑膜瘤和跨眶上裂脑膜瘤。5例扁平肥厚型脑膜瘤均呈扁平状软组织密度和受累骨质增生肥厚及脑膜尾征,三侧性肿块4例,双侧性肿块1例。眶内及颞窝肿块信号一致,但与颅内肿块信号不同。视神经鞘脑膜瘤19例,其中哑铃形10例,蝌蚪形7例,视神经鞘膜全程不均匀增厚2例,病变均呈软组织密度,其中钙化2例,但骨质均无改变。颅内及眶内病变信号一致,均出现双轨征及脑膜尾征。跨眶上裂脑膜瘤7例,均呈软组织密度并出现脑膜尾征,哑铃形6例,不规则形1例,邻近骨质增生硬化5例(其中1例合并骨质吸收),骨质无变化2例。行MRI检查的4例中,颅内及眶内肿块信号一致3例,不一致1例。结论不同亚型的颅眶沟通性脑膜瘤均有其特征性的表现,综合分析病变形态、位置、密度和信号特征及邻近脑膜和骨质的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眶上裂沟通眼眶-中颅窝的脑膜瘤手术的颅底重建的方法.方法 总结我院自2007-01至2012-05采用眶-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72例通过眶上裂沟通眼眶-中颅窝底的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类肿瘤颅底重建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颅底硬脑膜及骨缺损修补效果满意,肿瘤全切率为90.3%.术后无脑脊液漏、局部脑膨出、脑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皮下积液12例.结论 对于该类颅眶沟通性脑膜瘤行眶-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是较好的手术方式,颅底重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颌面部病变侵犯中颅窝底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CT横断和冠状面检查显示有中颅窝底破坏的颌面部病变50例,所有病变均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结果 CT显示中颅窝底破坏方式可分为4型:Ⅰ型:颅底骨质吸收,又分为Ⅰa(颅底骨外板吸收,内板未受侵,18例)和Ⅰb(颅底骨内板受侵,13例);Ⅱ型:颅底的孔、管扩大(6例);Ⅲ型:颅底骨质硬化(2例);Ⅳ型:Ⅰ和Ⅱ型(11例)并存。50例中,CT显示颅底破坏的常见结构为翼突(36例)、蝶骨大翼(31例)、蝶骨体/窦(26例)、翼管(23例)、卵圆孔(26例)及圆孔(23例)。50例中,除5例为病变直接侵犯中颅窝底外,其余45例均是自凳面深部间隙侵犯中颅窝底,这些间隙分别是:颞下间隙(31例)、翼腭窝(34例)和咽旁间隙(11例)。CT上显示有颅内结构(海绵窦、大脑颞叶/脑膜和垂体)受侵者25例,其中表现为Ⅰa型3例,Ⅰb型12例,Ⅱ型4例,Ⅲ型1例和Ⅳ型5例。结论 骨吸收是颌面部病变侵犯中颅窝底的主要CT表现。颌面深部间隙是颌面部病变破坏中颅窝底的主要途径。 颌面部病变的颅内侵犯与颅底内板吸收和中颅窝底孔、管的受侵破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复杂性颅眶损伤Ⅰ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复杂性颅眶损伤Ⅰ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Ⅰ期手术治疗7例复杂性颅眶损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40岁,平均31岁。7例均表现为伤后颅内血肿或脑挫裂伤、颅眶骨折畸形和视神经损伤,5例有脑脊液漏。Ⅰ期手术治疗包括清除颅内血肿和挫伤坏死脑组织,矫正颅眶畸形及视神经管减压和修补脑脊液漏。其中1例伤后6小时手术,5例伤后3天内手术,1例伤后3周内手术。结果:按颅脑损伤后恢复评价标准(GOS)和面部整形评价标准,术后6周GOSⅠ级5例,Ⅱ级2例。4例达到整形标准优秀级,3例达到良好级。3例术前光感者术后半年视力恢复正常;4例术前失明者半年后1例视力恢复到0.2,2例眼前手动,1例无变化。5例脑脊液漏患者全部阻塞。结论:Ⅰ期手术治疗复杂性颅眶损伤有利于颅神经功能恢复、颅眶畸形整复和防止脑脊液漏引起的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7.
放射学检查证实的眶内假性肿瘤的颅内延伸罕见。作者回顾了自1980年以来经组织学活检证实为眶内假性肿瘤的90例病人的CT图象,8例(8.8%)显示有颅内脑膜延伸。寻找眶内假性肿瘤颅内延伸的征象包括:①异常强化的软组织影通过眶上裂延伸至中颅窝,并且正常脂肪层消失。②病变扩展至同侧海绵窦和③与眼眶病变相续的脑膜有广泛的异常增厚或/和强化。8例中6例为眶后局限延伸,2例为颅内广泛延伸,其中1例为双侧眼眶病变。有报告眶内肿块可通过蝶骨平面向上延伸至前颅窝。有的可播及前、中颅窝的脑膜并累及额叶表面。肉芽肿可发生于眶内、眶裂内或海绵窦内,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探讨改良翼点、颅颧或颅眶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及巨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的技术要求及效果。方法 :本组男 7例 ,女 13例 ,临床症状和体征为典型的蝶骨嵴内侧脑膜瘤表现 ,行CT或MR检查确诊。肿瘤体积为 5cm× 4cm× 4cm~ 11cm× 9cm× 7cm。采用改良翼点入路 11例 ,颅颧或颅眶颧入路 9例。行肿瘤全切 12例 (6 0 % ) ,次全切除 5例 (2 5 % ) ,大部切除 3例 (15 % )。结果 :本组无死亡。术后 14例恢复良好 ,保持术前状态 3例。随访 6月~ 5年 ,有 4例肿瘤复发。结论 :根据肿瘤大小及生物学特征 ,采用这三种入路能够较好地处理这类病变  相似文献   

9.
眶内占位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眶内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特征。材料与方法:对68例经临床、病理及手术证实的眶内病变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泪腺肿瘤、炎性假瘤及血管瘤最多见(51%),前者有特定部位,炎性假瘤常累及眼外肌与眼环,血管瘤可明显强化并可钙化,恶性肿瘤多有骨破坏。结论:CT有助于了解病变范围,对某些病变可以定性  相似文献   

10.
颅眶沟通性脑膜瘤(cranio—orbitalcommunicating menin-giomas)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疾病,属于脑膜瘤的一类分型,其发病率低于同期脑膜瘤的1%,约占同期颅眶沟通瘤的29%。其临床表现主要由瘤体的起源部位所决定,眶内起源者多表现为眼部的症状和体征,而颅内起源者则多表现为颅内的症状和体征,同时,该疾病的影像学方面个体差异较大,诊断较为困难,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11.
带蒂颞深筋膜肌瓣修补外伤性前颅窝底缺损四例彭玉平陈贵孝冯文峰任文德眶颅联合伤致前颅窝底缺损在临床上时有发生,若其修补不佳,则可能出现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不良后果.笔者用带蒂的颞深筋膜肌瓣修补前颅窝底缺损4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例均为严重眶颅联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眶沟通性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CT和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资料齐全的颅眶沟通性脑膜瘤13例,分析其CT和MRI影像特征,重点观察肿瘤的形态、大小、边界、肿瘤基底宽度、瘤周水肿宽度、强化均匀程度以及脑膜尾征长度等,观察指标经量化处理,并随机抽取临床、影像资料齐全并经病理证实的颅内脑膜瘤29例,对比分析2组病例的临床、病理及影像特征差异.结果 13例颅眶沟通性脑膜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突眼、视力减退、眼球运动受限、视乳头水肿等症状,形态以哑铃状多见,肿瘤最大径平均值、肿瘤基底最大宽度平均值、瘤周水肿最大宽度平均值、脑膜尾征邻近强化硬脑膜的最大长度平均值均大于颅内脑膜瘤(P<0.05).结论 颅眶沟通性脑膜瘤具有一定的临床、病理及CT、MRI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眶颅沟通性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CT及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学证实的15例单发眶颅沟通性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影像学资料。结果15例均发生于眼眶外、上壁交界处(额骨),其中左侧6例,右侧9例。CT表现:均呈溶骨性破坏,形成三角形骨质缺损区,边缘清楚但无硬化,伴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MRI表现:T1WI呈低信号11例(与脑实质比较,以下同).中等信号4例;T2WI呈高信号6例,等信号9例,但信号不均匀。CT及MRI增强后,病变显示中到重度强化。病变压迫颅内及眶内结构,8例浸润额、颞头皮软组织及颞肌,MRI显示额部脑膜增厚并强化7例。结论CT是眶颅沟通性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诊断和鉴别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MRI可更清楚、准确地显示病变的范围,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可作为一种补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累及前颅窝底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累及前颅窝底肿瘤CT和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37例累及前颅窝底肿瘤,比较其影像学特点。结果:37例肿瘤中几何平均径大于4.5cm的巨大肿瘤34例,占91.9%。来源鼻腔窦肿瘤16例、颅内肿瘤14例,颅骨病变4例,其它3例。7例鼻腔窦癌,2例嗅神经母细胞瘤和8例脑膜瘤与前颅窝底呈广基底。12例脑膜瘤,1例血管外皮细胞瘤,2例软骨肉瘤显著强化。2例软骨肉瘤,3例脑膜瘤,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见肿瘤内钙化。7例脑膜瘤,2例筛窦癌,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有硬膜尾征。4例脑膜瘤,2例骨化性纤维瘤骨质增生;鼻腔窦来源恶性肿瘤、转移瘤和淋巴瘤骨破坏。累及前颅窝底大多数肿瘤CT密度和MRI信号缺乏特征性。结论:累及前颅窝底多数肿瘤表现为巨大软组织肿块,CT和MRI能提示前颅窝底巨大肿瘤来源,影像学特征有助于病变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绿色瘤是儿科和血液科较常见疾病,但颅眶部绿色瘤的影像诊断报道较少。现将经手术病理及骨髓穿刺检查证实并行化疗后明显好转的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翼点眶内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球后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例球后肿瘤患者在全麻下经翼点眶内入路手术治疗,观察手术疗效,并根据病理指导治疗。结果4例均肿瘤全切,其中转移瘤1例,神经鞘瘤1例,脑膜瘤1例,眶内脓肿1例。视力2例恢复正常,1例好转,1例未恢复。结论经翼点眶内入路是切除球后肿瘤的有效入路。  相似文献   

17.
绿色瘤是儿科和血液科较常见疾病,但颅眶部绿色瘤的影像诊断报道较少.现将经手术病理及骨髓穿刺检查证实并行化疗后明显好转的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3岁,因车祸致伤头面部,一个锐角形钩状钢筋自左眼眶下方穿入头部。体检:意识恍惚,左眼肿胀、外凸,球结膜水肿,左眶下缘内侧皮肤裂伤长约2.5cm,可见钢筋残端外露约0.5cm:颅骨正侧位X线片可见直径约0.8cm的钩形金属异物,自左侧上颌窦穿入,经眶下进入眶后部近眶尖处,穿破眶上内侧壁及蝶骨平台进入颅内,转折指向鸡冠方向达额窦后壁。颅脑CT可见钩形异物造成额叶的挫裂伤灶,骨窗位显示骨折累及蝶骨、视神经孔、眶壁及上颌窦、额窦。入院诊断:颅、眶、颌面金属异物贯通伤,脑挫裂伤,颅底骨折。入院后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初步清创后做额部冠状切口,保留带蒂骨膜瓣,做过中线的额部游离骨瓣,见额窦内侧壁粉碎骨折,骨折线向下延至左侧眶上壁。该区域硬膜广泛破损,有挫碎脑组织外溢。常规处理额窦并以骨蜡严密封闭,将挫灭脑组织清除,暴露前颅窝底达前床突,见左眶上壁粉碎骨折,骨缺损约2.0cm×3.0cm,眼外肌外露,骨折线通过鞍结节向后下延伸,金属异物自眶后部穿出,指向鸡冠方向,颅内段长约4.5cm。此时将面部创口适当扩大,摘除上颌窦粉碎骨折片,显露异物的颅外部分长约6cm,达上颌窦深处,自颅内沿窦道方向向外下轻推异物,同时自颅外牵拉,将异物缓慢旋转取出,未发生大的活动出血,严格修补颅底,清创术毕。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4个月,除左眼视神经损伤外无其他神经系统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鞘瘤影像学特点和分型与手术入路的关系.方法 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鞘瘤影像学特点、分型及手术入路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三叉神经鞘瘤位于中颅窝3例,后颅窝2例,中后颅窝7例,颞下窝1例,翼腭窝1例和眼眶1例.影像学特点如下:①肿瘤位于岩尖,Mechel腔扩大,岩尖骨质吸收;②肿瘤位于桥小脑角池,与三叉神经根相连;③肿瘤沿三叉神经跨中后颅窝呈“哑铃状”生长;④颞下窝、翼腭窝肿瘤向中颅窝生长,卵圆孔、圆孔扩大;⑤肿瘤位于上直肌与眼眶之间,眶上裂增宽;⑥肿瘤边界清楚,CT呈不均匀等低密度,T1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 WI呈不均匀等高信号,增强不均匀强化.15例三叉神经鞘瘤分为6型:中颅窝型3例、后颅窝型2例、中后颅窝型7例、颞下窝型1例、翼腭窝型1例和眼眶型1例.依据肿瘤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额颞断颧弓入路3例、乙状窦后入路2例、扩大中颅窝底入路4例、颞下经小脑幕入路2例、乙状窦后和颞下经小脑幕联合入路1例、颞下窝入路1例、翼腭窝入路1例和额眶硬膜外入路1例.结论 CT和MRI是诊断三叉神经鞘瘤的理想方法,依据三叉神经鞘瘤影像学特点和分型,为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CT是眶内疾病及眶周病变向眶内延伸的最重重的检查方法之一。由于近来CT的进步,可在短时间内得到高分辨力的图像,并详细显示眶窝内微细结构及病变。本文以CT为中心描述对眶窝及眶周病变诊断必要的眶窝解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