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肝细胞癌与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与病理基础,提高其诊断的正确率。方法文章随机选取了2013年8月30日至2014年12月20日于我院就诊的肝细胞癌患者25例与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12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东芝Aquilion 16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CT扫描,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细胞癌患者的扫描结果,总结其疾病病理基础。结果肝内型胆管细胞癌在增强扫描过程中呈现门脉期强化不明显、动脉或者边缘强化,且出现延迟强化者9例。肝细胞型肝癌增强扫描过程中呈现门脉期组织密度低、动脉期不均匀强化,未出现延迟强化者共19例。胆管细胞癌呈片状,无占位效应者12例,存在胆管扩张者共12例,伴随胆管结石的者共2例,胆管所在肝叶出现萎缩者4例,存在淋巴结转共7例。肝硬化合并肝细胞癌共12例。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于排除肝细胞癌与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有着比较明显的作用,可以在临床筛查中进行推广,肝细胞癌与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在病理学基础方面的差异主要是在强化方式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刘琳香 《黑龙江医药》2011,24(1):135-136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临床确诊肝细胞癌并行导管化疗栓塞术治疗患者的影像检查资料,52例病人均有术前64排螺旋CT平扫加三期增强扫描资料、术中肝区平片及术后4周64排螺旋CT平扫加三期增强扫描资料.结果:术前52例中巨块型35例,结节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巨块型肝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对48例经临床手术或病理结果证实的巨块型肝细胞癌病人分别行肝区平扫、增强后全肝双期或三期螺旋扫描,观察和分析瘤灶及肝内转移性子灶的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CT征象。结果:(1)肝动脉期肿瘤实质出现密度高于肝实质的肿瘤血管和瘤区强化,门静脉期其密度迅速降低,至平衡期为低密度;(2)肿瘤边缘于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均可见环行强化;(3)转移性子灶仅在肝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全瘤密度迅速降至等密度;(4)门静脉受累表现为肝内分支的边缘侵蚀、破坏、中断,或为不规则的充盈缺损。结论:多期螺旋CT增强扫描能显示肝癌的“快进快出”的增强特点,明确肿瘤的供血特征和门脉受累情况,检出伴发的肝内转移性子灶,为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不典型表现,提高HCC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16例HCC患者平扫后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速率为3.0 ml/s,然后开始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观察病灶的强化方式.结果 7例肝动脉期边缘有环形或点状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和范围较动脉期大,延迟期强化范围进一步扩大,表现出延迟强化.4例肝动脉期边缘部呈不规则环形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此强化环呈等密度,内见壁结节影.2例肝动脉期呈高密度,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等密度.3例三期增强扫描始终无明显强化表现,呈低密度.结论 HCC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不典型强化方式是HCC的病理基础和生长方式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螺旋CT行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增强双期肝动态扫描加血流灌注成像,比较病灶检出率,并对检出敏感性和定性准确性进行研究。方法24例小肝癌患者行螺旋CT增强双期肝动态扫描加血流灌注成像后,统计各期病灶的检出数,观察病灶强化方式,计算检出敏感性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4例共发现病灶27个,肝动脉期、门静脉及双期合计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88%、79%、96%。结论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加血流灌注成像可充分反映小肝癌的血供特点,明显提高小肝癌的检出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对腹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52例疑诊为腹部血管性疾病的患者,采用东芝Aquilion 16排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在同机工作站上对三维腹部血管进行重建,获取腹部的血管图像,重建方法为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然后使用不同的螺旋轴对腹部血管的解剖学细节进行观察.结果 全部病例的三维腹部血管图像均取得满意效果,能够为腹部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明确诊断.40例腹部动脉系统中,正常腹部血管5例,主动脉夹层6例,腹腔干分支变异5例,腹主动脉瘤7例,脾动脉瘤3例,肝动脉瘤3例,肾动脉狭窄5例,肝总动脉狭窄2例,髂动脉狭窄或闭塞4例.12例门静脉系统中,门静脉高压6例,门静脉癌栓4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2例.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可为腹部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为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和肝海绵状血管瘤在动态CT增强扫描中的表现特点,研究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 抽取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已确诊的肝细胞癌和海绵状血管瘤患者56例,其中肝细胞癌30例,血管瘤26例,回顾性分析他们的肝脏CT平扫和多期增强影像表现.结果 56例平扫均出现肝脏低密度灶.肝细胞癌在动脉期CT增强特点为"快进快出",动脉期表现为高密度,在门脉期和延迟期表现为低密度;海绵状血管瘤的增强特点为"快进慢出",动脉期肿瘤边缘出现与腹主动脉密度接近的斑片状、结节状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周边动脉,结节状强化是CT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1],门脉期上述强化灶互相融合,同时向肿瘤中央扩展,延迟期扫描时整个瘤体均匀强化,密度高于或等于肝实质密度.结论 肝细胞癌和肝海绵状血管瘤在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中各有典型的表现特征,鉴别两者的关键是在于动态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扫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病灶位于肝左叶10例,右叶7例.病灶呈肿块型11例,浸润狭窄型4例,腔内生长型2例.平扫均呈低或略低密度,增强后6例病变动脉期边缘强化显著,门脉期和延迟期呈渐进性、向心性强化;4例三期均示不均匀强化;7例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和延迟期以周边强化为主,中心可见条索状、网状强化.10例可见病变局部肝叶萎缩,12例可见肝内胆管扩张,淋巴结转移5例,肝内血管受侵7例,肝内转移2例.结论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动态增强CT扫描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栓塞后非坏死低密度区血供的多层螺旋CT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2例肝癌患者肝动脉灌注栓塞后行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双期扫描,6例同时行肝动脉、门静脉容积重建技术、曲面重建技术、表面成像和最大密度投影三维重建.结果:32例肝癌患者肝动脉灌注栓塞后非坏死低密度区CT平扫表现分为三个类型:周边型16例、侧边型5例、混合型11例;其血供分为四种类型:肝动脉供血型20例、门静脉供血型5例、双重供血型5例、少血供型2例.6例肝动脉和门静脉三维重建较好地显示了血管与非坏死低密度区之间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对肝癌肝动脉灌注栓塞后肿瘤内非坏死低密度区血供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对继续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制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门静脉成像对门静脉病变的检查方法与序列设计。方法收集了126例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检查资料,正常46例,异常80例。采用的检查扫描序列为快速梯度回波,三维容积扫描;均使用高压注射器,造影剂为:Gd-DTPA,一侧肘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冲管,延时时间采用公式计算:延时时间=造影剂循环时间-1/4采集时间;图像处理: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重建(MIP)。结果 126例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每个动态成像时间为16s;门静脉血管重建:全部126例都使用MPR、MIP、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80例门静脉病变患者中,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3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39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4例。磁共振门静脉成像对门静脉癌栓分型准确,37例门静脉癌栓中Ⅰ型5例,Ⅱ型9例,Ⅲ型15例,Ⅳ型8例。结论三维动态磁共振门静脉成像对门静脉、肝内分支及病变显示清楚,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肝癌患者进行双源螺旋CT扫描诊断后,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血管重建。结果肝动脉期VR图像和MIP多平面重建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腹腔干、脾动脉、肝总动脉左右动脉及其2~3级分支,还能清晰显示l~6级门静脉血管结构及1~3级肝静脉血管分支,具有较强的空间立体感。结论双源螺旋CT门静脉三维重建成像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无创性血管造影技术,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及疗效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断肝门部胆管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对20例无痛性黄疸患者行上腹部常规扫描,重点观察肿瘤的形态特征,肝内胆管扩张的程度、范围、肝门部血管受侵及实质性脏器与周围转移的情况。结果 20例肝门部胆管细胞癌中呈现肝门部肿块样改变7例,管壁增厚,远程胆管扩张,浸润狭窄型9例,腔内生长型2例,有2例平扫和增强扫描显未见明确肿块。6例行病变局部薄层延迟扫描,肿瘤具有持续性、渐进性的特点,术前诊断准确。肿瘤合并胆结石的7例,周围淋巴结转移10例,实质脏器转移6例。结论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扫描不但有利于观察肝门部胆管癌的强化和形态特点,更有利于观察肿瘤沿周围血管浸润的情况和肝内有无子灶等。加用增强扫描特别是延迟病灶局部薄层扫描结合多方位重建对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少见结节型肝癌的螺旋CT影像表现,进一步提高结节型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临床病理证实的18例结节型肝癌的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CT影像表现。结果 结节型肝癌病灶单发16例,多发2例,均表现有与常见结节型肝细胞癌的不同CT影像表现。结论 部分少见结节型肝细胞癌可分别在动脉期,门静脉期或延时期表现与常见结节型肝细胞癌的不同螺旋CT影像表现,但总体上仍服从“快进快出”这一结节型肝细胞癌的强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王川红  魏江平  林小琪  鲍坤旺 《江西医药》2012,47(12):1054-1056
目的 探讨双源CT门静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1例正常者及43例门静脉病变者以小剂量预注射法行双源CT门静脉血管成像,观察分析门静脉分支情况和门静脉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正常组21例均可清楚观察到门静脉1-5级血管结构,病变组门静脉高压伴静脉曲张28例,门静脉海绵样变4例,门静脉栓子9例(其中1例伴肝动脉-门静脉瘘),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2例.结论 双源CT门静脉血管成像是门静脉无创性检查的可靠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46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不典型肝脓肿患者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平扫的表现特征。结果 CT平扫结果显示:患者病灶形态呈片状或类圆形、边界多不清楚的低密度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显示:(1)动脉期:25例患者病灶周围呈楔形或片状的肝段短暂强化,发生率为54.35%;(2)门静脉期:16例出现晕征,发生率为34.78%,20例出现蜂窝征及细网格征,发生率为43.48%,10例出现周边多囊征,发生率为21.74%;(3)延迟期:30例病灶范围比平扫时缩小,表现为持续强化征,发生率为65.22%。结论与常规CT比较,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典型肝脓肿的三期具有特征性表现,对判断不典型肝脓肿的病理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更有利于提高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CT及MRI表现,旨在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脏EHE7例,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MR检查,包括平扫和动态增强成像,3例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结果:共检出病灶162个,最大直径3.0-150mm,病灶分布于肝脏各段,其中75个病灶紧邻肝包膜下生长。CT平扫7例患者共162个低密度灶,其中47个出现融合。1例患者病灶内见钙化,6例见"包膜回缩征",增强扫描64个病灶呈晕征,且门脉期显示更清晰。4例患者MR检出66个病灶,T1WI均低信号,T2WI中高信号。4例均可见"包膜回缩征",增强后43个病灶呈晕征。3例选择性血管造影显示肝实质边缘斑片状染色伴周围细小血管。结论:肝脏EHE表现为多发弥漫结节,多位于肝包膜下生长,结节可融合,可具有晕征及包膜回缩征,MRI对晕征的显示较CT好。  相似文献   

17.
张晓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8):2849-2850
目的 比较两种浓度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应用于多排螺旋CT肝血管成像增强的效果.方法 将行肝脏MSCTA的患者52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A组(26例)和B组(26例).所有患者接受平扫及增强扫描,A组对比剂浓度为370 mgl/ml,B组对比剂浓度为300 mgl/ml,先平扫后增强.评价血管重建图像质量和CT值.结果 A组肝动脉MSCT成像质量优秀者22例,B组肝动脉MSCT成像质量优秀者17例,A组的肝动脉MSCT成像优秀率高于B组(χ2=18.775,P<0.05).A组门静脉MSCT成像质量优秀者24例,B组门静脉MSCT成像质量优秀者18例,A组的门静脉MSCT成像优秀率高于B组(χ2=33.612,P<0.05).A组的强化CT值均高于B组(均P<0.05).结论 在行螺旋CT肝血管成像中选择较高浓度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可将血管显示更为清晰,增强强化效果,更有利于检出较为细微的病变,有助于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并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脓肿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7例肝脓肿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经CT平扫和肝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其中1例再延时7rain扫描。结果7例共10个肝脓肿,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征象:6个典型脓肿中4个见“双环征”;1个脓肿三期增强始终无强化表现,只是平衡期边缘变清;1个边缘强化呈“肿块缩小征”。4个不典型脓肿中3个呈现“花瓣”征及“肿块缩小征”;1个呈现“簇状征”及“持续强化征”,同时边界变清楚、锐利。10个脓肿中4个脓肿周围肝实质动脉期见一过性肝段强化。结论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脓肿,特别是不典型肝脓肿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门静脉成像(MRP)对肝癌门静脉癌栓(PVTT)的影像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了110例手术或介入治疗确诊的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MRP检查。总结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影像学表现和癌栓在在门静脉主干及分支的分布情况。结果门静脉癌栓的影像学表现为:MR增强扫描动脉期110例门静脉癌栓可见肝动脉供血,表现为点状、条状强化血管影,癌栓轻度强化或无强化。110例门静脉癌栓均可见门静脉主干或分支血管腔内充盈缺损,其中局限性充盈缺损41例,完全阻塞型69例,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分支截断,正常血流信号消失,门脉管腔增宽;37例可见门静脉局部管腔受压、变细、移位;19例可见门静脉海绵样变性。PVTT的发生部位:110例肝癌门静脉癌栓中,累及二级及二级以上门静脉分支18例(16.4%);癌栓累及一级门静脉分支46例(41.8%),其中累及一叶一级分支29例,累及两叶一级分支17例;癌栓累及门静脉主干31例(28.2%);累及肠系膜静脉或下腔静脉15例(13.6%)。结论 MR门静脉成像对肝癌门静脉癌栓诊断明确,癌栓范围、大小显示清楚,有助于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内门静脉间隙增宽的CT表现及其常见相关疾病。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肝内门静脉间隙增宽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总结门静脉间隙增宽的CT表现、分布特点及相关基础疾病类型。结果肝内门静脉间隙增宽表现为增强扫描门脉期门静脉左右支及其分支周围低密度影,肝左叶及右叶门静脉后支周围表现为"轨道征",右叶门静脉前支周围表现为"晕环征"。16例门静脉间隙增宽中慢性活动性肝炎6例,心功能不全5例,外伤2例,晚期胃癌化疗后1例,骨髓移植术后1例,尿毒症1例。结论肝内门静脉间隙增宽可见于多种疾病,其表现及分布特点具有特征性,是一种重要的CT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