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一直是困扰高校教育管理者的一个难题,也是影响学风校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医学生作弊现象的调查分析,发现考试作弊现象的症结所在,以期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减少考试作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在各级各类学校层出不穷,并且呈现出多元化和市场化等新特点。本文总结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以及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防止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考试 ,作为学校教学活动中评估学生掌握知识水平和检测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 ,在我国高等教育活动中始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但考试过程中作弊现象的存在 ,也成为教育活动中的难题。考试作弊与考试是一对孪生兄弟 ,在一定意义上说考试作弊是不可避免的。目前 ,我国高校中考试作弊者亦不乏其人 ,而且作弊数量之多达到惊人的程度 ,大学生考试作弊成为高等教育中的毒瘤已是不争的事实。据某所高校的调查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比例高达 30 .8% ,还有 10 .6 5 %的学生有作弊企图。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优秀的人才群体 ,一贯有“天之骄子”的美誉 ,承担…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娅 《西北医学教育》2009,17(1):139-140
采用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相结合,了解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结果表明:大学生考试作弊呈现多样性与复杂性,应采取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更新观念,加强素质教育、加强考试改革,实行创新型考试、严格考场纪律等措施杜绝考试作弊。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已引起高校教育工作的普遍关注。章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及对策作一浅析,供教育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大学生考试作弊现状,探求其产生原因,研究治理对策,于1996年对包头医学院271名本、专科生进行了17个问题64个选项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客观存在,不容忽视。所以,强化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杜绝考试作弊之风,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对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月琴 《农垦医学》2005,27(2):126-128
为了更好地加强教学管理,杜绝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本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止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一些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傅斌  陈华  杨伟吉 《西北医学教育》2011,19(6):1198-1200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日益呈现出复杂化、严重化的倾向,使得高等教育面临着诚信、公平和质量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已成为一种社会性问题。本研究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对象,对考试作弊情况进行了统计,探讨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为考试改革、教学改革提供决策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提供依据。方法:以匿名问巷的方式,由辅导员和教学秘书担任调查员,对1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总体作弊率为30.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因素是学习态度、所在年级、年龄和性别。结论:应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改变学习态度,从而预防和控制大学生考试作弊。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匿名问卷方法对某医学院296名大学生考试作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考试作弊原因、方法、心态、防范对策。结果表明:考试作弊的主要原因“怕不及格”,其次是“别人作弊,我不作弊吃亏”;男女生在作弊原因上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男生作弊带有较多有主动色彩,女生作弊则更易受考场环境影响;作弊方法的顺位为:询问周围学,偷看别人试卷,考前探考题;作弊心态调查显示,对大学生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考试作弊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贺玲  熊华军 《医学教育探索》2005,4(4):211-212,240
高考作弊的现象已是一件不争的事实,全国各地各级管理部门实施了很多监督和惩罚措施依然不能杜绝。经济学认为,高考作弊是一场风险与收益的博弈;社会学认为,高考作弊是社会扭曲的价值观所致;教育学认为,高考作弊是教育本质异化的使然。采用不同学科的分析视角来诠释高考作弊,目的是找到更好的办法维护高考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较多,本文主要从学生自身、学校管理和社会等层面上来分析考试作弊对作弊者自身、他人及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求在分层两阶段整群抽样下,数量特征敏感问题的科学调查方法及相应统计公式.方法:数量特征敏感问题无关联随机应答技术(RRT)模型,分层两阶段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均值的性质、抽样理论等统计理论和方法被使用.结果:推导出无关联RRT模型在分层两阶段整群抽样下,总体均值估计量及其估计方差的计算公式;成功应用该方法及相关公式调查得苏州大学学生近两个学期考试作弊平均次数为1.034 8.结论:数量特征敏感问题无关联RRT模型分层两阶段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及相应统计计算公式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验二个无关问题模型在学生作弊调查中的应用效率。方法:结合两个无关问题模型介绍了敏感问题的调查与统计处理技术(RRT)的原理、实施步骤及计算方法。同时应用两个无关问题模型调查了某校两个班考试作弊情况,并作相应统计处理。结果:经分析发现,敏感问题在第二次调查时应答率下降(P=0.01),作弊率也有下降倾向,但P>0.05。不同性别作弊率则明显有差异,男生高于女生(P=0.0247)。两个班作弊率没发现统计差异,总体作弊率较高。结论:调查结果说明用此法调查学生作弊情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匿名问卷的方法,收集259例医学生对作弊行为的态度,以及自己有无作弊的行为;。分析结果显示,作弊发生率为26%,男生多于女生,作弊学生中有67%在初、高中阶段有过作弊行为;作弊方式以抄袭、夹带和交换答案为主;多数学生认识作弊行为对自己和他人是一种伤害,但作弊学生多持宽容态度,而非作弊学生持严厉和否定态度。对作憋行为发生原因和对策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大学生的日常行为道德特点,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山西医科大学84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建立SPSS 11.5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对于宿舍中长流水、长明灯的问题,有92.39%的学生选择了"主动关掉";有93.22%的学生在公共汽车上会主动为老弱病残幼让座。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看到有人乱扔果皮纸屑时,我校大学生有34.13%的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41.97%的学生对校园中的"课桌文化"持默认态度;有近40%的学生对考试作弊持宽容态度;有大于60%的学生不反对公共场合下情侣的亲热行为。结论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体现多元化价值取向,表现出层次性和多样性;道德观念趋向功利、实惠。  相似文献   

17.
One frequently used argument in the discussion on human enhancement is that enhancement is a form of cheating. This argument is well-known in relation to doping in sports, but recently it has also been used with regard to cognitive enhancement in the context of education and exam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nhancement-is-cheating argument by comparing sports and education, and by evaluating how the argument can be interpreted in both contexts. If cheating is understood as breaking the rules in order to gain an unfair advantage over others, it can be argued that some enhancements are a form of cheating. This problem of cheating is, however, relatively easy to remedy by either changing the rules, or by instituting controls and sanctions. This does not, therefore, constitute a categorical objection to enhancement. A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intuitions behind the enhancement-is-cheating argument, however, shows that if sports and education are understood as "practices", with their own internal goods and standards of excellence, some potential problems of enhancement can be articulated. These concern the internal goods and standards of excellence that are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practices. Seen from this perspective, the important question is how enhancement technologies might be embedded in specific practices--or how they might corrode th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