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阴道流血加强护理观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2例前置胎盘阴道流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1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同时给予加强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新生儿存活率和新生儿窒息状况。结果两组均无孕妇死亡发生,两组在新生儿存活率和新生儿出生1分钟后新生儿窒息状况评分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前置胎盘阴道流血患者加强护理观察,可有效提高围产儿的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阴道流血患者的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前置胎盘阴道流血患者50例,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宫缩与阴道流血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根据病情变化给予相应的抑制宫缩、避免诱发宫缩的治疗和饮食、用药等护理。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死亡,新生儿出生1 min后窒息状况评分为(7.15±1.23)分,经相关治疗和护理后,母子均平安出院。结论宫缩对前置胎盘阴道流血具有很大的影响,采用抑制宫缩和避免诱发宫缩治疗方法和护理有助于孕周的延长和围产儿成活率提高。 相似文献
3.
189例前置胎盘阴道流血与子宫收缩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前置胎盘阴道流血与子宫收缩的关系,探讨抑制子宫收缩在前置胎盘期待疗法中的作用。方法:监测189例前置胎盘或前置胎盘状态病例的宫缩、阴道流血情况,给予硫酸镁+舒喘灵或羟苄羟麻黄碱(安宝)抑制宫缩。结果:抑制宫缩对治疗前置胎盘阴道流血的有效率达96.5%,平均延长孕期25.2天,新生儿平均体重2856.42g。结论:前置胎盘或胎盘前置状态阴道出血与宫缩关系密切;抑制宫缩对治疗前置胎盘流血有重要意义,可明显延长孕周,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孕期阴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以2010年10月到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58例前置胎盘阴道出血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期待疗法期间,给予相关的护理配合,包括加强环境护理,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严密监测;给予药物护理和加强夜间护理等.结果 住院期间有7例发生持续性出血,给予速溶型医用生物蛋白胶封堵,2例中央性前置胎盘效果不佳,提前中止妊娠,其余患者均顺利分娩,母子平安.结论 对于前置胎盘阴道出血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要在保证严密监测和药物护理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度,改善患者情绪,并根据患者的发病类型和出血特点,给予有重点的监测和护理. 相似文献
5.
前置胎盘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广英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8,16(4):245-246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流血的主要原因,为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2003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对本站36例前置胎盘阴道出血的孕妇,密切观察阴道流血及宫缩情况,并采取抑制宫缩及避免诱发宫缩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现将观察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2003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在本站诊断为前置胎盘者36例,平均年龄29.3(21~38)岁.初产妇7例(19.4%),经产妇29例(80.6%).首次妊娠7 相似文献
6.
报告了28例诊断为前置胎盘或前置胎盘状态孕产妇期待疗法的观察及护理。通过遵医嘱用电子胎儿监护仪监测宫缩,观察前置胎盘与宫缩的关系,及应用宫缩抑制剂,实施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刺激腹部,严密观察病情等有效的护理措施。抑制宫缩,避免诱发宫缩对减少前置胎盘阴道流血非常有效,延长孕周,提高了围产儿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陈惠池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6,13(11):61-62
问题1解说 反复无痛性、无诱因阴道流血,是前置胎盘的主要症状。出血发生的时间、反复流血的次数、出血量的多少与前置胎盘的类型有关。完全性前置胎盘(中央性)出血较早,在孕30周之前发生,多数发生在孕32~34周,出血量多、间隔时间短;边缘性前置胎盘则出血发生时间晚,往往在妊娠末期和临产后,出血量较少;部分性前置胎盘出血时间和出血量介于两者之间。由于反复出血或出血量多,患者可出现贫血。大量出血时,病人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呈休克状态,胎儿发生窘迫或死亡;腹软、无压痛,官底高度与停经月份符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前置胎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医院收治的前置胎盘患者80名,随机分成常规组和对照组.常规组按一般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分别对新生儿结局、围术期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常规组的新生儿在出生后1分钟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相互数据比较有... 相似文献
9.
前置胎盘容易引起孕妇大出血、感染,造成孕妇胎儿生命危险。为了探讨该病的有效护理方法,笔者对30例前置胎盘孕妇进行了护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经阴道超声在前置胎盘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经阴道超声在前置胎盘诊断的研究日益引起重视。人们对经阴道超声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孕期各个阶段,对深入研究胎盘位置异常的流行病学、转归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特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邵显玉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41-42,44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患者的高危因素、治疗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40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治住院产妇8466例,其中前置胎盘40例,发生率0.47%,有人工流产或宫腔操作史者26例(占65.00哟,产时产后出血量200~1600ml,无1例发生晚期产后出血,手术后按时拆线出院。围产儿中体重〈2500g12例(占30.00%),2500g28例(占70.00%),新生儿窒息者15例(占37.50%),围产儿死亡2例,病死率5.00%,均为早产儿。结论:前置胎盘威胁孕产妇生命及新生儿健康,应提高诊断水平,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积极预防前置胎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彩色超声多普勒对前置胎盘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前置胎盘的重要方法,各种检查途径的联合运用,尤其是阴道超声检查,有助于更准确地预测和诊断前置胎盘。彩色多普勒可以提高对其并发症如胎盘植入、出血、血管前置等的诊断率,有助于临床医师产前、产时的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处置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其中膀胱植入5例。介入科负责经股动脉放置导管至子宫动脉,麻醉科除负责麻醉外,开放中心静脉,建立有创动脉检测。统计生命体征变化、住院天数、产后出血和子宫切除数。结果产科联合介入麻醉科处置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较以前传统方法生命体征平稳,减少产后出血、子宫切除数及住院天数。结论多学科联合救治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减少产后出血,减少子宫切除及住院时间,维持围术期生命体征平稳,提高安全系数,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经临床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或产前超声检查确诊的42例胎盘植入合并凶险型前置胎盘、56例胎盘植入未合并凶险型前置胎盘及212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未合并胎盘植入共计3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胎盘植入产前超声诊断检出率差异及超声检查特点(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伦理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与之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各类型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产前超声检查对胎盘植入的检出率比较:合并前置胎盘的检出率较未合并前置胎盘的检出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5);合并凶险型前置胎盘的检出率较合并普通型前置胎盘的检出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5.21,P<0.01).对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年龄≥35岁比例及宫腔操作次数≥2次的比例均较未合并胎盘植入患者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2,8.76;P<0.01).结论 产前超声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有重要临床意义.凡年龄≥35岁、有多次宫腔操作史及多次剖宫产史的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需警惕合并胎盘植入的可能,应行产前超声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以降低母亲及胎儿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药物流产后加服米非司酮、茜芷胶囊对减少阴道出血的作用。方法:将150例药物流产后孕囊在6h内顺利排出而阴道出血量≤月经量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孕囊排出后口服抗生素头孢妥仑匹酯片。实验组在常规服用上述抗生素的基础上,分为加服米非司酮50 mg、米非司酮30 mg、茜芷胶囊。观察各组药物流产后14天内阴道出血情况。结果:米非司酮50 mg组、米非司酮30 mg组、茜芷胶囊组药物流产后阴道有效止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实验各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米非司酮50 mg组、米非司酮30 mg组、茜芷胶囊组药物流产后防止阴道出血的有效率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实验各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药物流产后加服米非司酮、茜芷胶囊均能减少阴道出血及有效止血。 相似文献
16.
前置胎盘、胎盘粘连、胎盘植入与人工流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胎盘粘连、胎盘植入与人工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自然研究方法,收集我院1999年1月-2006年12月的产科分娩病例共4628例,按人工流产次数(0、1、2、≥3次)分为A、B、C、D四组,统计每组前置胎盘、胎盘粘连、胎盘植入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D四组的发病率分别为2.9%、7.4%、10.8%、32.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448.57,P<0.01),且以胎盘粘连的发生率较高(χ2=15.78,P<0.05)。结论无人工流产者前置胎盘、胎盘粘连的发生率最低,且无胎盘植入发生,随着人工流产次数的增加,前置胎盘、胎盘粘连的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多次人工流产可发生胎盘植入。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妇女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原因。方法:对268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8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中,生殖系统感染引起的流血110例,占41.04%;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9例,占25.75%;恶性肿瘤50例,占18.66%;宫内节育器20例,占7.46%;子宫肌瘤7例,占2.61%。结论: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中,生殖系统感染引起的出血最多,随年龄增长和出血距绝经年限越长,恶性肿瘤发生率越高,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应及时取出。绝经后妇女应定期体检,以免贻误病情。 相似文献
19.
张冬梅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12):13-15
目的 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时机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48例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妇按就诊顺序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观察组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时间为断脐后,对照组则为胎盘娩出后.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24h内出血量、手术时间、胎盘自娩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503.5±320.8) ml比(672.1 ±409.6) ml],胎盘自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9.73%(59/74)比54.05%(40/74)],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2± 15) min比(55±16)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0.01);两组术后24h内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妇行剖宫产术时,于断脐后即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入宫体可提高胎盘自娩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