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治疗慢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慢性心房颤动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疾病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另给予阿替洛尔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左房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左房内径、LVEF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治疗慢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慢性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两组均予以原发病相应的对症治疗及抗心衰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加用胺碘酮与美托洛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H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校正后QT间期(QTc)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LVEF和QTc变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效果好,使用安全、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方杰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568-569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取4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用胺碘酮,观察组给予口服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结果对照组总的有效率73.9%,观察组总的有效率78.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心房颤动发作时平均心室率相比(112.0+15.2)VS(86.1+11.2)min和每次房颤发作时持续时间相比(18.6+3.2)VS(12.1+2.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能有效的转复窦性心律,维持窦律;对不能转复者也能更好地控制心室率和房颤发作的持续时间,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分析胺碘酮联合螺内酯对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治疗效果。方法9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联合螺内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房内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治疗后1、6、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的6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房内径、SBP、DBP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观察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0.43%、84.78%,均高于对照组的54.35%、52.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时,采用胺碘酮联合螺内酯治疗,能够有效维持患者转复后的窦性心律,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沙坦和胺碘酮联合应用对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59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3例,转复后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组联合应用胺碘酮和氯沙坦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2组心房颤动复发率和左房内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房颤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左房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胺碘酮可明显降低心房颤动复率后再复发,减小左房内径,效果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用胺碘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心率下降幅度均较之对照组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可起到协同作用,疗效显著,具有起效快、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一种控制快速心律失常的心室率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用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A)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常宁市中医院CHF合并VA患者9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胺碘酮。观察组给予胺碘酮和厄贝沙坦。结果观察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疗效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用胺碘酮能显著CHF合并VA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控制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胺碘酮和贝那普利联合用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AF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胺碘酮加贝那普利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LVSD、FS、EF、BNP情况及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LVSD、BN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FS、E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有效率96.56%,对照组有效率68.89%。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显著,预后良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仅予以胺碘酮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年。比较2组治疗后第6、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和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组5例、对照组3例治疗中终止观察。治疗组治疗后第12个月窦性心率维持率为78.0%,高于对照组的53.5%;左心房内径为(34.4±2.0)mm,小于对照组的(37.8±2.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预防心房颤动复发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有延缓左心房扩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照组给予单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结果通过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有效率为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血压下降幅度均较之对照组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具有协同作用,能够迅速、有效、安全控制快速心律失常心室率,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微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炎症因子及其左房内径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再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CRP水平、左房内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CRP、观察组治疗前后LA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组间CRP和LA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有效降低CRP水平,有效抑制左心房内径的扩大,减少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坎地沙坦进行降压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长期服用胺碘酮的患者房颤复发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长期服用胺碘酮的患者房颤复发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左心房内径、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改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与坎地沙坦均可以减少高血压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的复发,降低左心房内径,升高射血分数,二者比较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盐酸胺碘酮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规范治疗原发病及有效抗凝治疗基础上单用盐酸胺碘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2组均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9%,高于对照组的76.6%,且治疗后左心房内径小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胺碘酮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房颤,对预防房颤的复发和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疗效显著,并能缩短左心房内径,延缓左心房扩大,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盐酸胺碘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阵发性房颤并高血压患者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房颤发作情况的影响。方法将阵发性房颤并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降压药物治疗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对照组给予坎地沙坦,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LAD、LVEDD、LVEF、房颤发作情况。结果至随访结束,在长期应用胺碘酮的患者中,对照组房颤复发17例,占81.0%,治疗组房颤复发22例,占95.7%,两组之间没有差别(χ2=1.122,P〉0.05)。未长期应用胺碘酮的患者,对照组、治疗组在7~12个月时房颤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t=2.823,P〈0.01;t=2.655,P〈0.05),两组之间没有差异(t=0.594,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组的LAD、LVEDD均降低、LVEF增加(t=2.421~3.814,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的LAD、LVEDD、LVEF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0.029~3.644,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和坎地沙坦均可减少阵发性房颤并高血压患者房颤的复发,降低LAD、LVEDD,升高LVEF,两者之间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新发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4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新发心房纤颤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胺碘酮联合维拉帕米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及稳心颗粒的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新发心房纤颤,不仅临床治疗疗效显著,而且对患者的身体素质以及生存质量具有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胺碘酮应用于心力衰竭伴发房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7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乙酰毛花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室率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室率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室率和对照组治疗后心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应用于心力衰竭伴发房颤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心室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房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入住我科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患者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n=60)采用0.4mg西地兰,将其溶入至10mL浓度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于5min之内静脉推注完毕;观察组(n=60)采用25-100mg的胺碘酮进行缓慢静脉推注,然后以0.5-1mg/min的速度进行持续静脉滴注,直至转为窦性心律。对两组患者心电功能及生存质量进行对比。结果①两组患者最后均转复为窦性心律,且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室率较治疗前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但是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②上述两组患者在房颤转复时间、药物用量、房颤复发率等方面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③观察组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HR、室性期前收缩[M(QR)]以及房性期前收缩[(QR)]较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④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的比率(38.3%)要明显高于观察组(15.0%),且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静脉推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临床治疗疗效明显,房颤时间明显缩短,胺碘酮用量发生明显减少,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心功能指标、稳定心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AMI并发房颤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右室起搏比率对长R—R间期房颤合并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46例的R—R间期房颤的患者,左室功能正常者分对照组,左室功能不正常者为治疗组,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右室起搏比率、LAD、LVEF以及血浆NT-proBNP。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1年之后LAD值为(35.10±1.78)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24±2.14)mm,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LVEF为(57.3±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1±4.8)%,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值为(345.1±11.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9.8)pg/mL,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长R—R间期房颤合并心衰患者进行不同的右室起搏比率,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LAD明显增大,LVEF明显降低,而血浆NT—proBNP明显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右心耳组织超级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2(HCN2)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风湿性心脏病患者84例分为研究组(心房颤动)和对照组(窦性心律),每组42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D)、右心房内径(R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高于对照组,右心室内径(RVD)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HCN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HCN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心房颤动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