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女,46岁.主因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疼痛20年,加重2个月,于2009年3月30日入院.自诉于20年前孕足月行剖宫产术,手术顺利,腹壁切口拆线后3周因咳嗽裂开,行二次缝合,之后小腹坠痛,腰不能挺直,3个月后腹壁切口疼痛,进行性加重,经期为甚,并伴小腹坠痛不适,尿频、尿急,予以抗炎治疗,症状缓解.近2个月月经量增多,腹壁切口疼痛加重,伴腰困及下腹疼痛,不能忍受,抗炎治疗,效果不佳,遂以"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腹壁粘连"收入院.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后子宫腹壁瘘的防治(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宫产术后并发子宫腹壁瘘虽少见,但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现将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3例剖宫产术后子宫腹壁瘘的患者回顾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29岁。剖宫产术后4月余伴腹部切口红肿疼痛6d于1990-01-03入院。患者于1989-08-26因“足月妊娠滞产”在乡卫生院行剖宫产术。术后间断性低热持续6d,腹部切口一期愈合,7d拆线出院。自诉在拆线的前2d觉切口处隐痛,可以忍受,未引起重视;产后阴道持续性排液,量时多时少。6d前下腹部疼痛加重,并发现切口红肿,前来我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肝、脾未…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8例剖宫产术后发生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术后,表现为切口瘢痕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8例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明确为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手术史、典型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剖宫产术中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是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例1 人工流产术后闭经4个月,腹痛1~ 月加重1天,以子宫粘连于1985年5月2日入院。因孕2~ 月于1985年1月4日行人工流产术,术后阴道持续出血17天,故行第2次刮宫术,术后血止至入院无月经。3月22日突然小腹坠痛,时轻时重尚能忍受。1天来阵发性腹痛加剧,无阴道出血。既往体  相似文献   

5.
陈杰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432-2432
剖宫产致腹壁子宫瘘并严重感染很少见,处理也很棘手。我院收治1例,经手术治愈,现报道如下。病例介绍:患者,35岁,主诉剖宫产术后2个月,腹部伤口流脓1个月,于2004年10月3日入院。2个月前,因第三胎足月,骨盆狭窄,前次剖宫产史,而第三次行剖宫产术。腹壁及子宫切口均取原切口(子宫原切口为下段横切口),手术过程因前次手术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收治21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剖宫产术后患者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潜伏期一般为1~3年,平均(21.5±13.8)个月,以单个病灶多见,病灶多发生在皮下脂肪层(约占76.2%),均行手术切除病灶。手术后均一期愈合,一次性痊愈。出院后口服孕三烯酮药物3~6个月预防复发;随访6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引起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方案,临床中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规范手术,预防子宫内膜的种植。  相似文献   

7.
周月英 《淮海医药》2013,31(1):49-5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发生的病因、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5年9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19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行局部病灶切除,术后服用药物3~6个月,随访6个月-2年均未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住症的发生是一种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剖宫产率,规范剖宫产手术是预防子宫内膜种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38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给予患者准确诊断和对症治疗,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38例患者均有剖宫产史,术后切口愈合较好,但在术后9个月~3年内腹壁瘢痕及其周围出现胀痛,并呈现逐渐加重趋势,38例患者中,33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5例患者实行期待疗法。术后病理切片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患者随访3个月~4年,未出现复发。结论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根据手术室、B超诊断及临床表现等方法证实,手术室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入院后行病灶切除术,术中所见:7例病灶位于腹直肌前鞘,1例病灶累及腹直肌,1例病灶累及腹膜。术后行病理检查示:增生的结缔组织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术后予以抗感染治疗,切口Ⅰ期愈合,治愈率为100%。术后所有患者随诊12个月,未见有复发病例。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较明确,治疗以手术为主,严格控制剖宫产术,术中注意保护腹壁切口及盆腔,可降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血肿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血肿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对9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血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病例均于术后一周左右因发热或异常阴道出血行B超检查发现子宫切口处出现大小不等的低回声或不均质回声团块,考虑子宫切口血肿形成,给予抗炎及收缩子宫和活血化瘀治疗,8例治愈,1例因血肿巨大压迫症状,行二次开腹血肿清除术.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血肿形成原因较多,应用B超检查能够做到早诊断,及时应用抗炎及收缩子宫和活血化瘀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治疗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析其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回顾长垣县人民医院2010—2011年收治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2例,进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物活检检查。结果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治愈率100.00%。通过6~12个月随访,未见复发或复发倾向,无疼痛或肿胀症状,触诊:未见异常,无压痛反跳痛。视诊:皮肤恢复正常。B超检查:未见肿块,周围组织正常,血流丰富。结论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只要是采取有利的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剖宫产、取胚术,都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无法避免剖宫产,应尽量保护切口,术后冲洗,都可以预防发病。一经确诊,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55岁.以右下腹包块3个月,增大伴疼痛半个月为主诉入院.该患于入院前4个月,因右下腹痛、发热、右下腹包块1周,于外院住院,当时诊断阑尾周围脓肿,行脓肿切开引流术,痊愈出院.出院1个月后,义发现右下腹包块,伴疼痛,于附近医院以"肠粘连"治疗,症状缓解,未予详诊.入院前半个月,包块增大,疼痛加重,腹部又摸到数个小包块,行抗炎治疗无好转.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18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这18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症状、治疗及其结果。结果:所有患者行病灶切除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治疗效果比较好,并且在随访6~12个月后没有出现复发的现象。结论: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内膜的种植有一定关系,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指征,减少剖宫产率,提高剖宫产术中对切口的保护能够减少发生。  相似文献   

14.
黄涛  刘娟  张玲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3,(19):2888-2889
目的 探讨产后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84例产后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4例患者中79例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94.05%);5例为阴道分娩后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5.95%).发病潜伏期1~132个月,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83例完整切除病灶,未加用药物治疗,随访6~24个月,3例复发,再次手术后继续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 产后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于剖宫产术后的腹壁切口,阴道分娩后的会阴切口病灶少见,会阴病灶切除相对困难,手术完全切除病灶后可不加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37岁,双侧腰臀部疼痛3个月入院。患者于妊娠后期出现左侧腰骶部、臀区疼痛,活动后加重,行剖宫产手术,术后左侧疼痛加重,同时伴右侧腰臀部疼痛。考虑致密性骨炎,密切观察,未做特殊处理。后行骶髂关节CT:部分关节面欠光整、炎性改变;HIA-B27阳性;病程中无尿频、尿急、尿痛、腹痛、腹泻,无外周关节及眼部受累。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28岁。剖宫产术后3个月,腹壁切口经久不愈2月余入院。患者在院外因"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行剖宫产术,术后发热最高达39℃,给予抗感染及退热等对症治疗,术后7 d切口拆线,切口有部分裂开,局部渗出血性液,持续约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56岁。因腰疼6个月,加重伴右下肢疼痛20d于2003-09—04入院。患者曾于1994年因腰5骶1椎问盘突出在外院行椎板间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后上述症状消失,于1999年上述症状又复发,在另一家医院诊断为腰5骶1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并行腰5椎板切除腰5骶1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后顺利恢复,腰腿疼痛症状消失。本次发病为6个月前劳累时感腰痛,保守治疗有效,时轻时重,20d前弯、腰时突感腰痛加剧,并向右下肢放射,行走困难,保守治疗无效并逐渐加重,卧床并未减轻影响睡眠来我院。入院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对2006年3月—2011年8月收治的2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均未复发。结论:剖宫产术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主要的医源性因素,手术时应用纱布垫保护子宫周围术野,缝合子宫壁时避免缝针穿过子宫内膜层,关腹后冲洗腹壁切口,降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5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剖宫产之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与月经周期相关的痛性结节。结论对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是首选也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术中彻底切除病灶周围0.5~1.0 cm正常组织,可以预防术后复发,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顾性分析射阳县第二人民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8月15例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全部有剖宫产史,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剖宫产术后7个月~3年出现在腹壁瘢痕处或其周围部胀痛,平均2.13年,逐年加重,随着月经周期而进行性增大、变硬、压痛或隐性胀痛,于月经过后变软缩小,亦有持续性隐痛者。期待疗法3例;12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切片均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1个月~5年,未见复发。结论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手术史、典型临床表现与妇科及B超检查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通过降低剖宫产率、改进手术步、术后提倡母乳喂养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