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宇 《北方药学》2011,8(12):89-89
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理性认识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是病理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方式备课、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及对学生适当激励促进学生对病理学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2.
周珏  卢林明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837-3839
病理学实验教学是病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实用性医学人才的培养需求.我院病理教研室对病理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了探索与改革,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蔡永萍  江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849-2850
病理学主要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化规律,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该文将数字化病理切片与传统的玻璃切片教学做对比,并探讨应用数字切片在病理学实验课中的教学效果,发现数字切片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病理组织图像的辨识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病理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病理学是医学教育的一门主干课程,作为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它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有机地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是病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提高病理学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采用了病例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
数字切片在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洁  曹立宇 《安徽医药》2011,15(2):263-264
在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中尝试采用数字切片进行讲授和答疑,并与传统的幻灯片多媒体教学对比,探讨应用数字切片在病理学实验课中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数字切片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病理组织图像的辨识能力,有利于提高病理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病理学是临床教学中主要课程之一,与基础学科、临床学科紧密相关。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是病理教学中的重要任务。病例教学法能使学生从实际案例的分析实现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化和巩固教学效果从而更有效的掌握病理学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初步培养临床思维,为学生走向临床打下基础。本文就病例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一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罗雪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666-3667
临床病理讨论(clinical pathological conference,CPC)已逐渐形成一种新型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将CPC教学法应用于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对病理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CPC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推广应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强实验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我们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多种途径(数码相机拍摄显微和大体标本照片、网上搜集图片),再输入电脑,编制成病理学图鉴,应用于实验教学。且有中英文两种版本。能满足中国学生和外籍学生的教学要求。通过应用病理学图鉴,不但实验教学任务能够圆满完成,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节约了学习时间,增强了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对病理学课程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行探讨,在病理学教学中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有助于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殷菱  甘淋  程基焱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6):2530-2531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对超微结构病理学教学的影响。方法以泸州医学院2009级本科医学检验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模式教学。通过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PBL教学模式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普遍认为自身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结论 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超微结构病理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智能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在该校七年制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评价其效果。方法 选择本硕实验12级1~2班的学生为研究组,采用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本硕中医12级1~2班的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相同教师授课,对两组教学效果、学生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及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适合中医院校七年制病理学教学,可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多样化教学。  相似文献   

12.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桥梁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形态学科,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病理教学占有重要地位[1].它既要给学生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为了将二者有机的结合统一,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近年来我们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开展了多种形式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潘茜  王哲  井欢  王莹  高原  于丹 《现代医药卫生》2014,(15):2378-2379
病理学课程与临床护理学专业关系密切,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结合病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在有效提高病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可以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整体素质,为将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较好的医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病理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方法在病理教学中分别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比较教学效果。结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学生对抽象的形态学知识理解透彻,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查阅资料的能力、分析、判断、推理能力都有所提高。结论在病理学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章节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行授课,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适于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值得推广和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5.
杨亮  雷世鑫 《哈尔滨医药》2014,34(2):141+146-141,146
病理学是医学教育的专业基础课,基于其学科特点,实验教学尤为重要.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结合病理学实验教学情况,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资源、考核方法等多个环节,提高了教学效果,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医学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高医学专科《病理学》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每位任课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在传统教学方法中,理论讲授较为系统与深入,但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较少。病案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灵活应用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病理学》知识,对我校2005级大专中西医结合专业分别采取传统式教学和临床病案教学与传统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经比较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杨明军  刘东波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2694-2694
病理学是医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同时又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阶梯课.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如何上好病理实验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对促进学生对病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加强素质教育都有重要作用.要上好病理实验课,必须做好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万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3675-3676
病理学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提高护士对疾病的认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炎症"教学在病理学中是重头戏.对总论和各论中"炎症"的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并合理运用多媒体、病案和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课程改革和实践,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利用信息能力、自我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员团队协作精神等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实验性学科,近年来学科发展很快、教材翻新也很快;病理学的实验教学也在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调整改进,步入现代病理学的实验教学;充分体现视听媒体形成的立体式、多层次教学体系的优越性和重要性。开展病理学与组胚学实验课的互动教学,提高对病理学实验的学习效果及教学水平。结合《肿瘤》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开展课外科研活动小组动物实验研究。为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医学中重要的基础学科,基于其解剖生理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上的特殊性,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笔者采用了"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双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一节课中听觉和视觉接受先后刺激,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现就在《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改革之路上的探索与尝试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