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特点及误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1例老年BPPV患者。结果老年BPPV中女性好发,后半规管多见,手法复位效果明显。由于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颈椎病等慢性疾病,患BPPV时易被误诊。结论老年BPPV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对眩晕认识不足,手法复位治疗对老年BPPV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误诊原因,提出防范误诊措施,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首诊误诊为其他疾病的126例BPPV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特发性BPPV 84例,继发性BPPV 42例,早期误诊为后循环缺血54例,颈性眩晕32例,突发性耳聋6例,前庭神经元炎5例,梅尼埃病、耳带状疱疹各3例,其他药物或治疗不良反应23例。126例均经详细询问病史及Dix-Hallpike变位试验和(或)滚转试验检查,并行耳石手法复位治疗。本组眩晕症状均缓解,首次复位治愈率72.2%(91/126),观察随访3~24个月,总治愈率94.4%(119/126),复发率5.6%。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常见周围性眩晕,在眩晕患者诊治过程中,应注重病史采集和变位试验检查,以降低BPPV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征和误诊原因,提出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分析BPPV误诊7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改变头位时出现短暂性眩晕、呕吐及眼震。误诊为颈椎病41例,后循环缺血17例,躯体形式障碍7例,梅尼埃病6例,动脉硬化4例,误诊时间8 d~6年。经Roll试验及Dix-hallpike试验诊断为后半规管BPPV 59例,水平半规管BPPV 12例,混合型BPPV 4例;予Epley复位法及Barbecue翻滚法复位治疗1周治愈率达100%,3个月治愈率达93.3%。结论 BPPV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手法复位对BPPV效果显著。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及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误诊原因,提出防范策略。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1979年1月—2016年9月的CNKI、VIP、CBM及万方数据库公开发表的BPPV误诊文献,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相关文献33篇共1525例,均为病例报道或临床回顾性分析,其中1367例有明确的误诊疾病,居前3位的分别为后循环缺血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4.58%)、颈椎病(21.80%)、脑供血不足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9.09%)。误诊原因分为16类共146条,主要包括医师经验导致对BPPV缺乏认识(21.23%)、既往史或多种并存疾病干扰(17.81%)、病史询问不详细或忽略头晕与体位的关系(10.96%)、过分依赖医技检查(9.59%)等。病程及误诊时间为2 h~20年不等,误诊医院以三甲医院为主,且所有患者均误诊但未造成不良后果。结论 BPPV常被误诊为后循环缺血等多种疾病,误诊原因涉及医务人员、患者和医院管理3个方面,医务人员对其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伤后继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ing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总结误诊原因及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对2013年6月—2016年9月海军总医院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收治的17例外伤后继发BPPV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平均年龄38.8岁,10例(58.82%)以头晕为主要症状,7例(41.18%)以眩晕为主要症状。12例(70.59%)外院首诊误诊,其中7例误诊为脑出血,5例误诊为后循环缺血,误诊平均时间12.75 d。入我院后结合病史,行位置试验于特定头位出现眩晕及特征性眼震,前庭功能检查示受累半规管功能异常,确诊外伤后继发BPPV。确诊后行手法复位等治疗,3周后头晕、眩晕症状消失,随访无复发。结论外伤后继发BPPV早期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详细问诊、仔细查体,除外常见脑血管疾病等其他眩晕疾病,及早行位置试验、前庭功能检查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收集2007-01-2010-11间误诊的166例BPPV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6例中首诊被误诊为后循环供血不足58例,美尼尔氏病38例,颈椎病31例,高血压脑病23例,前庭神经炎7例,急性胃炎5例,小脑中风4例,误诊率高达78.7%。结论与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有明显关系,因此提高对BPPV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最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继发于突发性耳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ing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及误漏诊原因,以提高确诊率。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27例继发于突发性耳聋的BPPV误漏诊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8例,女19例;平均年龄53.4岁;病程3 d~1年。27例首诊外院,其中17例突发性耳聋同时伴眩晕,首诊漏诊BPPV;10例突发性耳聋发病半年内出现眩晕,9例误诊为梅尼埃病,1例误诊为后循环缺血。27例就诊我院后,综合分析病史,行前庭功能及位置试验确诊为突发性耳聋继发BPPV。确诊后采用手法复位治疗,3周后眩晕症状完全消失。结论继发于突发性耳聋的BPPV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缺乏特异性,易误漏诊;临床医师应加强对继发性BPPV的认识,前庭功能检查及位置试验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8.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临床最常见的内耳前庭疾病,在眩晕疾病中约占20%~30%[1],主要表现为患者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短暂的眩晕发作和眼震.临床上经常被误诊为脑血管病性眩晕、颈性眩晕,而给予不恰当的检查和治疗.我们对我院2007年03月至2009年02月78例BPPV患者采用耳石手法复位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表现和治疗。方法对我科103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分类,使用改良Epley复位及Barbecue翻滚法复位。结果 103例BPPV中后半规管BPPV 81例(78.7%),水平半规管BPPV 18例(17.5%),前半规管BPPV 1例(0.9%),混合型BPPV 3例(2.9%),治疗7 d成功率为97.3%。结论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若诊断明确无禁忌均可以进行手法复位。  相似文献   

10.
黎鹏 《临床荟萃》2012,27(11):982-983
良性阵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临床上很常见的疾病,占眩晕症的1/3左右[1],易被误诊为"脑供血不足"、"梅尼埃病"、"颈椎性眩晕"等。笔者根据BPPV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采用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社区门诊眩晕患者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至2013年01月社区门诊首发眩晕患者80例并随访观察12个月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0例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其病因构成比依次为:47.5%(38/80)为周围性眩晕,其中84.2%(32/38)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10.5%(4/38)为梅尼埃病(MD);20.0%(16/80)为前庭中枢性;28.8%(23/80)为系统性疾病性头晕;2.5%(2/80)为精神障碍性;1.3%(1/80)为其他原因性头晕。BPPV中女性占90.6%(29/32)。结论:社区门诊眩晕的最常见类型是周围性眩晕,而BPPV是周围性眩晕最常见的病因,且以女性多见;大多数以眩晕为主要特点的疾病都具有特征性的症状,这对提示疾病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误诊及治疗情况。方法:对50例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初次诊断为其他疾病占84%,其中有8例病人住院治疗。结论:良性位置性眩晕在诊治过程中需要引起专科医生的高度关注,详细的病史询问至关重要,特别是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更易导致误诊,给与不必要的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眩晕是急诊常见症状,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临床表现为随头位或体位变动出现眩晕发作,具有变位性、潜伏期、短暂性、重复性和疲劳性特点.目前BPPV诊断标准需有眩晕伴随特征性眼震发作,称为客观性BPPV(objective BPPV,O-BPPV);但少数患者仅有变位性眩晕而无眼震,称为主观性BPPV(subjective BPPV,S-BPPV)[1].目前公认治疗急性发作O-BPPV最有效的方法是耳石颗粒复位手法治疗(particle repositioning maneuver,PRM),但关于S-BPPV的治疗方法国外尚存争议[2],国内研究也较少.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已在国外广泛用于不同类型眩晕和平衡障碍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症状性评估,其中文版近几年开始用于临床,已被证实具可靠信度[3-.4].本研究主要应用DHI对PRM治疗急性发作S-BPPV与O-BPPV的效果作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联合手法复位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32例水平半规管(HC)BPPV老年患者随机分为HC对照组和HC治疗组各16例,56例后半规管(PC)BPPV老年患者随机分为PC对照组和PC治疗组各28例。PC对照组采用Epley复位法治疗,PC治疗组采用Semont复位法联合Epley复位法治疗。HC对照组采用Barbecue复位法治疗,HC治疗组根据眼震发作形式采用不同的联合手法复位。结果:PC对照组1周及1月有效率为67.9%及89.3%,PC治疗组1周及1月有效率为92.9%及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对照组1周及1月有效率为56.3%及68.8%,HC治疗组1周及1月有效率为87.5%及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不良反应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老年BPPV联合复位治疗较单一手法复位治疗效果好,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颗粒复位手法(PRM)中的体位限制在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中的作用。方法:将后半规管 BPPV 患者随机分成2组,复位组33例给予 PRM 治疗加体位限制;对照组32例仅给予体位限制治疗。结果:治疗后第4天复位组和 对照组的成功率分别为75. 8%(25/33) 和15. 6%(5/32) ,两者差异显著(x~2=21. 28,P<0. 005) ;治疗后第7天两者的成功率分别为 87. 9%(29/33) 和28. 1%(9/32) ,具有显著差异(x~2=21. 49,P<0. 005) 。结论:PRM 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体位限制治疗,凡后半规管 BPPV 诊断明确者均应给予 PRM 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继发于耳源性疾病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67例继发于耳源性疾病的BPPV(耳源性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119例原发性BPPV患者对照比较,分析耳源性BPPV的临床特点、病因及预后。所有患者均采用管石复位法治疗。结果:耳源性BPPV患者中包括突发性耳聋22例(32.8%),迷路炎17例(25.4%),梅尼埃病13例(19.4%),中-内耳手术后8例(11.9%),前庭神经元炎7例(10.4%)。耳源性BPPV与原发性BPPV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半规管受累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突发性耳聋并发BPPV患者的年龄显著高于原发性BPPV患者(P<0.001),梅尼埃病并发BPPV患者行手法复位治疗的次数显著多于原发性BPPV患者(P=0.003)。结论:耳源性BPPV可继发于多种病因,不同耳源性病因所致BPPV的预后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益气养血通窍汤联合针刺风池穴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科121例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60例(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和观察组61例(益气养血通窍汤联合针刺风池穴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8%(58/61)优于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发病机制,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32例CV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VA常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无喘息,肺功能检查舒张试验阳性。临床上常误诊为急慢性支气管炎、咽炎、肺炎、感冒后咳嗽等。32例CVA患者经支气管扩张剂及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有效。结论:CVA具有咳而不喘的特点,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够,不重视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扩张剂及ICS治疗CVA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孟娟  尹蓉  郑虹  刘世喜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4):4194-4195
目的:评价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效果.方法:对30例BPPV患者进行耳石复位治疗,进行3个月随访观察.结果:30例患者中后半规管BPPV 22例(73.3%),水平半规管BPPV 4例(13.3%),后半规管合并水平半规管BPPV 4例(13.3%).治疗当日,症状完全消失者9例(30%),改善18例(60%),无效3例(10%).1周后痊愈19例(63.3%),改善9例(30%),无效2例(6.7%).3个月痊愈26例(86.7%),改善3例(10%),无效1例(6.7%).3个月内复发3例(10%),再次进行耳石复位治疗,效果好.结论:耳石复位治疗BPPV有效、简便、安全,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Ramsay-Hunt综合征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认识。方法对1例Ramsay-Hunt综合征致BPPV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60岁女性,因右耳疼痛伴同侧面瘫2 d、眩晕1 d就诊。详细询问患者眩晕发作情况,诉与头位有关,时间短暂,发作时意识清楚,无耳鸣、耳聋。专科检查:右侧耳甲腔簇状水泡,伴有破溃渗出液,右侧周围性面瘫。Dix-Hallpike变位试验示:向右侧转头、后仰时出现强烈眩晕,伴逆时针旋转性眼震,持续约10 s。诊断为Ramsay-Hunt综合征、继发性右后半规管BPPV,遂予抗病毒、营养神经及手法复位等治疗,次日患者眩晕症状消失,随访1个月眩晕无复发,但面瘫无明显好转。结论Ramsay-Hunt综合征可引起BPPV,对于伴有眩晕者应注意继发性BPPV的可能,及时行位置试验鉴别,以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