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山东汉族乡村青少年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①目的 探讨山东省乡村汉族青少年学生的体型特点及体型随年龄的变化规律。②方法 应用Heath Carter人体测量法对 12 37名 (男 6 33名 ,女 6 0 4名 ) 7~ 19岁的乡村汉族学生进行了体型评定。③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 ,男、女生在 7~ 13岁内、外因子值上升 ,中因子值下降。 13岁以后 ,内、中因子值上升 ,外因子值下降。男生平均体型 7~ 10岁为中胚层 外胚层均衡型 ,11~ 14岁为偏中胚层的外胚层体型 ,15~ 17岁为三胚层中间型 ,18~ 19岁为内胚层 中胚层均衡型 ;乡村女生 7~ 12岁为均衡的外胚层体型 ,13~ 14岁为内胚层 外胚层均衡型 ,15~ 18岁为均衡的内胚层体型。男、女生体型 7岁出现性别差异 (t=2 .6 1,P <0 .0 5 ) ,13岁时性别差异明显扩大 (t=4 .2 1,P <0 .0 1)。乡村男生 17岁与 18岁年龄组间 ,女生 14岁与 15岁年龄组间体型存在差异 (t =2 .83、2 .78,P <0 .0 1)。山东汉族乡村男生体型与北京汉族、达斡尔族最为接近 ,与蒙古族 (12、13岁除外 )及 14岁以后的匈牙利人、芬兰人、日本人体型较为相似 ;女生体型与蒙古族 (7~ 11岁 )、达斡尔族 (8~ 10岁 )、芬兰人 (11~ 16岁 )、匈牙利人 (12~ 16岁 )较为接近。④结论 山东汉族乡材青少年体型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体型存在性别差异。男  相似文献   

2.
壮族大学生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壮族大学生的体型特征。方法: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方法472名(男272,女200)19-21岁的壮族大学生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壮族大学生男,女的平均体型值为2.2-3.9-3.1和3.8-3.4-2.7,男女间SAD值为1.70,T为6.9,结论:壮族大学生男,女分别属偏外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和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壮族大学男,女性的体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国内外资料相比,壮族大学生的内,中因子值偏低,外因子值相关不大。  相似文献   

3.
云南汉族成人的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云南汉族成人的体型。方法应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1090名(男492,女598名)年龄在20-59岁间的云南省昆明和玉溪两市的城乡汉族(简称云南汉族)进行体型评定。结果①云南汉族男性的平均体型值为3.8—4.4-2.6(城3.9—4.3-2.6,乡3.6—4.5-2.6),属偏内胚层型的中胚层型,各年龄组中以偏内胚层型的中胚层型、偏中胚层型的内胚层型及内胚层一中胚层均衡型为主。②女性的平均体型值为5.3-3.9-2.0(城5.3-3.8-2.0,乡5.3-4.0-2.0),属偏中胚层型的内胚层型;以偏中胚层型的内胚层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及偏外胚层型的内胚层型为主。③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性(20-54岁)内、中因子值上升,外因子值下降。结论云南汉族成年人体型男女两性间存在性别差异,但无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沧州社区汉族成人的体型特征。方法: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沧州社区汉族成人20-91岁总计867人(男516人,女351人)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沧州社区汉族成人男性的平均体型值为4.70-5.55-2.41,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型,各年龄组中以偏内胚层型的中胚层型为主。沧州社区汉族成人男性20-岁,30-岁和40-岁的内因子值逐渐上升,而50-岁组以后的内因子值下降;中因子值20-,30-组逐渐上升,40-岁以后下降;外因子值20-,30-和40-岁组变化不大,50-组外因子值升高。社区女性平均体型值为6.32-5.43-1.63,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以偏中胚层型的内胚层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及偏外胚层的内胚层型为主。女性20-,30-和40-岁组的内因子值逐渐上升,50-岁以后下降;女性中因子值和外因子值各年龄组变化不明显。结论:沧州社区汉族成人男女间体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性中因子值上升,外因子值下降。与国内其他族群比较,沧州社区汉族成人体型,山东城市汉族体型、山西城市汉族、内蒙古汉族、大连市汉族比较接近,具有我国北方族群体型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5.
仫佬族儿童少年体型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仫佬族儿童的体型发育规律。方法应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广西罗城县四所小学在校生636例(男317例,女319例)7~12岁的仫佬族儿童进行体型评定。结果7~12岁男性和7~10岁女性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因子值逐步下降,外因子值明显上升,内因子值无明显变化;各年龄组体型均值均为中因子值>外因子值>内因子值,其中7~9岁男女各组均为偏外胚层的中胚层体型,10~12岁男女各组为中胚层—外胚层均衡体型;各年龄组男女间体型除9岁~组和11岁~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男生体型分布较集中,女生体型分布较分散。结论与苗族比较,仫佬族儿童少年身材瘦高,皮下脂肪少。  相似文献   

6.
我国北方五个少数民族成人的体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Heath-Carter法对我国北方5个少数民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回族)成人的体型进行了研究。5个民族的平均体型均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男性蒙古族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回族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均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20-40岁期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年龄组的内、中因子值有所上升,而外因子值有下降的趋势。5个少数民族体型的性别差异均甚显著。所得结果与国外的资料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壮族成人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探讨壮族成人的体型特征。方法: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554名(男273,女281)20-60岁的壮族人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壮族成人男女的平均体型值为1.8-3.7-3.4和3.3-3.2-2.9;男女间SAD值为1.59,T为8.5。壮族成人男女性的体型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壮族成人男女分别属偏外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和三胚层中间型体型。壮族成人男女性的体型比较有明显的差别,与国内外资源相比,壮族的内、中因子值偏低,外因子值偏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和研究辽西地区汉族城乡男性儿童青少年的体型发育规律和特点,为体质人类学补充必要的资料。方法采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辽西地区7~19岁汉族城乡男性儿童青少年1323名(城男657,乡男666名),进行体型比较。结果辽西地区汉族城男的体型均值3.9~3.5~3.4,属中间型,乡男的体型均值3.6~2.5~3.7,属外胚层-内胚层均衡体型。身高、体重城男大于乡男,平均身高相差5.93 cm(u=6.24,P<0.01),平均体重相差5.75kg(u=6.93,P<0.01),三因子平均值比较,内因子:城男>乡男,外因子:城男<乡男,以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因子:城男>乡男,且差异显著,经t检验,7岁、8岁、11岁、13岁、15~18岁同龄城乡男生体型差异显著(P<0.01)。体型频数在各年龄各体型中的变化,提示辽西城市汉族男生体型分布较散,农村汉族男生体型分布在内胚层和外胚层的体型较多。结论辽西地区汉族乡男比城男矮瘦,城男比乡男皮下脂肪发达,骨骼、肌肉强健,辽西地区男生体内脂肪含量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病人的体型特征及并发其他代谢性疾病时的体型变化。方法采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205例(男132例,女73例)T2DM病人进行体型评定。按性别、年龄及是否并发其他疾病进行分组,计算体型相关指标,并与本地区已有的健康成年人体型进行比较。结果T2DM病人平均体型男性6.4—4.5—1.3,女性7.3—4.5—1.0,体型分布均以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为主(男性75.76%,女性84.93%);其中单纯T2DM病人(单发组)平均体型男性5。3-4.2-1.7,女性6.4-4.4-1.2,以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为主(男59.09%,女77.08%);T2DM并发其他代谢性疾病病人(多发组)平均体型男性7.0—4.6—1.1、女性9.0—4.6—0.6,以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占绝对优势(男84.09%,女100.00%)。T2DM病人体型存在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t=2.223~3.701,F=3.539~5.465,P〈0.05)。与本地区已有的健康成年人体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04~16.23,P〈0.05)。结论T2DM病人体型以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为主,内因子值显著升高,在并发其他代谢性疾病的T2DM病人中表现更突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探讨柔道运动员的体型特点。方法 :Heath -Cacter体型法。结果 :内蒙古地区柔道运动员男性体型均值为 2 .5 - 5 .5 - 1.8,属偏内胚层体型的中胚层体型 ;女性体型均值为 3.4- 4.2 - 1.8,也属偏内胚层体型的中胚层体型。结论 :柔道运动员的体型与非运动员相比明显粗壮结实 ,比较接近外国优秀柔道运动员的体型。  相似文献   

11.
Osteoporosis risk factors and association with somatotypes in mal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CKGROUND: Osteoporosis is a systemic and metabolic skeletal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reduced bone mass, changes in microarchitecture, and consequential increased fracture risk. Previous reports described a relationship between bone content with fat mass and lean body mass. In this study, we assessed osteoporosis risk factors and the association with somatotypes in males aged 45-65 years. METHODS: Standard axial spine and proximal femur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were measured using dual x-ray (DXA) absorptiometry in 70 healthy men. Heath-Carter procedure was followed to assess individual's somatotype. RESULTS: All body types were grouped as endomorphy, mesomorphy, and ectomorphy. Moderate to weak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lumbar BMD with endomorphy and mesomorphy.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lumbar BMD and ectomorphy. Total femur BMD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endomorphy and mesomorph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ectomorphy. Body mass index correlated weakly with lumbar, femur neck, and total femur BM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endomorphy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BMD measurements at lumbar spine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 SC = 0.51, p = 0.001), femur neck (SC = 0.52, p = 0.001), and total femur BMD (SC = 0.41, p = 0.01). Lumbar BMD and age, hand grip strength, smoking, tea and coffee consumption, calorie expenditure, calcium intake, PTH, albumin, total protein, 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 and testosteron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CONCLUSIONS: Endomorphy seems related to high BMD values at the lumbar spine and the proximal femur in middle-aged men. Somatotype together with daily calorie expenditure may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assessing risk factors for male osteoporosis.  相似文献   

12.
Heath—Carter法是一种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体型测量评估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民族、地区、发育营养、竞技体育、人才选拔,在医学领域的运用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与这些疾病总体关系表现为内胚层和中胚层的增高,外胚层的相对降低。应用于精神障碍的研究较少,应加强体型与心理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瑶族体型的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的 探讨瑶族成人体型的特点与规律。方法 应用Heath -Carter人体测量法 ,对广西田林县利周乡 2 18例(男 116 ,女 10 2 ) 2 0~ 45岁盘古瑶族成人体型进行活体测量。结果 瑶族平均体型男性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 ( 1.8-4 .9-2 .2 ) ,女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 ( 3 .1-4 .3 -1.9) ;瑶族男性 2 0~ 40岁间各年龄组 ,内因子值和中因子值变化不大 ,外因子值略有减少 ,内、中因子值的最小值及外因子值的最大值均在 40~ 45岁组 ;女性 2 0~ 45岁间各年龄组 ,随着年龄增加 ,外因子值明显增加 ,中、内因子值略有减少 ;瑶族男女间体型各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 ,P<0 .0 5或P <0 .0 1。结论 瑶族与其他群体体型比较 ,体脂少 ,骨骼肌肉较发达 ,身体线性度适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量壮族医学生骨量和肌肉量,探讨壮族医学生身体成分的组成及分布特点。方法随机抽取在右江民族医学院就读的561名20~24岁壮族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国产的体成分测量仪测量骨量和肌肉量,同时测量身高和体质量。结果 20~24岁组壮族医学生的身高、体质量、骨量和肌肉量,同一年龄组男、女间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20~24岁组壮族医学生的身高、体质量、骨量和肌肉量,同一性别与前一年龄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骨量男、女生人数分别占男女生总数的10.21%和25.15%。结论壮族男女医学生身高、体质量、骨量和肌肉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波动,同一年龄组上述四项指标男生增长的速度要高于女生;男、女生低骨量患病率分别占一定比例,低骨量会导致骨质疏松,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深圳市健康未成年人干化学血清尿素(Urea)、肌酐(Creatinine,Cr)、尿酸(Uric acid,UA)的参考区间.方法 使用干化学分析系统检测1 401例(男760例,女641例) 3个月~18周岁健康未成年人血清标本,分析各年龄、性别组肾功能检测结果.结果 ①7~12岁组的Urea、Cr,13~18岁组的Urea、Cr、UA男、女组间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男童高于女童,其余项目男、女童间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种项目检测结果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不同年龄组间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6岁组与7~12岁组、7~12岁组与13~18岁组的Ure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年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Urea的参考区间为:3个月~3岁组1.3~6.1 mmol/L、3~18岁组2.1~7.1 mmol/L,Cr的参考区间为:3个月~3岁组14.6~56.5 μmol/L、4~6岁组27.2~52.5 μmol/L、7~12岁组27.5~60.1 μmol/L、13~18岁男童组30.5~103.5 μmol/L、13~18岁女童组29.2~88.6 μmol/L,UA的参考区间为:3个月~6岁组144.6~378.5 μmol/L、7~12岁组165.5~429.9 μmol/L、13~18岁男童组185.9~465.7 μmol/L、13~18岁女童组159.9~429.1 μmol/L.结论 建立起深圳地区健康未成年人干化学肾功能检测指标的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地区跆拳道运动员体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内蒙古地区跆拳道运动员的体型特点。方法:Heath-Carter体型法。结果:内蒙古地区跆拳道运动员男性体型均值为2.3—4.9—2.7,属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女性体型均值为3.5—3.8—2.6,属内中胚层均衡体型。结论:跆拳道运动员体型与非运动员相比男女均为匀称、健壮、身材适中的体型。  相似文献   

17.
从 1998年测得的 7~ 18岁壮族男女学生 5 2 49名 6项指标 (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和骨盆宽 )的资料 ,计算出12项指数 ,并与汉族和蒙古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12项指数中 ,年龄变化规律与汉族和蒙古族基本相似 ,但身体各部分的发育程度不同 ,并存在城乡差别。提示壮族学生体型为横径较宽的粗壮体型 ,城市男女生多数年龄组为长躯干型 ,乡村男女生多数年龄组为中躯干型 ;城乡男女生肩型大多为中肩型 ;全部年龄组的胸型均为窄胸型 ;城男 7~ 18岁、14岁以前乡男女及城女均为窄骨盆型 ,15岁以后的乡男女及城女为中骨盆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收集了1991年11月~1992年4月武汉市武昌区甲型肝炎流行期间体检人员3501例,进行了甲型肝炎抗体IgM(抗HAV-IgM)的检测,抗HAV-IgM的检测用ELISA法,抗HAV-IgM阳性率为21.2%,其中男性为21.8%,女性为20.4%,两性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1.5~10岁年龄组中男孩40.0%显著高于女孩30.6%,21~50岁随着年龄增大阳性率逐渐增高,50岁以上缓慢下降。1.5~10岁和11~20岁为两个高峰感染年龄组。抗HAV-IgM阳性率机关事业单位及大专院校12.0%显著低于厂矿企业单位25.9%和中小学生及幼儿2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