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广西南宁市汉族青少年体型特征.方法:应用Heath-Carter法对1204名广西南宁市汉族青少年进行体型测量与分析.结果:①男青少年体型分布以外胚型为主,女青少年以内胚型为主;②女青少年内因子值均高于同龄男青少年;男、女青少年的中因子值随年龄变化不明显;男青少年外因子值随年龄缓慢上升;③男、女同龄组体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广西南宁市汉族男青少年体型与山东汉族男青少年的体型最为接近,女青少年的体型变化与芜湖市女青少年的变化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3.
壮族成人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探讨壮族成人的体型特征。方法: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554名(男273,女281)20-60岁的壮族人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壮族成人男女的平均体型值为1.8-3.7-3.4和3.3-3.2-2.9;男女间SAD值为1.59,T为8.5。壮族成人男女性的体型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壮族成人男女分别属偏外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和三胚层中间型体型。壮族成人男女性的体型比较有明显的差别,与国内外资源相比,壮族的内、中因子值偏低,外因子值偏高。  相似文献   

4.
壮族大学生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壮族大学生的体型特征。方法: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方法472名(男272,女200)19-21岁的壮族大学生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壮族大学生男,女的平均体型值为2.2-3.9-3.1和3.8-3.4-2.7,男女间SAD值为1.70,T为6.9,结论:壮族大学生男,女分别属偏外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和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壮族大学男,女性的体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国内外资料相比,壮族大学生的内,中因子值偏低,外因子值相关不大。  相似文献   

5.
瑶族体型的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的 探讨瑶族成人体型的特点与规律。方法 应用Heath -Carter人体测量法 ,对广西田林县利周乡 2 18例(男 116 ,女 10 2 ) 2 0~ 45岁盘古瑶族成人体型进行活体测量。结果 瑶族平均体型男性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 ( 1.8-4 .9-2 .2 ) ,女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 ( 3 .1-4 .3 -1.9) ;瑶族男性 2 0~ 40岁间各年龄组 ,内因子值和中因子值变化不大 ,外因子值略有减少 ,内、中因子值的最小值及外因子值的最大值均在 40~ 45岁组 ;女性 2 0~ 45岁间各年龄组 ,随着年龄增加 ,外因子值明显增加 ,中、内因子值略有减少 ;瑶族男女间体型各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 ,P<0 .0 5或P <0 .0 1。结论 瑶族与其他群体体型比较 ,体脂少 ,骨骼肌肉较发达 ,身体线性度适中。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体体格的研究有许多种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对人体身高、体重等测量方法,通过X射线、皮褶厚度等测量手段对人体的体质进行研究。但这些方法只是反映了人体的外在特征,只是对人体局部所作的一种精确的描述,并不能对人体的整体形态特征进行精确的概括性的描述。早期的一些医学家、人类学家发现,人的体型与体质健康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他们根据对人体格的外在观察并结合少量的测量,对人体进行分类,把人体简单地分为2~4类,如肥胖型、纤弱型、力量型等。这些分类方法只是简单地描述了人体的体型特征。但人体不仅仅只具有这几种类型,事实上还有大量的中间类型,很难精确地将它们归类。  相似文献   

7.
锦州市区汉族城市儿童的Heath-Carter体型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和研究辽西地区锦州市区汉族城市儿童的体型发育规律和特点,为体质人类学补充必要的资料。方法 采用Heath-Carter体型法,以辽西地区锦州市区756名(男性400名,女性356名)7~13岁汉族儿童为研究对象,男女各分7组,每组43~86人,测量身高、体重等十项指标,经计算和统计学处理,进行体型分析。结果 锦州市区汉族男孩的平均体型值为3.9-3.6-3.3,属中间型,女孩平均体型值为3.9-2.9-3.8,属外胚层—内胚层均衡型。男孩的中因子值大于女孩,女孩的外因子值大于男孩,经t检验,7岁、8岁和12岁同龄男女孩体型差异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的体形都发生变化,呈多变倾向。通过与四个少数民族城市儿童的比较,发现不同民族的体型有一定差异。结论 锦州市区汉族城市男孩女孩体脂发育较好,男孩骨骼肌肉发达,女孩身材修长,儿童的体型发育随年龄呈多变倾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云南汉族青少年体型特点与生长发育规律.方法 应用Heath-Carter法,对云南7~19岁汉族2472名(男1230,女1242青少年的体型进行研究.结果 (1男性体型总体以偏中胚型的外胚型最多,后依次为中胚-外胚均衡型、三胚中间型、偏外胚型的中胚型.女性体型总体以偏中胚型的内胚型最多,后依次是三胚中间型、均衡的外胚型、偏内胚型的外胚型.(2同龄男女体型(除10岁和12岁组外)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岁以后性别差异更明显;男性体型分布较集中,女性体型分布较分散.结论 云南汉族青少年男女体型生长发育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男性体型分布较集中,女性体型分布较分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的体型特征。方法:随机抽取呼和浩特市各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初诊病例293例(男153例,女140例),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进行体型研究,按性别和年龄分组,分别计算内、中、外三因子值,根据其划分出体型类型并与国内已有体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病人平均体型男性为5.7-4.1-1.4,属偏中胚型的内胚型,体型分布以偏中胚型的内胚型居多(60.78%);女性为6.5-4.1-0.9,属偏中胚型的内胚型,体型分布以偏中胚型的内胚型居多(84.29%)。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体型以偏中胚型的内胚型为主,说明该人群皮下脂肪丰富、肌肉发达、骨骼粗壮且外形偏胖。与国内其他人群体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葫芦岛市农村汉族儿童的体型发育规律和特点,为体质人类学补充必要的资料。方法 采用Heath-Carter体型法,以葫芦岛市农村7~10岁408名(男性213名,女性195名)汉族儿童为研究对象,男女各分4组,每组46~63人,测量身高、体重、上臂紧张围等十项指标,经计算和统计学处理,进行体型分析。结果 葫芦岛市农村汉族男孩的平均体型值为3.4-2.5-3.2,属中间型,女孩平均体型值为4.0-2.3-3.4,属偏外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男孩和女孩的内因子和外因子占优势,中因子值偏低,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型频数不断变化,经体型差异的t检验,除7岁外,8、9、10岁的同龄男女孩体型差异显著,与国内外资料相比,葫芦岛市农村汉族儿童内因子偏高,中因子偏低,外因子相差不多。结论 葫芦岛市农村汉族儿童体脂发育较好,身材修长,但骨骼肌肉欠发达,儿童的体型发育随年龄呈多变倾向。  相似文献   

11.
辽西地区城市汉族成人的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辽西地区城市汉族成人的体型特征,为体质人类学补充必要的资料。方法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辽西地区锦州市区496名(男243,女253)20~81岁间的汉族成人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锦州市区汉族成年男性平均体型值为5.7-3.3-2.1,成年女性的平均体型值为7.0-3.0-1.7,两者均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经t检验,20~24岁、25~29岁和55岁以上年龄组男女体型有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辽西城市汉族成年男女内、中因子值上升,外因子值下降,通过与我国六个少数民族成人体型的比较,可以看出辽西城市汉族成人的体型与其他民族体型差异较大。结论辽西地区城市成年男女皮下脂肪较厚,骨骼、肌肉系统一般发达,身体线性度较低,特别是较高的体脂率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291名壮族青年身高遗传率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遗传因素对壮族人群身高的影响。方法 调查 2 0~ 3 7岁的 2 91名壮族青年 ,用直线回归方法以亲—子身高之间的回归系数估计子代身高的遗传率。结果 男女总体遗传率的点估计值为 72 .8% ,而男性遗传率的点估计值为 86.1% ,女性遗传率的点估计值为 68.3 %。结论 壮族青年身高的遗传率较高 ,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 ,而环境因素起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壮药”是指在壮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的药物.根据考古发现以及壮医学者覃保霖对《山海经·南山经》中“祝馀”、“白咎”、“迷谷”壮语发音的分析,可知在先秦时期,壮药即已存在.秦汉魏晋时期,随着区域间文化的广泛交流,壮族聚居地人民用药经验,在文献中不断体现,如《肘后方》中有关解毒药的记载,大多出自岭南.隋唐已降,本草文献和地方志中有不少记载与现今公认的壮药相似,如《广西通志》、《南宁府志》、《柳州府志》、《宾州志》等地方志中关于桂枝、肉桂、罗汉果等.民国时期,出现了不少有关壮药的手抄本.1949年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南宁医药研究所、梧州医药研究所、桂林医药研究所等机构相继成立,对壮医药进行系统的发掘整理,出版了一系列著作,还进行了部分壮药剂型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广西壮族大学生鼻与面型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积累大学生的体质人类学方面调查资料,为美容、整形外科学提供面部形态学基础资料。方法按体质人类学测量要求,测量了258例18~21岁发育正常的广西壮族大学生的鼻宽、鼻高、鼻长、鼻深、形态面高、面宽,并计算了鼻指数、鼻深指数、形态面指数。结果各项测量指标及指数均为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广西壮族大学生的鼻型以中鼻型和狭鼻型为主,面型以中面型和阔面型为主。结论鼻与面型的差异与性别、年龄及民族有关。  相似文献   

15.
壮、汉族人群尿微量白蛋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壮、汉族之间尿微量白蛋白(mA lb)排出量的差异。方法:分别测定232例壮族人群和292例汉族人群的随机尿微量白蛋白(mA lb)和尿肌酐(C r)的值,计算两者的比值(ACR)并进行比较。结果:壮、汉族的ACR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壮族>40岁以上的两个组ACR值都比≤39岁组的大,而汉族≥55岁组的ACR值比<54岁以下的两个组大,但同年龄段壮、汉两民族之间比较无差异。结论:尿mA lb排出量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多,壮、汉族尿mA lb排出量存在年龄组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不同程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的HLA-DQA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ssp-PCR)法检测壮族轻、中、重度各30例慢乙肝患者HLA-DQA1等位点并进行基因分析研究。结果轻度、中度组HLA-DQA1^*0103等位基因的频率较重度组明显升高;重度组HLA-DQA1^*0301等位基因的频率较慢乙肝轻度组明显降低。结论携带DQA1^*0103等位基因个体感染HBV以后更易发展为轻、中度肝炎,而DQA1^*0301可能为重度慢乙肝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壮族和汉族儿童受虐待情况,为采取预防措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6所学校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进行回顾调查分析。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96份,有效率99.50%。被调查的796名学生中,汉族学生347人(男生185人,女生162人),壮族学生449人(男生226人,女生223人)。结果学生受过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虐待率分别为61.38%和62.14%。汉族和壮族儿童受虐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乡镇小学女生受虐待率高于男生,差异有显著性(χ2=5.50,P<0.05);乡镇小学女生受虐待率也高于城市小学女生(χ2=4.07,P<0.05)。桂西壮族和汉族儿童受躯体虐待和情感虐待与儿童个人性格和学习成绩好坏有关。结论桂西壮族和汉族儿童受虐待率比较普遍,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预防虐待儿童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