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云南首次分离到辛德毕斯(Sindbis)、巴泰(Batai)和Colti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云南省虫媒病毒分布情况,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云南省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采集蚊虫以及发热病人血清,液氮冻存。标本常规处理,接种C6/36细胞和乳鼠以分离病毒,并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鉴定。同时采集发热病人和健康人血清,用ELISA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病毒抗体。结果从西双版纳发热病人血清中分离到1株辛德毕斯(Sindbis)病毒,从澜沧县菲律宾按蚊中分离到1株巴泰(Batai)病毒,从思茅市翠云区和澜沧县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菲律宾按蚊、迷走按蚊等蚊虫中分离到10株Colti病毒。血清抗体检查,西双版纳发热病人血清中辛德毕斯病毒抗体阳性率为2.50%(3/120),巴泰病毒抗体阳性率为4.17%(5/120);思茅和西双版纳地区健康人血清中辛德毕斯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93%(11/571),其中澜沧、思茅、景洪、勐腊和勐海的阳性率依次为4.55%(6/132)、0.89%(1/112)、1.25%(2/160)、1.96%(2/102)和0.00%(0/65);西双版纳发热病人和脑炎病人血清中还检测出Colti病毒抗体。结论云南省分布有经蚊虫传播的辛德毕斯、巴泰和Colti病毒,当地人群中也存在该病毒自然感染。今后应加强这3种虫媒病毒病的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西双版纳发热病人血清虫媒病毒抗体调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用11种蚊媒病毒抗原并采用间接ELISA法对云南西双版纳地区采集的120份发热病人血清进行检测,结果乙型脑炎、登革3型、登革4型、基孔肯雅、辛德毕斯、贝巴鲁(Bebaru)、雪鞋野兔(Snowshoe hare)和巴泰(Batai)病毒抗体的阳性率依次为7.50%、5.00%、1.67%、3.33%、2.50%、1.67%、5.00%和4.17%,未查到寨卡(Zika)、合并地1型和登革2型病毒抗体,表明该地不仅存在乙型脑炎、登革热3型和4型、辛德毕斯、基孔肯雅病毒,还可能存在甲病毒属的贝巴鲁病毒,布尼安病毒科的雪鞋野兔和巴泰病毒。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辛德毕斯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了1998年采集的云南省31个县市Ⅰ847份健康人血清中的辛德毕斯(Sindbis)病毒抗体,阳性356份,总阳性率为19.27%;其中健康人阳性率为20.71%(334/Ⅰ613),儿童阳性率为1.33%(2/150),放牧人员阳性率为49.03%(76/155),士兵阳性率为2.38%,发热病人阳性率为13.33%(20/150);不同县市抗体阳性率之间有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景洪市虫媒病毒调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近10多年来,先后从云南省景洪市各乡镇的当地病人、猪、蝙蝠和蚊虫体内分离出乙型脑炎病毒22株,从白纹伊蚊中分离到登革4型病毒1株,从蝙蝠和蚊体内分离到基孔肯雅病毒5株,从患急性期血液中分离到辛德毕斯病毒1株,从发热病人血液、脑炎病人脑脊液、猪血清和牛血清中分离到新环状病毒47株,从黄胸鼠肺脏中检查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阳性6份;人群、猪恒河猴或鼠类血清中亦检出上述6种病毒的抗体,表明景洪市存在乙  相似文献   

5.
云南景东县乙型脑炎流行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云南省景东县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现状。方法媒介蚊虫调查采用诱蚊灯通宵捕蚊方法,蚊虫乙脑病毒检测采取RT-PCR方法,健康人群血清乙脑病毒抗体检测采用ELISA。结果共采集到蚊虫4属15种6653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属于当地的优势种群,分别占总捕获蚊数的82.07%和10.46%。RT-PCR检测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共16批1310只,各有1株感染乙脑病毒;ELISA检测当地健康人群血清乙脑病毒抗体阳性率为72.96%,不同年龄组人群乙脑病毒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89,P0.01)。结论云南景东县蚊虫种类较多,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有传播乙型脑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中老边境地区主要包括澜沧江下游区域的勐腊县和江城县的部分地域,边境线全长793.8km,属浸蚀山地,系横断山纵谷南段,无量山南延尾梢。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呈梯状下降。最高点海拔2023m,最低点在南腊河与澜沧江交汇处,海拔480m。属北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1℃。以往的健康人血清检测发现了乙型脑炎病毒(JEV)、基孔肯雅病毒(CHIKV)和辛德毕斯病毒(SINV)的抗体,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1991—2000年疟疾监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云南省1991-2000年疟疾监测结果,为制定云南省的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91-2000年全省发热病人血检和重点人群IFAT监测结果,边境地区流动人口管理及媒介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10年间云南省共血检发热病人6193853例,检出阳性170578例,年平均血检率为3.52%,阳性率为2.75%,恶性疟占21.48%。重点人群的IFAT抗体阳性率为5.80%,阳性几何平均滴度在22.14-60.14之间。对边境地区不同流动人员的发热病人血检结果;外国入境边民的血检阳性率为13.05%;我国出境边民的血检阳性率为7.67%;内地到边境地区流动人员的血检阳性率为12.45%。云南省主要媒介微小按蚊,昆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人房次平均捕获数分别为2.29,2.46和2.90只。人,牛房比例分别为1:3.29,1:3.19和1:1.04。结论 云南省经过10年疟疾监测,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已人1991年的3.30%下降至2000年的1.93%,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地区的发病率已从1991年的万分之8.49下降至2000年的万分之3.79。云南省的疟疾发病保持了稳中有降。但在云南边境地区,受境外发病和流动人口的影响,疟疾的控制工作仍很艰巨。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本对以往云南省登革热病原学、血清学和蚊媒调查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从采自河口市的29批雌性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中分离到登革4型病毒1株。从采自西双版纳地区(景洪、勐腊、勐海)的72批2726只雌性白纹伊蚊中分离到登革病毒4株,其中4株3株,3型1株。批阳性率5.6%,现场感染比为1:682。本省24个省、市人血清中登革CF抗体阳性率为10.91%(185/1696),15个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云南省虫媒病毒的存在和流行情况。方法2005年8月,在云南省勐海县采集蚊虫,蚊虫标本经研磨后,上清液接种BHK21细胞以分离病毒,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RT-PCR等方法进行鉴定,并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采集到蚊虫标本9400只,其中分离到一株对BHK-21细胞能产生明显细胞病变的病毒(MX10)。该病毒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提示为甲病毒。用甲病毒属特异引物和Sindbis病毒E1基因特异引物对MX10病毒的RT-PCR扩增为阳性,经核酸序列测定分析证实该序列与Sindbis病毒泰国分离株(AF492770)同源性最高,为90.0%;与1987年分离自云南发热患者的YN87448株和1991年新疆按蚊分离株XJ-160的同源性分别为73.1%和72.0%。结论本次从勐海县蚊虫分离到的MX10病毒株为Sindbis病毒,并可能是Sindbis病毒的新亚型或新株系。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环状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检测及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福建省人群环状病毒的自然感染状况及临床上具有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202株林区正常人血清及126例病人血清或脑脊液进行环状病毒IgG和IgM抗体检测,以北京地区20例健康人血清为对照。结果 202例林区正常人血清中环状病毒IgG抗体阳性率为35.6%(72/202),126例病人血清或脑脊液中IgG抗体阳性率为31.7%(40/1  相似文献   

11.
云南首次从患者体内分离到基孔肯雅病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告1987年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97份急性发热期病人血中分离到一株基孔肯雅病毒,并在分离到病毒患者恢复期血清中查到中和抗体,指数为316。首次证实云南有基孔肯雅轻型病例及自然疫源地存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甘肃省庆阳市区域媒介蚊虫类分布特点及携带病毒情况,为防控虫媒病毒相关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电子诱蚊灯、捕虫网诱捕,并进行分类;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用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毒鉴定。结果2012年捕获蚊虫5种,4238只,其中淡色库蚊2459只,占58.0%;中华按蚊794只,占18.73%;三带喙库蚊652只,占15.38%;刺扰伊蚊215只,占5.08%;济南按蚊118只,占2.8%;捕获的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出1株盖塔病毒,淡色库蚊检出6株库蚊黄病毒。结论淡色库蚊是庆阳市区域的优势蚊种,蚊虫携带黄病毒和盖塔病毒等虫媒病毒,应加大对该地区蚊虫及虫媒病毒的监测、调查、研究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ZIKA病毒首次于1947年在非洲恒河猴标本分离到,此后于1948年在同一地区采集的非洲伊蚊(Aedes africnus)标本中分离到ZIKA病毒,确定为蚊传病毒。自1948年以来全世界已经在自然界采集的20余种蚊虫(2种按蚊,15种伊蚊,3种库蚊)中分离到ZIKA病毒,且在这些蚊虫中获得ZIKA病毒阳性分离物60余次。与此同时,已经对23种蚊虫开展过人工感染ZIKA病毒的蚊传试验研究,并证实8种(7种伊蚊,1种库蚊)为ZIKA病毒传播媒介。可见ZIKA病毒可以由多种蚊虫携带和传播。目前我国已经在自然界采集的致倦库蚊和骚扰阿蚊中分离到ZIKA病毒,但尚未有本地感染病例报告。因此了解国际上有关蚊虫与ZIKA病毒的研究进展对于我国相关研究工作和ZIKA病毒病预防控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盖塔病毒(GETV)是一种经蚊虫传播的虫媒病毒,可引起猪、马等家畜疾病,也可导致人类感染。目前,我国已从至少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蚊虫、蠓、猪和狐狸中共分离到约70株GETV,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是主要传播媒介。最近研究表明,GETV可分为4个进化种群(Group I、II、III和IV),其中Group I和II分别为马来西亚(1955年)和日本(1956年)早期流行株;Group III几乎包括1960年以来我国及其他国家所有分离株;Group IV于近期在我国云南省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被发现。空间动力学研究认为,马来西亚、日本和中国云南省是3个主要的GETV播散来源,而云南省是GETV迁徙事件发起的重要地区及中国内陆省份GETV循环的源泉地区。近几年调查还证实,我国湖南、河南、四川等省猪场猪群以及山东省饲养场狐狸中存在盖塔病毒病的流行,并从流行区猪、牛等家畜以及发热病人和健康人血清中检测到该病毒特异性抗体,表明GETV在我国流行广泛,是当前我国需要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8,24(12):1182-1188
.论著.首次从云南蚊虫分离到辛德毕斯病毒及其鉴定………………………………王静林,张海林,孙肖红,等(1.1)华支睾吸虫组织蛋白酶D样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和重组蛋白的免疫学分析………………………………赵俊红,胡旭初,徐劲,等(1.5)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轻度感染小鼠肉汁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德宏州蚊虫分布特点及乙型脑炎病毒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年5月以及1984年和1989年7 ̄8月,在云南省德宠州路西,瑞丽和盈江三县,市捕获成年雌性蚊虫9属44种19083只。三带喙库蚊,霜背库蚊,棕头库蚊和中华按蚊是农村畜圈的主要蚊种。伪白纹伊蚊和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区的优势蚊种。对所获蚊虫用C6/36细胞和乳鼠方法分离病毒,结果从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乙型脑炎病毒2株,从霜背库蚊,白纹伊蚊和窄翅伊蚊中各分离出1株乙型脑炎病毒。分析认为,三带喙库蚊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掌握巴泰(Batai)病毒生物学特性,为巴泰病毒的监测和调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分离自云南省菲律宾按蚊(Anopheles philippinensis)的巴泰病毒LC92-4株,采用细胞培养、小白鼠感染、血凝抑制、间接免疫荧光、空斑试验以及病理检测和电镜观察等方法进行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 巴泰病毒可引起<4周龄小白鼠发病死亡。感染鼠脑病毒颅内、皮下和腹腔接种2周龄小白鼠的LD50分别为5.67logLD50/0.025mL、5.3logLD50/0.03mL和4.5logLD50/0.03mL。感染病毒鼠的心、肝、脾、肺、肾病毒悬液颅内接种2周龄小白鼠,LD50分别为3.75、4.25、2.25、3.0、2.25 logLD50/0.025mL。感染发病小白鼠脑、心、肝、脾、肺、肾均发现病理改变。感染鼠的脑组织经电镜检测发现圆形有包膜病毒颗粒,大小约82nm。巴泰病毒能在BHK21和Vero细胞产生明显病变,并可产生空斑;在BHK21细胞上,空斑滴度为6.04logPFU/mL;在C6/36细胞上不产生病变。感染病毒鼠脑接种BHK21和Vero细胞,TCID50分别为 5.50logTCID50/0.025mL和5.00 logTCID50/0.025mL。在pH5.75~7.0条件下,巴泰病毒不具有与鸽、鹅、鸡、鸭、人O型和绵羊红血球发生凝集的特性;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检测云南省357份人血清,阳性2份,中和抗体滴度均为1:10。结论 乳小白鼠和幼年小白鼠对巴泰病毒高度易感。BHK21和Vero细胞对巴泰病毒敏感,可用于病毒分离培养和空斑测定。建立的免疫荧光和空斑减少中和试验具有特异性,可用于巴泰病毒抗体检测。应进一步开展该病毒的分布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查明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清型与宿主动物血清型关系,探讨血清学演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IFA、HI和RPHI法分型。结果在458例病人中,存在家鼠型、野鼠型和未定型病人,分别占91.48%、7.21%和1.31%。同时检测鼠肺,其中家鼠EHF病毒(EHFV)抗原阳性率为6.58%(16/243),病毒抗原型均为家鼠型。野鼠4份阴性;在鼠血清中,家鼠血清EHF抗体阳性率为10.71%(44/411),血清型为家鼠型,野鼠阳性率为4.17%(3/48),血清型为野鼠型。结论证实当地是以家鼠型为主的家、野鼠型混合型疫区,EHFV抗原型和血清型别均与宿主动物种类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为南亚热带气候,适于各类吸血节肢动物的生存繁殖及某些虫媒病毒的保存和传播。迄今,云南已分离到至少8科10属28种虫媒病毒,其中包括能引起人和/或家畜严重疾病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基孔肯雅、蜱媒脑炎、寨卡、辛德毕斯、巴泰、马亚罗、肯科伊、盖塔、蓝舌、坦布苏、阿卡斑和曼扎尼拉等病毒;还发现可能导致人、畜感染的新病毒如版纳病毒、云南环状病毒、芒市病毒,以及昆虫特异性病毒如浓核病毒、库蚊黄病毒、伊蚊黄病毒、伊蚊弹状病毒等,为国内已发现虫媒病毒种类最多的省份。加强虫媒病毒和虫媒病毒病调查研究及防控仍是云南省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对近20年(2001-2020年)云南省虫媒病毒及其相关疾病研究进展及公共卫生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1995 年, 从海南省立才蚊虫标本中分离到1 株病毒, 编号为 H Y M1 。经理化、生物学性状及血清学鉴定表明 H Y M1 与 M A Y 病毒抗原性相近。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海南省部分地区人血清标本共426 份, 进行了抗体检测。其中当地人血清标本226 份, 阳性17 份, 阳性率为708 % 。驻海南省部队人血清标本200 份, 阳性1 份, 阳性率为05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