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深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和MR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深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和MR表现,提高对其认识及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的深部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22例共检出28枚肿瘤,19枚呈现浸润性生长.16枚肿瘤接受了CT检查,平扫密度等或略低于邻近肌肉,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除腹内2例外其余均无出血、坏死或囊变.18枚肿瘤接受了MRI检查,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及短恢复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呈高信号,瘤周水肿不明显,增强扫描呈显著强化.肿瘤内部可见含量不等的无强化条带状低信号.结论 侵袭性纤维瘤病发生部位广泛,影像表现多样;MRI示肿瘤内呈低信号的胶原纤维成分对诊断具有一定提示作用,但仍需与多种良恶性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和MR表现,了解其影像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的CT和MR表现。结果 17例患者中14例行CT检查,7例行MR检查,4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行CT检查的14例患者中,CT平扫12例呈不均匀低密度,2例呈较均匀低密度;边界清楚3例,边界不清11例。10例具有明显的爪形和分叶状形态。5例CT增强检查均有不均匀强化。行MR检查的7例患者,T1WI、T2WI、脂肪抑制序列肿瘤均为不均匀信号,肿块内有部分区域各序列均为低信号,4例肿块边缘呈爪形浸润,3例边缘不清。MR增强2例均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都能较好地显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形态。MR的信号特点可以推断肿瘤的成分。MR比CT能更精确地显示病灶的形态和范围,对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腹部纤维瘤病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纤维瘤病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28例中,原发肿瘤21例,其中腹内肿瘤10例(肠系膜7例,腹膜后3例),腹壁肿瘤11例;复发肿瘤7例,其中腹内4例(肠系膜及腹膜后各2例),腹壁肿瘤3例.28例中,腹壁纤维瘤病14例均为女性患者,其中20~40岁者12例(85.7%).临床症状:腹部肿块26例(92.9%),下腹疼痛2例(7.1%).1例(3.6%)伴有Gardner综合征,7例(25%)既往有腹部手术史,3例(10.7%)肿瘤为多灶.结果 21例原发肿瘤中,平扫5例CT值均低于肌肉,增强扫描20例,无强化2例,轻度强化6例,中等度强化10例,明显强化2例,双期扫描肿瘤延迟强化2例.原发肿瘤门静脉期增强CT值(74.15±20.61)HU,同层肌肉CT值(62.80±10.56)HU,两组CT值呈正态分布,经配对检验,肿瘤强化程度略高于肌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7,P=0.010).复发肿瘤7例,由于病例数较少,无法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肿瘤均未出现出血、坏死.原发肠系膜肿瘤位于小肠系膜6例(85.7%),多呈类圆形,大部分边界清楚,可累及肠壁浆膜,甚至肌层,包绕肠系膜血管,2例肿瘤边缘区含有脂肪成分.原发腹膜后肿瘤边界不清,边缘毛糙,侵犯腹膜后器官,包绕腹膜后大血管.原发腹壁肿瘤呈类圆形或梭形,沿腹直肌或腹斜肌长轴生长,5例边界清楚(45.5%).所有复发肿瘤均边界不清,强化程度与原发肿瘤相仿,侵袭性增强.结论 腹部纤维瘤病CT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临床病史大部分肿瘤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本院经手术证实的腹内纤维瘤1例,现报告如下:男性,59岁。发现右下腹包块1月余,伴有上腹部隐痛不适,右下腹大小约4cm×4cm×5cm肿块,质硬活动可,无压痛,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无改变。既往8年前行胃癌根治术。血液及肿瘤标志物检查:癌胚抗原2.83U/ml,CA19-9:2.80U/ml。腹部CT可见右下腹腹腔内大小约4cm×4cm×6.2cm的软组织肿块,CT值约29HU,密度较均匀境界较清,形态略呈分叶状,增强后病灶周围可见轻度持续状强化,周围肠管呈受压推移改变,肠腔未见明显扩张积气积液征象(图1a,1b)。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肩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CT和MRI表现,了解其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肩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CT及MRI表现,术前4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全部病例均表现为沿肌纤维长轴生长;1例呈卵圆形,3例呈不规则形侵袭性生长,边缘模糊;全部病例累及1块或多块肌肉及肌间隙,3例可见推移、压迫相邻的重要大血管,其中1例累及臂丛神经和侵袭相邻的椎体骨质,并包埋斜角肌和头臂血管。CT平扫1例密度均匀,低于肌肉,3例表现为不均匀低、等密度;增强后1例周边强化,3例呈不均匀轻度强化。MRI平扫T2WI肿瘤呈高、等混杂信号,内见斑片状或条带状分布的低信号,其中1例包埋低信号斜角肌。结论 CT和MRI可显示韧带样型纤维瘤病大小、形态、侵袭范围及与重要大血管的关系,肿瘤的MRI信号比CT密度更能反映有助于诊断的瘤内组织学成分。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病理证实的20例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CT、MR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20例患者中,SFT发生于肺部4例、胸腔1例、纵隔3例、盆腔5例、胃窦部1例、头颈部4例、肩部1例、大腿1例。肿瘤大小不一,平均最大径(6.7±4.1)cm。14例肿瘤见分叶,15例密度不均匀,2例肿瘤见钙化、9例出现坏死囊变,12例呈不均匀强化,2例轻度强化,15例明显强化,13例肿瘤内出现迂曲血管。结论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少见梭形肿瘤,发病部位广泛,主要表现为单发,形态规则或有分叶,易出血、囊变坏死,增强扫描呈明显持续强化,肿瘤内易出现粗大杂乱血管。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术前诊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正男,57岁,因"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2个月,加重1个月余"入院。查体:腹软,中上腹部扪及一不规则软组织包块,未触及上缘,下达脐水平,右至右锁骨中线内侧2 cm,可推动,质软,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胰腺左前下方见一密度欠均匀的团块状软组织肿块,大小9.3 cm×7.9 cm×9.7 cm,呈分叶状,病变与小肠分 相似文献
10.
滑膜软骨瘤病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滑膜软骨瘤病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滑膜软骨瘤病.36例均行相应关节X线检查,其中13例行CT检查,10例行MR检查.结果 36例滑膜软骨瘤病患者中膝关节22例,髋关节5例,踝关节3例,肩关节2例,肘关节2例,腕关节及颞颌关节各1例;单关节发病31例,双关节发病5例均为膝关节.X线及CT表现为关节间隙及周围有钙化的骨小体,少的1个,多的达数百个,小如米粒,大的直径达2.7 cm.10例MRI检查中,8例钙化结节表现为T_1WI及T_2WI呈低信号,2例钙化结节中心T_1WI及T_2WI呈高信号,周边呈低信号.结论 X线、CT及MRI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软组织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esmoid-type fibromatmis,DF)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其的认识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10年经病理证实的15例发生在软组织的DF15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8例,女7例,平均发病年龄(24.77±17.75)岁;发生于腹腔及腹膜后2例,腹壁2例,腹壁外11例.结果 X线平片多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少数可出现骨骼受压或侵犯.CT及MRI可清楚显示灶体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少数病例可出现"爪"状侵犯、"碟"形皮质缺损或骨骼受累呈"叶"状改变等较有特征性的征象,增强扫描Cr及MRI均表现为进行性延迟强化的特征.结论 软组织DF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但以青少年好发.发生部位多见于腹壁外,其次为腹壁,较少发生于腹腔内.CT及MRI表现均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清晰显示病灶形态及侵犯范围,有助于术前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X线平片对于诊断软组织DF作用不大,但对于观察受侵犯的相邻骨骼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头颈部软组织韧带样纤维瘤病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头颈部韧带样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信号强度及增强的特点.结果 11例韧带样纤维瘤病患者中,病灶位于椎旁间隙5例,颈动脉间隙4例,咀嚼肌间隙1例及下颌下间隙1例,最长径2.6~16.1cm,其中8例沿肌间隙呈狭长状生长,6例病灶边缘见脂肪环征.10例病灶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 WI上呈稍高或高信号为主,内部均见条状、束状或分隔状低信号影,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其内低信号影无强化.另1例病灶在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坏死,除1例复发病例外周围肌肉均未见水肿.结论 头颈部软组织韧带样纤维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多数病例术前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21例均行CT平扫,18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21例中,腹内7例(肠系膜5例,腹膜后及腹腔各1例),腹壁7例(腹直肌2例,腹内斜肌5例),腹外7例(胸壁3例,颌骨、骶骨、颈部及大腿软组织各1例).骨外侵袭性纤维瘤病19例,12例为类圆形或梭形,7例为不规则形.CT平扫示17例肿瘤密度为等或略低于肌肉密度,2例肿瘤为囊实性;增强扫描17例中,15例肿瘤为轻中度强化,2例肿瘤明显强化,4例肿瘤内见增强的血管影穿行.骨侵袭性纤维瘤病2例,CT平扫表现为轻度膨胀性骨质破坏,1例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结论 侵袭性纤维瘤病可分为腹壁、腹内及腹外三型,各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根据发病部位不同需与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4.
15.
眼眶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眼眶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 结合16例经病理证实的眼眶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其B超、CT和MRI特征。结果 眼眶横纹肌肉瘤主要临床特点为发展迅速的进行性眼球突出,眼眶内上象限为其好发部位。B超检查显示肿瘤为低或无回声区。16例CT平扫,14例与眼外肌呈均匀的等密度,边缘清楚。10例行增强扫描,明显强化4例,中等强化5例。骨质破坏5例。9例行MRI检查,T1WI肿瘤与眼外肌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6例行增强扫描,4例中等度强化,2例明显强化。在脂肪抑制和增强T2WI上呈高信号。结论 超声、CT和MRI,尤其CT和MRI能较准确的显示横纹肌肉瘤的部位、形态和内部结构,结构临床特征,能较准确作出定性诊断,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脑静脉血栓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处理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脑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 ,影像学特点与评价临床和处理的效果。材料和方法 :32例以顽固性头痛、头闷和颅内出血为主要症状 ,采用脑MRI和DSA检查确立诊断 ,并施以降低血粘度 ,扩容和 2年抗凝治疗。结果 :MRI检查无明确的异常发现 ;但脑DSA表现明显的皮层静脉缺如 ,小静脉扩张和淤滞 ,脑动脉至静脉间的循环时间在静脉期显著延长达 11s以上。在应用纤溶药物和抗凝等治疗后 ,临床症状迅速改善 ;随访 6个月~ 4年 ,无明显复发。结论 :脑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是以小静脉内的血流动力学梗塞为主要病理基础 ,通过脑DSA检查确定诊断 ;应用纤溶和抗凝治疗可获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