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应激氧化相关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108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联合组与抗凝组,每组54例。抗凝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炎症因子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治疗5 d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心肌肌钙蛋白I(cTnI)分别为(114.35±36.17)μg·L~(-1)、(3.14±1.35)μmol·L~(-1)、(0.76±0.25)μg·L~(-1)显著低于抗凝组的(158.64±28.94)μg·L~(-1)、(4.76±1.38)μmol·L~(-1)、(1.08±0.59)μg·L~(-1)(P<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脓毒症,可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恢复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平衡,缓解心肌损伤,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脂、炎症因子水平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34例接受PCI成功术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组67例则在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80能mg/d,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hs-CRP)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血脂水平及hs-CRP水平降低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狭窄率为5.97%明显低于对照组19.40%(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为14.93%,观察组为4.48%,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狭窄具有预防作用,大剂量疗效更显著,安全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降脂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瑞舒伐他汀)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各90例。对比两组降脂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86/9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4.44%(76/90)比较,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LDL-C、HDL-C、TC和T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LDL-C、TC和T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9/9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2%(11/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降脂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3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之中67例患者,分别采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血脂改善情况和总体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周治疗后,试验组HDL-C与常规组比较明显升高,其LDL-C、TG、TC与常规组比较则明显降低,两组血脂改善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总体治疗效果比较,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比较,瑞舒伐他汀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和总体治疗效果优势明显,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全面普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4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即硝酸酯类、肠溶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TC、TG、LDL - C、HDL - C、超敏 C 反应蛋白(hs - CRP)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 LMT 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 TC、TG、HDL - C、LDL - 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12个月后 TC、TG、LDL - C 均低于对照组,HDL - C 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s - CRP、Hcy、颈动脉 LM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6、12个月后hs - CRP、Hcy、颈动脉 LMT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大小便形状次数改变、肝区不适、明显肌痛、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的各项水平,但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近期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次主要对冠心病应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提高临床治疗的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并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根据所有患者治疗方式的差异实施分组,其中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每组患者各50例。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患者改善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数据的对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2)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于治疗冠心病临床上可选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其疗效更为明显,起效快,吸收率高,比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的更为确切,不良反应少,因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药物使用种类和剂量分为4组,均30例.甲组:阿托伐他汀口服20mg/d;乙组:阿托伐他汀口服40mg/d;丙组:瑞舒伐他汀口服10mg/d;丁组:瑞舒伐他汀口服20mg/d.比较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及肝功能异常发生时间.结果:6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ATL高于3倍正常上限的13例,乙组ATL高于3倍正常上限的发生率较甲组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肝功能异常发生时间多在7d内,但ALT>3×ULN发生时间多在服药后7~14d.结论: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发生严重肝功能异常风险明显高于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运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针对冠心病患者展开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24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122例,参照组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清高密度蛋白胆固醇含量指标和内皮舒张生理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其他生理指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中收治的经确诊冠心病患者实施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能够获取到较好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普及运用。  相似文献   

9.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肝功能影响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长期应用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我院住院冠心病患者200例,根据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分为阿托伐他汀组(102例)和瑞舒伐他汀组(98例),比较两组患者应用他汀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血脂和肝功能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期的TC、L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ST和ALT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他汀降脂效果相似,但均可导致肝酶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并对比冠心病临床治疗中应用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92例,按照就诊顺序的单双号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4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2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冠心病治疗中应用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临床指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李磊  陈咏梅  张宏考 《安徽医药》2019,23(4):710-712
目的 探讨肥胖对冠心病病人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住院诊治的伴有肥胖的冠心病15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在同一科室住院诊治正常体型的冠心病病人10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给予入选病人阿托伐他汀降脂药物(每晚20 mg),最终完成6个月随访且入组的研究对象试验组139例,对照组79例。根据研究对象的体质量指数分为正常体型组(对照组)、超重组及肥胖组。三组间的血脂达标率差异性用χ2检验,任意两组间的比较用Bonferroni法;血脂是否达标与体型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比。结果 三组间任意两组间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正常体型组、超重组、肥胖组)血脂达标率分别为82.3%、65.4%、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与正常体型组相比,超重组、肥胖组的血脂达标率较低,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01),超重组、肥胖组的血脂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与正常体型组相比超重组、肥胖组的优势比分别为0.408和0.265(P=0.016、P=0.009)。结论 冠心病人群中肥胖与阿托伐他汀药物的降脂疗效有关系,肥胖影响冠心病病人阿托伐他汀降脂药物的达标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冠心病治疗中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采取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同型半胱氨酸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冠心病,采取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调脂药物的种类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组44例,基本用量20 mg·d-1,用药(7.6±1.9)个月;瑞舒伐他汀组83例,基本用量10 mg·d-1,用药(7.9±2.1)个月。分别统计治疗前、治疗后1,2,4,8,12周及末次复查时血脂水平,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接受药物治疗1周时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2周时,两组TG、TC及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4,8,12周时,两组TG、TC及LDL-C较治疗前降低(P<0.05),瑞舒伐他汀组LDL-C水平低于阿托伐他汀组,而LDL-C的降幅和血脂达标率均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复查,两组TG、TC及LDL-C均较基线水平显著降低(P<0.05),阿托伐他汀组LDL-C的降幅低于瑞舒伐他汀组(P<0.05)。两组共发生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9例,其中阿托伐他汀组4例(9.1%),瑞舒伐他汀组5例(6.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于用药2周时表现出较好的调脂疗效,10 mg·d-1瑞舒伐他汀的调脂疗效优于20 mg·d-1阿托伐他汀,两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以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的近期效果。方法91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hs-CRP、LDL-C水平分别为(3.0±0.6)mmol/L、(1.9±0.3)mg/L、(0.9±0.3)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3.9±0.5)mmol/L、(3.6±0.4)mg/L、(1.3±0.4)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FMD、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者以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均有良好降脂、改善血管内皮、减轻炎症反应效果,但后者在减轻炎症反应、降低LDL-C、TC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102名在我院就诊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1例。瑞舒伐他汀组用瑞舒伐他汀10 mg.d-1治疗,阿托伐他汀组用阿托伐他汀20 mg.d-1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血脂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评价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脏功能。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2组内血脂水平,hs-CRP,内皮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总胆固醇(TC),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疗效更好。2组均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复发性心绞痛,瑞舒伐他汀组2例,阿托伐他汀组4例;血运重建,瑞舒伐他汀组为3例,阿托伐他汀组5例,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药物均可降低患者血脂,改善患者炎性反应,提高血管内皮功能,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作用,但血脂及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瑞舒伐他汀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在冠心病治疗中采用瑞舒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TC、TG及LDL-C、HDL-C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治疗中采用阿托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均有较好的效果,而瑞舒伐他汀的效果更加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冠心病患者中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抽选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医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做研究,随机分为乙组(50例)、甲组(50例)。给予甲组瑞舒伐他汀,而给予乙组阿托伐他汀,总结疗效、不良反应、血脂指标。结果甲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乙组患者,但差异不显著,P> 0.05。甲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乙组,但差异不显著,P> 0.05。甲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于乙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乙组患者,均P <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阿托伐他汀以及瑞舒伐他汀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稳定性,并且安全性均比较高,但是对于血脂指标来说,瑞舒伐他汀剂量小,效果强,改善效果更为确切,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科学》2017,(19):74-76
目的比较冠心病者以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冠心病者,将患者以随机排列表法分为对比、观察两组,其中对比组48例(用药阿托伐他汀)、观察组52例(用药瑞舒伐他汀)。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指标[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情况,统计治疗期间用药所致不良事件。结果用药后观察组hs-CRP、Hcy及血脂指标水平降低效果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临床用于冠心病治疗均良好降脂效果,且后者降脂效果优于前者,两种药物用于冠心病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的影响。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内科门诊就诊的LDL-C〉200mg/dL的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2例(瑞舒伐他汀,10mg/天),B组54例(阿托伐他汀,20mg/天),间隔3,6,9和12个月定期对患者进行检查。每次随访时都采集血液样本,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仔细评估。总共随访48周。在开始药物研究前,采集了每个患者的禁食(12小时)血液样本来确定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脂、LDL-C、HDL-C、non-HDL-C、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基础值。这些测量值将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48周后再进行一次。最终比较两组间总治疗时间为48周后的血脂谱的变化。结果在经过48周的治疗后,血浆中TC、LDL-C、non-HDL-C和TG水平与基线值相比下降了(A%:-35.77,-44.32,-43.12,-36.41,P〈0.001);HDL-C比基线值下降,但区别不明显(A%:-2.04,P〉0.05)。48周后,A组患者比B组患者在血浆中LDL-C水平上有显著下降(-44.32%VS-30%,P〈0.005)。与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上也产生了更大的降低俨〈0.005)。而血浆中HDL-C水平并未受到显著影响。结论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高危患者而言,瑞舒伐他汀(10mg/天)比阿托伐他汀(20mg/天)在降低血浆中LDL-C水平方面要更有效,能够达到更理想的LDL-C水平,并改善其他血脂指标,而且,两种治疗方法在48周中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使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冠心病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2组,每组各30例。给两组冠心病的患者,都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再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再使用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脂项目,记录两组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两组冠心病的患者均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使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介入术后冠心病的患者,能够保证较高的安全性,同时能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有非常积极的重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