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7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8例给予喜炎平0.2—0.4ml/Kg·d静脉滴注;治疗组38例在喜炎平的基础上加用西咪替丁10—20mg/Kg·d静脉滴注,疗程4-6天。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喜炎平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手足口病可提高疗效,缩短患儿的皮疹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
孔庆仙 《光明中医》2013,28(1):90-91
目的观察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6.67%。治疗组比对照组的病程短,治愈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痛苦,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将313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联合组3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喜炎平,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联合组加用喜炎平和利巴韦林,均静脉滴注给药;观察治疗后退热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热退及皮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但联合组和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但联合利巴韦林应用临床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8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喜炎平治疗,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1次/d。两组均以5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5.2%(40/42)显著高于对照组68.4%(26/38),P〈0.05;且观察组在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水疱结痂时间方面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能迅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刘娟丽  马羽萍 《陕西中医》2013,(10):1355-1356
目的:观察喜炎平中成药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并加强口腔、皮肤、饮食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成药用喜炎平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组的症状体征均较对照组持续时间短(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70.0%)(P<0.05)。结论:喜炎平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及对照组8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喜炎平治疗,疗程为7天,观察两组患儿的口腔溃疡愈合、手足止疱、退热时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总疗程.结果:治疗组的皮疹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临床症状、体征减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2.68%)显著优于对照组(76.25%),且静脉滴注喜炎平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李静  周红瀛 《环球中医药》2012,5(4):301-302
目的 观察分析喜炎平注射液、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对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确诊的手足口病普通型1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4例,治疗组104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针剂静脉点滴,剂量为10~15mg/(kg·d),并辅以赖氨匹林粉针剂入壶退热及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增加喜炎平注射液静脉点滴,剂量为5mg/(kg·d),疗程为7~10天;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肌肉注射,剂量为10万单位/(kg·d),最大计量不超过100万单位,连用3天。结果 对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进行分析,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足、臀部位皮疹、疱疹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和α-干扰素两者联用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共同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可缩短病程,阻断病情进展,疗效较好,不良反应罕见,患儿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笔者采用喜炎平辅助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HFMD) 119例,并与单用利巴韦林治疗117例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于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间在我院确诊并住院的236例手足口病患儿,全部病例均符合(2008版、2010版)HFMD普通病例诊断标准:①流行季节发病,婴幼儿多见;②急性起病,口腔粘膜散在疱疹、溃疡,手足臀皮肤丘疱疹,皮疹周围绕有红晕,疱液少;③部分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拒食)等;④除外合并有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受累的重症患儿.其中男125例,女111例;年龄<1岁58例,1~3岁155例,3~7岁23例,平均年龄2.5±3.7岁;就诊时距起病时间≤72小时.随机分为治疗组119例,对照组11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喜炎平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疗效。方法 100例普通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病毒唑含片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5~10 mg/(kg.d)分2次肌注,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0%和9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10.45,P<0.05),病情发展(出现发热,精神差,哭闹,易激惹等需住院观察)人数治疗组为5例,对照组为20例,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疗效好,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对85例手足口病患儿给予喜炎平注射液加口服利巴韦林治疗,观察发热、皮疹消退及病情好转情况。结果:85例中,发热患儿76例,热退时间1~2天46例,3天21例,4天7例,5天2例;3~4天后皮疹结痂59例,4~5天19例,5天8例。治愈80例(94%),5例好转出院。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对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50例。对照组应用病毒唑治疗,治疗组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7 d疗程内的临床疗效,体温恢复以及皮疹消退的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及皮疹消退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对手足口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手足口病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6月~2010年10月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2.5~5mL/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口服,每日1剂,水煎服。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手足口病复发的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喜炎平治疗手足病的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分析382例普通型手足口病例的临床疗效,分别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和加用喜炎平静脉注射,并对喜炎平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喜炎平在使用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喜炎平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3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足口病是小儿常见的病毒感染性传染病,传染性强,起病急,发展快,传播途径广,以婴幼儿多见。临床上以发热、手足及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表现,且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我院应用喜炎平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3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6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各32例,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退和治愈时间.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88%,疱疹消退时间(2.14±0.62)d、发热消退时间(1.51±0.32)d、食欲好转时间(2.22±0.37)d和治愈时间(4.02±1.13)d,同对照组75.00%、(4.89±0.72)d、(3.21±0.78)d、(4.48±0.97)d和(6.32 +0.25)d相比,P<0.05.结论: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上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RCT),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由2名研究者独立严格进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2个RCT,共8 945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在总有效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治愈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现有研究质量偏低,需要更多设计严谨的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该文应用整体网分析的方法,针对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3 204例登记注册式研究数据,分析了其联合用药方案,发现喜炎平注射液的联合用药方案与《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一致性较好,但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抗生素应用比例过大,超过预防继发感染的需要;二是利巴韦林的应用意义不大。该文认为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联合用药方案来看,其抗菌和抗病毒的临床价值尚未被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选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喜炎平方案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0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喜炎平、单磷酸阿糖腺苷+喜炎平,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患儿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使用喜炎平、单磷酸阿糖腺苷两种药物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喜炎平治疗儿童普通型手足口病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现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饲手足口病态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倒和对照组30倒.对照组静滴利巴韦林10mg/(kg/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静滴10 mg/(kg/d),均为每日1次,疗程5d.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持续天数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观察组...  相似文献   

20.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快,流行强度大,在短期内即可造成大流行,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干脑膜炎、脑炎、急性肌肉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以对症及抗病毒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