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海燕 《工企医刊》2015,(2):1286-1287
目的对三种不同的血气分析采血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采血方法。方法将我院近年来进行血气分析检查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对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部位进行采血,观察三组患者主观疼痛的发生率、一次性采血成功率、血肿发生率、误穿静脉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足背动脉穿刺组患者在主观疼痛发生率、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显著高于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P<0.05);而在血肿发生率、误穿静脉发生率等方面显著低于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P<0.05)。结论利用足背动脉进行血气分析时穿刺采血,有利于缩短操作时间,从而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痛苦,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和准确性,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不同部位动脉采血方法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与发生瘀紫血肿情况比较.方法将600例新生儿分成4组,分别采用桡动脉,股动脉,头皮动脉、肱动脉穿刺采血,记录4组采血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和采血后淤紫和血肿发生率.结果各组采血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和采血后淤紫和血肿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采血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最高为92.8%,桡动脉组采血后淤紫和血肿发生率最低为7.1%.结论新生儿采血应用桡动脉穿刺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3.
俞静  林秀美  陈豫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326-1327
目的自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检查,对两个不同部分采血进行临床效果比较,寻找最佳穿刺部位。方法对100例住院需多次检测血气分析的病人,同时用BD生产的动脉采血针行桡动脉采血与股动脉采血,对比病人的疼痛程度、穿刺成功率、血气分析结果、并发症等。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桡动脉采血组疼痛、瘀斑、血肿、需按压时间明显优于股动脉采血组。二组穿刺标本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桡动脉采气血分析标本,可减少对病人的影响,节省局部按压的时间,值得在临床提倡运用。  相似文献   

4.
动脉血气分析采血部位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动脉血气分析采血部位的比较,寻找合适的采血部位。方法2008年2月~2008年5月颅脑外科疾病术后进入ICU监护治疗180例病人,随机分三组,分别从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采集标本,比较从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采血成功率、血肿发生率、皮肤瘀青发生率。结果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83.3%,血肿发生率10.0%,皮肤瘀青发生率13.3%;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83.3%,血肿发生率5.0%;皮肤瘀青发生率6.7%;足背动脉动脉组穿刺成功率86.7%,血肿发生率3.3%,皮肤瘀青发生率3.3%。结论从桡动脉、足背动脉采血致血肿发生率、皮肤瘀青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选自于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患者376例,采用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气标本132例,采用肱动脉穿刺采集118例,采用股动脉穿刺采集126例,比较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采血后皮下淤血情况。结果三种穿刺部位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都较高,皮下淤血以股动脉穿刺最严重。结论动脉穿刺方法应因人而异,成人宜选用桡动脉穿刺,以保护患者隐私。危重患者宜选择股动脉穿刺,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桡动脉与股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方式和结果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自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检查,对两个不同部位采血进行临床效果比较,寻找最佳穿刺部位。方法对30例住院需多次检测血气分析的病人,分别选用5号针头2 ml注射器行桡动脉采血与7号针头5 ml注射器行股动脉采血,对比病人的疼痛程度、穿刺成功率、血气分析结果、并发症等。结果两个部位穿刺成功率相近,桡动脉采血组疼痛、瘀斑、血肿、需按压时间明显优于股动脉采血组。二组穿刺标本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5号针头桡动脉采气血分析标本,可减少对病人的影响,节省局部按压的时间,值得在临床提倡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头皮动脉穿刺及桡动脉穿刺、股动脉穿刺3种方法 对新生儿采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查的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新生儿568例分为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再根据患儿的血管状况,将患儿分为头皮小动脉采血组(头皮小动脉组),桡动脉采血组(桡动脉组)和股动脉采血组(股动脉组),对早产儿和足月儿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的穿刺成功率及穿刺部位损伤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早产儿组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法,头皮小动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组,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04,P<0.05);足月儿组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法,桡动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组,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02,P<0.05).结论 对于早产儿,应选择头皮小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对于足月儿应选用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动脉血气分析不同采血部位的比较,寻找更合适的采血部位.动脉血气标本采集部位为任何表浅易接近的动脉血管,常采用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和足背动脉.方法:自2009年1月-10月,我科对160例老年呼吸疾病患者随机分四组,分别从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行标本采集.比较从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采血成功率、采血所需时间、患者疼痛感、血肿发生率、皮肤淤青发生率,结果:见下表.结论:从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皮肤淤青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  相似文献   

9.
黄晨燕  王雪梅 《职业与健康》2011,27(24):2962-2963
目的 探讨单手指固定法行桡动脉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40例需行桡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用两手指固定法采血,观察组应用单手指固定法采血,观察2组患者的采血效果、采血成功时间、一次采血成功率、采血后局部血肿情况、疼痛程度.结果 2组的采血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采血成功时间、血肿发生率、疼痛程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手指固定法采集桡动脉血气标本时间短、血肿发生率低、疼痛程度轻.  相似文献   

10.
刘华  侯宇 《中国校医》2019,33(6):452-453
目的对比桡动脉不同角度进针采血的效果。方法本院2017年8月—2018年2月进行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均采取一字定位法进行桡动脉穿刺,其中观察组采用进针角度与皮肤呈90°进针采血,对照组采用进针角度30°~45°进针采血,比较2组患者的穿刺、疼痛程度及局部血肿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和无痛率分别为95.0%和45.0%,高于对照组的75.0%和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血肿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采血时,采取垂直进针法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柯云华  马新华 《现代保健》2011,(22):119-120
目的对比经桡动脉与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术后护理的优缺点,为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5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随机分成桡动脉组98例和股动脉组52例,对其穿刺成功率、肢体制动时间、术后患者主诉、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压止血方法、平均住院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诉症状、局部血肿发生率、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住院时间,桡动脉组比股动脉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护理方便、创伤小、止血容易、患者不需卧床、痛苦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12.
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诊疗1 3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介入诊疗的方法学和临床疗效,并分析其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1327例次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或/和PCI患者的临床和手术情况,记录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成功率为95.40%(1036/1086),经桡动脉PCI成功率为98.34%(237/241),54例经桡动脉手术失败患者改股动脉入路手术成功。术后局部血肿99例,前臂张力性血肿和桡动脉闭塞各1例,无其他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和PCI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不影响术后患者活动,但需要掌握一定的手术技巧和预防处理血管痉挛的经验。经桡动脉PCI宜直接选择支撑力较好的指引导管,以增加导管的后坐力和同轴性,同时对于靶病变给予充分预扩张,以手术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股、桡动脉采血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298例呼吸科患者,男135例,女163例,年龄28~82岁,经股动脉采血324次,桡动脉采血325次.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分别分为:①男、女性组,②青、中、老年组,③心衰、非心衰组,④肥胖、非肥胖组.根据护士的护龄分为:<5 a组和≥5 a组.统计各组群经股、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比较各相应组群间采血成功率的差异.结果男性股、桡动脉采血组成功率高于女性股、桡动脉采血组;老年股、桡动脉采血组成功率低于青年股、桡动脉采血组;肥胖股、桡动脉采血组成功率低于非肥胖股、桡动脉采血组;心衰股、桡动脉采血组成功率低于非心衰股、桡动脉采血组;<5 a组护士采血成功率低于≥5 a组护士;上述各组群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患者性别、年龄、肥胖、心衰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等是影响股、桡动脉采血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与传统股静脉采血的效果比较,探索一种简便、安全,快捷、有效的采血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12月需要采集血液标本的新生儿随机行桡动脉和股静脉采血,比较一针穿刺成功率,哭闹时间及其局部感染率。结果桡动脉组一针穿刺成功率,哭闹时间、局部感染率均优于股静脉组。结论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方法一针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是一种有效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两种动脉采血方法在小儿重症监护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方法:选取某院1年内需要采集血气分析的9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所有患儿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股动脉穿刺采血,观察组患儿行经桡动脉穿刺采血。对比两组患儿采血成功情况,采血所需时间,采血血肿发生率情况等。结果:对照组患儿采血成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儿;对照组患儿采血成功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患儿;对照组患儿采血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儿。两组患儿各项指标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患儿采用经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更高,时间更短,采血更加安全,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与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我院自2008年8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69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动脉穿刺途径,随机分为股动脉组84例,桡动脉组85例。对两组间的动脉穿刺点压迫时间、PCI的成功率、穿刺点局部并发症、下肢静脉血栓以及低血压、尿潴留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疗效。[结果]股动脉组成功率为94.05%(79/84),桡动脉组成功率为95.29%(81/85)。两组在PCI的成功率、下肢静脉血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点压迫时间、穿刺点局部的并发症、低血压及尿潴留的发生率,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显著少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与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成功率相似,且血管并发症少,有利于有效安全的抗凝治疗,因此可以作为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选择的途径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F Judkins型冠脉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经皮穿刺桡动脉采用6FJudkins型冠脉造影导管给71例Allen试验正常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观察其成功率、术中需要更换其他类型造影导管的情况、造影总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其中成功者为66例。改行股动脉途径者为5例:改用Amplatz R造影导管者2例;造影总时间及桡动脉穿刺成功时间分别为35±17min、5±3.3min;4例发生桡动脉痉挛:3例局部血肿;2例术侧前臂疼痛;1例手掌桡侧皮肤麻木;随访2周无桡动脉闭塞及肢体缺血发生。讨论:应用6F Judkins型冠腺造影导管经桡动脉诠径行冠状动腺造影术成功率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桡动脉置管在ICU重症患者血气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医院ICU收治的重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桡动脉采血法采集血气标本,观察组采用桡动脉置管法采集血气标本,比较两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平均采血时间、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治效果和优缺点。方法:在告知并尊重患者意愿的情况下分别对120例和145例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途径(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分别观察手术操作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相似,但经桡动脉组的外周血管并发症相对少,术后躯体不适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 2006年7月-2008年9月疑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287例,随机分成经桡动脉组(185例)和经股动脉组(102例),对比观察其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止血包扎时间、肢体制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的平均X线曝光时间、穿刺成功率分别为(5.13±3.72)min和98.92%,经股动脉组为(4.78±3.51)min和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19.62±3.58)min和(16.57±4.3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止血包扎时间和肢体制动时间分别为(0.72±1.15)min和4~6h,经股动脉组为(20±7.32)min和20~24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的术后住院天数为(3.06±1.42)d,少于经股动脉组(4.97±3.07)d(P〈0.01);两组局部血肿发生率分别为0和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动脉痉挛发生率为2.16%,经股动脉组无动脉痉挛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具有止血容易、不需卧床、痛苦小、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