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回顾786例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探讨治疗价值。方法在结合临床、影像学资料及尽可能获得的病理基础上确立恶性胆道梗阻,直接或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经内镜塑料内支架引流术(ERBD)过渡引流确定引流效果后行经内镜金属支架引流术(EMBE),与姑息性手术及ERBD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一次操作成功率为99.49%,减黄有效率为:满意68.4%,一般27.5%,无效4.1%。其中低位梗阻减黄有效率(满意+一般)达96.6%;高位梗阻减黄有效率为82.4%,支架平均通畅期289天,平均生存期310天,并发症发生率为6.74%,死亡率为1.15%。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EMBE是安全有效解除恶性胆道梗阻的方法,对中晚期胆道肿瘤患者基本可替代姑息性胆道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恶性阻塞性黄疸内窥镜下胆道支架引流与手术引流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3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支架组选择内窥镜下胆道内塑料或金属支架置人内引流术25例;手术组选择同期术前判断有手术切除可能而术中证实不能行根治性手术或者不同意行ERBD治疗患者11例,行开腹胆道内、外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平均胆红素下降50%时间、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手术组(P<0.05).结论 与手术引流比较,内镜下胆道支架治疗具有微创性,可以重复操作,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可以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是不能手术切除恶性阻塞性黄疸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SA介入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高危胆道恶性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胆道恶性梗阻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DSA介入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内支架进行治疗,比较术前与术后患者的血清胆红素等指标,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5例患者一次性穿刺及支架置入成功,成功率为100.00%。试验室检验结果表明术后7 d、14 d与术前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发生胆道感染2例(5.71%),急性胰腺炎3例(8.57%),支架脱落移位1例(2.86%),无胆汁性腹膜炎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DSA介入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高危胆道恶性梗阻可显著缓解黄疸症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较单纯超声定位模式具有穿刺准确的优势,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胆道支架技术对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内镜下胆道支架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一次性成功行内镜下胆道支架内引流术(ERBD)20例,操作成功率为86.9%。失败3例,1例改用合适长度的支架后引流成功,总成功率为91.3%;2例改用PTCD。结论内镜下胆道支架植入术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创伤小、方便、经济、安全,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道引流术及胆道内支架植入联合动脉插管灌注或栓塞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胆道恶性梗阻19例均行胆道引流术及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后对肿瘤病灶行动脉插管灌注或栓塞治疗.结果 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肝功能明显改善,平均生存期13.5个月.结论 胆道引流术及胆道内支架植入联合动脉插管灌注或栓塞治疗胆道恶性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镜下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在治疗恶性胆道梗阻中的价值.方法 对131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下胆管内支架置入术,观察其疗效和6个月、1年、2年生存率.结果 置入金属支架55例58根,术后2~5 d 黄疸消失,45例(81.7%)血清总胆红素(TBiL)降至正常.随访31例(56.4%),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7.5%、33.0%、10.7%.(2)置入塑料支架 76例89根,术后3~7 d,患者黄疸明显减退,46例(60.0%) 患者血清TBiL降至正常.随访38例(50.0%),生存期70 d~11个月,6个月生存20例(26.3%),通畅期31~95 d.结论 经内镜放置胆道内支架,可有效缓解胆道梗阻,近期效果显著,是姑息性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内窥镜引流胆道梗阻33例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胆道梗阻经内窥镜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使用Olympus TJF—240型内镜对33例胆道梗阻病人进行内镜引流的效果。结果:33例中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25例,内镜下胆道支架内引流术(ERBD)8例,32例得到成功引流,失败1例。结论:内镜引流治疗胆道梗阻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微创治疗,无需麻醉,低并发症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内镜放置胆道内支架治疗胆管恶性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2例各类恶性肿瘤导致胆管梗阻的患者采用内镜胆道内支架术作胆汁引流88例次,其中胆道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49例次,胆道金属支架置放术(EMBE)39例次。结果操作成功率为96.6%,并发症发生率为10.2%;金属支架的通畅时间为(135±14)天,明显长于塑料支架的(49±5)天(P<0.01)。结论经内镜胆道内支架术能有效解除恶性胆管梗阻患者的胆管梗阻,有良好的临床疗效,ERBD和EMBE各有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梁勇 《重庆医学》2011,40(25):2549-2551
目的 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置放胆道支架对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选择2002年3月至2009年7月该院收治的无法手术切除或不愿手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46例,通过ERCP放置内置支架引流.观察其操作成功率、退黄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防治效果、支架通畅期及患者生存期等.结果 44例患者均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高位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12例患者分别行单侧/双侧穿刺入路,置入支架。其中肝总管内置入单枚支架7例;双侧肝管穿刺,行左肝和右肝胆管同时置入支架3例;采用单侧肝管穿刺入路,于左-右肝管间和肝管-胆总管间均置入支架2例。结果:12例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黄疸明显减轻或消退,术后7 d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以及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其中1例分别于术后4个月发生支架内梗阻,行二次介入治疗,1例于胆道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发生十二指肠梗阻,再行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结论:根据不同梗阻部位,采取不同胆道支架置入技术治疗高位胆道恶性梗阻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姑息性疗法。  相似文献   

11.
晚期恶性胆道梗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经瀛 《中国医刊》2002,37(12):16-17
胆道梗阻性病变的退黄常用治疗方法有手术疗法和非手术介入疗法 2种。介入疗法包括经皮经肝胆道内、外引流术、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引流术、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胆道引流术。这些方法是患者失去手术适应证主要的退黄方法。目前经皮经肝胆道穿刺造影和引流术 (PTCD)临床上应用普遍 ,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胆道引流术近几年来国内发展迅猛 ,随着内镜医生掌握该技术 ,临床应用会更加普及。本文重点叙述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经皮经肝胆道穿刺造影术 (PTC)是从 2 0世纪70年代起得到广泛推广 ,为胆道介入治疗的发展奠定了…  相似文献   

12.
王鹏飞 《当代医学》2016,(13):80-81
目的 探讨自膨式金属胆道内支架引流术治疗低位胆道恶性梗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内镜胆管自膨式金属支架引流治疗的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者插管成功,插管成功率为88.9%,成功置入自膨式金属支架的24例,患者术后肝功能明显好转,皮肤瘙痒、尿黄、发热、腹痛等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血清总胆红素从(253.3±92.6)下降到术后1周(103.4±32.7)(P<0.05),转氨酶也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4例发生轻型急性胰腺炎,并发症总发生率14.8%,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重症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1年以上生存率为62.5%.结论 经内镜胆管自膨式金属支架引流术是治疗低位胆道恶性梗阻的重要手段,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到2010年1月期间收治的65例恶性弹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根据患者胆管梗阻情况(狭窄部位及程度),选择适宜的支架,在透视引导下置入胆道支架(塑料支架38例,金属支架27例),最后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内镜成功置管62例,成功率为95.38%,;其中术后观察有效59例,总有效率达95.16%.结论 通过行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在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后二次手术植入自膨式胆道支架.结果:4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均在X线引导下经皮穿刺胆道成功后植入内外引流管,引流(1~2)周后植入胆道支架.支架植入后患者全身症状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结论:胆道支架植入术是良好的降低黄疸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梗阻部位合理选择支架的植入.  相似文献   

15.
ERCP放置胆道内支架治疗晚期恶性胆道梗阻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朱明  潘俊江  江华山  宇明  杨武 《重庆医学》2008,37(15):1665-1667
目的 探讨通过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放置胆道内支架姑息治疗晚期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晚期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通过ERCP内镜下放置胆道内支架解除胆道梗阻性黄疸,经ERCP将导丝插入胆道并超过梗阻部位,扩张狭窄后,用推送导管将已经选择合适的引流支架推送至胆道合适部位,其近端均超过梗阻段1cm以上.结果 42例患者中插管成功36例,不成功6例,成功率85.71%(36/42).其中25例胆道内放置8F Z型自膨胀式金属支架外,其余11例行8~10F塑料内支架引流.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消失或减轻.其中27例2周内血清总胆红素下降50%以上,血清总胆红素退至40μmol/L,放置胆道内支架1周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由术前(334.12±66.54)μmol/L降至(89.87±53.42)μmol/L,肝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P<0.01).术后1、2周,24例胆总管下端梗阻患者胆红素下降明显优于10例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P<0.01).25例放置胆道金属支架患者中,有11例于术后2个月发生支架阻塞,再次放置塑料内支架后引流通畅,1例放置金属支架术后患者第9个月才出现支架阻塞,予以再次植入金属支架.另外11例放置塑料内支架者,有4例放置塑料内支架者于术后1~4周出现血清总胆红素再次上升,经ERCP检查发现支架移位和梗阻,予以更换内支架.结论 通过ERCP内镜下胆道放置内支架,解除晚期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对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经传统外科内引流术和内镜下塑料胆道内置管引流术(ERBD)两种手术方式对恶性胆道低位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2011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97例恶性胆道低位梗阻患者分别行传统外科内引流术及ERBD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变化,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手术适应证、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50例患者采用ERBD,47例成功,技术成功率94.0%,术后2例并发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4%;47例患者采用传统外科内引流术,44例成功,技术成功率93.6%,术后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并发胰腺炎,1例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6.8%。经χ2检验,两组操作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和1周的胆红素水平下降程度的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ERBD组均明显少于手术引流组,合并内科疾病的恶性低位梗阻性黄疸病人中,采用ERBD组所占比例为42%,采用传统外科内引流术组所占比例为1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BD以其创伤小、适用范围广、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引流途径更近似人的生理状况等优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姑息治疗不能切除的伴发MODS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3种微创方法对不能切除的伴发MODS恶性胆道梗阻患者38例进行治疗,其中行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治疗术(治疗性ERCP术)27例、经皮胆道穿刺造影及置管引流术(PTCD术)6例、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5例。结果术后1周功能不全器官恢复率58.4%,总胆红素下降减半者24例(63.2%),r-谷胺酰转肽酶下降减半者25例(65.8%);术后1月内无死亡病例,术后3月胆道梗阻复发率18.4%(7/38),随访6个月,死亡率13.1%(5/38),术后1年生存率71.1%(27/38)。结论微创治疗对不能切除的伴发MODS的恶性胆道梗阻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应根据不同梗阻部位,选取相应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内镜法为24例无法手术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病人放置金属胆道支架27次,成功率88.9%,术后黄疸完全消退7例,明显减退8例,3例病人后期出现黄疸及胆管炎复发.作者对金属胆道支架放置的指证、支架长度与引流部分的选择、鼻胆管的应用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在治疗恶性胆道梗阻中的价值。方法62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放置塑料支架或金属支架,观察血清胆红素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果62例患者成功置入支架59例,塑料支架33例40次,金属支架26例26次,操作成功率95.2%,失败3例,术后2周内胆红素下降:塑料支架满意62.5%,一般32.5%;金属支架满意76.9%,一般19.2%;9例发生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5例胆管炎,3例急性胰腺炎。结论经内镜放置胆道支架可以有效缓解胆道梗阻,近期效果显著,创伤小,可以明显降低病人创伤和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及研究改良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到2012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胆道梗阻患者的资料,对其行PTCD术放置胆道引流管,通过肝脏穿刺的次数、穿刺的时间、内引流及支架植入的例数、引流的有效时间等来观察通过改良PTCD与常规PTCD术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及转氨酶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均有所下降,改良PTCD术优于常规PTCD术(x2=61.4876,P0.05)。结论:改良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简单、实用、安全,有效的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