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了解舟山市普陀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的流行情况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为制订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普陀区六横岛和登步岛健康人群静脉血清各300份,用双抗原ELISA方法作抗体检测.检测3例实验室确诊患者的急性期静脉血清病毒核酸,阳性样本进行序列测定后做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健康人群血清抗体总阳性率3.5%(21/600),其中发病区与无疫情地区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和1.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67,P<0.01).3例确诊病例血清中病毒L、M、S基因序列比对结果为99.8%~100.0%,与来源于岱山长途岛病毒基因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 舟山普陀六横岛健康人群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登步岛.普陀六横岛的病毒遗传进化分析显示与本市岱山长途岛流行的病毒基因有高度同源性,与国内的江苏JS6、辽宁的LN3及宁波的也有较高的同源性,而与舟山市流行的优势病毒序列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近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出现的感染性疾病,以发热、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死亡率达10%。目前已经证实其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所致。该文就SFTS的临床特征、动物模型的发病机制研究和SFTSV的流行病学、检测方法及复制特点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是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蜱媒传染病。自该病发现以来,我国已有数千人患病,病死率可高达30%,目前发病范围仍在持续扩大。为更深入地了解该病临床特征,本文就近年来SFTS死亡危险因素及预警模型相关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以期为SFTS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人类引起的一种病死率较高的新发传染病.自2010年以来全国已有10余个省份报告新发病例,该文从流行特征、传播媒介及宿主、传播途径、危险因素等方面对该病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我国中东部农村地区新出现的由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叮咬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可通过人-人接触传播。该病起病急,病情进展较快,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以及胃肠、肝肾功能异常等,部分患者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平均报告病死率约10%。本文采用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对近年来该病的流行分布特点以及传播媒介、宿主动物、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山东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发病的危险因素,为科学防制该病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收集病例、对照的基本情况、可疑暴露因素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配对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74例SFTS确诊病例和748例对照。分析结果显示,有病例接触史(OR = 5.84,95%CI:1.11~30.88)、有家养动物(OR = 1.74,95%CI: 1.02~2.96)、近1个月见过蜱(OR = 5.85,95%CI: 2.73~12.53)、近2周有蜱叮咬史(OR = 29.58,95%CI: 6.70~130.60)、从事田间作业(OR = 2.63,95%CI:1.41~4.91)、住宅周围环境有杂草/农作物/菜地(OR = 3.24,95%CI:1.74~6.05)和住宅卫生条件差(OR = 2.20,95%CI:1.32~3.66)是SFTS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近1个月有亲邻发病(OR = 0.01,95%CI:0~0.03)、采取防护措施(OR = 0.21,95%CI:0.10~0.46)是SFTS发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接触病例、饲养家养动物、蜱叮咬、无防护措施的野外作业及住宅周围环境卫生较差等是影响山东省SFTS发病的危险因素。应加强重点人群SFTS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减少危险因素暴露,以控制SFTS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山东省招远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流行特征和发病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策略的完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1 - 2018年招远市SFTS监测资料及确诊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对SFTS病例的一般情况与流行病学特征、发病与就诊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一起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聚集性疫情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4月期间安徽含山县陆续出现的6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SFTS)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6例患者为聚集性发病,其中4例轻症,1例重症,1例死亡。首发病例3月26日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症状,3月30日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烟台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该病的危险因素,为该市乃至全国SFTS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全市SFTS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并选取30例病例以1∶3比例开展病例对照研究,进行SFTS的危险因素调查,应用x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烟台市SFTS发病以夏秋季为主,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与病例1∶3匹配研究的结果表明,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犬类饲养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山坡田地中进行作业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20名调查对象中仅7名采取了一定形式的防护措施,职业、工作和生活所处环境以及与动物的接触等可能是该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SFTS病例诊断中,应将患者工作环境、职业及动物接触等作为参考依据,重点加强居民职业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1例病情急骤变化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诊治经过,总结对于病原体检测阴性但症状典型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经验教训,供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浙江省舟山市2011-2013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例的流行特征,为防控提供建议和对策.方法 收集整理舟山市2011-2013年SFTS病例个案调查表及人口学资料,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1-2013年舟山市共报告SFTS 45例,病死率为11.11%(5/45),其中岱山县41例(91.11%).病例以山区丘陵>50岁人群为主(93.33%),5-7月为发病高峰(84.44%),多数为农民(42.22%)和家务待业(31.11%),男女性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病例有发热(97.78%)、食欲减退(91.11%)、乏力(62.22%)、畏寒(44.44%)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且均伴有血小板、白细胞水平进行性下降.病例居住地环境卫生普遍较差,且病前2周进行农田种植等户外活动的比例为68.89%(31/45),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蜱叮咬史,并发现3起流行病学相关事件.结论 舟山市SFTS是由新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具有清晰流行病学特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蜱为主要的传播媒介,且可能存在人传人现象.改善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及做好户外防护措施对降低发病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2年1月~2016年9月入院的SFTS患者,按预后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结果 纳入69例合格病例,存活组49例,死亡组20例,病死率为28.99%。高龄、存在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系统及出血表现者病死率高(均有P<0.05)。两组间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清肌酐、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死亡组入院48 h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高于存活组(Z=-6.49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神经系统症状和出血表现是SFTS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子。结论 SFTS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清肌酐、AST、CKMB和LDH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其预后独立影响因子为神经系统症状和出血表现,建议诊疗过程中使用SOFA评分指导病情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3.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21世纪初发现的一种新发蜱媒传染病。SFTS已在亚洲地区多个国家流行,包括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缅甸。截至2019年,我国已有25个省份报告SFTS病例,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病例高度散发,但在地域分布上又相对集中,以河南、山东、安徽、湖北、辽宁、浙江和江苏7个省份为主。病例主要通过被携带病毒的蜱叮咬而感染,也可通过密切接触病例血液或体液感染。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胃肠道症状、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重症病例常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近年来,我国SFTS报告病例逐年上升,病死率始终维持较高水平,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本文主要从SFTS的流行特征、传播流行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等方面加以综述,旨在提升对SFTS疾病自然史的认知,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降低疾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患者的临床实验室资料, 重点比较重症不同预后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差异, 为早期预测疾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调查两所医院2011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所有确诊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指标, 并对数据作统计学分析。 结果  研究共纳入确诊研究对象168例, 其中非重症117例, 重症51例; 重症患者预后好转30例, 预后不良21例。对重症不同预后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多项指标有统计学差异。此外, 预后不良重症患者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力衰竭等临床症状比例高于预后好转的重症患者(均有P < 0.05)。 结论  针对可能发生预后不良的重症患者制定差异化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济南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 SFTSV)基因组特征。方法 通过参考文献并对引物进行矫正,获得SFTSV全基因组序列。应用DNAstar 7.1、MEGA等软件对基因组序列进行基因位点、遗传进化、同源比对分析,建立L、M、S片段基因系统进化树。结果 成功获得7株济南市SFTSV全基因组序列,每株分离株基因组全长均为11 490 bp,其中L片段6 368 bp, M片段3 378 bp, S片段1 744 bp。济南市SFTSV属C基因型C3分支。与湖北、河南及山东省泰安和青岛市基因序列同源性高,呈现出明显地域性特点。核苷酸变异以碱基转(颠)换为主,2018年SFTSV分离株共存在0.03%氨基酸突变位点,2019年存在0.02%氨基酸突变位点,2020年存在0.11%氨基酸突变,2020年较2018、2019年明显增多。结论 利用测序方法测定的济南市SFTSV,其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与我国流行的SFTSV相近,氨基酸序列突变有增多趋势,需密切关注其致病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济南市2011-2013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性,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SFT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济南市2011-2013年SFTS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样本和蜱虫样本中的SFTS布尼亚病毒核酸,采用RT-PCR方法进行扩增并测序,使用DNASTAR和MEGA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3年济南市共确诊95例SFTS病例,检测出3只蜱虫样本中的SFTS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章丘市。对SFTS布尼亚病毒的S片段基因进行测序,结果显示2012年SFTS布尼亚病毒基因与安徽、江苏、河南分离株遗传距离相对较近。2013年SFTS布尼亚病毒基因与山东本地分离株遗传距离相对较近。结论济南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以新布尼亚病毒为其主要病原;夏秋季多发;中老年农民为主,具有明显职业性;发病范围逐年扩大,局部地区疫情活跃。应加强传染源的管理控制,深入开展对高危人群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山东省招远市健康人群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感染现况及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健康人群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 IgG。采用1∶3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开展危险因素调查;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招远市800名健康居民中,SFTSV IgG阳性率为2.00%,5个区域间SFTSV IgG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 = 2.213, P = 0.713);招远市男性SFTSV IgG阳性率3.58%,女性为0.86%,不同性别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360,P = 0.007);60岁以上SFTSV IgG阳性率最高(4.61%),不同年龄组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876,P = 0.012)。接触带有蜱虫的宠物是感染SFTSV的危险因素。结论 招远市健康人群SFTSV IgG阳性率较高,男性感染SFTSV多于女性,高年龄组人群感染率最高,人群感染SFTSV的危险因素是接触带有蜱虫的宠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