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肛肠压力监测对慢性功能性便秘动力障碍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肛肠动力学监测系统测定20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FC组)及50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相关压力学指标。结果肛门直肠动力异常116例患者中Ⅰ,Ⅱ及Ⅲ型分别为64,38,14例;Ⅱ型者肛门静息压低于肛门直肠动正常组和Ⅰ,Ⅲ型组(P〈0.05);出口梗阻型者肛肠测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慢传输型者肛管松弛压高于对照组(P〈0.05),传输正常型、混合型者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与及肛管松弛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肠压力学检测可对慢性功能性便秘动力障碍分型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分析和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对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对18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直肠肛门测压记录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并与160例无排便异常患者进行比较。结果①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②治疗后便秘患者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值降低(p〈0.05)。③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通过改善直肠肛门压力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种简易的直肠肛管测压技术,以研究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学改变.方法:采用肛管直肠测压装置对2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和24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肛门直肠动力学检查.结果:FC组力排时肛管剩余压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FC组直肠初始感觉容量、初始便意感容量、排便窘迫容量、最大耐受容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FC组直肠初始感觉压力阈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而直肠初始便意感压力、排便窘迫压力、最大耐受压力阈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学异常.该肛管直肠测压技术可准确、重复地测量成人的肛管直肠压力.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便秘与生物反馈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及混合型便秘的肛管动力学特点及其生物反馈治疗的意义。方法  36例患者生物反馈治疗 1个月 ,治疗前后进行排便情况、肛管测压、2 4小时GITT以及直肠和盆底肌电描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每周自主排便次数由治疗前的 (0 .8± 0 .3)次 /周增加到 (4 .1± 1.1)次 /周 ;2 4小时GITT由治疗前的平均 19.4 %增至 6 2 .1% ;功能性出口梗阻及混合型便秘患者经治疗后盆底肌与腹前斜肌的矛盾运动消失 ;便秘组直肠感知阈值、最大耐受量、肛管 直肠抑制反射阈值有所下降。结论 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及混合型便秘均存在肛管 直肠动力异常 ,并有盆底肌与腹前斜肌的矛盾运动 ,治疗后肛管直肠动力异常改善 ,盆底肌与腹前斜肌的矛盾运动消失 ,每周排便次数增加 ,便秘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生物反馈治疗前后功能性便秘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参数的改变,探索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给予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肛管直肠测压及肌电图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肛管直肠测压显示直肠感觉阈值、直肠最大容量感觉阈值、肛管直肠抑制反射阈值有所下降(P〈0.05),而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及肛管最大收缩压虽有增高,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肌电图显示盆底肌和腹肌的矛盾运动消失。结论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肛直肠动力异常,有盆底肌和腹肌的矛盾运动,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肛直肠动力障碍。  相似文献   

6.
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大便控制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颈、胸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大便控制能力的变化 ,为康复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利用肛门直肠动力检测技术 ,对比研究 30例颈、胸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和性别年龄相近的 30位健康人肛门直肠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了解脊髓损伤后大便控制能力的改变。结果 ①静息时 :实验组肛管平均静息压、肛管 直肠压力梯度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②主动收缩肛门时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平均肛管主动收缩压低 ,收缩时间缩短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实验组收缩前后肛管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③咳嗽时 :实验组肛管反射性压力增加幅度小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在静息和腹压突然增加时 ,肛门有一定控制大便的能力 ,自主收缩肛门控制大便的能力丧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功能性便秘(FC)症状与基于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HR-ARM)诊断的肛门直肠动力、感觉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0年6月—2021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HR-ARM的FC患者资料,检查前记录便秘症状的发生情况并填写症状评分系统(CSS)总分,分析症状与HR-ARM参数和HR-ARM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排便费力患者较无排便费力患者肛管残余压高(t=2.359,P=0.021),肛管松弛率低(t=-2.996,P=0.004),直肠推进压高(t=3.099,P=0.003)。粪便干硬患者的直肠推进压低于粪便柔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0,P=0.017)。需要辅助排便的患者较无需辅助排便的患者肛管残余压高(t=2.249,P=0.027),急迫便意阈值低(U=451.000,P=0.013)。腹胀患者初始感觉阈值低于无腹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32.500,P=0.016)。HR-ARM结果显示,与无排便费力的患者比较,排便费力患者不协调性排便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7,P=0.030)。CS...  相似文献   

8.
段建华  赵洪川 《新医学》2006,37(5):296-298,F0003
目的:研究便秘主导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结肠、直肠动力和直肠感觉功能.方法:用不透X线法的结肠传输试验检测50例便秘主导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C-IBS)患者及42名正常受试者(对照组)的结肠传输时间(colonic transit time,CTT)和结肠传输指数(transit index,TI),并用结肠传输指数分型;同时用肛门直肠测压方法测定C-IBS患者和对照组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感觉阈值和直肠顺应性.结果:C-IBS患者的全结肠及各节段结肠传输时间均高于对照组,C-IBS患者的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括约肌最大收缩压低于对照组,最大耐受容量及直肠顺应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发现不同传输类型的C-IBS患者的肛门直肠测压的结果不尽相同.结论:C-IBS患者存在结肠、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觉功能异常,结肠传输试验与肛门直肠测压相结合,更有助于明确便秘的类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儿童功能性便秘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12月(品管圈活动前)收治的36例功能性便秘儿童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1月—10月(品管圈活动后)收治42名例功能性便秘儿童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基于电话回访的延续护理模式,观察组开展基于品管圈活动的延续护理模式。评价观察组患儿便秘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估2组患儿直肠肛管功能。结果进行2个PDCA循环后,观察组患儿自发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困难、肛裂出血、前哨痔增大等便秘临床症状改善明显(P <0.05)。实施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肛管静息压、肛门括约肌最大收缩压、直肠初始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增加儿童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排便次数,改善排便效果,对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莫沙必利联合乳果糖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效果及对肛门直肠动力的影响。方法纳入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采用莫沙必利联合乳果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13%)明显高于对照组(6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直肠静息压、肛门括约肌压力、肛门括约肌最大缩窄压、模拟大便肛门括约肌静减压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直肠最低敏感量、最大耐受量、直肠顺应性差异不显著,经治疗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老年功能性便秘采用莫沙必利联合乳果糖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肛门直肠感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便秘与肛管直肠压力和感觉功能的异常有关。直肠肛管测压可以通过检测直肠肛管的各种指标客观地评价直肠肛管的功能,从而探究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制,并为该病的诊断、分型和治疗提供合理的依据。直肠肛管测压仪器的改进,使其检测准确度得到提高,临床应用价值随之增加。本文就直肠肛管测压在功能性便秘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直肠肛管测压的认识,从而推动该检测在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慢性特发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的感知阈值和动力学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特发性便秘(CI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特征,便秘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方法 采用PC Polygraf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检测24例CIC患者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疼痛阈值、耐受闽值及排便功能等指标,并与12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 CIC组直肠静息压、肛管括约肌静息压、最大缩窄压及肛管长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CIC患者的初始感觉、疼痛、排便等阈值,引起肛门直肠抑制反射的最低支气量和肛管内括约肌松弛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模拟排便时,CIC组33.33%(8/24)的患者在直肠收缩时伴有肛管括约肌矛盾收缩。结论 CIC忠者直肠粘膜对容量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排便时肛管括约肌的反向矛盾收缩可能是形成便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穴位按摩联合生物反馈对气虚排便推进力不足型便秘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脾胃病重点专科住院的气虚排便推进力不足型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4例气虚排便推进力不足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3例,2组均接受生物反馈治疗和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长强、次髎、大肠俞穴位按摩,疗程均为12周。干预12周末评估2组患者临床总疗效,干预前、干预12周末评估2组患者便秘主症积分、3 D肛管直肠测压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前,2组气虚排便推进力不足型便秘患者便秘主症积分、3 D肛管直肠测压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末,2组患者总疗效、便秘主症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肛管静息压、初始感觉较干预前均下降,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压力及肛门松弛率均升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按摩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气虚排便推进力不足型便秘的疗效优于单纯生物反馈治疗,能够增强直肠推进力,改善便秘,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与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治疗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收治的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0,行Miles术)、观察组(n=43,接受Dixon术)。记录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排尿功能、性功能、肛门直肠功能测压、肛门直肠功能评分、生活质量[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并发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短/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排尿功能分级、勃起功能评分、射精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压下降值高于对照组,肛管最大收缩时间长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10个月肛门直肠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而PAC-QOL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随访结束,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Miles术与Dixon术治疗高龄低位直肠癌均有一定疗效,尤其是Dixon术在保留患者排尿功能、性功能、肛门直肠功能方面更有优势,有利于促进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索颈、胸段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肛门直肠功能降碍对排便的影响。方法 利用肛门直肠动力检测仪,对照比较30例颈、胸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和30例正常人排便时肛门直肠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颈、胸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排便时肛管压力下降幅度、直肠—肛管压力梯度和排便指数小于正常人(P<0.01)。结论 脊髓损伤破坏了用力排便时肛门直肠活动的协调性,使自主排便机制受损,非自主排便成为主要排便机制。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是以出口梗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顽固性便秘 ,包括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会阴下降等。目前 ,对该病的诊断已不仅仅是依靠体检和形态学的辅助检查 ,而是借助电子技术进行动力学检查 ,从而确诊并对疗效做出观察与评价[1] 。本文就近年来这些检查方法作一综述。1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通过生理压力测试仪检测肛管直肠内压力和肛管直肠间的生理反射 ,获得实际测量时有关肌肉的活动资料 ,以了解肛管直肠的功能状态。张连阳等[2 ] 对 36例直肠粘膜脱垂 (RMP)和 2 5例直肠全层脱垂 (FTRI)患者进行测压 ,…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肛门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直肠前壁部分切除术治疗成年女性直肠前突所致功能性排便障碍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7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经肛门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直肠前突部分切除术治疗的34例成年女性直肠前突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Cleveland便秘评分、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影像学改善情况来评价术后便秘缓解状况及手术效果。结果 34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为(43±9)min,术中失血量为(37±9)ml。术后直肠前突体征均消失,无大出血、肛周脓肿、直肠阴道瘘、术后性交痛、直肠狭窄、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疼痛评分平均为(4.7±1.5)分,1例患者术后排便疼痛持续3个月后自行缓解。术后患者Cleveland便秘评分较术前改善(P0.01),术后患者直肠前突深度较术前减少(P0.01),术后患者满意度调查评分总体满意率为82.3%。结论经肛门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直肠前壁部分切除术是治疗成年女性以直肠前突为主的功能性排便障碍型便秘的有效术式,具有安全、简便、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及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便秘患者行结肠通过时间检查的护理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对24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行结肠通过时间检查并分型,探讨针对各型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计算传输指数(TI)和结肠排出率将患者分为出口梗阻型、慢传输型和正常传输型便秘3种类型.根据便秘类型施实针对性护理.结果 24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中,出口梗阻型14例,占58.3%;慢传输型5例,占20.8%;正常传输型5例,占20.8%.经过针对性的护理,临床痊愈者9例,占37.5%;症状改善者13例,占54.1%;无效者2例,占8.3%;总有效率达91.7%.结论根据结肠通过时间检查,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分型,施实有的放矢的护理,可为提高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直肠感觉功能和肛肠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直肠的感觉功能和直肠肛门括约肌的动力学特征。方法 将34例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泻组和便秘组各17例,采用PC Polygmf HR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测定34例IBS患者和12例健康对照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疼痛阈值、耐受阈值等指标。结果 腹泻组和便秘组IBS患者的直肠静息压、肛管括约肌静息压、最大缩窄压及肛管长度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初始感觉阉值、疼痛阈值、排便阈值,IBS腹泻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IBS便秘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排便时IBS便秘组患者的肛管松弛压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IBS患者排便功能和直肠感觉功能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对32例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采用自身前后的对照方法,比较便秘症状与直肠肛门压力情况。结果21例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示直肠感觉阈值,最大耐受容量,直肠肛门抑制反射较治疗前降低,盆底肌的反常收缩消失,恢复正常排便,治愈率65.5%(p〈0.05);6例排便次数,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感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总有效率为84.4%(p〈0.05);3例无效,2例失访。结论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行为和心理治疗,医护人员良好的态度,有的放矢的心理疏导是提高其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