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鼻出血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567例患者中420例利特尔区出血者予额镜照明下前鼻镜下射频治疗,而其余147例鼻腔中后段出血者在鼻内镜下射频止血,并对止血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随访3~6个月不等,其中420例利特尔区出血者1次治愈为398例,对鼻内镜下止血147例中1次治愈为140例,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鼻出血是鼻科常见病、多发病,首要是止血。对所有就诊时有活动性出血或有明确的出血部位者,均予射频治疗,必要时鼻内镜下辅助治疗,尽量减少填塞等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息肉及并发出血后,止血的护理配合,总结护理在止血前、后的重要性。方法:对42例患者经病理排除恶性消化道息肉患者行息肉治疗并发出血者,均在内镜下行止血术。护士在术前做好患者和物品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内镜操作医生及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护理;对18例患者在内镜直视下对出血灶使用冰盐水100 mL+去甲肾上腺素80~20g喷洒止血。9例患者在内镜下使用0.9%NCI5 u+肾上腺素1 mL注射3~5点止血;15例患者在内镜下使用金属钛夹夹闭止血。结果:治疗成功率和根治率达100%,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无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具有效果好,创伤小、费用低等优点。结论:护理工作在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并发出血,治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并发出血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消化造出血的内镜下联合治疗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9例门诊及住院病人于内镜直视下行注射、局部药物喷洒、微波、高频电等联合止血。结果:上消化造活动性出血止血成功率94.9%。结论:上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内镜下注射;局部药物喷洒、微波、高频电等联合应用,止血率高,急诊手术率低,具有安全、简便、快速、低费用、低并发症、低死亡率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经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的效果及转归。结果:80例患者行硬化剂注射治疗过程均顺利,其中一次性急诊止血成功76例;4例于第1次硬化剂注射治疗后72 h内仍有活动性出血,其中1例经第2次硬化剂注射治疗后止血成功,2例再出血后予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成功,另1例于注射后0.5 h死亡。80例患者中予硬化剂注射后有胸骨后疼痛12例,低热8例。结论: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及内镜下喷洒凝血酶止血的效果。选择24小时内有呕血或黑便者63例行急诊内镜检查,对活动性出血者在胃镜下喷洒凝血酶。52例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1例止血成功,成功率100%,11例小动脉出血,2次止血成功,其中1例胃癌性出血,第5天再次出血,再出血率1.59%。提示对上消化道出血应该及时行内镜检查,活动出血灶喷洒凝血酶疗效确切,方便易行,是一项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杰  陈基东 《海南医学》2009,20(5):101-102
目的检验内镜止血夹对消化道出血及息肉治疗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我科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消化道出血及息肉病例35例,其中溃疡活动性出血21例,其他如胃肠息肉病变等14例。采用止血夹放置器和止血夹治疗,术中及术后观察出血情况。结果35例病例治疗成功率为100%,疗效确切,未见并发症。结论内镜止血夹为消化道出血及息肉治疗等提供了一种损伤小、止血及预防再出血成功率和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我院应用纤维胃镜检查和内镜下喷洒凝血酶治疗登革出血热上消化道出血50例的结果,内镜下显示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粘膜均有散在出血点,35例(70%)胃肠粘膜逐有散在点状糜烂和活动出血。对10例活动出血者内镜下喷洒凝血酶4000u/50ml 5分钟内全部止血,止血率为100%。  相似文献   

8.
内镜下药物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自翔  王辉  谢飚 《广东医学》2006,27(12):1876-1877
目的观察内镜下注射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及单纯药物治疗对消化性溃疡并活动性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58例经内镜证实有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即注射组和药物组。两组患者均以制酸荆治疗,注射组另予1:10000肾上腺素液在渍疡周围注射。结果注射组和药物组比较,有效率,再出血率,手术率,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内镜下药物注射止血治疗消化性溃疡并活动性出血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内镜止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在上消化道出血止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内镜下止血根据出血部位及病变性质分别采用局部喷洒止血药物、电凝或金属钛夹止血、局部注射硬化剂或套扎止血.结果 56例患者中2例经药物保守治疗止血,5例经外科手术止血,49例经内镜下止血,其中45例止血有效,有效率91.8%.结论 在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时,应根据基础疾病、出血量以及出血速度选择恰当方法积极止血,内镜下止血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鼻内镜前鼻孔填塞凡士林短纱条治疗鼻腔后段出血的疗效。方法:对48例鼻腔后段出血患者行鼻内镜下检查,明确出血部位,使用凡士林短纱条局部压迫止血。结果:出血部位于鼻中隔后段者15例,下鼻道后段者29例,中鼻道者4例。出血多为搏动性,全部病例1次治愈45例,2次治愈3例,随访1个月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精确定位出血点,并行凡士林短纱条局部压迫止血是治疗鼻腔后段出血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纤支镜注入立止血,观察其对活检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对26例中心型肺癌活检后出血不止,肾上腺素止血效差者予通过纤支镜局部注入立止血治疗。结果:所有病例注入立止血后出血迅速停止。结论:纤支镜下注入立止血,止血效果好,对肾上腺素止血无效者仍有效,可做为纤支镜下止血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OlympusHX-5LR—I型钛夹推送器以及MD-850型金属钛夹,发现出血点时,先用配好的去甲肾上腺素液经内镜活检道缓慢滴于出血点上,使视野保持清晰;再经内镜活检道插入夹闭器及安放于其前端的钛夹,直视下伸出钛夹并张开至最大,对准病灶轻轻按上并稍加压,收紧并断离金属夹,金属夹即将病灶连同附近组织紧箍,截断血流。结果67例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即刻止血,止血率为100%。4例治疗后24h内出现活动性出血,其中1例应患者家属要求转外科手术治疗,另3例再次行以上治疗而获止血,显效率达94.03%。结论经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高,创伤小,适应证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探讨内镜下切除上消化道息肉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对126例上消化道息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息肉顺利切除,1例发生出血,经内镜下喷洒止血剂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内镜下切除上消化道息肉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镜下喷洒止血药物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2005年5月~2006年12月在本院住院确诊上消化道出血的58例患者,经内镜对上消化道出血病灶局部喷洒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和安络血治疗.结果 本组5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失败外,56例达到立即止血效果.止血有效率96%.结论 经内镜局部喷洒止血药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经济、方便、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内镜下局部喷洒芪榆宁血汤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病人随机分组,对照组28例按内科常规治疗配合内镜下喷洒肾上腺素治疗,治疗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内镜下局部喷洒芪榆宁血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镜下立即止血率接近对照组,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1);72小时出血率为3.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治疗组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内镜下局部喷洒芪榆宁血汤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起到的止血作用显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诊肠镜下止血对大肠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月3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行大肠息肉EMR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且经药物保守治疗仍有活动性出血而行急诊肠镜下止血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后患者的即刻止血率、有效止血率、彻底止血率和再出血率,评价急诊肠镜对迟发性出血的治疗效果。结果 15例患者共发现18处息肉切除术后创面或裸露血管出血。出血部位无特异性;18处出血的息肉中,11处为直径≥10mm的息肉,占61.1%;息肉类型大部分为腺瘤性息肉,共16处,占88.9%;出血多发生在术后1~4d,中位天数1d。所有患者均在出血病灶处或钛夹边缘增加钛夹进行加固止血,即刻止血率100%。其中14例患者术后1~7d均未观察到再出血表现,有效止血率93.3%,1例患者治疗后2d再次发生活动性出血,再出血率为6.7%。再次行急诊肠镜下钛夹止血,术后观察1~7d无再出血。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至30d,均未发生再次出血及并发症,彻底止血率为100%。结论 对于大肠息肉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患者,若经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建议尽早行急诊肠镜下止血,术中使用金属钛夹或增加钛夹个数进行止血可达到满意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武成   《中国医学工程》2013,(2):125-125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治疗大肠巨大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行电子肠镜检查发现的116例患者的124枚大肠巨大息肉进行内镜下治疗,将切除病变取出送病理检查,术后电子肠镜随访。结果本组116例病例共124枚息肉,带蒂息肉84例,其中62例经圈套器直接套扎切除,22例经圈套器分次套扎切除,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后发现癌变者4例,后追加行根治术。无蒂息肉32例,其中有25例经圈套器直接套扎切除,另7例使用注射针在息肉基底部注射生理盐水后切除,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后发现癌变者2例,后追加行根治术。本组病例术后复查电子肠镜,4例复发或出现新生息肉予以再次电切,未发现癌变病例。本组病例术中出血者8例,经电凝术或喷洒注射止血药后止血成功,无术后迟发型出血者。术后病理诊断腺瘤样息肉恶变者6枚,癌变率为4.8%。结论内镜下治疗大肠巨大息肉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91年以来经内镜检查发现活动性消化道出血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70例,对照组50例,分别在内镜直视下喷洒凝血酶,去甲肾上腺素止血治疗,观察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直肠活动性出血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为提高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 127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穿刺活检前是否应用抗凝药、穿刺针数、病理结果。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发生直肠活动性出血8例,分析活动性出血部位、程度、处理方法、治疗转归。结果 1 127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发生直肠活动性直肠出血8例,发生率为0.71%,其中997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发生直肠活动性出血5例,130例前列腺癌患者发生直肠活动性出血3例。8例直肠活动性出血患者中有2例前列腺平面以上直肠活动性出血点1个,出血量300~400 ml,直肠镜下缝扎一针止血成功;4例直肠前列腺部活动性出血点1个、2例前列腺外侧直肠活动性出血点1个,出血量100~200 ml,均在直肠镜下采用双极电凝(功率20 W)止血加肛管压迫止血成功。直肠活动性出血与直肠无活动性出血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PS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活动性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前是否口服抗凝药、穿刺针数均与术后直肠活动性出血无关,而患者前列腺疾病的...  相似文献   

20.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 ,迅速抑制胃酸是药物治疗的关键。内镜局部注射治疗能提高止血效果 ,疗效确切。作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 ,对 95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采用内镜注射治疗、局部喷洒药物治疗分别联用抑酸药奥美拉唑与单用奥美拉唑观察止血效果 ,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 自 2 0 0 0~ 2 0 0 3年 1月 ,对 95例经急诊胃镜检查确诊为溃疡并活动性出血的住院患者 ,随机分成 3组 ,各组患者对年龄、病情、内镜表现见表 1。内镜下溃疡分级及出血征象描述参考Forrest分级法( 2 ) :Ⅰa级为溃疡底部动脉喷射性出血 ,Ⅰb级为溃疡底部及(或 )周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