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Western印迹和DNA聚合酶链反应-单股构造多态性分析法对17例人睾丸精原细胞瘤组织标本的抗癌基因Rb表达的蛋白产物和P_(53)基因外显子5~8的突变进行检测,发现有3例标本的Rb基因表达的蛋白产物缺失,有4例标本的P_(53)基因有点突变,对照的正常人睾丸组织和视网膜组织均呈Rb基因蛋白产物表达阳性,对照的正常人睾丸组织中未发现P_(53)基因突变。本结果提示人睾丸精原细胞瘤的发生与抗癌基因Rb蛋白产物表达的缺失和P_(53)基因的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睾丸基因TDRG1在睾丸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其病理学意义。方法:运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化法检测人睾丸特异基因TDRG1在睾丸肿瘤组织和正常睾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5例正常人睾丸对照组中11例(73.3%)TDRG1蛋白表达为阳性;26例精原细胞瘤中7例(26.9%)TDRG1蛋白表达为阳性,7例畸胎瘤中4例(57.1%)TDRG1蛋白表达为阳性。而12例胚胎癌中10例(83.3%)TDRG1蛋白表达为阳性,10例卵黄囊瘤中8例(80.0%)TDRG1蛋白表达为阳性。精原细胞瘤实验组与正常人睾丸对照组相比较,两组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畸胎瘤实验组与正常人睾丸对照组相比较,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胚胎癌组和卵黄囊瘤组与正常人睾丸对照组相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DRG1蛋白在精原细胞瘤和畸胎瘤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睾丸组织显著降低,TDRG1可能为候选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3.
作者采用分子分杂交技术分析了18例骨组织恶性肿瘤及瘤旁组织中癌基因mdm2、cmyc和抗癌基因p53的变化,使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p53基因第7外显子点突变,结果显示,骨组织恶性肿瘤中mdm2、cmyc癌基因有扩增与过表达,抗癌基因p53有突变、重排、缺失。在10例骨肉瘤标本中发现mdm2扩增仅存在于转移的病例中。这些结果表明:癌基因mdm2、cmyc与抗癌基因p53参与骨组织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其中mdm2扩增与骨肉瘤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骨组织恶性肿瘤癌基因mdm2,c—myc和抗癌基因p53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分子分杂交技术分析了18例骨组织恶性肿瘤及瘤旁组织中癌基因mdm2、c-myc和抗癌基因p53的变化,使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p53基因第7外显子点突变,结果显示,骨组织恶性肿瘤中mdm2、c-myc癌基因有扩增与过表达,抗癌基因p53有突变、重排、缺失。  相似文献   

5.
p53、Rb、C-myc及Ki-ras基因在人肺癌组织中转录水平表达研究王国丽,周清华,孙芝琳大量实验证明原癌基因的激活及抗癌基因的失活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采用RNA斑点杂交技术对61例人肺癌组织中p53、Rb两种抗癌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并同时...  相似文献   

6.
组织芯片技术检测CMTM2在人睾丸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MTM2在人睾丸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运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MTM2在人睾丸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5例正常人睾丸对照组中11例(73.3%)CMTM2蛋白表达为阳性;26例精原细胞瘤中17例(65.4%)CMTM2蛋白表达为阳性;7例畸胎瘤中4例(57.1%)CMTM2蛋白表达为阳性;12例胚胎癌中3例(25.0%)CMTM2蛋白表达为阳性;10例卵黄囊瘤中4例(40.0%)CMTM2蛋白表达为阳性.胚胎癌、卵黄囊瘤组与正常人睾丸对照组相比较,两组间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精原细胞瘤实验组以及畸胎瘤实验组与正常人睾丸对照组相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MTM2蛋白在胚胎癌,卵黄囊瘤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睾丸组织显著降低,CMTM2可能为睾丸肿瘤候选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7.
P21WAF1/C1D1基因编码的产物为一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的抑制蛋白,它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的过程,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衰老及死亡,在膀胱癌发生中也存在多种抗癌基因(如P53、Rb)的灭活,本文从P21基因、蛋白质结构以及参与P53、Rb倡导的细胞DNA损伤反应与膀胱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P21WAF1/C1D1基因编码的产物为一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的抑制蛋白,它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的过程,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衰老及死亡,在膀胱癌发生中也存在多种抗癌基因(如P53、Rb)的灭活,本文从P21基因、蛋白质结构以及参与P53、Rb介导的细胞DNA损伤反应与膀胱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3例胰腺癌组织进行P^53抗癌基因蛋白产物的研究。结果发现阳性率为51.2%。P^53表达与胰腺癌分化程度无关,但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12例胆道肿瘤的P53基因第5、7外显子,结果发现2例胆管癌和1例胆囊癌P53基因有突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22例胆管癌和8例癌旁组织P53蛋白产物进行了检测,染色阳性者分别为11例和0。结果提示胆道肿瘤的发生与P53基因的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Fas在正常睾丸组织及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明确Fas在正常睾丸组织及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原位杂交、反转录PCR(RT PCR)法检测 8例正常睾丸组织及 34例精原细胞瘤组织中Fas蛋白及FasmRNA的表达。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发现在正常睾丸组织中的 3类主要细胞 (Leydig细胞、Sertoli细胞及生殖细胞 )中均有Fas分子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在精原细胞瘤中检测到Fa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1.18%和 38.2 4% ,表达水平明显减低或丧失 ,多呈现小片状或点状表达 ;RT PCR方法证明正常人睾丸组织中有FasmRNA的表达。 结论 :Fas在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明显减少或丧失可能是精原细胞瘤形成及进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p53与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生殖细胞肿瘤的细胞增殖状态及p53蛋白阳性细胞与肿瘤病理特点的关系、细胞增殖与p53基因在生殖细胞肿瘤中表达的相互关系,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13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石蜡切片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蛋白染色。结果显示,浸润性肿瘤组PCNA-LI显著高于非浸润性肿瘤组(P<0.05);尽管精原细胞与非精原细胞瘤组PCNA-LI、p53表达无显著性差别,但后者的表达高于前者。非精原细胞瘤组中,PCNA-LI和p53的表达高度相关(r=0.64)。实验结论是:PC-NA-LI和p53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比,且二者表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癌中P53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链菌素-生物素标记法),结合PCR-RFLP(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SSCP(PCR单链结构多态)技术,探讨了34例前列腺癌穿刺标本中P53蛋白表达及基因(5~8外显子)突变情况,发现34例前列腺场中7例有P53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20.6%。2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及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均为阴性(P<0.05),在前列腺癌高、中分化组及前列腺癌低、未分化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3%及40%(P<0.05),在PCR-RFLP中提示1例前列腺癌中有P53突变,PCR-SSCP中提示3例P53基因突变(5~6外显子),一例无P53基因扩增产物,高度怀疑为P53基因的缺失,34例前列腺癌中,CT及骨扫描提示有转移者为10例,其中5例为P53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50%,与非转移组阳性率比较P<0.05。本研究表明P53基因突变参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其转移的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分析了以上不同方法在检测P53基因突变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丁强  潘文生 《男性学杂志》1996,10(3):129-13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及免疫组化方法研究28例阴茎癌K-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突变和as基因产物P2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28例阴茎癌发现3例存在K-ras基因第12位点突变,12例标本有P21蛋白阳性表达,而癌旁组织P21表达阴性,并且P21阳性表达率与阴茎癌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5.
抑癌基因Rb与P16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Rb与P16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作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Rb与P16蛋白在40例骨肉瘤、18例正常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发现Rb蛋白在骨肉瘤标本中的表达低于正常骨组织中的表达;P16蛋白在骨肉瘤标本中的表达却高于正常骨组织中的表达,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在骨肉瘤标本中Rb与P16蛋白的表达之间还存在着负相关关系(ys=-0.355,P<0.05)。且还发现Rb与P16蛋白表达情况与骨肉瘤病人的肿瘤转移无关,而与肿瘤的直径大小有关。作者认为Rb与P16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Rb与P16基因的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睾丸生殖细胞瘤与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4例男性睾丸生殖细胞瘤和38例男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8例睾丸精原细胞瘤和16例非精原细胞瘤组织标本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别为88.9%和62.5%;在38例不同类型无精子症睾丸组织标本中,各组间Survivin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表达情况与生精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675,P〈0.05)。结论:在睾丸生殖细胞瘤和正常睾丸组织中可检测到Survivin蛋白的表达,Survivin蛋白可能是精子发生过程中的一个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P53突变蛋白在膀胱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ABC免疫组化方法及核仁组成区染色对55例手术切除的膀胱癌及癌旁脱胱粘膜组织石虹包埋标本进行了P53突变蛋白表达的检测及AgNOR颗粒计数。结果:55例膀胱癌标本中33例P53突变蛋白高表达,阳性率为60.0%;55例癌旁粘膜中13例P53蛋白弱表达。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23例膀胱癌标本中20例P53蛋白高表达,11例癌旁组织弱表达。  相似文献   

18.
人骨肉瘤中Rb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炬才  王丹 《中华骨科杂志》1996,16(11):692-695
为了研究Rb基因和国人骨肉瘤的关系,作者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了Rb蛋白和Rb基因mRNA在30例人骨肉瘤、15例胎儿骨和15例正常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发现,与正常骨和胎儿骨组织相比,骨肉瘤组织中Rb蛋白和Rb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较低,其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值<0.01)。此外还发现,骨肉瘤中Rb蛋白表达和Rb基因mRNA原位杂交结果呈正相关(rs'=0.825,P值<0.001)。本研究结果提示,Rb基因的异常导致Rb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和骨肉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Fas配体mRNA在正常睾丸组织及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Fas配体mRNA在正常睾丸组织及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原位杂交,反转录PCR(RT-PCR)法检测正常睾丸组织8例Fas配体mRNA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33例精原细胞瘤组织中的Fas配体mRNA的表达。结果RT-PCR方法证明正常人睾丸组织中有Fas配体mRNA的表达;原位杂交法证明8例正常睾丸组织中均有Fas配体mRNA的表达,且表达局限于睾丸Sertoli细胞,正常生殖细胞中无Fas配体mRNA的表达;原位杂交方法在33例精原细胞瘤组织中检测到Fas配体mRNA表达阳性11例,阳性率为33.33%,多呈现小片状或点状表达。提示Fas配体mRNA仅表达于人类睾丸的Sertoli细胞中,Fas配体mRNA在精原细胞瘤组织中的出现可能是精原细胞瘤形成及进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应用PCR-SSCP(DNA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检测了12例胆道肿瘤(胆管癌7例,胆囊癌3例,壶腹癌2例)的P53基因第5、7外显子,结果发现2例胆管癌和1例胆囊癌P53基因有突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22例胆管癌和8例癌旁组织P53蛋白产物进行了检测,染色阳性者分别为11例(50%)和0。结果提示胆道肿瘤的发生与P53基因的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