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救治2例急性下壁心梗并3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治疗措施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患者房室传导阻滞情况。结果48例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均恢复,死亡3例。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通过分析急性下壁心梗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的房室传导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近4a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98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占全部急性心肌梗死的40%-50%,是心内科急诊的常见病,因为供应下壁的右冠状动脉(RCA)和左回旋支冠状动脉(LCX)所支配的心肌比前降支支配的前壁心肌要少,通常认为其预后较前壁心肌梗死好,住院死亡率在2%-9%,由于冠状动脉解剖分布部位的不同,其导致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也是不同的,心电图诊断缺乏特异性和及时性。临床观察发现AIMI发生心力衰竭的并不少见,发生率为27%~44%,而有关AIMI合并心衰的临床特点和近期预后的观察资料不多,为此我们对AIMI并心衰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近期预后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紧急床边临时人工起搏器植入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伴房室传导阻滞的护理,方法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抢救器械、药品处于备用状态,做好术中配合及监护仪器、病情的观察,术后防止电极脱位.结果 患者临时起搏均获得成功,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出现,病情稳定后好转出院.结论 正确的护理是保证临时人工起搏器植入术成功,防止出现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1 资料 宋某,男性,84岁.2003年元月24日凌晨因情绪激动,突然出现胸骨后憋闷,疼痛较甚,症状持续约半小时,含服速效救心丸数粒,未能缓解,伴汗出肢冷,气短心慌,随之晕厥.  相似文献   

9.
崔亚奇  李杰 《中医药研究》2010,(12):1441-1441
目的分析引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变血管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0年6月9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电图特征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单独右冠状动脉病变8例(9%),单独左前降支病变3例(3%),单独左回旋支病变1例(1%),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病变13例(14%),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病变5例(5%),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病变55例(60%),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病变6例(7%),左主干+三支病变1例(1%)。结论引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病变血管以右冠状动脉为主,目前以多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0.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变的心肌病。根据左心室流出有无梗阻分为梗阻性及非梗阻性,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左室高电压,病理性Q波以及各种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其确诊有重要意义。本图不光有Ⅱ.IlI.avF导联的ST段抬高,还有I.avL导联的相应改变,其相应改变是下壁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的主要线索。特别是该患者又有下腹痛的临床表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是首先需要考虑及需及时排除的。:经过进一步的检查,最后该患者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的异常Q波类似心肌梗死的Q波。这种病理性Q波常见于前壁及下壁导联。但像本例既有病理性Q波同时伴有ST—T改变的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甲,因突发持续性心前区压榨性剧痛2小时伴恶心呕吐、大汗,于二00七年十二月六日十七点入院,查体120/80mmHg,痛苦表情查体合作,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心界略向左下扩大,心率6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无杂音,肝脾未触及,急查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入院后吸氧心电监护,因无静脉溶栓禁忌症,立即嚼服阿斯匹林300毫克,静注尿激酶5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20mL,继之尿激酶10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半小时内滴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4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不同类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常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阿托伐他汀,同时应用参附注射液60 mL-80 mL+5%葡萄糖液静脉或生理盐水100 mL静脉输注,疗程14 d。结果治疗组缓慢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缩短,心室率明显提高。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效。  相似文献   

13.
1 病历介绍患者 ,男 ,66岁 ,因发作性心前区不适 4d ,突发心前区烧灼感 1h ,于 1999年 5月 11日入院。患者 4d前出现发作性心前区不适、心慌 ,无疼痛 ,未注意。1h前突发心前区不适、烧灼感、大汗 ,大便后面色青紫、心慌、气短 ,意识清楚。急叫“12 0” ,测血压为 0 ,立即静推阿托品、地塞米松 ,含服硝酸甘油 ,10min后未见效 ,肌注度冷丁并静点阿拉明、多巴胺急送我院。发病以来无明显心前区疼痛、肩背部放射痛及上腹部不适感。查体 :T 3 6℃ ,P 10 0次 /min ,R 2 2次 /min ,BP 10 /6.7kPa( 75 /5 0mmHg)。唇舌紫…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学的房室传导阻滞,属中医心悸之范畴,临床较常见。笔者近年来采用中医中药治疗36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5.
刺五加注射液引起房室传导阻滞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刺五加注射液是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茎叶经水醇法制成的含多种有效成分的棕红色灭菌溶液。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应激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硬化、冠心病、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1][2]。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发生较多,有过敏性休克、类过敏休克样反应,且以皮肤过敏为突出表现:荨麻疹、丘疹、斑丘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经过临床治疗,好转36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5.1%。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需根据心电图检查及时作出病情判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治疗措施,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资料患者王某,男,25岁,未婚。2000年12月17日诊。于5d前不慎感受风寒后出现恶寒,头痛,鼻流清涕,周身酸楚,咳嗽,咯吐白痰,经在家自服感冒通、复方甘草片等药物治疗数日效果不佳,而出现心悸气短,咳嗽加重,咯吐黄痰,胸闷时痛,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报告患者 ,男 ,4 1岁 ,以反复心悸、胸闷、头晕 ,发现高血压 4年伴发作性黑朦 2次为主诉入院。门诊心电图示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查体 :BP2 9/ 14k Pa,HR52次 /分 ,律齐 ,L2~ 3 Sm,A2 =P2 ,临床诊断 :高血压病 期 ,高血压性心脏病 ,间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次日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 ,频率 84次 /分 ,P- R间期 0 . 14s,RV5电压 2 . 7m V,RV5 Sv1>4 . 0 m V,STV5 ,V6 呈缺铁型压低 ,T ,av F 低平 <1/ 10 R,TV5 ,V6 双向 ,故左室肥大 劳损。卧立试验 :立位时 ,窦性频率 94次 /分 ,呈 度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比例为 3∶ …  相似文献   

19.
桂枝汤加味治房室传导阻滞3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6年3月~1998年8月,笔者运用桂枝汤加味治疗房室传导阻滞3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均为门诊病人,其中房室传导阻滞度者12例,度18例;年龄30~39岁10例,40~49岁者18例,50岁以上者2例;男26例,女4例。2 治疗方法 基本方:桂枝15g,白芍20g,炙甘草15g,大枣5枚...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房室传导阻滞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雪松 《四川中医》1997,15(12):22-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