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共103例(T2DM组),非糖尿病患者41例为对照组(NDM组)。测定两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P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胆固醇(LDL-C),并对T2DM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2DM组患者的IMT、AASI、FPG、HCY及hs-CRP与NMD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bA1c有显著性差异(P<0.05)。2型糖尿病患者ASSI与IMT、糖尿病病程、FPG、HbA1c、SBP、PP、TC、LDL-C、HCY、hs-CRP等呈正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ASSI与IMT、HbA1c、PP、HCY、hs-CRP等有独立的相关关系(偏回归系数r分别为0.413、0.362、0.279、0.301、0.322,均为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ASSI与IMT、HbA1c、PP、HCY、hs-CRP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脑梗死时血尿酸水平。方法选取32例健康老人,3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3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血尿酸水平测定,并分组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较2型糖尿病组血尿酸水平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尿酸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升高,当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时,血尿酸水平进一步增高。提示血尿酸是预测2型糖尿病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自2006-01~2008-06对3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扫描研究,拟探讨2型糖尿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并寻找早期防治对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与分组老年2型糖尿病组(A组)32例,均符合1997年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男性,年龄60~83岁;空腹血糖平均(7.06±1.19)mmol/L,餐后2 h血糖(12.9±3.15)mmol/L。选择无糖尿病史经空腹血糖检测正常者做对照(B组)33例,男性,年龄62~77岁;入院空腹血糖(5.45±1.03)mmol/L,餐后2 h血糖(8.94±2.07)mmol/L。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肾小球滤过率及尿蛋白排泄率水平,探讨2型糖尿病的高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根据血尿酸浓度将5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分别检测两组血压、人体测量学指标、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酸、血肌酐及尿蛋白排泄率等指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肾小球滤过率及尿蛋白排泄率水平。结果高尿酸组中的无蛋白尿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大量白蛋白尿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正常组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尿酸组中大量蛋白尿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两组间微量蛋白尿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尿酸与糖尿病肾病相关,血尿酸可更直观地预测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尿酸(UA)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OP)患者发生、发展中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确诊为T2DM的老年患者76例,进行骨密度(BMD)测定,依据T值水平将T2DM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T值≥-1.0, 26例)、骨量减少组(-2.50.05);四组年龄、病程、BMI、HbA1c、TG、Scr、25(OH)...  相似文献   

7.
8.
李洁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1):1650-1651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3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实验组,并按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四组。选择健康体检者300例作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所有试验者的甲状腺素总量(TT4)、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甲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和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总量(TT3),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FT3、TT3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HbAIc〈6.5%组患者的Fr3、Tr3明显高于GHbAl(6.5%-7.5%)组、GHbAle(7.6%-10.0%)组、GHbAlc〉10.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的TT4、FT4、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确检测患者的甲状腺激素代谢指标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董青  董州俊  王芳华 《河北医药》2016,(9):1315-1317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升高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高的相关性。方法测定26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IMT)、血尿酸等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回归、受试者工作曲线( ROC)、逐步多元线性回归等进行分析。结果267例患者中,CIMT≤0圹.09 mm者69例,0.09 mm<CIMT<0.13 mm者98例, CIMT≥0.13 mm者100例;3组总胆固醇、舒张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IMT与BMI、总胆固醇、舒张压、收缩压、HbA1c、血尿酸呈正相关( P <0.05),且有回归关系;血尿酸预测颈总动脉内膜增厚或形成斑块的曲线下的面积为0.7666(95%CI:0.7102~0.8230, P <0.05),当血尿酸=254μmol/L时,该曲线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达到最大,分别为80%和64%;血尿酸、总胆固醇、血压是CIMT独立的影响因素( P <0.05)。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具有正相关关系,且可独立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的增厚或形成斑块。  相似文献   

10.
11.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 104例合并颈动脉硬化的T2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2例.治疗组在原治疗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4 mg/d.治疗前及干预3个月和6个月分别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用超声多普勒检查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管腔内径、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数量和类型.结果 罗格列酮干预3个月能显著降低TG水平(P<0.05),而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HDL-C水平升高(P<0.05).罗格列酮干预6个月颈动脉IMT减少、管腔内径增大、AS斑块的数量减少和类型改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罗格列酮能改善合并颈动脉硬化的T2DM患者的血脂谱,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AS斑块的发生和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方法90例接受2型糖尿病治疗的患者,将其按照血尿酸水平分为血尿酸正常组(A组)与血尿酸升高组(B组),每组45例。按照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分成C组56例、D组34例, C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200μg/min, D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为20~200μg/min,比较患者的病程、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析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结果 A组、B组与C组、D组患者的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血尿酸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显著性相关。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病变密切相关,临床可以检测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作为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之间的关系。方法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了96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设置为糖尿病组,将74名健康的老年者设置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mALB、HDL-C、LDL-C、TG、Ch、GLU进行了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采用的是免疫比浊法;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采用的是免疫比浊分析方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C-C)采用的是直接酶法;胆固醇的检测采用的是胆固醇氧化酶法;空腹血糖(GLU)的检测采用的葡萄糖氧化酶法;三酰甘油(TG)的检测采用的甘油磷酸氧化酶法。结果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mALB、LDL-C、TG、Cho、GLU、HbAlc的浓度,糖尿病组患者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HDL-C的血清浓度糖尿病组患者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当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所增高时,尿微量白蛋白以及空腹时血糖也会随之增高,二者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r=0.648,P<0.01;r=0.483,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尿微量白蛋白的增高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相关,并且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一项灵敏指标。可以通过检测mALB以及HbAlc来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常规干预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降糖,综合干预组患者给予社区综合干预。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的变化、低血糖反应发生率、血糖达标率。结果两组干预前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综合干预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均明显降低,明显优于常规干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干预组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干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血糖,提高血糖达标率,减少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尿酸(BUA)、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颈动脉内膜病变分为观察组(55例)与参考组(45例),观察两组患者BUA、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结果两组患者TC、TG、HDL、L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A、UAER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之间有着显著关系,可作为病情观察的有效指标,一旦出现异常,需要考虑为颈动脉内膜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SUA)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579例,按照SUA水平四分位数分为:95~250、251-302、303~363和364~658μmol/L4个组。检测体重指数、血压、血脂、尿素氮、肌酐、HbA1c等相关指标,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检测颈动脉血管斑块厚度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统计学分析SUA和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SUA水平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逐渐增高(P〈0.05),且斑块厚度也随之逐渐增高(P〈0.05),但和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无关(P〉0.05)。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SUA和HbA1c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SUA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丁顺 《中国医药指南》2012,(25):147-148
低血糖病症是基层医院内科常见病之一,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不科学合理用药出现并发低血糖的患者,易导致临床内科医师在诊断中出现误诊,漏诊,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甚至危及生命。经过对12例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机制,并发低血糖症的原因临床分析,认为医师要掌握患者的病史、用药史、饮食及运动情况,做到科学诊断,科学用药,防止并发低血糖症给患者造成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与甲状腺功能减退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测定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分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组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压,肾功能,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血脂四项(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值,24 h尿微量白蛋白值,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对两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有29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占29%,且女性患者较多。其中亚临床甲减20例,临床甲减9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中,患者的收缩压,总胆固醇值,低密度脂蛋白值,肾功能不全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明显低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比例较高,及时检查甲状腺功能,能够较好的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