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危重症气管切开患者安全吸痰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急危重患者呼吸不畅所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然而护理机械通气的急危重患者,吸痰为其基本技术之一,若吸痰操作不规范或吸痰不彻底可导致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如缺氧、窒息、肺不张、支气管痉挛、心律失常、气道损伤、颅内压增高、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肺部感染等。为了探讨吸痰的正确方法,保证患者安全,现将临床工作中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掌握气管切开病人的吸痰时机,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方法通过对我院36例气管切开病人以听诊为依据,确定痰液位置,选择吸痰时机,依据痰液性状选择吸痰方式。结果有效减少因吸痰过于频繁导致的气道黏膜损伤,未发生痰液带血现象。结论适时吸痰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颈脊髓损伤致高位截瘫,由于呼吸肌运动功能丧失,造成了呼吸功能的低下、咳嗽反射的破坏。极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梗阻,故伤后患者并发症重,死亡率高。气管切开是抢救高位截瘫,维持呼吸道通畅的最有效的方法。而气管切开术后及时排痰、保证有效通气、防止肺部感染却是病人康复的关键。自2001年起,我科采用急诊手术减压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拌高位截瘫病人40例,其中行气管切开术者30例。现将高位截瘫行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及时清理痰液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术是保证危重患者有效通气所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抢救措施,呼吸道湿化、吸痰、鼻咽口腔冲洗、口腔护理是重要的护理技术.现将笔者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是目前急救医疗中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危重患者牛命的重要措施之一.吸痰是气管切开术患者应用的最基本的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方法以保证呼吸道通畅,保障肺部气体交换。方法采用“持续气道湿化法”进行气道湿化。结果25例患者痰液易于吸出,无呼吸道阻塞及感染。结论对25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应用持续气道湿化法,气道湿化效果好,操作方便、安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接受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采用密闭式和开放式两种方法进行吸痰对其肺部感染菌群的影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88例接受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4例.在治疗期间分别进行开放式吸痰和密闭式吸痰.结果:B组患者痰液标本检测的阳性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结论:对接受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密闭式吸痰,可以对该类患者的肺部感染菌的数量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的方法以保证呼吸道通畅,保障肺部气体交换.方法:采用"持续气道湿化法"进行气道湿化.结果:25例患者痰液易于吸出,无呼吸道阴塞及感染,结论:对25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病人应用持续气道湿化法,气道湿化效果好,操作方便、安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的方法以保证呼吸道通畅,保障肺部气体交换。方法:采用“持续气道湿化法”进行气道湿化。结果:25例患者痰液易于吸出,无呼吸道阴塞及感染,结论:对25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病人应用持续气道湿化法,气道湿化效果好,操作方便、安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护理中,气管切开的患者需要留取气管深部痰液做培养检查,传统方法采用吸痰管吸痰留取标本,但此方法留取的痰液在管内停留的时间很短,往往得不到足够的痰量按时作培养,以致影响临床诊断;再者,整个操作需要反复吸痰,无形中增加了污染机会.因此留取痰标本成为一直困扰着护理人员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院采用一次性输液器留取气管切开患者痰标本的方法,经临床100例患者试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气管内留置吸痰护理对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定时口腔护理和经口或经鼻吸痰管吸痰护理,试验组给予气管内留置吸痰护理。观察两组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整体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在动脉血气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aO2)值变化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整体满意度方面,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气管内留置吸痰护理能提高疗效,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探讨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ICU77例气管切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我们认为加强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套管的消毒和固定,选择合适的气道湿化方法,并采用浅层吸引法吸痰,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增加病人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管切开是抢救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积极的措施。但气管切开对患者是一种损伤,有较多的并发症,甚至意外发生。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需加强护理,尤其是呼吸道管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极为重要。我院2002年5月~2006年11月行气管切开术3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我科为心、胸外科,手术创伤大且小儿及老年患者多,因此,术后呼吸道的管理极为重要。自1999年以来,笔者对不会主动咳嗽、无力咳嗽的患者,除给予常规的体疗外,还采取了鼻导管气管内吸痰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嫡房(ICU)长时间气管插管和/或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和抗感染治疗后痰菌的动态变化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1999年1月~2005年8月收治的51例气道开放时间大于14d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的致嫡菌进行分析。用一次性无菌痰液收集器从下呼吸道采集分泌物,按常规方法培养、鉴定。治疗前连续培养三3次,治疗后每周培养1次。治疗结束前最后1次痰培养为最终痰培养结果。结果51例患者入ICU后3d、治疗后1周、2周痰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5%、98%、96%。治疗后3周(41例)、4周(35例)痰菌培养阳性率都为100%。早期痰培养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真菌、葡萄球菌及肠杆菌仍为最常见细菌,后期铜绿假单胞菌占绝对优势。治疗后痰菌替挟率以第2周最高为51%,第3、4周逐步降低。未清除率从第1周(36%)到第4周(71%)逐步增高。结论随着气管插管和/或气管切开时间的延长,病人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率明显增加,但治疗后痰菌未清除和替换病人28d和最终,临床疗效评价一样有较高的显效率和进步率,细菌学评价结果与临床疗效并不一致。提示应重新认识气道痰菌培养的意义及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气管切开是一项解除呼吸道梗阻、保持气道通畅可行而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此项治疗尤为重要.我院 1996年 10月~ 2001年 12月对 68例此类患者行气管切开术,通过对易感因素分析,并进行有效预防,较好地控制了肺部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呼吸道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临床护理经验,规范护理操作技术程序。方法:对2009年2月1日~2011年2月28日收治的40例呼吸道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后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通过规范的护理操作,40例气管切开患者38例救治成功,2例死亡。结论:烧伤患者呼吸道损伤行气管切开后规范的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式对破伤风患者气管切开感染的疗效影响,为预防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将2005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38例破伤风气管切开患者按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9例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19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气管切开治疗的破伤风患者,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回顾总结我科2002年3月-2005年3月58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经验。结果58例患者中,除发生严重并发症的9例因脑疝等原因死亡或自动出院外,其余患者较顺利地接受了早期肠内营养,并能维持机体的营养需要。结论肠内营养方便、经济、并发症少,完全可以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要素,而且能增加免疫,减少感染。绝大多数气管切开患者能较顺利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维持机体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痰液性状的影响。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在治疗后的第5、10、15日评估两组吸痰次数及痰液黏稠度。结果研究组痰液黏稠程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痰液黏稠度,减少吸痰次数,降低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