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婴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婴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治疗组32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比较两组患儿症状及体征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在咳嗽、喘息消失天数、罗音消失时间及胸片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或0.01);临床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婴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刘昊 《首都医药》2014,(10):36-37
目的分析1岁以内婴儿支气管肺炎的诱因、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的特点,提高婴儿支气管肺炎的认识和诊断率。方法对20104-1月~20114-12月本院1岁内婴儿支气管肺炎住院106例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儿肺炎症状除发热、咳嗽典型症状外,有部分不典型病例。其中以咳嗽无发热为主诉者49例,占46.23%,以发热、咳嗽为主诉者40例,占37.74%,以喉部痰呜音为主诉者10例,占9.43%,以其他如哭闹、烦躁为主诉者3例,占2.83%,呕吐为主诉者4例占3.78%,除典型体征呼吸增快、肺部固定细湿哕音外,有部分不典型体征,肺部可闻及痰鸣音38例,占35.85%,肺部征者阴性无哕音者8例,占7.55%。结论婴儿支气管肺炎部分病例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对于有咳嗽、发热、喉部有痰呜音症状的婴儿应给予足够重视,家长做到及时就诊,医生做到详细的体格检查,配合实验室及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确定诊断婴儿的支气管肺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婴儿重症肺炎与普通肺炎临床特征及病原学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患儿重症肺炎(A组,115例)及普通肺炎(B组,11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A组有基础疾病并存的40例和先天性心脏病24例,均高于B组的11例和5例(P<0.05).与B组比较,A组住院时间长、病情重(P<0.05或P<0.01).A组细菌阳性率、合胞病毒检出率、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均高于B组(66.09% vs.38.66%、37.39% vs.25.21%、31.30% vs.13.45%)(P<0.05).结论 重症肺炎并存基础疾病的患儿大多病情危重,需要及时治疗,以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正>胃扭转最早于1866年由Berti提出[1],成人胃扭转相对少见,儿童更为罕见,一般好发于新生儿和婴幼儿[2]。婴儿急性胃扭转是指胃沿不同轴向发生部分或全部的异常旋转,根据旋转轴分为器官轴型、系膜轴型及混合型,保守治疗后复发比例超过20%[3],故保守治疗中的护理作用至关重要。支气管肺炎是胃扭转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部分患儿病程迁延不愈,伴有呕吐、呛咳等症状,与胃扭转、胃食管反流等原因有关。我科收治婴儿急性胃扭转并发支气管肺炎1例,在抗感染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婴儿支气管肺炎是婴儿常见病、多发病,婴儿患支气管肺炎时,肺部体征消失慢,痰不易咳出。目前临床上适用于婴儿的满意的祛痰药物不多,我科自2004年1月,2005年3月使用氨溴特罗口服液佐治婴儿支气管肺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潮气肺功能在婴儿支气管肺炎气道功能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我院)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明确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的住院婴儿共84例,将其作为试验组,依据有无喘鸣音进一步分为喘息组(n=42)及非喘息组(n=42),另选到我院门诊健康体检婴儿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急性期、恢复期及对照组的潮气量(TV)、吸气时间与呼气时间比值(TI/TE)、安静呼吸期间潮式呼气峰流速的时间和呼气时间比值(TPTEF/TE),以及达峰容积与呼气容积比值(VPEF/VE)情况。结果 喘息组急性期的TI/TE、TPTEF/TE、VPEF/VE水平低于恢复期和对照组,恢复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T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非喘息组急性期的TPTEF/TE和VPEF/VE低于对照组,恢复期低于对照组,TI/TE急性期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组间TI/TE在恢复期及TV在急性期、恢复期间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喘息组的急性期TI/TE、TPTEF/TE...  相似文献   

7.
林加斌  朱凯 《安徽医药》2008,12(6):525-526
目的探讨引起小儿病毒性肺炎病原学情况及其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方法检测267例婴幼儿肺炎患儿急性期血清中11种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FV-A,B;副流感病毒PIY1-4;柯萨奇B1病毒CB1V;柯萨奇A,病毒;CA7V;埃可病毒)血清特异性IgM抗体。结果267例婴幼儿肺炎中共检出病毒感染102例,病毒感染率38.20%,单一病毒感染84例(82.35%)。其中RSV27株(26.47%),IFV20株(19.61%),ADV18株(17.65%),PIV19株(18.62%),混合病毒感染共18例(17.65%)。RSV肺炎患儿喘息重,缺氧明显;ADV肺炎患儿以高热和中毒症状表现为主;IFV和PIV肺炎患儿主要表现为咳嗽重、喘息轻。结论病毒性肺炎以RSV为主要病原,婴儿期病毒感染率最高,好发于冬、春季节。各类病毒性肺炎各有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8.
崔娜 《青岛医药卫生》2007,39(4):254-255
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病原学与病程的关系,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应用选择。方法116例支气管扩张病人入院后进行痰培养,培养前先做痰涂片,取在低倍镜视野里上皮细胞<10个、白细胞>25个的污染相对少的痰标本做培养。结果无论是病程少于10年、10年~20年、还是大于20年的支气管扩张病人病原学均以G-菌为主。结论支气管扩张病人的呼吸道致病菌仍以G-杆菌为主,尤其是以铜绿假单孢菌感染为主,与病程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婴儿急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6例住院治疗婴儿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阿莫西林舒巴坦注射液抗感染,观察组用痰热清0.5ml/kg.d静脉滴注,对照组加用头孢呋辛钠注射液100mg/kg.d,治疗7天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58/60)高于对照组85.7(4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热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在辅助治疗婴儿急性支气管肺炎疗效确切,且无明显副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肺炎病毒病原学及临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了解小儿肺炎病毒病原及其相应临床表现。方法 采用桥联酶标法(APAAP)对病程在一周以内的6153例肺炎住院患儿进行鼻咽部脱落细胞内常见呼吸道病毒(流感A、B,副流感1、2、3,合胞病毒及腺病毒)的检测。结果 共检测6153例,阳性3266例,总阳性率53.08%,测得毒株3959株,其中合胞843株,占21.29%,流感A1033株,占26.09%,流感B494株,占12.48%,副流感1、2、3分别为439株占11.09%,403株占10.18%;369株占9.32%,腺病毒378株占9.55%。临床表现上,流感,副流感病毒感染主要以咳嗽重,喘息轻,合胞病毒感染则喘息明显,腺病毒感染则以高热和中毒表现为主。结论 病毒病原检测结果提示小儿肺炎病毒感染所占比值在一半以上,各类病毒性肺炎临床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琴  袁艳  万莉雅 《天津医药》2007,35(6):471-472
肺功能检测已经成为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是适用于3岁以下婴幼儿的检测方法,它不需要患儿的理解和配合,在镇静睡眠状态下,通过面罩平静呼吸,即可测出肺的容量、流速及阻力的变化。笔者应用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方法,对2005年10月-2006年3月住院的34例患支气管肺炎的婴幼儿进行测定,得出流速-容量曲线及其衍生参数的变化,以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潘志伟  范联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2):3377-3378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支气管肺炎临床表现和致病原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我医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诊断的272例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资料,并按发病年龄分为4组,第一组为生后7~28d的新生儿10例(3.7%),第二组为29d~12个月龄婴儿152例(55.9%),第三组为〈3岁幼儿88例(32.4%),第四组为〈6岁儿童22例(8.0%),比较4组临床特点及呼吸道病原的差异。结果:第一组80%的患儿表现为气促、呼吸困难,咳嗽、肺部啰音体征不明显?鱿植⒎⒅⒈壤簿?组之首。第二组患儿发热发生率最高,达65.8%。发热持续时间、咳嗽、气促、喘憋、合并症发生率也较其他各组偏高。第三组患儿喘憋发生率最高,为36.4%,第四组,患儿咳嗽和咳嗽持续时间大于14天的发生率居各组首位。血液细菌培养阳性,总阳性率39.71%,各组致病菌阳性率依次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肺炎链球菌。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阳性率为63.24%,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为23.53%。结论:儿童支气管肺炎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表现各有特点,致病原也存在一定差异。临床诊治应根据发病年龄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3.
邱波  陈新霞  杜鹃 《淮海医药》2015,(2):152-153
目的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婴肝)的病原学及合并症。方法对104例婴肝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4例患儿中,病原微生物感染83例,占79.81%,其中病毒感染72例(病毒感染中CMV病毒为主要病原),占69.23%,血培养细菌感染11例,占10.58%。先天性胆道闭锁2例,酪氨酸血症1例。合并症或并发症主要是肺炎。结论感染是引起婴肝的主要原因;婴肝患儿易合并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住院患儿肺炎合并胸腔积液的病原学特点,为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合理诊疗提供病原学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61例肺炎合并胸腔积液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及痰标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及博卡病毒(HBoV)、结核杆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鼻病毒(HRV)及偏肺病毒(hMPV),并进行细菌培养。入院24 h内及治疗7~10 d采集患儿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MP抗体IgG、IgM。结果:361例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总病原学检出率为82.83%,其中MP检出率67.59%,病毒检出率15.51%,细菌检出率19.39%,混合感染检出率20.50%,结核杆菌检出率2.22%。病毒检出以hBoV、HRV为主,细菌检出以肺炎链球菌(SP)、流感嗜血杆菌(HI)为主,混合感染以细菌+MP、病毒+MP混合感染为主。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病毒在1~3岁组检出率最高,>6岁组患儿病毒检出率最低(P<0.05),MP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升高(P<0.05)。1~3岁组、>3~6岁组患儿细菌检出率均明显高于>6岁组(P<0.05),1~3岁组患儿混合感染率最高(P<0.05)。MP夏季检出率最高,春季检出率最低(P<0.05),病毒夏季检出率相对较低,而细菌秋冬季节检出率相对较高。结论:MP为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最重要的病原体,尤其在夏秋季节,其次为SP,随着年龄增大MP检出率越高,混合感染及结核感染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MV)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学特点,探讨有效的防治对策,以达到最佳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救治并使用机械通气导致VA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机械通气48 h以上患儿275例,其中47例发生VAP,发生率为17.09%,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最常见。结论: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针对产生VAP的原因进行积极防治是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老年肺炎的危险因素、病原学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案,探讨防治老年肺炎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老年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分析研究其年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病原学特点、治疗及转归的特征。结果:本组资料显示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者较多,84.3%的患者有基础疾病,病原菌主要为G^-杆菌(71.1%),且混合感染达80.8%。治疗上建议对老年肺炎患者采用降阶梯疗法,同时应注意抗真菌治疗。结论:对老年肺炎患者要掌握其规律,应针对病原学特征进行治疗,初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时应考虑使用抗G^-杆菌的抗生素,并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及对症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我院ICU肺炎患者病原学种类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03例ICU肺炎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特点。结果:单一病原菌感染79例,混合感染24例;分离出病原菌共138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71株(51.45%);革兰氏阳性球菌53株(38.41%);真菌14株(10.14%)。病原菌对常见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我院ICU肺炎患者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临床应依据病原学检测及耐药实验结果选择敏感性抗生素治疗ICU肺炎。  相似文献   

18.
潘冬宁 《淮海医药》2007,25(6):543-543
肺炎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多见于婴幼儿,婴幼儿患病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痰不易咳出,肺部体征消失缓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目前的儿科临床治疗当中,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其中一大难点,本文的目的 正是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治加以研究与分析,总结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相关经验,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加强医护人员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认识.方法 本文采取回顾分析的方式,对本院2010年2月~2012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15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相关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研究.结果 在本次选择调查研究的15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当中,得到完全治愈并出院的患儿为136例,占参与研究患儿总数的87.18%;患儿病情得到好转的为19例,占参与研究患儿总数的12.18%;患儿在接受治疗后任然没有得到改善的为1例,占参与研究患儿总数的0.64%.结论 在临床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过程当中,需要医护人员对患儿的临床表现加以重视,同时也应当注意患儿的重要体征及对辅助检查所得的分析结果,从而为支气管肺炎患儿提供重要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婴幼儿支气管肺炎(BQ)患儿沙眼衣原体(CT)检出情况.方法选取1115例BQ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鼻插入无菌吸痰管,采用负压吸引器吸取呼吸道深部痰液,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患儿痰液标本中沙眼衣原体脱氧核糖核酸(CT-DNA),统计分析BQ患儿的CT检出情况,比较分析CT阳性与阴性BQ患儿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表现、实验室指标、胸部影像学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1115例BQ患儿CT阳性35例,检出率为3.14%.其中<6个月的750例患儿中CT阳性32例,检出率为4.27%;≥6个月的365例患儿中CT阳性3例,检出率为0.82%;<6个月患儿的CT阳性检出率高于≥6个月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82,P<0.05).CT阳性患儿咳嗽、发绀、腹泻、眼部分泌物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T阴性患儿,肺部中细湿啰音、发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T阴性患儿,白细胞计数(WBC)、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N%)、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明显高于CT阴性患儿,C反应蛋白(CRP)异常率低于CT阴性患儿,胸部影像学斑片影、间质性改变比例均明显高于CT阴性患儿,住院时间明显长于CT阴性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是BQ主要病原体,CT感染患儿更易出现咳嗽、发绀、眼部分泌物、腹泻等症状,实验室检显示易出现WBC、N%、CRP、AST水平偏高,胸部影像学以斑片影、间质性改变为主要表现,及早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预后良好,较少出现严重并发症而需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