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神经节苷脂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的生物学标志.方法应用高效薄层色谱法对32例RB瘤组织及21例对照视网膜组织的神经节苷脂进行对照分析.结果RB瘤组织神经节苷脂结合的唾液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视网膜组织(0.04±0.01mg/g(湿重),0.11±0.02mg/g(湿重),P<0.01).GM3,GM2,GM1,GD3及GD2为RB瘤组织主要成分,对照视网膜组织中则以GM2、GM1、GD1a、GT1b、GQ1b为主.结论神经节苷脂在RB瘤组织中的表达形式对其临床诊断及监测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不同程度急性脑外伤大鼠脑神经节苷脂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急性脑外伤大鼠神经节苷脂的含量变化。方法 选取Wistar大鼠34只,采用落体撞击法造成左顶脑轻度(50g.2cm),中度(50g.10cm),重度(50g.20cm)挫裂伤,于伤后12小时测定伤侧和对侧脑组织中脂结合唾液酸含量和神经节苷脂组分(GM1,GD3,GD1a,GD1b,GT1b)的相对百分含量变化。结果 不同程度急性脑外伤后,除轻度损伤的对侧外,伤侧和对侧脑组织中脂结合唾液酸含量均随损伤程度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神经节苷脂各组分的变化以GM1最为显,伤,对侧均随损伤程度增加而显增加,除轻度损伤外,GT1b含量亦明显增加。结论 不同程度急性脑外伤后脑内GM1的合成加速,推测急性脑外伤后脑内存在自我调节机制来增加GM1的合成,建议在急性脑外伤早期及时补充GM1,有助于减轻脑水肿,增强神经元再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周围神经上至少有12种不同的节苷脂,例如GM1、GD1a、GD1b、GT1b、GQ1b等,但节苷脂仅占周围神经总糖脂成分中的一小部分,象其他糖脂一样,神经节苷脂存在于细胞表面,因而成为免疫系统的循环血中组分的潜在靶抗原。而且神经系统的糖脂结构与其他组织相比具有独特性,理论上其免疫反  相似文献   

4.
背景:最近,IgM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相关的多发性神经病已被确认。抗体可以和糖蛋白反应,诸如:髓磷脂相关的糖蛋白(MAG),或包含一个sialosyl抗原决定簇如GM1的神经节苷脂或包括GD2、GD3、GT1b、GT1a、GQ1b多个sialosyl表位的多sialosyl神经节苷脂。方法:报道了3例患者,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慢性敏感的共济失调多神经病;血沉增高;有未知意义的IgM单克隆异蛋白和抗disialosylIgM抗体,其中的两例有冷凝集反应。这些特征以前用其首字母缩写“CANOMAD”(慢性共济失调性神经病变伴眼肌麻痹、单克隆蛋白、凝集反应和disialosyl抗体)来描述。…  相似文献   

5.
医药用神经节苷脂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医药用神经节苷脂的最优(纯度)、成本低)生产方法。方法牛脑的氯仿-甲醇提取液通过水草取使神经节苷脂与脂溶性成分分离、再经碱水解除磷脂,上吸附树脂柱,使与水溶性杂质分离。然后作产品鉴定(包括纯度、组成成分、含磷量、活性试验及蛋白反应)。结果所制备的神经节苷脂的纯度为唾液酸含量26%;组成成分:GM116%、GD36%、GD1α/45%、GD1b10%、GT1α14%、GT1b17%;含磷量120μg/100mgGLs;生物活性:较好地促进离体鸡胚背根神经节的存活与生长。结论本法制备的神经节苷脂纯度高、成本低适用于医药用神经节苷脂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β-淀粉样蛋白前体N端神经节苷脂GM1结合位点定位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确定β-淀粉样蛋白前体(amyloid β-protein precursor,APP)分子N端的神经节苷脂GM1结合位点.方法:利用重组DNA技术获得不同长度Mty4-APP融合蛋白以及合成APP多肽,用于分析和确定APP-N端GM1的活性区;用免疫沉淀Western印迹方法探讨不同神经节苷脂与APP-N端融合蛋白的结合能力.结果:Western印迹法证实APP18-81、APP18-65和APP18-58片段可与GM1分子结合,而APP18-51片段不与GM1分子相互作用.多肽抑制实验证明,多肽APP52~81明显阻断了融合蛋白APP18-81与GM1的结合.不同神经节苷脂与APP-N端融合蛋白的结合能力实验表明,融合蛋白APP18-81与GM1特异性结合,而不与GD1a,GT1b,GALCER相互作用.结论:APP分子N端存在着一个GM1的活性区域,位于52~81氨基酸残基区间.此区域与GM1存在着特异性相互作用,有赖于GM1糖链的特殊构象,而与神经节苷脂上唾液酸的数目无关,也与神经酰胺母链无关.GM1在APP-N端活性区域的发现和定位,对探讨GM1代谢异常与β-淀粉样蛋白生成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鉴定鹿茸中神经节苷脂的成分.方法Folsh分配、DEAE-Cellulose柱层析分离、薄层色谱方法鉴定.结果分离鉴定出3种组分(A、B、C),与对照品薄层图谱对照,鉴定了A为GM4,B为GM3,C为GD3,A、B、C的百分含量分别为24.4%、46.2%、29.4%.结论首次从鹿茸中分离出GM4,GM3,GD33种神经节苷脂成分.  相似文献   

8.
Li M  Qiu M  Li X  Zhou Z  Han J  Zhao Y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9):643-645
目的:探讨Graves病(GD)患者血清成分对骨髓细胞粒-单核细胞系集落形成单位(GM-CFU)生长的影响。方法:对11名正常人和11例GD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他巴唑、甲状腺素、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TSI)和GD患者血清对GM-CFU生长的影响。结果:TSI和GD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的血清对正常人和GD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GM-CFU集落生长有抑制作用(P<0.01),他巴唑、甲状腺素和GD白细胞正常患者的血清对正常和GD白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GM-CFU集落生长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TSI和GD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的血清能明显抑制GM-CFU的生长,这提示免疫因素在GD患者白细胞减少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离鉴定鹿茸中神经节苷脂的成分。方法:Folsh分配、DEAE-Cellulose柱层析分离、薄层色谱方法鉴定。结果:分离鉴定出3种组分(A、B、C),与对照品薄层图谱对照,鉴定了A为GM4,B为GM3,C为GD3,A、B、C的百分含量分别为24.4%、46.2%、29.4%。结论:首次从鹿茸中分离出GM4,GM3,GD33种神经节苷脂成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评估感染沃尔巴克氏体wPip株的白纹伊蚊(命名为GM)与广州本地白纹伊蚊(命名为GUA)和四环素去除GUA株Wolbachia感染的白纹伊蚊(命名为GT)正反杂交诱导产生胞质不相容(CI)的程度,为基于Wolbachia的蚊媒防治策略提供有应用价值的蚊株。方法设置不同时间点,观察GM株、GUA株、GT株三种蚊株的生长发育周期,成蚊后通过三种蚊株正反杂交,血餐,放置产卵杯,收集并计数蚊卵,分析不同杂交组合的蚊卵孵化率,评估GM株的CI程度。结果 PCR检测得出GUA株携带wAlbA、wAlbB,感染率100%;GM株单感染wPip,感染率100%;GT株未携带任何Wolbachia。三种蚊虫的生殖发育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UA株的蚊卵孵化率与GT株和GM株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M株和GT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CI实验中GM(♀)′GUA(♂)、GUA(♀)′GM(♂)、GT(♀)′GM(♂)的蚊卵孵化率极低,CI强度接近100%。GM′GT具有一定的蚊卵孵化率。结论白纹伊蚊GUA株、GM株两者携带的Wolbachia类型不同,二者杂交可产生双向CI,并且CI强度接近100%,是种群压制技术良好的候选蚊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小板无力症(Glanzmann's Thrombasthenia,GT)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Westem印迹分别检测正常人、GT患者及其父母血小板CPⅡbⅢa的含量,流式细胞术分析血小板膜CPⅢa的表达和血小板结合活化型单抗PAC-1的能力.结果与正常人相比,GT患者GPⅡbⅢa明显减少,其血小板结合PAC-1的能力亦明显低下.结论GPⅡbⅢa激活受阻可能为部分GT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障碍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2.
神经节苷脂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节音脂(Gangliosides,GLS)为含唾液酸的酸性鞘糖脂(Glycosphingolipid。),它由亲水的寡精链和亲脂的神经酚胺两部分组成。根据其所含的唾液酸残基数目的不同,可分成GM、GD、GT和GQ等[1]。GLS是两性分子,既有脂溶性又有水溶性,分子量为18o~250KD。在水溶液中,由许多GLS分子组成球状聚合体。GLS存在于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组织中,尤以大脑灰质中含量最高。GLS主要分布于细胞膜的外层,其亲脂性的神经酰胺部分嵌入膜脂质观分子层中,而亲水性的糖链则游离在质膜外的环境中》’。位干细胞表面的GLS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遗传性血小板膜糖蛋白(GP)缺陷疾病临床特征和发病机制。方法采用血小板聚集试验观察血小板对各种诱聚剂的反应,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GPⅠb/Ⅸ/Ⅴ、αⅡb/β3复合物的含量;应用PCR扩增与DNA直接测序技术进行GPⅠb/Ⅸ/Ⅴ、αⅡb/β3复合物基因突变分析,同时进行100名健康对照人群相关基因检测并结合千人基因组资料以排除基因多态性。结果 4例大血小板综合征(BSS)患者血小板数减少,血小板体积巨大,对瑞斯托霉素(RIS)诱导的聚集显著降低,对二磷酸腺苷(ADP)诱聚剂反应正常,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表达量严重降低;11例血小板无力症(GT)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正常,对ADP诱聚剂反应低下,而对RIS反应基本正常。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Ⅲ型GT 1例,Ⅱ型GT 5例,Ⅰ型GT 5例。基因测序共发现16种突变,其中GPⅠbα基因突变c.G987 A、c.1480ins A,αⅡb基因突变c.C2870 T、c.C2330 A、c.T2597 G为新的突变。结论在BSS和GT中,血小板膜糖蛋白异常与致病基因缺陷有关,出血症状严重程度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对庆大霉素 (GM)诱导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疗效。方法 :雄性 Wistar大鼠 32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 (GM组 )中的 GM1组、GM2组、GM3组各 8只。GM组按 16 0 mg/kg.d- 1肌注 GM8d,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实验第 9天从对照组和 GM1组动物腹主动脉取血样做血清尿素氮 (BU N)和血清肌酐 (Scr)测定后 ,经心脏灌注固定 ,取肾皮质做光镜检查。剩下的 GM2组、GM3组动物于实验第 9天停止肌注 GM,GM2组按 b FGF2 0 0 0 U/kg.d- 1 肌注 8d,GM3组则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之后又于第 9天从 GM2组、GM3组动物中取血样做生化检查、取肾皮质做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b FGF可促进 GM诱导的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恢复和再生 ,但血清学变化不明显。结论 :1b FGF对 GM诱导的 ARF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 Scr和 BU N的正常并不代表肾脏无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巨头刺草皂甙D(GD)对人原发性肝癌Hep 3b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及细胞克隆法检测GD对肝癌细胞Hep 3b的抑制作用;运用光学显微镜和Hoechst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和凋亡现象;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运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Bcl-2、PARP蛋白及MAPK通路关键蛋白的变化.结果 GD具有较强的抗肝癌细胞Hep 3b作用,并且其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在72 h处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16.08 μmol·L-1.细胞周期分析表明,随着GD浓度增加,Hep 3b细胞出现sub-G1凋亡峰,凋亡率从3.3%增加到33.6%.但细胞周期无明显改变.Hoechst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GD作用Hep 3b细胞后,细胞核能发出明显的蓝色荧光点,并降低该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通过Western Blotting发现,GD作用Hep 3b细胞后,Bcl-2蛋白表达减少,凋亡标志分子PARP活化.MAPK通路蛋白Erk磷酸化形式表达下降,p38和JNK磷酸化形式表达增加.结论 GD可通过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发挥抗肝癌活性,该作用可能与MAPK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HLA-DQA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Graves''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汉族儿童Graves'病(Graves'disease,GD)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基因(HLA-DQA1)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及DNA测序方法,对已经确诊的重庆汉族GD患儿85例和正常对照组50名儿童的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的HLA-DQA1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在GD组和对照组中检测到7种单链构象,分别标为a b c d ef g带型.GD组中d(HLA-DQA1*0102)、f(HLA-DQA1*0302/0501)两带型频率(分别为43.5%,VS 8.0%;27.0%VS 8.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χ2=18.79,P=0.001,RR=8.86;χ2=6.80,P=0.009,RR=4.27),而b带型(HLA-DQAt*0101/0301)频率(8.2%VS 52.0%)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χ2=29.43,P<0.001,RR=0.08).结论:HLA-DQA1*0102和HLA-DQA1*0302/0501可能与GD易感性相关,而HLA-DQA1*0101/0301可能与GD的保护性相关.提示上述3基因位点可能分别是重庆地区汉族儿童GD的易感基因和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7.
CD1s在Graves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CD1s是一种可以识别脂质抗原的特殊分子,在多种自身免疫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实验研究Graves病(G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中CD1s(CD1a、CD1b、CD1c、CD1d)的表达. 方法:取33例GD患者作为试验组,另取17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中CD1s+表达细胞的百分数,并同时使用微量放射免疫法检测GD患者的甲状腺功能(FT3、FT4、TSH). 结果:G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中CD1a+表达的细胞百分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CD1b+、CD1c+及CD1d+表达的细胞百分数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c+与FT3、FT4间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部分CD1s在GD患者中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这将为我们探究G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5个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GT)家系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及基因突变检测,以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出血病史、家族史调查,止血和凝血指标检测,血小板聚集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整合素αⅡbβ3表达情况明确5个GT家系的诊断,并用PCR扩增结合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整合素αⅡb基因和β3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突变位点经检索SNP数据库及查找相关文献排除多态性可能。结果 5个GT家系先证者血小板计数基本正常,凝血象正常,血小板对诱导剂二磷酸腺苷(ADP)反应低下,而对诱导剂瑞斯托霉素反应基本正常;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一为变异型GT,先证者二为Ⅱ型GT,其余3个先证者均为Ⅰ型GT。基因分析共发现1例杂合突变及4例纯合突变:发生在αⅡb基因的4种突变分别为1652C〉T(551Arg〉Gln)、2671C〉T(891Gln〉stop)、2870C〉T(957Ser〉Leu)、2893-2897insC,发生在β3基因的2种突变分别为1199G〉A(400Cys〉Tyr)、1574G〉A(525Gly〉Asp)。结论β3 1199G〉A纯合突变是家系一先证者发生GT的原因;β3 1574G〉A纯合突变是家系二先证者发生GT的原因;αⅡb 1652C〉T纯合突变是家系三先证者发生GT的原因;αⅡb 2671C〉T(891Gln〉stop)纯合突变是家系四先证者发生GT的原因;αⅡb 2870C〉T(957Ser〉Leu)、2893-2897insC双重杂合突是家系五先证者发生GT的原因。其中2671C〉T(891Gln〉stop)、2870C〉T(957Ser〉Leu)和2893-2897insC这3种突变为首次报道发生于αⅡb基因的突变,1574G〉A(525 Gly〉Asp)为首次报道发生于β3基因的突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血清中神经节苷酯CM1及GM3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肝癌患者血清中CM1和GM3的含量,分析其与正常人血清神经节苷酯含量对比有无差异.结果 肝癌组血清GM1和GM3均较健康体验者明显升高,肝癌患者经化疗后及手术后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GM1与GM3两者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肝癌患者血清GLS显著增加;其测定有助于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疗效判定及复发预测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周黎黎 《四川医学》2003,24(1):74-75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患者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胃泌素 (GT)含量的变化在胃粘膜病变中的意义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PHG 2 9例和慢性胃炎 (CG) 32例病人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空腹血清NO含量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血浆ET、血清GT含量。内镜活检胃粘膜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 (cNOS)和GT活性的变化。结果 ①PHG组血清NO含量、胃粘膜iNOS、cNOS表达均较CG组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②PHG组血浆ET较CG组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NO与ET的相关性其直线相关分析r =-0 .36 0 1,(P >0 .0 5 ) ;③重型PHG血清NO含量较轻型增高 ,ET和GT也较轻型增高 ,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性 (P >0 .0 5 )。PHG轻重两型与Child Puph肝功能分级无关 ;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密切相关 ,(P <0 .0 0 0 1) ;④PHG组血清GT较CG组明显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胃粘膜GT表达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NO升高在PHG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胃粘膜iNOS、cNOS活性增高是血中一氧化氮升高的重要来源。低水平血浆ET对PHT高动力循环起维持作用。血清GT含量减低 ,推测可能由于PHG胃粘膜释放GT发生障碍 ;PHG病人血NO、ET、GT含量的变化会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