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机将脑梗塞病人83例分为2组。治疗组45例口服普恩复胶囊400mg,tid;对照组38例口服步长脑心通胶囊1:6g,tid;4周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4%,优于对照组86. 83%(P<0. 05)。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普恩复胶囊的药理作用,并通过临床与其它抗凝药比较疗效评定及治疗结果对照。笔者认为普恩复胶囊是目前治疗心、脑血管、高粘血症及其由于血粘度增高而引起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3.
马玉梅 《黑龙江医药》2001,14(4):306-307
普恩复为蚯蚓激酶制剂,是从蚯蚓中提炼而得的一种多组分酶。因其具有溶栓、抗凝及去纤作用而广泛应用于脑梗塞、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为了进一步探讨普恩复对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我对31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1例均为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并经头颅CT扫描证实。对符合要求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n=  相似文献   

4.
普恩复治疗老年脑梗塞35例疗效观察福州市第一医院陈家秀陈楚鸿我们最近采用普恩复胶囊治疗老年脑梗塞35例,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老年脑梗塞病人共58例,均符合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均经头...  相似文献   

5.
普恩复是从特种蚯蚓中提取的一组蛋白水解酶,含纤维蛋白溶解酶和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它显著影响血液粘稠度及凝血酶原时间,有效地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小板凝集率。作者自1996年1~12月期间使用普恩夏治疗脑梗塞患者,并对其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系统观察,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普恩复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新红 《医药导报》1997,16(4):161-161
普恩复胶囊是一种多分酶制剂,具有类似t-PA成份,对体内血栓有溶解作用.本文对58例脑梗塞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在传统治疗脑梗塞的基础上加用普恩复胶囊口服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加用普恩复胶囊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塞为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其发病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50%~60%。目前中西药品中溶栓剂很多,但价格均昂贵,且给药途径必须静脉。而普恩复为口服且安全有效,价格适宜。它是从露天红赤子爱胜蚓中提取的具有组织纤维蛋白溶酶激活物(t—PA)作用的纯天然药物。口服普恩复可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粘滞度,可降低血小板  相似文献   

8.
普恩复胶囊的有效成分为蚓激酶(Lumborkinase),它是一组蛋白水解酶,含纤维蛋白溶酶和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能抗栓溶栓,不发生血液失凝及出血反应,是治疗脑梗塞安全有效的新药。  相似文献   

9.
普恩复治疗急性脑梗塞6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恩复崛故酶胶囊)是从特种蚯蚓中提出的一组具有溶栓活性的蛋白水解酶Llj。我院自1995年10月以来.采用普恩复(青岛双龙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急性脑梗塞60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05例为首次发病,发病时red26~48小时,均符合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卜‘,并经颅脑呼证实。其中脑叶梗塞22例,基底节区梗塞75例,脑干梗塞8例。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症状,然无呼吸循环障碍及严重意识障碍。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50~70岁,平均56岁。根据病情分型[Zj,其…  相似文献   

10.
普恩复治疗脑血栓致颅内出血1例报告王保(江苏省洪泽县人民医院洪泽县223100)病例简介男,75岁。因右侧肢体乏力5天入院。体检:眼底视乳头清楚,视网膜无出血和渗血,右侧半身脑性偏瘫,CT诊断"左侧脑梗塞"。入院后给予普恩复40mg、每日3次。用药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降解纤维酶与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43例应用降纤酶治疗。对照组38例用灯盏花素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性改变(P〈0.01)。结论: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显著优于灯盏花素。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脑梗塞43例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外伤性脑梗塞发病率及发病原因,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1992年至1999年,本院外伤性脑梗塞病人的诊断及治疗的情况。结果 总43例,良好26例,占总数60%;中残8例,占18%;重残5例,占12%;死亡2例,占5%;植物生存2例,占5%。结论 CT的使用,使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率明显提高,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梗塞发病率及发病原因,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992年至1999年,本院外伤性脑梗塞病人的诊断及治疗的情况。结果总43例,良好26例,占总数60%;中残8例,占18%;重残5例,占12%;死亡2例,占5%;植物生存2例,占5%。结论CT的使用,使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率明显提高,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脑梗塞病的治疗时机和最佳疗效.方法对本组112例患者进行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结果从起病到接受高压氧治疗,病程在30天以内的治疗34例,其有效率达100%;6个月以内治疗32例,有效率为93.75%;12个月以内治疗28例,有效率为85.71%;病程超过12个月以上的治疗18例,有效率66.67%.治疗1个疗程的18例,有效率为77.78%;治疗2个疗程48例,有效率为95.83%;治疗3个疗程26例,有效率为92.31%;治疗4个疗程20例,有效率为80.00%.结论(1)高压氧治疗脑梗塞病时,一旦诊断明确,应立即进舱治疗,疗效最显著;(2)高压氧治疗脑梗塞病,其疗效不是随高压氧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增大,治疗2~3个疗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2004年2月至2006年4月收治老年脑梗塞4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4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法国Sanofi公司生产的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治疗4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6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1],经头颅CT排除脑出血。男24例,女45例;年龄56~74岁,平均年龄65岁。1.2入选条件确认为急性脑梗塞;首次发病;发病时间3d~1wk;年龄<80岁;SBP<200mmHg(1mmHg=0.133kPa),DBP<120mmHg;血小板计数>100×109·L-1,CT<2min,BT<2min。1.3方法69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  相似文献   

17.
采用法国Sanofi公司生产的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治疗4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 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6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1],经头颅CT排除脑出血.男24例,女45例;年龄56~74岁,平均年龄65岁.  相似文献   

18.
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约占全部骨折患者的2%。治疗方法多以手术为主,目的是最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避免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我院骨科自2003年7月至2005年1月,采用可吸收线治疗各种类型髌骨骨折43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3例,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21~73岁。横形骨折23例(53.5%()包括髌骨下极骨折9例),粉碎骨折20例(46.5%)。其中开放性损伤3例(6.9%),同时伴有同侧股骨髁上骨折2例(4.6%)。除2例开放骨折给予急诊手术外,其余均在伤后5~7天择期手术。1.2手术方法在蛛网膜下隙阻滞下取仰卧位,上止血带,开…  相似文献   

19.
小剂量纳洛酮治疗脑梗塞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蔚志刚  李华封 《江苏医药》1992,18(3):152-152
我院神经内科从1989年9月以来,对收住院的脑梗塞病人,分别应用小剂量纳洛酮及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发现前者起效时间明显早于后者,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全部病人均经头颅CT 扫描明确诊断。纳洛酮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8~80岁。丹参组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42~78岁。>60岁15例。二、病程:纳洛酮组:病程<15天25例,>15天5例。病程最长者2月。丹参组:病程<15天27例,>15天2例,病程最长者2个半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微创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1985年8月-2002年9月,微创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3例,平均年龄64.7岁,包括DeBakey I型1例,DeBakey ⅢA型35例,ⅢB型7例,所有病人均经CT和主动脉造影明确诊断,8例使用的支架型人工血管(SG)是美敦力公司产品,35例为自制国产SG,1例经腹主动脉切开,2例经腹膜外髂动脉SG后,破口被封闭,有3例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被封闭,封闭后2例无明显缺血症状,未作特殊处理,只有1例行腋-腋人工血管管搭桥术,其他病例破口被封闭,血流恢复良好,有1例右下肢瘫痪,为硬膜外麻醉损伤所致,所有病例均长期随访,有1例术后3个月SG移位导致漏血,重新置入一个SG后得以治愈,其他病例定期彩超检查,SG无移位,血流通畅,夹层内血栓形成,本组无1例死亡,结论:微创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明显减小了手术风险,疗效确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