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与18F-FDG PET/CT在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与纤维化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鼻咽癌放疗后,临床怀疑肿瘤复发的患者,均行MRI平扫及GD-DTPA增强检查,其中18例行FDG PET显影,最后诊断依靠病理检查和临床随访与放疗后纤维化鉴别。结果 32例患者中,MRI检查的准确率为71%(23/32),FDG PET显影的准确率为88%(16/18),其中3例MRI扫描未见鼻咽部肿瘤,FDG PET显示鼻咽局部异常浓聚,9例MRI扫描鼻咽壁增厚,怀疑肿瘤复发,FDG PET未见异常浓聚,临床活检证实其中6例为纤维斑块,3例为肿瘤复发。结论 18F-FDG PET/CT结合MRI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局部复发与纤维化的鉴别诊断具有更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18FDG-PET)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咽旁间隙复发或纤维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32例行CT、MRI检查后不能确定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咽旁间隙是否复发或纤维化的患者,采用18FDG-PET显像,同时行CT、MRI检查。所有患者于CT、MRI及18FDG-PET检查后,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观察不同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结果CT检查的灵敏度79.16%、特异度75.00%、诊断符合率78.13%;MRI检查的灵敏度83.33%、特异度87.50%、诊断符合率84.38%;18FDG-PET检查的灵敏度95.83%、特异度87.50%、诊断符合率93.75%。结论怀疑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咽旁间隙复发的患者可以考虑行18FDG PET检查,免除病理穿刺活检的风险;也可通过CT和/或MRI检查,采取CT引导下咽旁间隙穿刺活检达到确诊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18FDG-PET)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咽旁间隙复发或纤维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32例行CT、MRI检查后不能确定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咽旁间隙是否复发或纤维化的患者,采用^18FDG—PET显像,同时行CT、MRI检查。所有患者于CT、MRI及^18FDG-PET检查后,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观察不同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结果 CT检查的灵敏度79.16%、特异度75.00%、诊断符合率78.13%;MRI检查的灵敏度83.33%、特异度87.50%、诊断符合率84.38%;^18FDG-PET检查的灵敏度95.83%、特异度87.50%、诊断符合率93.75%。结论 怀疑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咽旁间隙复发的患者可以考虑行^18FDG PET检查,免除病理穿刺活检的风险;也可通过CT和/或MRI检查,采取CT引导下咽旁间隙穿刺活检达到确诊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何卓凯  刘美莲 《华夏医学》2015,28(3):103-105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地区最为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性放疗是其标准治疗手段,放疗后的局部纤维化或形成的瘢痕组织与肿瘤治疗后早期复发难以鉴别[1].既往临床通过鼻咽镜组织活检明确肿瘤有无早期复发,但因其有创性、检查周期长等原因,不能为部分患者所接受.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展,尤其是MRI及18F-FDG PET/CT的普及,使临床医生对NPC放疗后局部控制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笔者分析了76例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MRI及18F-FDG PET/CT的检查结果,旨在探讨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在检测鼻咽癌放疗后早期肿瘤复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MRI动态增强与18F-FDG-PET/CT在鼻咽癌放疗后早期鉴别诊断复发以及纤维化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中,放疗后疑出现复发的患者37例,均分别行MRI动态增强与18F-FDG-PET/CT检查,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以及检测费用。结果:MRI检测敏感性93.8%,特异性95.5%,准确性94.9%;PET/CT检测敏感性87.5%,特异性91.3%,准确性90.2%;MRI检测敏感性更高(P0.05);在特异性和准确性上差别不显著,且在检测费用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与18F-FDG-PET/CT在鼻咽癌放疗后早期鉴别诊断复发以及纤维化中均有一定价值,但同时均有局限性;联合应用利于诊断价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放疗后病灶残留或复发18F-FDG PET显像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诊断原发性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咽病灶残留或复发的价值。方法 75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2~144个月行头颈部^18F-FDG PET显像,其中50例患者因PET显像阳性或临床怀疑残留或复发而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另25例经18个月临床随访。结果 根据病理组织活检和临床随访最后确诊为鼻咽癌(NPC)残留或复发患者40例和无残留或复发患者35例,PET显像结果阳性43例、阴性32例。^18F-FDG,PET显像诊断原发性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咽病灶残留或复发的灵敏度95.00%,特异性85.71%,阳性预测值88.37%,阴性预测值93.75%,准确性90.67%。结论 ^18F-FDG PET显像诊断原发性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咽病灶残留或复发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阴性预测值的特性,是临床诊断鼻咽癌残留或复发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18F-FDG PET/CT)在鼻咽癌放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0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结果 70例患者中,有12例鼻咽部软组织增厚并摄取FDG增高,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均≥2.5,18F-FDG PET/CT诊断为局部复发,复发灶的SUVmax为6.51±2.83,周围纤维组织SUVmax值为1.43±0.52.PET/CT对鼻咽癌原位复发诊断灵敏度为91.66%,特异性为98.27%,淋巴结转移灶的准确性为77.94%.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监测鼻咽癌放疗后局部是否复发及有无转移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杨镇洲  王阁  王东  雷新  周芊  魏娜  余娴  马俊刚  全晋 《重庆医学》2007,36(20):2057-2058
目的 探讨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FDG PET)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随诊中的临床价值以及与CT、MRI的互补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放射治疗后6~8个月、CT和MRI检查考虑鼻咽病灶复发的6例鼻咽癌患者,随后行FDG PET检查,并均作病理活检.结果 6例CT和MRI提示肿瘤复发的鼻咽癌患者,PET显示其中2例有局灶性FDG代谢明显增高,经病理活检,证实仅2例FDG摄取浓聚的病变为肿瘤复发.结论 与CT和MRI检查相比,FDG PET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肿瘤复发的定性诊断上具有明显优势,若结合CT或MRI的影像结果分析,取得局部病变的结构与代谢改变复合信息,对后期局部复发病灶的精确适形放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鼻咽癌放疗后随访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ET/CT对70例鼻咽癌放疗后的患者进行疗效随访,随访时间为放疗后6个月至9年,所有患者均行PET/CT全身显像.结果:①局部无复发,全身无转移灶10例;②局部无复发,全身有转移灶48例;③局部有复发,全身有转移灶12例.结论:18F-FDGPET/CT显像在鼻咽癌放疗后监测局部是否复发及是否有转移灶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99mTc—MIBI亲肿瘤显像与CT诊断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价值。方法 82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经病理活检和随访证实局部复发40例,局部纤维化42例。所有患者行^99mTc—MIBI亲肿瘤显像与CT检查,分析2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99mTc—MIBI亲肿瘤显像灵敏度(75.0%)低于CT(92.5%),但特异性(95.2%)明显高于CT(64.3%),准确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种方法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7.5%、97.6%和97.6%。结论 ^99mTc—MIBI亲肿瘤显像诊断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弥补CT假阳性率高的缺点,2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与CT显像对鼻咽癌颅底骨浸润的诊断对比,为放射治疗靶区的勾画提供参考.方法:35例病理确诊为鼻咽癌且MRI示颅底骨有骨质破坏或信号有异常的患者,放疗前均行PET/CT及CT检查,并用双盲法将PET/CT与同期的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ET/CT与CT诊断鼻咽癌颅底骨浸润均为阳性14例,均为阴性10例,单纯CT诊断阴性11例,而PET/CT诊为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鼻咽癌颅底骨浸润的诊断优于CT,对放疗靶区的勾画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监测手术切除或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后复发残留或转移的价值.方法 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6例、肝移植术3例、TACE治疗15例)治疗后4周~2年行18F-FDG PET/CT检查,结果 经病理,DSA或随访证实.结果 24例患者中21例患者经活检、DSA或随访证实为复发或转移.1 9例可见18F-FDG放射性摄取增高灶,其中5例肝部分切除术后患者,2例复发,3例肝内转移;2例肝移植术后患者1例双侧肾上腺转移,1例肝转移、肺转移和骨转移;12例TACE治疗后患者肿瘤残留.2例TACE治疗后患者肿瘤内放射性分布与邻近非肿瘤的肝实质相近,未见异常增高灶,DSA证实肿瘤残留.3例未见异常放射性摄取增高灶,随访未见复发或转移.肝内转移灶的SUVma×3.4~12.5.18F-FDG PET/CT诊断肝癌治疗后复发转移的灵敏度为90.5%、特异性为100%、准确率为91.7%.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可有效监测肝癌治疗后疗效,并指导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EBV抗体检测联合99mTc-MIBI显像和MRI在诊断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复发中的价值。方法:60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患者依据病理组织活检和临床随访复发21例,随访中均行血清EBV抗体检测、99mTc-MIBI显像显像和MRI检查。分别评价三者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检出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联合3种检查方法诊断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100%、97.44%、和98.33%,其中灵敏度与单一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异性与亲肿瘤显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血清EBV抗体检测和MRI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准确率与单一检查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血清EBV抗体检测、99mTc-MIBI显像和MRI在诊断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复发中具有较高的价值,三种诊断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三者结合起来应用,可明显提高诊断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复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B-DNA联合PET/CT诊断鼻咽癌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鼻咽癌复查患者165例,其中经病理活检确诊为复发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于1周内实施EB-DNA检测、PET/CT检测及病理活检。观察EB-DNA检测、PET/CT检测分别及联合检查结果,并将其与病理活检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共58例鼻咽癌复发患者,经血浆EB-DNA定量诊断复发42例(72.41%);经PET/CT检查诊断复发47例(81.03%);两者联合诊断复发55例(94.83%)。58例鼻咽癌复发患者,血浆EB-DNA定量检测、PET/CT检查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存在一致性(Kappa值为0.4);两种诊断方式联合与病理学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7)。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浆EB-DNA定量检测与PET/CT检查结果呈正相关(r=0.874,P<0.05)。结论采用EB-DNA联合PET/CT的方法诊断鼻咽癌复发较单一诊断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直肠灌注后PET与CT曾强融合显像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高度怀疑直肠癌的病例46例,先用生理盐水进行直肠灌注后,行盆腔CT增强扫描和PET显像,然后将两者图像融合.对直肠病变进行诊断,并将所得结果与肠镜活检病理或术后病理结果对照,以判断PET与CT增强融合显像对直肠癌诊断的准确率,以及在评估直肠肿块局部浸润情况方面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结果 46例患者中PET/CT增强融合显像阳性为43例,阴性为3例.其中显示病变侵犯肌层.但未突破浆膜层25例;突破浆膜层10例;周围组织侵犯8例;病理确诊直肠癌42例.PET/CT增强融合显像假阴性1例,假阳性2例,PET/CT增强融合显像对直肠癌诊断的准确性为93.48%,局部侵犯的符合率为98%.结论 直肠灌注后PET与CT增强融合显像在直肠癌的诊断及判断肿瘤局部侵犯情况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对鼻咽癌放疗后复查的患者行MRI动态增强检查,旨在了解肿瘤局部纤维化与复发的动态增强特点,探讨动态增强MRI技术在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与纤维化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从2011年3月到2013年6月的67例经放射治疗后的鼻咽癌患者分为2组:放疗后局部纤维化组38例及复发组29例,男45例,女22例;年龄22-72岁,平均42±1.5岁。行MRI动态增强后,行常规增强T1WI扫描。测量他们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后0s至3min期间病变同一区域各时相的T1WI信号强度。应用分析软件测量ROI的信号强度,获取两组病例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对其达峰时间(PT)、曲线最大斜率(Slopemax)、曲线下面积(AUC)三个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放疗后鼻咽癌局部纤维化组达峰时间(PT)低于复发组的达峰时间,经过样本均数方差分析,纤维化组与复发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鼻咽癌患者纤维化组曲线最大斜率(Slopemax)明显低于复发组的最大斜率值(Slopemax),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鼻咽癌患者纤维化组曲线下面积(AUC)低于复发组的曲线下面积(AUC),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动态增强技术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与纤维化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何林  余新文  陈松  苏颜灿 《右江医学》2010,38(2):176-177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改变与复发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全部病例在放疗前、中、后均行横断位加冠状位CT扫描,并追踪随访至放疗后5年。结果鼻咽癌放疗后2周局部出现水肿,放疗后1个月,局部水肿逐渐消退,肿块逐渐缩小,局部纤维化逐渐增多。结论放疗后6个月,缩小的肿块又明显增大,CT表现接近正常的鼻咽部出现软组织肿块,或颅底骨质破坏,属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应严密CT随访以鉴别放疗后改变与复发。  相似文献   

18.
123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甲信  卢晓宁 《广西医学》2000,22(6):1288-1289
CT不能鉴别放疗后炎症水肿、纤维化、复发,给临床诊断复发带来一定难度,影响到病人是否再放疗,以及生存质量等问题.本文就123例放疗后复发鼻咽癌的症状、体征、CT所见进行分析,探讨鼻咽癌复发的诊断.1 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来自我科1988年3月~1995年3月,经CT或/和病理诊断为放疗后局部复发鼻咽癌123例,复发时均行CT检查,包括轴面及冠状面扫描.男99例,女24例,男:女4.1∶1,年龄分布24~74岁,复发时间4~142个月.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放疗后改变与复发的CT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所有病例在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后行轴位和冠状位CT扫描,并追踪随访至放疗后4年。结果:鼻咽癌在首程放疗开始后两周内CT扫描见肿瘤局部出现不同程度水肿。 随着放疗的深入和结束,局部水肿逐渐消退,肿瘤范围逐渐缩小,而局部纤维化随之出现并增多。疗后6个月,局部水肿消退率92%,肿瘤消退率88%。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是指放疗后鼻咽部肿块完全消退,经过一段时间(6个月以上)CT上倾于正常的鼻咽部又出现软组织肿块,部分伴有鼻咽深层结构改变,甚至新出现颅底骨质破坏。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应行6个月以上CT随访,以便与放疗后水肿、纤维化等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PET/CT融合图像对提高PET诊断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对103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行PET/CT显像.结果PET/CT融合图像可提高54.6%的定位准确性和20.6%的定性准确性;PET/CT发现5例PET显像阴性的恶性肿瘤复发患者.结论PET/CT图像融合不仅增加了解剖定位准确性,也提供了对非恶性氟代脱氧葡萄糖浓聚部位的鉴别,进一步提高了PET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