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某医院核医学科PET-CT机房等相关工作场所进行防护屏蔽设计,以保证医护人员减少或免受辐射损害。方法 按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及辐射防护基本原则进行设计。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及公众受照的年有效剂量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结论 本院核医学科辐射防护屏蔽设计可满足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管理和放射防护设施进行监督检查,提出放射防护管理建议及监督意见,促使该院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管理,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健康权益。方法 通过调取放射防护管理档案、现场检查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管理措施及设施,发现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结果 该院核医学科取得了《放射诊疗许可证》,建立了放射防护管理组织及制度,放射工作人员的配备符合开展核医学工作的要求,其放射防护管理比较规范。但是,其工作场所布局不甚合理,对诊疗者及其陪护者的防护很不重视。结论 该院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管理没有完全达到《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山西省49家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进行放射防护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山西省各级医疗机构放射防护情况。方法 依托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对山西省部分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省管医院放射防护工作较好,场所合格率较高,但核医学科工作场所管理较差;市管医院的放射防护工作一般,尤其是CT机房的防护较差;县管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存在的问题较大,场所多为改建,防护差,防护意识淡薄。结论 各个级别的医疗机构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监测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某医院核医学科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的控制效果。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对项目放射工作场所的辐射剂量水平进行检测和辐射危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医院核医学科放射工作场所辐射剂量水平和安全措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结论 该建设项目在正常运行时,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的辐射影响是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某医院核医学科工作人员8年外照射个人剂量以及职业健康状况,为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个人剂量采用热释光剂量计LiF(Mg,Cu,P),体检资料采用省级行政部门认可的机构。结果 8年间该医院核医学科共监测放射工作人员92人次(普放科515人次)。该医院核医学科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值均高于诊断放射学工作人员(核医学科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43~0.94 mSv,普放科室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10~0.51 mS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职业健康体检结果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8年间该医院核医学科工作人员个人剂量人均值均低于管理目标值(5 mSv/年),明显高于普放科室人均剂量,放射人员健康状况良好,核医学科仍是医院需重点加强放射防护的部门。  相似文献   

6.
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监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状况进行分析与探讨,从放射防护最优化与确保安全运行角度提出放射防护建议。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的放射卫生标准与方法进行。结果 该核医学科及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最大值为300μGy/h;工作场所表面污染最大值为8.85 Bq/cm2;人均年有效剂量为1.52mSv,其中一人年剂量最大值为6.24mSv,超过了目标管理值5mSv。结论 核医学科,布局合理,监测结果符合相关放射卫生标准要求,但应结合实际,适当增加工作场所面积,进一步完善科室放射防护管理体系和加强放射性核素操作环节的个体防护,降低操作放射性药物环节、病人环节所引起的不必要的照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某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进行放射卫生防护现状分析,评价其是否符合放射卫生要求,对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现场进行检测和调查,将所得数据和资料与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该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核医学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最大值为0.40 μSv/h,工作场所表面污染最大值为0.20 Bq/cm2结论 该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选址适宜,布局基本合理,辐射防护检测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有完善的放射防护管理制度,正常运行条件下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核医学科建设项目在平面布局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对策,规范其图纸设计。方法 由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放射卫生评价人员形成评价组,对13项核医学科建设项目的平面布局图纸进行审查。对图纸中存在问题提出修改建议,最终图纸提交专家评审组审查。结果 改建项目图纸问题频次远高于新建项目,最普遍问题为医、患、核素路线交叉,其次为功能用房缺失,以及高、中、低活性区分区混乱等。图纸设计单位在采纳了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提出的转变整体布局结构、调整不同活性用房的位置、增加医护人员防护设施等修改建议后,修改图纸均通过专家评审。结论 核医学科建设项目平面布局图的合理性是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的重要审查项,规范其图纸设计对保护医护和周围公众健康、促进核医学科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卫生防护现况进行分析,探寻临床核医学诊疗实践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对策。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和监测,根据其特点,结合放射卫生管理实践经验,分析探讨影响人员健康的诸多因素。结果 该核医学科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年个人剂量不超过2 mSv,年有效剂量估算不超过5 mSv。结论 该核医学科选址适宜,布局合理,诊疗人员配备适当,监测结果符合标准要求,放射卫生管理较完善。但对注射后患者管理和放射性废物防护工作仍要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全面了解本区核医学设备及从业人员基本情况,调查放射防护制度及防护情况,探讨解决和改进放射防护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基本情况通过现场调查进行收集,表面污染采用现场监测仪器直接读数法进行测量。结果 全区共有四家医院开展临床核医学,拥有工作人员29名,SPECT3台,核医学诊疗以骨显像和甲状腺功能亢进为主,人均年剂量当量0.96 mSv/a。配药室和源储存室β表面污染超过限值,分别为366.1 Bq·cm-2和165.9 Bq·cm-2结论 本区四家医院核医学科的管理及防护基本到位,但是对于配药室等高危场所的表面污染防护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一座改建加速器治疗机房的放射防护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一座6 MV加速器治疗机房改建为15 MV加速器机房后的放射防护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 对改建前后的加速器性能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在放射防护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给出了改建前后机房墙体、防护门材料的厚度数据,对改建后的防护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 该院改建加速器机房屏蔽设计考虑全面,改建后的机房放射防护效果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结论 考虑全面、设计合理的改建加速器机房其放射防护效果可以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南京军区临床核医学放射防护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加强临床核医学的放射防护,以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广大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依据国家及军队的相关标准。结果 分析了临床核医学应用现状,找出了放射防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论 必须大力加强对临床核医学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核医学科医技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核医学科医技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评估核医学科医技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放射防护知识培训,规范操作行为,提高医技人员防护意识。结果 根据核医学科职业特点,制定规章制度,规范操作行为,有效减少了放射性辐射对医技人员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调查石家庄市临床核医学现状并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辖区内开展核医学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进行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医疗机构和科室的基本信息、人员基本信息、核医学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管理等项目;现场调查内容包括布局流程和放射防护设施。结果 石家庄市现开展核医学诊疗的医疗机构有6家,核医学影像设备12台。核医学工作人员92人,但未配备核医学物理师、放射化学师和工程师等人员。7个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建筑面积均偏小,其中4个在布局流程上存在一些问题。我市核医学诊疗单位对医护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管理较为到位。结论 提高核医学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知识,优化核医学诊疗工作场所的布局流程对促进核医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布局流程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加强放射工作人员在放射诊疗活动中的防护意识,提高工作技能,改善辐射防护状况。方法 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放射工作场所进行辐射防护检测,对比分析测量结果,了解医院不同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接受情况和放射工作场所辐射状况。结果 核医学科(ECT)和介入放射科(DSA)工作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接受剂量大,工作场所剂量检测数据较高。结论 核医学科(ECT)和介入放射科(DSA)工作场所比其他射线装置工作场所(CT室、放疗科、普放科)的辐射防护要求及难度要高,要重点监控,放射工作人员更要加强辐射防护安全意识,提高技能,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1例钴-60治疗机房改建加速器机房建设项目作放射防护评价。方法 按防护评价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对改建机房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对改建机房项目的辐射源项进行分析,防护屏蔽进行增补,并对其通风、辐射安全、放射性废物、防护管理,以及实际防护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结果 改建加速器放疗机房的放射防护设施的设计和效果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结论 钴-60治疗机房经过认真设计,可以改建为加速器机房,但投入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浙江省临床核医学医疗照射情况。方法 对浙江省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单位就核医学科设置,1996、1998年病人诊治分布情况,病人核素诊断年龄性别分布以及临床常用核素名称,用药量范围,典型用量值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我省的核医学工作的发展还较慢,每千人口应用频率还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结论 在今后的放射防护工作中,对患者用药后的管理和防护将是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某医院新建核医学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方法 按照GBZI181-2006采用B类预评价表内容形式进行评价。结果 该建设项目的布局基本合理,拟采取的防护措施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结论 建设项目的放射性危害防护设施建设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太原市不同工种、不同级别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情况。方法 以太原市150家不同级别医院1951名放射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工种、不同级别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眼晶状体、甲状腺、遗传因素(染色体、微核)异常率。结果 血常规、眼晶状体异常检出率以诊断放射学最高,白细胞异常率以牙科放射工种最高,甲状腺异常检出率以核医学最高,染色体异常率以介入放射学最高;二级及以下级别医院体检异常率明显高于三级医院。结论 应增加基层单位放射防护投入,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将介入、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作为今后职业健康监护的重点,切实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江苏省从事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2014年江苏省13个市2642名放射工作人员的白细胞异常率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降低异常率最高,达6.94%。各工龄组间白细胞异常率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 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异常率较其它工种高,需进一步加强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