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时期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为了解社会心理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状况的影响,本文比较了不同时期(1984和1997年)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被试1997年组被试为浙江省杭州市、绍兴市的6所中小学1127名学生(其中男生589人,女生538人),...  相似文献   

2.
出生次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出生次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T)调查了广州市207名青少年,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探讨不同出生次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各维度的影响。结果不同出生次序的青少年在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4个心理健康维度上差异显著(F=8.233,35.559;P<0.01和F=2.731,2.668;P<0.05)。进一步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孤独倾向显著高于其他组,长子自责倾向显著高于其他组(LSD检验,P<0.01);次子身体症状明显高于长子组和独生子女组,幼子和独生子女冲动倾向显著高于次子组(LSD检验,P<0.05)。结论不同的出生次序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明显,学校应该有的放矢,关注不同群体青少年的心理薄弱方面。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家庭教育与儿童个性发展问题,国内外均有报道。本文就不同的家教方式对青少年学习行为的影响作一调查,以便帮助父母更好地掌握良好的教育方式。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来自本地区6个县(市)14所学校(大、中专各1所,区以上中、小学各6所)的学生。从五年级开始,按年级分层。随机抽取1560名学生(男、女各780名)。当场收回完整资料1548份,应答率为99.23%。采用填写“家庭教育方式”和“学习心理问题”问卷调查,使用统一指导语,答卷不记名。本文按八类家庭教育方式分型(民主型、强制型、溺爱型、  相似文献   

4.
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威胁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 ,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极其复杂 ,其中心理学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证实 ,犯罪青少年存在较多的心理、行为问题[1,2 ] ,其人格具有偏离正常的倾向[3- 5] 。国内对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报道较少 ,且主要限于单因素分析。本研究旨在对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进行分析与探讨 ,以期为犯罪青少年心理学因素的研究进一步积累资料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犯罪组 :在某少年管教所随机抽取在监禁罪犯2 5 0名 ,均为…  相似文献   

5.
运用“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对陕西省咸阳市、延安市、宝鸡市、渭南市、铜川市、西安市、榆林市随机抽取的35个自然班的1000名中小学生进行测查.旨在了解陕西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陕西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是比较好的.但在个别分量表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女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男生;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6.
刘春梅 《校园心理》2012,10(6):411-414
<正>当今,社会竞争愈发激烈,其中人才素质是竞争的关键。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据和出发点,也是对青少年心理素质进行测评的依据。科学分析和正确估计青少年心理障碍的程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据一项对22个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0.18%~15.16%,且逐年上升。大量资料表明,在我国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并呈逐步增多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2009年,适逢共和国60周年华诞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作为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之一,沈德立教授带领他的攻关团队,出色地完成了这一项目,并由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09年8月出版了项目的主要成果之一《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一书。该书分上下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17岁以下青少年儿童至少有3千万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绕,焦虑、抑郁、强迫、厌学、网络成瘾、自杀自伤及性虐待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青少年心理问题可能与心理压力、家庭和社会教育以及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有关。  相似文献   

9.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为了子女的前途,他们用心良苦,而最后的结果常常不尽人意,原因何在呢?我认为主要是由于目前家庭教育的误区所致:  相似文献   

10.
夏继尚 《校园心理》2013,(5):342-345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互激荡,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如何,不仅影响自身发展,也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新世纪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3.4亿青少年儿童中,有近1/5的孩子正在遭受心理煎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指出,中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受各种精神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人数达到5 000万[1]。  相似文献   

11.
218例青少年心理障碍者的家庭教育方式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18例青少年心理障碍者的家庭教育方式调查辽宁省朝阳市康宁医院李荫华辽宁省建平县精神病院姜东海本文对218例心理障碍病人与296例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对象及方法对象:本入组218名病例均符合CCMD-2、ICD-9有关心理...  相似文献   

12.
今年年初《贵州都市报》请陶宏开教授举办了《用爱心和科学帮助孩子戒除网瘾》的讲座。这项公益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用爱心和科学帮助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吴晓菲 《校园心理》2021,(2):177-180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然而,当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让人堪忧.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点,在大学生成长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引起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珠海市青少年群体亲近自然的情况及其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对744名青少年施测自编的亲自然情况调查问卷和长处与困难问卷。结果:1青少年亲近自然活动的次数和时间较少,主要集中于户外徒步、到自然风景区游玩、爬上/登山等活动,而较少进行接近野外的亲自然活动;2青少年与自然互动的活动主要以在居住地附近的花园/公园/绿道进行身体锻炼为主,其次是照顾宠物和种花种菜;335%和34.3%的青少年表示参加亲自然活动和与自然互动活动时非常开心,并且有37.6%和37.8%的青少年表示非常愿意继续参加此类活动;4青少年认为促使他们亲近自然的主要因素有调节情绪缓解压力,与同伴一起玩耍,锻炼身体等,而阻碍他们亲近自然的主要因素则是学业压力太大,没有朋友组织以及家里舒服喜欢呆在家里;5客观的亲近自然活动和自然互动情况与青少年的注意力多动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亲近自然活动次数=-0.13,r亲近自然活动时间=-0.11,r与自然互动活动次数=-0.11,P均0.01),但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r亲近自然活动次数=0.11,r与自然互动活动次数=0.12,P均0.01);6青少年对亲自然活动和自然互动活动的主观喜欢程度与情绪症状(r亲近自然活动=-0.11,r与自然互动活动=-0.16,P均0.01)、品行问题(r亲近自然活动=-0.19,r与自然互动活动=-0.13,P均0.01)、多动注意力问题(r亲近自然活动=-0.18,r与自然互动活动=-0.17,P均0.01)和同伴交往问题(r亲近自然活动=-0.12,;r与自然互动活动=-0.14,P均0.01)存在显著负相关,而与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亲近自然活动=0.24,r与自然互动活动=0.21,P均0.01)。结论:珠海市青少年较少进行亲自然活动,其亲自然活动情况与其消极心理问题存在负相关,而与积极心理健康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社会转型期犯罪青少年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及犯罪原因,为预防和改造青少年犯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和SCL-90自评量表,分别对240名在押少年犯和在校中学生进行调查,并作对比研究。结果:犯罪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正常青少年组。暴力犯罪组在恐怖因子(P<0.001)具有级显著性差异;家庭结构完整组和家庭结构不完整组在焦虑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自我评定、学习成绩、道德行为、接受法制教育以及在校表现、家庭状况方面进行对比,经Χ^2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的人格、师生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目的:探讨青少年人格类型、师生关系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人格五因素问卷、师生关系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对西安市2所普通中学随机抽取的931名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①,青少年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不同年级、性别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②不同师生关系类型、不同人格类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③人格五因素中的情绪性、外向性、开放性、谨慎性和师生关系中的冲突性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显著预测效应。结论:冲突型师生关系、情绪型人格类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青少年吸毒者心理健康现状,分析青少年吸毒者心理健康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特征性变化。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的方法,以122例青少年吸毒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心理健康评定量表测量的方法,探讨和分析人口社会学及临床因素对青少年吸毒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青少年吸毒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t=2.695,10.361,21.439;P0.05)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影响青少年吸毒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文化、职业、月收入、吸毒时间与每日吸毒量。结论:青少年吸毒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抑郁和焦虑状况明显,并与年龄、文化、职业、月收入、吸毒时间及每日吸毒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家庭环境模式、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以16~19岁首发精神分裂症60例为研究组,同年龄段在校就读学生60例为正常对照组;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心理健康测查表(PHI)进行测评.结果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在亲密度、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性、组织性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非常显著(P<0.001和P<0.005);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心理健康各量表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除L、SOM、ANX分量表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分量表均差异非常显著(P<0.001);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及组织性高度相关(P<0.001).结论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家庭环境诸多因素的严重影响,特别是家庭环境的亲密度、组织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青少年精神病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影响。方法对入组132例陪护亲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6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编一般状况调查表,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亲属进行测评和对照研究,并与国内常模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亲属SCL-90、SA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均〈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SCL-90、SAS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1),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精神病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亲属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不同入所时间的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作比较,并研究狱所回归教育与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编青少年罪犯一般情况调查表、罪犯在狱中自我感受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对106名犯罪青少年进行团体施测。结果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同入所时间犯罪青少年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症状、抑郁症状3项因子分差异显著(t1=2.067,t2=2.152,t3=2.556,均为P0.05)。在社会适应性方面,不同入所时间犯罪青少年在社会适应性良好的7个领域差异均不显著;在社会适应性不良的3个因素方面均有显著的差异(t1=4.469,t2=3.484,t3=4.634,均为P0.01)。所内环境、管教形式、管教方式、管教内容4个因素与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呈负相关;所内环境、管教干警、管教形式、管教内容、悔罪表现、目前想法因素也与犯罪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良好方面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中启迪因素对犯罪青少年的品行行为这个社会适应不良因素呈显著负相关(均为r0.2)。结论狱所应加强对青少年罪犯的回归教育,使犯罪青少年能更好的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