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带腓肠神经的筋膜皮瓣修复前、踝关节及足跟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带腓肠神经的筋膜皮瓣修复小腿胫前、踝关节及足跟部皮肤缺损42例,其中顺行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中上段胫前皮肤缺损,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踝关节及足跟部皮肤缺损。结果:42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不同程度恢复感觉功能。结论:带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胫前、踝关节及足跟部皮肤缺损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小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为蒂设计并切取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小腿下段、踝部及足跟部皮肤缺损16例。结果随访6个月~2年,16例皮瓣中除1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具有血供可靠、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以及不牺牲知名血管等特点,是修复小腿下段、踝部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带蒂腓肠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外伤性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寻找修复小腿下段及踝足部皮肤缺损较好的皮瓣。方法 对 2 1例小腿行腓动脉插管美蓝灌注、造影、显微解剖 ,了解腓肠浅动脉走行。手术 16例 ,小腿下段 6例、足跟部 7例、足背部 1例、踝部 2例 ,皮瓣完全成活。结果 腓肠浅动脉在小腿中上段穿出深筋膜与腓肠神经伴行并发出许多营养支 ,营养小腿 2 / 3后侧皮肤。结论 该皮瓣解剖恒定、血供良好、手术简单 ,Ⅰ期完成手术。它是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部皮肤缺损较好的皮瓣  相似文献   

4.
带蒂皮瓣治疗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目的探讨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评价。方法1997年6月至2005年12月,43例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男38例,女5例;年龄7~63岁,平均35岁;皮瓣面积4cm×3cm~25cm×15cm。采用9种带蒂的肌皮瓣和筋膜皮瓣进行治疗:(1)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小腿中上1/3合并膝关节前及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2)小腿前内侧交腿皮瓣修复小腿中段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3)带隐神经小腿内侧交腿皮瓣修复前足足底缺损1例;(4)带胫后动脉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5)小腿内侧远端蒂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6)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踝部及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7)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踝部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14例;(8)外踝上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9)足内侧远端带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第一跖骨头处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结果43例皮瓣中有37例术后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1例皮瓣浅层坏死,5例皮瓣远端边缘少许坏死,经短期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皮瓣全部良好。结论治疗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皮瓣种类。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是较理想的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逆行及顺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2,自引:9,他引:33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背、足跟及踝部组织缺损,顺行转移修复膝部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应用解剖及对成人小腿和足背长度测量基础上,设计带筋膜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逆行应用修复足背、足跟、足底及踝部软组织缺损,顺行应用修复膝部软组织的缺损。同时观察皮瓣的可切取范围、血液供应及静脉回流情况、营养血管在外踝上与腓动脉穿通支的位置及血管蒂隧道的处理方案。结果临床应用23例,其中修复足背组织缺损11例、足跟软组织缺损5例、膝软组织缺损3例、足底软组织缺损1例及外踝及足背联合缺损3例。皮瓣最大面积16cm×10cm,全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液循环丰富,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背、足跟、踝部、足底及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移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7月~2006年2月,应用逆行腓肠浅动脉筋膜蒂皮瓣交腿移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9~47岁。均为车祸伤致小腿中、下段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损伤。其中胫前皮肤缺损2例,足跟部皮肤缺损2例,足背部和内踝皮肤缺损各1例。皮肤缺损范围5cm×4cm~14cm×12cm。伤后至手术时间14~30d。皮瓣范围6cm×4cm~15cm×13cm。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供受区切口均期愈合。患者获随访4~24个月,平均7个月。2例皮瓣稍臃肿,余皮瓣质地良好,无明显挛缩。X线片示骨折愈合时间7~13个月,平均9个月。修复肢体功能恢复。结论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移位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便、风险小及修复效果好等优点,是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带蒂腓肠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外伤性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寻找修复小腿下段及踝足部皮肤缺损较好的皮瓣。方法 对21例小腿行腓动脉插管美蓝灌注、造影、显微解剖,了解腓肠浅动脉走行。手术16例,小腿下段6例、足跟部7例、足背部1例、踝部2例,皮瓣完全成活。结果 腓肠浅动脉在小腿中上段穿出深筋膜与腓肠神经伴行并发出许多营养支,营养小腿2/3后侧皮肤。结论 该皮瓣解剖恒定、血供良好、手术简单,Ⅰ期完成手术。它是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部皮肤缺损较好的皮瓣。  相似文献   

8.
带蒂腓肠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外伤性皮肤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寻找修复小腿下段及踝足部皮肤缺损较好的皮瓣,方法:对21例小腿行腓 动脉插管美蓝灌注,造影,显微解剖,了解腌肠浅动脉走行,手术16例,小腿下段6例,足跟部7例,足背部1例,踝部2例,皮瓣完全成活。结果:腓肠浅动脉在小腿中上段穿出深筋膜与腓肠神经伴行并发出许多营养支,营养小腿2/3后侧皮肤。结论:该皮瓣解剖恒定,血供良好,手术简单,I期完成手术,它是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部皮肤缺损较好的皮瓣。  相似文献   

9.
远端带筋膜皮下组织瓣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远端带筋膜皮下组织瓣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合并空腔形成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特点.方法 2004年12月-2007年5月,行远端带筋膜皮下组织瓣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10例皮肤软组织缺损.男8例,女2例;年龄5~70岁,中位年龄29.5岁.皮肤软组织缺损位于后足跟、跟底7例,外踝及跟外侧2例,小腿下1/3段及踝后区l例.缺损范围8cm×6cm~11cm×11cm.伤后9~42d进行手术.术中皮瓣切取范围10.0cm×8.0cm~13.0cm×12.5cm,所带筋膜皮下组织瓣范围7.0cm×1.5cm~8.0cm×5.0cm.供区行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8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无感染;远端1cm表浅坏死及内侧部分坏死各l例,对症处理后愈合.供区均Ⅰ期愈合.术后10例获随访1~13个月.皮瓣外观较满意,感染无复发,无慢性溃疡及压疮形成.结论 远端带筋膜皮下组织瓣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容易控制创面感染,保留足跟负重面功能的优点,适于修复有空腔形成的足跟部创面.  相似文献   

10.
厉孟  高秋明  刘兴炎 《实用骨科杂志》2013,(5):467-469,I0002
目的探讨多次创伤后踝周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方法。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24例经二次以上创伤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22~46岁,平均34岁。其中碾压伤9例,撞击伤8例,高处坠落伤7例,11例伴有胫前或胫后动脉的损伤。初次损伤至手术时间为2周~7个月。创面修复分别采用:局部皮瓣3例,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2例,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逆行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腓动脉外踝上穿支皮瓣2例,胫后动脉后踝上穿支皮瓣4例,游离皮瓣移植3例,小腿内侧交腿皮瓣3例。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1例逆行腓肠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扩创植皮修复创面后愈合,2例合并不同程度感染者术后残留窦道,经换药3~4周后痊愈。其余病例均一期愈合。随访2个月~1年,移位皮瓣无磨损及溃烂,色泽、质地良好,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未影响穿鞋。结论多次创伤后踝周缺损修复,应综合考虑皮肤软组织损伤特点及患肢血运状况合理选择皮瓣种类,其中胫后动脉后踝上穿支皮瓣及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是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1.
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行岛状筋膜瓣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探讨皮瓣转位的范围.方法在小腿后侧设计及切取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筋膜皮瓣,逆行转位修复23例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面积最大15cm×10cm,最小6cm~5cm.结果20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远端皮缘浅表坏死,1例部分坏死.结论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例,可以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跟后3/4、足背跖骨中部以近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足外踝5例,足跟部4例,足背3例,内踝及小腿内侧下段7例.组织缺损创面面积最大20 cm×17 cm.最小10 cm×8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2 cm×18cm,最小11 cm×9 cm,并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周静脉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顺利成活16例,出现远端边缘表皮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3例,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踝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足外踝5例,足跟部4例,足背3例,内踝及小腿内侧下段7例.组织缺损创面面积最大20 cm×17 cm.最小10 cm×8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2 cm×18cm,最小11 cm×9 cm,并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周静脉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顺利成活16例,出现远端边缘表皮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3例,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踝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足外踝5例,足跟部4例,足背3例,内踝及小腿内侧下段7例.组织缺损创面面积最大20 cm×17 cm.最小10 cm×8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2 cm×18cm,最小11 cm×9 cm,并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周静脉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顺利成活16例,出现远端边缘表皮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3例,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踝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足外踝5例,足跟部4例,足背3例,内踝及小腿内侧下段7例.组织缺损创面面积最大20 cm×17 cm.最小10 cm×8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2 cm×18cm,最小11 cm×9 cm,并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周静脉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顺利成活16例,出现远端边缘表皮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3例,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踝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足外踝5例,足跟部4例,足背3例,内踝及小腿内侧下段7例.组织缺损创面面积最大20 cm×17 cm.最小10 cm×8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2 cm×18cm,最小11 cm×9 cm,并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周静脉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顺利成活16例,出现远端边缘表皮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3例,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踝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足外踝5例,足跟部4例,足背3例,内踝及小腿内侧下段7例.组织缺损创面面积最大20 cm×17 cm.最小10 cm×8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2 cm×18cm,最小11 cm×9 cm,并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周静脉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顺利成活16例,出现远端边缘表皮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3例,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踝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足外踝5例,足跟部4例,足背3例,内踝及小腿内侧下段7例.组织缺损创面面积最大20 cm×17 cm.最小10 cm×8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2 cm×18cm,最小11 cm×9 cm,并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周静脉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顺利成活16例,出现远端边缘表皮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3例,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踝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足外踝5例,足跟部4例,足背3例,内踝及小腿内侧下段7例.组织缺损创面面积最大20 cm×17 cm.最小10 cm×8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2 cm×18cm,最小11 cm×9 cm,并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周静脉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顺利成活16例,出现远端边缘表皮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3例,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踝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足外踝5例,足跟部4例,足背3例,内踝及小腿内侧下段7例.组织缺损创面面积最大20 cm×17 cm.最小10 cm×8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2 cm×18cm,最小11 cm×9 cm,并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周静脉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顺利成活16例,出现远端边缘表皮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3例,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踝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