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法洛氏四联症(TOF)一期根治术后并发早期急性肺损伤(ALI)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的相关措施。方法分析147例法洛氏四联症Ⅰ期根治术围手术期的相关情况。其中,男63例,女84例。术后ALI包括灌注肺、严重低氧血症、肺不张或液气胸等。利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逐步回归统计分析AL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紫绀发病年龄〈3.2个月,Nakata指数〈140mm^2/m^2,AO/PA比值〉2.6,跨辫环补片,体外循环时间〉10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1min以及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11h等因素与术后ALI发生有关。结论Nakata指数〈140mm^2/m^2,体外循环时间〉10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1min是TOF术后早期肺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常见临床因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 dis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ARDS患者35例.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ARDS诱因、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评分、最低改良氧合指数、真菌感染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率等多项资料的差异.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APACHE Ⅱ评分[(13.7±5.6)分 vs (18.7±6.1)分]、真菌感染率(7/17,41.2% vs 2/18,11.1%)及MODS发生率(12/17,70.6% vs 2/18,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DS死亡患者具有较高的APACHE Ⅱ评分、并发真菌感染及MODS发生率,这可能是造成ARDS病死率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俯卧位通气在小儿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湖州市中心医院儿科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脓毒症合并ARDS患儿42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2组患儿在常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基础上,均采用俯卧位通气策略,对照组在开始使用呼吸机24 h及以后实施俯卧位通气,观察组在开始使用呼吸机6 h内实施俯卧位通气。对比2组患儿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心率更加稳定[(96.3±6.4)次/min vs.(109.6±10.1)次/min],且能降低气道平台压[(17.5±5.5)cm H2O vs.(24.7±4.1)cm H2O,1 cm H2O=0.098 kPa]、明显提高动脉氧分压[(109.8±24.7) mm Hg vs.(67.5±22.8)mm Hg,1 mm Hg=0.133 kPa]、更好地改善氧合指数(114.2±20.6 vs. 89.1±17.2),并明显缩短了患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7.0±0.8)d vs.(11.6±1.8) d],提高了治愈率(95.23%vs. 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早期俯卧位通气的实施能更明显改善脓毒症合并ARDS患儿的氧合指数,稳定心率和降低气道平台压,缩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并提高治愈率,且相关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社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亚太地区风湿病协会联合会社区控制风湿病规划调查方法,应用《膝骨关节炎危险因素调查表》随机抽样调查中山市小榄地区居民1986例,其中男性1072例,女性914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KOA的可能发病原因。结果 KOA女性患病率为24.1%(220/914),高于男性的14.4%(154/1072),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高(χ2=8.35,P<0.05);男性KOA组体重指数[(26.4±3.3)kg/m2]高于非KOA组体重指数[(23.8±2.9)kg/m2](t=2.893,P<0.01)。女性KOA组体重指数[(24.4±3.3)kg/m2]高于非KOA组体重指数[(22.8±2.9)kg/m2](t=2.783,P<0.01)。男性和女性KOA患病率随体重指数升高而增高(χ2=9.26,P<0.01)。女性KOA患者绝经年龄(50.2±2.7)岁,早于非KOA患者[(53.5±4.7)岁]。调查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绝经年龄、家族史、代谢系统疾病、痛风病史、膝关节外伤史、长年从事过度劳动是KOA的危险因素。结论超重、膝关节外伤史、长年从事过度劳动是引起KOA的危险因素,值得社区护理干预人员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林鑫  袁静  何珊  陈磊  查艳 《重庆医学》2013,(28):3355-3356,3359
目的探讨床旁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高龄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伴高钠血症的疗效。方法对18例高龄ARDS伴高钠血症患者进行床旁CVVH治疗,动态观察患者的血钠浓度及调整置换液成分,记录肾功能、血气指标、血浆渗透压变化及APACHEⅡ评分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血浆渗透压较治疗前下降[(318.5±20.2)mmol/L vs.(294.4±15.1)mmol/L,P<0.01];治疗后氧合指数治疗前上升[(157.4±34.2)vs.(178.4±40.4),P<0.05],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下降[(20.8±9.4)分vs.(14.5±8.8)分,P<0.05],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VVH治疗高龄ARDS伴高钠血症患者,能有效纠正高钠血症,改善氧合指数及APACHEⅡ评分。  相似文献   

6.
曹英浩  池萍  郭晓东  张本厚 《北京医学》2015,(12):1161-1163
目的 评价麻黄碱预处理对腰麻重比重液剖宫产产妇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拟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风险评分(ASA) Ⅰ~Ⅱ级,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麻黄碱预处理组)、B组(对照组)各30例,应用常规多功能监护仪和美国BioZ公司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进行监测,记录患者翻身左侧卧位前1 min(T0),给予麻醉药即刻(T1),给药后2min(T2),给药后5min(T3),给药后10 min(T4)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输出量(CO)、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加速指数(ACI)、胸腔液体量(TFC)以及左室做功指数(LCWI).结果 A组患者麻醉后T2时点的SVR较T0降低[(908.3±198.5)dyne· s/cm5 vs.(1 078.8±227.6)dyne·s/cm5,P< 0.01],CO升高[(6.3±0.8)L/min vs.(5.8±0.8)L/min,P<0.01].B组在T2时点MAP[(67.3±14.2)mmHg]、SVR[(770.4± 132.9) dyne·s/cm5]、CO[(5.1±0.7)L/min]均低于同组T0时点和A组同时点的指标(P均<0.01).B组23例T2时点出现明显血流动力学变化,静脉给予麻黄碱处理.T3时点的MAP上升至(78.1±10.2)mmHg,SVR上升至(879.3±146.2)dyne·s/cm5,CO上升至(6.4±0.7) L/min;但T3时点的SVR仍低于T0时点[(879.3±146.2)dyne·s/cm5vs.(1 065.4±225.8)dyne· s/cm5,P<0.01],T3时点的CO高于T0时点[(6.4±0.7)L/min vs.(5.8±0.5)L/min,P<0.01).结论 应用BioZ监测仪可以全面了解围术期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黄碱预处理可以保持剖宫产手术腰麻围麻醉期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血压变异性、血糖水平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IMT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组(<1 mm)和异常组(>1 mm),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厚度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间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正常组与异常组年龄[(59.43±10.81)岁vs.(64.65±11.45)岁]、收缩压变异性[(12.47±3.79)%vs.(14.73±4.56)%]、舒张压变异性[(16.28±5.64)%vs.(18.42±5.36)%]、Hcy[(11.27±1.76)μmol/L vs.(14.73±2.31)μ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5.43±0.98)%vs.(5.75±0.84)%]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3.91±0.76)mmol/L vs.(5.75±1.23)mmol/L]比较,正常组均低于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疗效及影响成败的相关因素。方法 28例ALI/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PPV治疗组,所有患者在基础疾病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文丘里面罩吸氧,NPPV治疗组应用NPPV进行呼吸支持。动态观察治疗后的变化,评估达到预设气管插管标准的病例数和相关的指标。结果 NPPV成功率为66.7%(10/15),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气管插管率(33.3%比86.4%,P=0.009),但病死率无显著差异(7.7%比27.3%,P=0.300)。NPPV治疗成功组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和多器官功能损害例数明显少于失败组(2/10比4/5,P=0.01;1/10比3/5,P=0.03)。相关分析显示NPPV治疗失败与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和多器官功能损害显著相关(r=0.58,P<0.05;r=0.53,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是NPPV失败的独立因素(r2=0.33,P=0.024)。与NPPV治疗前相比,成功组治疗24 h后呼吸频率显著降低[(29±4)次/min比(33±5)次/min,P<0.05],氧合指数(PaO2/FiO2)显著升高[(191±63)mm Hg比(147±55)mm Hg,P<0.05],心率、APACHEⅡ评分、pH值和PaCO2无显著变化(P>0.05);失败组24 h后呼吸频率显著增快[(40±3)次/分min比(33±3)次/min,P<0.05],PaO2/FiO2呈下降趋势[(98±16)mm Hg比(123±34)mmHg,P>0.05]。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NPPV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在有选择的病例中,NPPV治疗ALI/ARDS有效和安全,可以改善ALI/ARDS氧合,降低插管率。此研究结果支持NPPV作为ALI/ARDS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的一线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米力农对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肺动脉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观察组在体外循环中雾化吸入米力农(0.5 g/L),对照组常规处理,静脉灌注前列腺素E150 ng/(kg·min)。比较两组患者血氧分压、呼吸机辅助时间与平均肺动脉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氧分压提高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2.1±2.3)%比(7.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辅助呼吸时间为(7.8±1.3)h,对照组为(8.3±1.6)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右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65±6)%比(60±6)%,(70±7)%比(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手术后1 h、2 h、4 h测定平均肺动脉压均呈降低趋势[(31.3±1.7)mm Hg(1 mm Hg=0.133 k Pa)、(28.5±2.8)mm Hg、(26.6±2.1)mm Hg],而对照组手术后1 h、2 h缓慢上升[(43.6±4.5)mm Hg、(46.1±4.3)mm Hg],手术后4 h稍有下降[(45.2±3.7)mm Hg]。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死亡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雾化吸入米力农能有效提高肺氧合能力,降低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平均肺动脉压,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
《北京医学》2012,34(2)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应用于老年脊柱手术患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80例行脊柱手术患者按年龄分为非老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每组40例.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诱导和维持,分别记录各时间点药物靶浓度及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记录患者从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呼之睁眼、拔管、Aldrete评分达9分的时间.结果 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患者在较低的瑞芬太尼(2.5 ng/ml vs.4 ng/ml)和丙泊酚[(2.88±0.22)μg/ml vs.(3.05±0.32).μg/ml]靶浓度下即可意识消失,维持过程中瑞芬太尼[(1.45±0.18)ng/ml vs.(2.50±0.21) ng/ml]和丙泊酚[(1.68±0.23) μg/ml vs.(2.66±0.31) μg/ml]靶浓度也明显降低(P<0.01).老年组患者在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7.77±0.54)min vs.(7.39±0.61)min]、呼之睁眼[(8.35±0.66)min vs.(7.90±0.58)min]、拔管[(9.30±0.97)min vs.(8.49±0.64)min]、Aldrete达9分[(11.13±0.96)min vs.(9.15±0.69)min]的时间均明显延长(P<0.01).两组患者从意识消失时点起,除插管后2 min时点,各时点的MAP均较基础值有明显降低(P<0.05);各时点的心率也较基础值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根据年龄因素个体化调整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可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维持麻醉深度稳定并减少药物蓄积带来的苏醒延长.  相似文献   

11.
法乐氏四联症外科治疗及术后低心排诱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总结107例法乐氏四联症治疗经验。1例采用人工血管行升主动脉与主肺动脉分流,其余均施行一期矫正术。其中1例用带瓣导管作右心室-肺动脉重建通道,手术死亡率13%。低心排综合症发生率24%。本文对其产生低心排诱因进行分析,发现病情重,右室流出道改造不满意所致的右室残余高压是引起低心排和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经验。方法 对 112例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伴有肺动脉狭窄 (PS)病人手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 2~ 2 3岁 ,平均 9.5 7± 4.84岁 ,体重 :8.1~ 5 4kg ,平均 2 2 .7± 11.36kg。复杂心内畸形 :法洛四联症 (TOF) 81例 ,右室双出口 (DORV ) 14例 ,大动脉转位 (TGA) 11例 ,房室管畸形(AVCD) 4例 ,单心室 (SV)及Ebstein畸形各 1例。PS包括 :1.漏斗部狭窄 93例 ,其中伴肺动脉瓣狭窄 47例 ,瓣、环及干狭窄 38例 ,左肺动脉口狭窄及缺如各 1例 ;2 .单纯肺动脉瓣狭窄 5例 ;3.肺动脉瓣、环、干狭窄 14例 ,伴左右肺动脉细小2例。手术方法 :TOF根治术 81例 ,DORV根治术 13例 ,TGA心内畸形纠治术 7例 ,AVCD纠治术 3例 ,双向Glenn手术 2例 ,Rastelli手术、心外管道全腔静脉 -肺动脉接术、Senning手术、改良Fontan手术、Ebstein畸形纠治术及探查术各1例。合并PS手术 :瓣交界切开扩张瓣环 5 8例 ,流出道 (RVOT)直接缝合 4例 ,RVOT加宽心包补片 5 2例 ,跨环心包补片 48例 ,同种主动脉带瓣外管道右室 -肺动脉连接 1例 ,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率 6 .3%(7/112例 ) ,其中TOF死亡率为4.9%(4/81例 )。死亡原因 :低心排综合征 3例 ,RH(-)血型创面广泛渗血、血源缺乏 ,脑气栓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的术后处理。方法:总结近年142例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的术后临床资料。结果:142例中,137例存活,5例术后死亡,24例术后有早期并发症。结论: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的术后处理,补足容量、心功能维护及呼吸道管理。  相似文献   

14.
李昌玉  李伟  张录  夏克何 《安徽医学》2012,33(3):288-290
目的评价婴幼儿TOF早期根治性治疗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月龄2~36个月TOF婴幼儿88例临床资料,将所有病例,按月龄12个月为界,随机分为A、B组,A组43例,2~12个月,平均(6.5±4.6)个月,B组45例,12~24个月,平均(16.8±6.6)个月。比较不同年龄组手术病死率、围手术期处理、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A组1例(2.3%)死亡,B组8例(17.8%)死亡,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患儿更多需要升压药维持,但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月龄小于12个月婴儿TOFⅠ期根治手术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低,早期手术治疗婴儿TOF可降低病死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SAP患者246例。总结SAP并发ARDS患者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临床表现、血气变化、X线胸片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并将SAP患者分为ARDS组和无ARDS组进行比较。结果:SAP并发ARDS的发生率为27.6 %,73.5%发生于SAP发病3d内或术后3d内;SAP并发ARDS的临床特点是:发生时间早,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加[(36.76±0.92)次/min],部分患者(39.7%)表现为典型的呼吸窘迫;血气分析提示酸碱失衡以呼吸性碱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多见(89.7%)。高三酰甘油血症、高APACHE-Ⅱ评分、腹腔高压征、手术是ARDS的易患因素。积极处理高三酰甘油血症、腹腔高压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合理应用呼吸机可能对SAP并发ARDS患者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近3年完成的82例婴儿法洛四联症(TOF)患者手术方法,探讨手术时机、危险因素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自2002年6月~2005年10月共对82例婴儿TOF患者行根治术,分别予以自体心包或带心包做瓣的自体心包扩大右室流出道和或肺动脉;合并畸形作相应处理。结果全组手术死亡3例,病死率为3.7%。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灌注肺1例。术后肺部并发症5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均经治疗后康复。结论TOF患者在婴儿期行根治术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完全矫正心内畸形,有效预防和控制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以及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郭英  张宏  孙立 《北京医学》2010,32(8):619-621
目的观察神经外科术中行核磁检查(iMRI)对顺苯磺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选择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术中核磁检查组(iMRI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采用加速度仪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顺苯磺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起效、维持及恢复。麻醉诱导后给予顺苯磺阿曲库铵0.15mg/kg,TOF值T1为0时静脉输注顺苯磺阿曲库铵松0.05~0.10mg/(kg·h),维持T1在0~5%;关闭硬脑膜时停止顺苯磺阿曲库铵输注,记录T1恢复25%、TOF恢复25%、75%、90%的时间,手术结束时间、回神经外科ICU(NICU)时间及两组顺苯磺阿曲库铵用药量、用药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顺苯磺阿曲库铵用药量、用药时间、T1恢复25%时间、肌松恢复指数(TOF75%~TOF25%)、手术结束时间和返回SICU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iM-RI组患者体温逐渐升高,而对照组体温下降,开颅后3h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并维持至手术结束分别为(37.14±0.39)℃和(35.58±0.83)℃。结论术中行核磁检查可使患者体温升高,但对于顺苯磺阿曲库铵肌松恢复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连续性血液滤过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中自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以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其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将40例ARDS患者分成常规治疗组(A组20例)和常规治疗+CRRT治疗组(B组20例).B组患者在确诊为ARDS时即给予CRRT治疗.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两组患者ARDS诊断建立即刻(0 h)和病程中(12、24、48、72 h)血清IL-6的变化,同时采用动态APACHEⅡ评分(0、24、48、72 h)对患者整体病情变化进行评价.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结果 ARDS患者血清中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死亡组血清IL-6水平亦明显高于生存组(P<0.01).无论在生存组还是死亡组,血清IL-6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性(r=0.560、0.518,P=0.008、0.023).在ARDS病程中,相对于A组,B组有持续降低的血清IL-6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均P<0.05).A组与B组VAP发生率分别为80%和45%(P=0.022);ICU病死率分别为55%和40%(P=0.342);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6±5)d和(12±5)d(P=0.027);住ICU时间分别为(19±5)d和(16±5)d(P=0.030).结论 ARDS患者血清中升高的IL-6水平与肺损伤程度有关.早期应用CRRT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的IL-6水平,缩短机械通气和住ICU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损伤预测评分(LIPS)结合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在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需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00例,均未达到ARDS的标准,根据患者的LIPS和治疗所需潮气量,将患者分为A组(小潮气量高危组)、B组(小潮气量低危组)、C组(常规潮气量高危组)、D组(常规潮气量低危组),比较机械通气治疗后4组患者的PaO2、PaCO2、氧合指数、呼吸力学指标、炎症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ARDS发生率、住院28 d内死亡率.结果 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B组PaO2、氧合指数高于A组、C组、D组(P<0.05);B组肺顺应性、气道峰压优于A组、C组、D组(P<0.05);B组IL-6、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C组、D组(P<0.05);B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A组、C组、D组(P<0.05);B组ARDS发生率低于C组及D组(P<0.05).结论 采用LIPS筛选ARDS高危患者,并结合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可改善非ARDS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指标,同时可降低ARDS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年龄和性别对阿曲库铵量—效关系和恢复时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年龄和性别对阿曲库铵量-效关系和恢复时相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男38例,女34例)ASA I级,年龄15-59岁,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患者,按年龄分成3组:I组,15-29岁(n=32);II组,30-40岁(n=21),III组;41-59岁(n=19),采用60%NO2-O2-硫喷妥钠-芬太尼维持麻醉,用加速度仪监测神经肌肉功能,以累计给药方法建立阿曲库铵的量-效关系曲线,结果:与年龄较大患者和女性患者相比,年轻患者和男性患者阿曲库铵的量-效关系曲线平行左移,用多元直线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性别与阿曲库铵的量-效关系密切相关,阿曲库铵的ED50,ED90,ED95和应用同等剂量后的临床肌松时间以及体内作用时间在3个年龄组和男,女患者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年龄和性别对阿曲库铵的药效学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