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全机器人二尖瓣修复术(MVR)中的作用.方法 对24例因重度退行性二尖瓣反流(MR)行全机器人MVR的患者行术中TEE检查.应用TEE在体外循环(CPB)转机前明确MR病变原因及病变部位;建立外周CPB时,引导下、上腔静脉插管及升主动脉内心脏停搏液灌注针的置放;心脏复跳后.即刻评价有无残余MR及有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以外科所见为标准,TEE诊断退行性MR病变原因及病变部位均有较高的准确性,分别为93.1%和98.6%;TEE引导下,所有患者下、上腔静脉插管及升主动脉内灌注针均放置于适当位置.TEE引导置管成功率为100%;TEE证实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残余MR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术中TEE在全机器人MVR术中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胸(TTE)和经食管(TEE)超声心动图在全机器人二尖瓣修复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于我科因重度二尖瓣反流行全机器人二尖瓣修复术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术前,应用TTE评价二尖瓣反流功能解剖(病因、反流发生机制及脱垂瓣叶部位)及反流严重程度。在术中,应用TEE于体外循环(CPB)转机前,进一步明确二尖瓣反流发生机制及脱垂瓣叶部位;建立外周CPB时,引导下、上腔静脉插管及升主动脉内心脏停搏液灌注针的放置;心脏复跳后,即刻评价有无残余二尖瓣反流。在患者出院前,应用TTE再次评价有无残余二尖瓣反流。结果在术前,TTE评价二尖瓣反流病因的准确度为100%;TTE诊断二尖瓣脱垂及其发生部位的准确度分别为100%和97.0%。在术中,TEE诊断二尖瓣脱垂及其发生部位的准确度与术前TTE相同;TEE可准确引导上、下腔静脉插管及升主动脉内心脏停搏液灌注针放置,其成功率为100%;心脏复跳后,TEE显示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无残余二尖瓣反流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者出院前TTE证实所有患者均无残余二尖瓣反流。结论术前TTE可准确评价二尖瓣反流功能解剖,为判断二尖瓣修复可行性及选择手术适应证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术中TEE可进一步明确二尖瓣反流功能解剖;准确引导上、下腔静脉内插管及升主动脉内灌注针的放置;即刻评价手术效果。因此,TTE和TEE在全机器人二尖瓣修复术中是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二尖瓣脱垂的具体部位进行定位,并与手术所见对比.术中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实时监测评价二尖瓣成形术的效果.结果 本组60例二尖瓣脱垂患者,TTE诊断67个瓣叶93个分区出现脱垂,术中发现78个瓣叶104个分区脱垂,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9%和89.4%.术中发现二尖瓣反流TEE分级0级38例,1级10例,2级5例,3级7例.0级和1级者视为手术成功,而3级者因反流较多改行二尖瓣置换术.结论 TTE及TEE二者结合在二尖瓣成形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术中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在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术式选择、术后疗效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对 72例行二尖瓣手术的患者 (其中 5 8例二尖瓣重建术患者和 14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 )术中予以TEE监测。结果  5 8例二尖瓣成形术患者术后即刻疗效评估显示 :无或轻微二尖瓣反流 (MR) 2 8例 ,轻度MR 2 2例 ,轻中度以上MR 8例 (前叶病变 7例 ,均合并瓣下结构受损 ,后叶病变仅 1例 )。二尖瓣成形术的患者术后共有 5 6例接受超声随访 ,平均随访期为 (9.86± 6 .32 )个月。手术即刻 2 8例无或轻微MR的患者术后短期随访中 1例 (3 .6 % )出现轻度MR ,1例出现中度MR (3 .6 % ) ,2 2例术后即刻示轻度MR患者 ,1例失访 ,5例出现轻中度MR(2 2 .7% )。术后即刻示轻度MR在以后出现轻中度MR的机会高于手术即刻无或仅有轻微MR者(P <0 .0 5 )。结论 以二尖瓣前叶病变为主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 ,成形术后出现轻中度以上反流的机会高于二尖瓣后叶病变的患者。成形术后即刻示轻度二尖瓣反流的患者在以后出现轻中度反流的机会高于手术即刻无或仅有轻微反流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经食管动态三维重建超声显像在二尖瓣脱垂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食管动态三维重建超声的二尖瓣装置声像图特征及其在术中评估二尖瓣修复术后即时疗效的价值。方法  3 3例行二尖瓣手术的患者 (16例瓣膜重建术患者和 17例瓣膜置换术患者 )于术前或术中予以三维超声重建 ,观察两组瓣膜脱垂的部位、范围 ,对瓣膜重建术患者行即时疗效评估 ,并明确残余反流机制。结果 瓣膜重建组 16例患者均为后叶脱垂 ,脱垂累及 2个段者 4例 ,脱垂平均面积(0 .80± 1.5 9)cm2 。换瓣组 17例患者中 ,单纯后叶脱垂 3例 ,脱垂累及 2个段者 13例 ,脱垂平均面积 (1.3 9± 0 .91)cm2 (P <0 .0 5 )。与二维超声显像比较 ,三维超声新发现腱索冗长 2例 ,二尖瓣前叶脱垂 4例。瓣膜修复术后即刻经食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 :无或轻微二尖瓣反流 10例 ,轻度反流 5例 ,轻中度反流 1例。 5例轻度二尖瓣反流的患者再次三维重建发现 3例瓣膜对合欠佳 ,2例存在后叶轻度残余脱垂而二维超声未能发现。结论 三维超声显像能很好地显示二尖瓣装置 ,尤其在精确定位二尖瓣脱垂的部位和测量其大小、范围上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中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 TEE)判断二尖瓣病变区域的准确性,以及评价二尖瓣成形术效果的价值.方法 19例因二尖瓣反流(MR)拟接受二尖瓣成形术患者,采集术前、术后RT-3D TEE图像,将术前所见与术中发现进行比较,并在术后即刻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RT-3DTEE诊断二尖瓣叶病变与术中发现完全相符16例,3例不符合,其中1例术前诊断前叶中间段、后叶中间段脱垂,术中仅发现瓣环扩大,瓣膜黏液退行性变;1例术前诊断后叶后内段脱垂,术中发现后叶中间段及后内段腱索断裂;1例术前提示瓣环扩大,术中发现后叶中间段脱垂.2D TEE诊断二尖瓣病变与术中发现完全相符仅10例,且对二尖瓣脱垂患者难以明确脱垂的确切瓣区和范围.术后即刻观察成形术效果,其中18例RT-3DTEE显示微量至少量二尖瓣反流,1例术后仍为中重度反流,改行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成形术的成功率为94.7%.结论 RT-3D TEE明显提高了二尖瓣反流病因及病变部位定位的诊断准确性,在二尖瓣成形术手术方案制定及疗效的即刻评估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患者因“反复心累、气促1+年,加重3+月”入院。术前TTE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返流,二尖瓣轻度返流,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性。患者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麻醉后TEE再次明确术前超声诊断,外科医师遂即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体外循环脱机后TEE监测发现二尖瓣前叶瓣体出现新增反流束,缩流颈为2mm,考虑以下原因:1. 术前超声及术中TEE漏诊的可能性;2.可疑医源性二尖瓣损伤;3.因术中未对二尖瓣进行探查,不排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加重瓣体损伤。外科医师遂即行二尖瓣瓣叶修复术,术后TEE显示二尖瓣前叶瓣体反流消失,主动脉瓣未见瓣周漏。患者于术后12天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8.
二尖瓣重建术后即时疗效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运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评价二尖瓣重建术后即时疗效并观察其与术后经胸超声 (TTE)检查结果之间的联系。方法 运用术中TEE对 66例行二尖瓣重建术的患者进行术后即时疗效评估 ,并与其后TTE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  66例患者术后即刻疗效评估显示 :无或轻微二尖瓣反流 3 5例(5 3 .0 3 % ) ,轻度二尖瓣反流 2 3例 (3 4.85 % ) ,轻中度或轻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 8例 (12 .12 % ) ,3例立即给予瓣膜置换术。 3 2例手术即刻无或仅有轻微二尖瓣反流的患者术后接受TTE随访 ,2例出现轻度二尖瓣反流(6.2 5 % ) ,1例出现中度二尖瓣反流 (3 .13 % )。 2 1例手术即刻示轻度二尖瓣反流的患者术后接受TTE随访 ,6例出现轻中度或轻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 (2 8.5 7% ,P <0 .0 5 )。结论 二尖瓣重建术后即刻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轻度二尖瓣反流的患者今后出现轻中度或轻中度以上反流的机会高于手术即刻无或仅有轻微反流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完整(PA/IVS)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9例PA/IVS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手术前、后行TEE检查。结果 2例患儿体外循环前经TEE确诊心肌窦样间隙开放而改变治疗方案。36例行双心室修复术,5例术后TEE证实肺动脉前向血流少,其中4例加行B-T术,1例加行Glenn术。11例行1心室修复患儿中,1例Glenn吻合口,1例B-T管道血流显示不清,但因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未进行二次转流。15例行B-T术患儿,6例术后TEE示B-T血流显示不清,其中2例再行B-T分流术。10例行Glenn手术,1例因术后TEE示腔肺吻合口狭窄再行腔肺分流术。7例行Fontan手术,1例术后TEE示二尖瓣中度反流,再行二尖瓣整形。结论 TEE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监测手段,值得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完整外科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体外循环(CPB)下小儿肌部室间隔缺损(mVSD)镶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TEE指导、监测共完成49例CPB下mVSD的镶嵌治疗,其中9例为单纯mVSD,40例为mVSD合并心内其他畸形.心脏停跳前TEE详细观察mVSD的部位、大小、数量、范围及与周边的解剖关系,提示术者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心脏复跳后TEE评价其疗效.结果 49例行镶嵌治疗的患儿中,44例置入单枚封堵器,5例置入双枚封堵器.术后TEE均显示封堵器位置无偏移,2例出现细小残余分流,无加重二尖瓣、主动脉瓣反流等并发症.术后1例患儿因重症感染放弃治疗,其余患儿随访6个月~2年,均见封堵器位置正常;除1例仍存在微量残余分流,其余患儿未出现残余分流及瓣膜反流等并发症.结论 经TEE指导、监测,体外循环下镶嵌治疗小儿肌部室间隔缺损可以缩短体外循环时间,降低外科手术创伤的并发症及风险性,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RHD)二尖瓣狭窄(MS)伴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的效果。方法:将33例二尖瓣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A组)和30例二尖瓣狭窄伴中度关闭不全(B组)及36例单纯二尖瓣狭窄(C组)的PBMV术后即刻及随访结果作对比研究。结果:A组左房平均压(MLAP)从术前(25.2±5.6)mmHg降至术后(10.2±3.2)mm-Hg,B组左房平均压(MLAP)从术前(26.3±5.2)mmHg降至术后(10.9±4.2)mmHg,C组左房平均压(MLAP)从术前(23.8±7.1)mmHg降至术后(9.5±4.2)mmHg,三组间比较P>0.01,差别无显著性。A组二尖瓣返流术前(14±3.5)%,术后(15±2.6)%,P>0.01,差别无显著性;B组二尖瓣返流术前(30±6.8)%,术后(35±4.5)%,P>0.01,差别无显著性;C组术前0%,术后(2±0.2)%,P>0.01,差别无显著性。A组、B组、C组随访左房内径逐渐缩小。结论:MS合并轻中度二尖瓣返流,PBMV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措施,可列入PBMV的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本研究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基础上,运用自主研制的二尖瓣开放面积测量软件分析二尖瓣瓣膜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开放规律,并进行量化评估,旨在探讨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因机制。方法 2005年5月至2007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中心收治的29例二尖瓣中度反流儿童作为病变组,另选取正常儿童28例作为对照组。运用Philips Sonos 7500型超声诊断仪和配置的实时三维超声探头,探头频率2~4 MHz。将获取的全容积图像导入自主研发的PC工作站,在Matlab 7.0.0.19920(R14)平台上将Dicom图像格式转换为bmp图像格式。通过自主研发的二尖瓣瓣膜开放面积测量软件VolEdit.exe1.0.0.1,采用人机交互模式逐帧测量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个时间点的瓣膜开放面积,记录测量结果。最后在Matlab 7.0.0.19920(R14)平台上,将二尖瓣瓣膜开放面积数值输入,自动生成一个心动周期中二尖瓣瓣膜开放面积曲线图。计算机自动计算并保存以下参数的数值:瓣膜开放斜率最大的点(G点)、G点至峰值的时间间期(Int1)、峰值至瓣膜关闭的时间间期(Int2)、瓣膜开放间期(Int3)、瓣膜开放最大斜率(α),其中Int3= Int1 + Int2。运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变组的G点至峰值的时间间期、瓣膜开放间期和瓣膜开放最大斜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表现为:瓣膜开放持续时间延长[(0.631±0.167)个心动周期,(0.573±0.087)个心动周期,P<0.05];瓣膜开放至最大面积所需时间延长[(0.166±0.109)个心动周期,(0.079±0.062)个心动周期,P<0.05];瓣膜开放最大斜率降低[(7.15±2.72),(13.20±4.57),P<0.05]。病变组的瓣膜开放斜率最大点和瓣膜开放最大面积及瓣膜关闭的时间间期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二尖瓣反流患儿二尖瓣瓣膜的异常运动与左心室心腔扩大、瓣下乳头肌相对位置改变以及张力装置对瓣膜牵拉力度和角度均发生改变有关,这是二尖瓣发生反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BARBER H 《The Practitioner》1955,175(1047):333-335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研究二尖瓣脱垂患者成形术前、术后瓣叶及瓣环各参数的改变,探讨各参数与二尖瓣反流面积的关系。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选取中日联谊医院心外科因单纯二尖瓣脱垂行二尖瓣成形术患者,20例患者入选。采用经食管三维超声探头存储图像,二尖瓣定量分析(MVQ)软件对二尖瓣成形术前、术后复跳即刻二尖瓣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参数包括:瓣环的前外侧至后内侧直径(DAIPm)、前结合长度(LCA3dLf)、后结合长度(LCP3dLf)、前中部小叶节段的长度(L2DDA2)、后中部小叶节段的长度(L2DDP2)、前小叶面积(A3DTant)、后小叶面积(A3DTpost)、最大脱垂高度(HProl)、小叶脱垂体积(VProl)。同时记录术前、术后复跳即刻的二尖瓣反流面积(MR)。结果术前MR、DAIPm、LCA3dLf、LCP3dLf、L2DDA2、L2DDP2、A3DTant、A3DTpost、HProl、VProl分别为(16.64±6.24)cm2、(43.58±7.72)mm、(42.66±10.00)mm、(45.45±10.89)mm、(24.00±5.91)mm、(17.09±3.82)mm、(1 227.28±392.72)mm2、(774.79±221.18)mm2、(7.07±4.13)mm、(1.29±1.17)ml,术后上述参数分别为(1.53±1.30)cm2、(31.15±4.12)mm、(29.93±8.53)mm、(29.77±7.95)mm、(21.41±2.94)mm、(9.18±3.54)mm、(731.66±162.40)mm2、(348.23±112.56)mm2、(3.30±1.85)mm、(0.18±0.16)ml,术后各参数均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176、8.108、5.789、7.343、2.201、6.861、7.344、10.441、4.193、4.398,P均〈0.05)。术前LCP3dLf较LCA3dLf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3,P〈0.05);术后LCA3dLf与LCP3dL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程为:Y(MR)=-0.037+0.031X1(A3DTpost)-0.361X2(L2DDA2),L2DDA2、A3DTpost是MR的独立影响因素,且L2DDA2与MR成反比,A3DTpost与MR成正比。测试者内部及测试者之间MR、A3DTpost及L2DDA2的测量结果于Bland-Altman图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