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流程再造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志兰  周蓓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2390-2390,2394
[目的]缩短患者院前急救等待时间,将急救现场在最短时间内送到病人身边,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和提高院前急救效率。[方法]运用企业流程再造的技术和方法,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手段,对院前急救流程进行重组再造。[结果]缩短了患者在呼救时的等待时间,提高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和护理效率。[结论]流程再造使院前急救过程更加合理、科学、高效。  相似文献   

2.
徐宏  丁雨红 《药物与人》2014,(10):260-260
目的:对院前急救护理流程进行再造,以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方法:以应用原护理流程的院前急救病人为对照组,应用再造后的护理流程院前急救病人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接警后出车时间、抢救成功率、急诊护士对120护士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效果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造后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能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护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急诊护士对120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06至2019-10在我院120站救治的1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救治流程进行分组,实施常规急救流程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n=61),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指导下实施急救流程的患者设置为观察组(n=75),对比两组患者院前急救项目时间、救治效果及急救护理满意度。结果 (1)两组出诊反应时间及急救反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现场救治时间、急诊室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及心肌总缺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院前急救人员到达时及治疗后症状缓解率、转运成功率以及急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心理护理、服务态度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诊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时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缩短现场救治时间、急诊室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及心肌总缺血时间,提高救治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是提升院前急救水平的有效方法。通过培训、宣传等模式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家属自行救治水平,为患者心肌梗死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探索院前急救护理程序应用效果,缩短首次施救时间,提高院前急救病人救治成功率.方法 成立院前急救小组,实施程序化急救及护理,从信息的接收→反馈"120"→通知出诊人员→现场联系→→→.结果 能缩短对患者首次施救时间.结论 程序化急救护理的有效实施能使求救病人在院前赢得抢救"黄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病人日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诊护理活动中建立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43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另选取49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采取以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为中心的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护理中,建立急救护理小组,开展针对性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方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应用"五常法"对急诊科院前急救的护理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以提高急救护理质量。方法按五常法则对急诊科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流程,规范护理工作,优化护理管理。结果抢救成功率提高了,医疗差错及纠纷得到防范,医疗事故得以避免。结论 "五常法"在院前急救管理方面收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并且提高了抢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优化入院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效,提升就医体验.方法 运用系统理论和流程管理理论,基于信息化支撑再造入院服务全流程.结果 信息化入院服务全流程再造实现一站式入院服务,缩短患者及家属时间,减少患者折返,提升床位使用率和患者满意度.结论 基于信息化支撑的入院服务全流程为优化、改善医疗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过程中开放绿色通道护理干预对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7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绿色通道护理干预,38例)和常规组(常规护理,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入院到开始抢救时间、清醒时间、阿托品用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家属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组(97.37%vs.81.58%,P<0.05;92.11%vs.68.42%,P<0.05)。结论急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过程中开放绿色通道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全国统一的急救电话号码是“120”。北京急救服务“120”是由北京急救中心统一管理调度,承担着全市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和首都重大意外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统一调度辖区内的卫生资源、现场急救、伤员转运以及国际、国内大型活动和会议的医疗保障任务。北京急救工作模式采用院前急救加院内急诊型,做到了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无缝隙链接,为成功抢救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群体性事件抢救流程优化对提升急诊护士抢救知识、抢救技能及临床工作能力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急诊科对群体性事件患者的抢救流程,找出其中的不足并对流程进行优化。从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实施优化后的抢救流程,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及时分析原因,及时更改优化。将优化前患者作为对照组,优化后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满意度、护士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及护士临床工作能力考核。 结果优化后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抢救时间缩短、满意度提高,护士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的掌握较前明显提高,护士临床工作能力也较前明显提升(P<0.05)。 结论实施优化后的抢救流程,不仅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反应,增加护士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提高护士临床工作能力,还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浦东新区院前急救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利用浦东新区医疗急救中心数据库中2008年至2009年有关数据资料,参照卫生部、上海市有关标准,通过客观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浦东新区救护车辆的配置为0.11辆/万人口。共需200名急救医师,2008年和2009年实际急救医师配置人数为50名和67名。非急救任务比例约占36.7%。院前急救回车率达5.6%。年空车次数为3 221次。病种排序前5位依次为创伤、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疾病。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为(10.8±3.7)min。结论:浦东新区急救资源配置不足,无法满足大众的实际需求。急救资源的利用存在不足之处。建议在争取基本配置达标的同时,还要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同时规范各项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配置急救资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加强急救管理,建立并完善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为患者服务。方法总结120急救中心园区急救工作中的常见安全隐患,并有针对性急救医疗服务管理对策。结果主要安全隐患为急救人员急救意识不强、信息提取不清晰、操作技能不熟练等;针对上述问题,应建立并完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健全护理管理体系,加强教育与培训,完善紧急救援机制和规范救治工作。结论做好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行和管理,对提升突发事件医疗救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蒋晓红  杨俏兰  汤娜 《现代医院》2008,8(12):104-10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医疗护理纠纷防范措施。方法建立健全院前急救有关规章制度,提高出诊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配备齐全院前急救所需的各种急救物品和急救药品,处理好与城管、交警、公安等部门的关系。结果院前急救成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医疗护理纠纷下降。结论强化医护人员法律行为,加强岗位培训,提高院前急救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重视程度是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有效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孙凤媛 《现代保健》2012,(18):51-52
总结院前急救的工作特点,并结合工作实践探讨目前院前急救存在的常见护理隐患,包括人为因素、硬件配备和管理制度等。笔者认为,从加强规范管理、理论培训、增加后勤保障三方面可有效防范护理隐患,提高院前急救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甘肃省农村居民院前急救现状及需求,为发展农村急救医疗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甘肃省1873名18~60岁农村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农村居民院前急救知识极为缺乏;农村居民对院前急救知识和急救医疗服务需求迫切;98.88%的调查对象对院前急救医疗现状不满意;当家中出现危急病人时,拨打急救电话者为36.04%,就近找村医者为20.98%,直接送医院者为42.98%。结论农村院前急救现状不容乐观,对院前急救知识和急救医疗服务有较高需求,因此,需向农村居民普及院前急救知识;开展医学科普,改变思想观念并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急救技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急救站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针对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急诊室于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116例严重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状况以及对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即时恰当的护理提高了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存活率.结论 高水平的急救护理队伍以及正确的急救护理方法可以提高患者院前急救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院前急救护理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应对措施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所接到的急救电话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急救护理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年,该院护士在综合水平的提升方面明显优于2010年,患者的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升,救护车的出车时间也明显缩短,它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了提高院前急救护理的质量,医院就必提高120的接听应急能力,须强化人员配备、加强急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在急救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救护车的出车时间,而且还可以提高院前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院前急救工作人员的心理学分析,探讨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工作产生的影响,将心理支持引入院前急救工作。方法通过对院前急救工作人员的寻访,并结合工作实践体会,将心理支持策略与院前急救工作有机结合。结果用心理支持能更好地推进院前急救工作。结论心理支持策略在急救工作中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11月期间,诸暨市中医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4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不采用院前急救,直接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干预组则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ADL分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采用院前急救护理的干预组患者的首次救治时间明显降低,生存率明显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患者相比,采用院前急救护理的干预组患者ADL分级为Ⅰ级、Ⅱ级和Ⅲ级的比例明显提高,而Ⅳ级和Ⅴ级的比例明显下降,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能更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荆州市院前急救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85名院前急救人员手卫生执行状况;采用手部菌落采样法调查试验组45人(加强六步洗手法教育和使用手消毒剂)、对照组40人的手部污染状况。并调查救护车上的洗手设备情况。结果院前急救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低。两组院前急救人员出诊中、洗手后的平均菌落数与手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4辆救护车上有洗手设备的仅6辆,但均不能正常使用。结论院前急救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强于保护患者的意识。救护车上手卫生设施缺失严重,院前急救人员手部污染严重,出诊前按常规的六步洗手法洗手不现实,但在救护车上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是切实可行的,是减少手部细菌污染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