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是开展农村小学健康教育的关键。本文采用五日培训法和两日培训法对32名农村小学教师进行培训,结果表明,培训效果显著。在培训期间研究者除进行必要的讲课外,还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采用多种培训方法。通过培训,教师对开展农村学校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育了正确的认识;卫生知识和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为开展农村学校健康教育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小学教师对儿童铅中毒的认识、态度和需求,为预防儿童铅中毒干预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大理市城区16所小学的430名教师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儿童铅中毒认知水平问卷,测评小学教师对儿童铅中毒的认识、态度和需求情况。结果小学教师对我国儿童铅中毒的流行势态、污染源的认识相对不足,对儿童铅中毒污染来源及危害防治知识的认知存在文化程度差异,小学组与中专及以上各组之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5.0%的小学教师认为有必要在幼儿园、学校开展儿童铅中毒的健康教育,并愿意接受儿童铅中毒知识的专门培训。结论对小学教师进行定期、系统的儿童铅中毒知识培训,有助于预防儿童铅中毒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镇原县城乡托幼机构教师、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麻疹强化免疫知识知晓情况,以及面向学生及学生家长宣传麻疹强化免疫知识情况的差异,探索通过教师进行麻疹强化免疫知识宣传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采用随机化原则抽取镇原县城乡托幼机构、小学和中学教师共计26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乡镇小学教师总知晓率为67.0%,城市小学教师为81.6%,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城区和乡镇中学教师面向学生及学生家长主动进行麻疹强化免疫知识宣教人数所占的比例均为最低(P<0.05)。结论应重视对城乡托幼机构教师、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进行麻疹强化免疫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各类教师向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麻疹强化免疫相关知识宣传的正确性和主动性;通过"教师—学生—教师—家长"这一宣传链的有效建立,确保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的高覆盖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珠海市城乡小学高年级学生青春期知识教育的效果及需求.方法 采用多媒体形式对珠海市不同地区1 112名10~12岁学生集中进行青春期知识讲座,健康教育前后对青春期知识(满分26分)掌握情况及是否喜欢讲座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教育后青春期知识回答正确率大幅提高.健康教育前后总体正确率分别为30.6%和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 812.61,P<0.001);青春期知识总分在健康教育前、后得分分别为7.97±3.95和19.28±4.61,培训后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72,P <0.001).不同地区、不同青春期知识除心理保健及防护知识在培训前两组学生无统计学意义外(P>0.001),其他内容培训前后均为农村组比城市组得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集 中进行青春期讲座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是非常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村学生生理卫生及心理辅导课程相对薄弱,学校等相关部门应配备足够的专业教师开展正规青春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湖北省农村中学健康教育教师艾滋病预防知识,为教师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问卷方式,对湖北省5县区141所中学的238名健康教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5县区中学健康教育教师预防艾滋病平均知晓率为81.9%;电视(71.85%)和报刊书籍(68.49%)是其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5县区在艾滋病知晓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普通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5县区农村中学健康教育教师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程度尚可,但仍有欠缺,需要加强农村中学教师预防艾滋病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幼儿园和小学诺如病毒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和卫生需求以及诺如病毒无症状感染现状,为对学校传染病防治薄弱环节开展针对性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共调查476名教师,4 018名学生;诺如病毒无症状感染肛拭子采样498例。结果 学校教师诺如病毒防治知识掌握不全面;城镇教师诺如病毒风险意识不及农村教师,小学教师不及幼儿园教师;城镇小学学生卫生行为习惯优于农村小学学生;498例肛拭子中阳性样本共15例,幼儿园和小学诺如病毒无症状感染率分别为4.51%和2.47%。结论 学校应当加强诺如病毒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科普疫情防治措施,提高风险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应重视学生诺如病毒无症状感染现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当前学校体育教师健康教育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掌握学校教师健康教育能力水平,为开展有针对性教育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中小学中体育教师健康教育能力测评和分析。结果城市学校体育教师健康教育能力各维度平均得分为(3.51±0.35)分,农村体育教师得分为(3.13±0.31)分,城市高于农村(P0.05);高中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和健康教育知识拓展能力维度得分分别为(3.89±0.45)分和(2.89±0.27)分,均高于小学(P0.05);初中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得分为(3.78±0.44)分,小学体育教师得分为(3.65±0.46)分,初中高于小学(P0.05);不同阶段体育教师在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健康教育知识拓展能力以及健康教育知识拓展能力的子维度内部存在差异性。结论安徽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健康教育整体能力较弱,城乡体育教师健康教育能力差距大;体育教师健康教育能力体系发展不均衡;不同阶段体育教师健康教育能力发展差异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6个全球基金艾滋病防治项目省学校生活技能教育骨干师资培训需求与培训效果进行分析,为今后有效开展生活技能为基础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师培训及学生健康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2005年7月对参加全球基金艾滋病防治项目培训的6个省60名教师进行前后两次问卷调查.[结果]最近两年,各省在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培训时主要的培训内容仍集中在艾滋病相关知识层面上.学员认为开展生活技能教育与艾滋病预防的相关培训最大困难是缺乏合适的培训材料和缺乏培训技巧;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主要困难是缺乏教学材料、缺乏师资、缺乏培训.97.7%的学员认为本次培训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好.[结论]本次生活技能培训效果得到了学员认可,应用本次培训的方法和内容,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生活技能教育、参与式教学方法培训.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宁市某区托幼机构及小学教师传染病的培训需求、知识知晓程度和对报告制度的掌握,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制订培训计划和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南宁市某区54所托幼机构及小学的1~2名教师(共107名)进行传染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影响托幼机构及小学教师传染病知识回答合格率的因素分别是学校性质、职务、文化程度、上岗前培训、工作后培训和培训频次。影响教师传染病报告制度回答合格率的因素分别是职务、文化程度、上岗前培训。结论:南宁市某区托幼机构和小学教师对传染病相关知识掌握状况尚可,保健员、文化程度高者对传染病知识和报告制度掌握较好。非保健员、学历较低和收入较低者应作为传染病知识和报告制度培训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孔艳秋  陈晶琦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0):1170-1172,1175
目的 了解小学教师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知识、态度和教育活动,为做好小学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样本,对阜新市174名小学教师进行不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174名小学教师中,83.8%赞成学校开展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59.2%知道女性也有可能对儿童进行性侵犯;29.9%知道受到性侵犯的儿童通常不会在身体上留下明显的痕迹.在被调查的150名小学班主任中,只有22.7%给学生讲过人身体的隐私部位不能随便被人看和触摸.结论 小学教师缺少基本的预防性侵犯知识,要重视对小学教师有关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工作的培训.  相似文献   

11.
邓莉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490-3491
目的了解河南省周口市人民对疾病健康知识、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评价其健康教育效果,并对其物力、人力及财力需求进行调查,以期更好的改善医疗卫生现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增强周口市全民健康素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评价表对周口市人民进行问卷调查,按照随机抽样及分层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各县两个行政村进行现场调查问卷调查,再根据问卷回答情况分别计算农村、城市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率(含健康常识、烟草与健康知识、肥胖、营养知识等);农村、城市传染病与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农村、城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农村、城市安全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含食品安全、环境与水安全、用药安全、伤害等)。结果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周口市农村、城市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4.79%、81.03%;农村、城市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9.03%、59.6%;农村、城市农村、城市安全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1.87%、70.45%;农村、城市传染病与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9.42%、78.74%。结论调查显示,周口市人民的疾病防治知识还是相对比较欠缺的,尤其是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卫生知识知识知晓率很低,应加强后期农村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及城市健康教育巩固工作,达到项目预期目标,提高周口市全民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柳州市小学教师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和营养教育态度的现状,为开展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量表,随机抽取柳州市4所小学的290名教师进行调查,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柳州市小学教师的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均低于50%;能说出人体所需要的6大营养素仅为8.72%;愿意根据膳食指南来调整饮食结构的有92.76%;每天吃早餐的为88.28%;每天喝奶或奶制品仅为45.17%;愿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穿插营养知识的有87.59%.[结论]柳州市小学教师营养知识比较缺乏,普遍存在不良的饮食行为.应加强对小学教师进行营养知识的教育.既有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对促进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也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对性强、妇女乐意接受的RTI防治社区健康促进干预措施,降低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提高目标人群和社区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方法:运用小组讨论和问卷调查方法将弥勒、陇川两县6个样本村的18~49岁2 020名农村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开发出了农村妇女喜看易懂的健康教育及教学材料;采用逐级参与式培训的方法,培训出本土的健教人员,提供持续性的服务;开展了以促进农村社区群众健康为目标,社区及群众共同参与、灵活生动、新颖有效、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的健康促进活动。结果:样本村在项目实施后,社区妇女对生殖道感染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均发生了明显变化,生殖道感染患病率有所下降。结论:多部门合作、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综合干预的健康促进活动,及为本地留下一支不走的健康教育队伍,既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又能提高社区及妇女控制疾病、增进健康的能力,有利于整合当地的各种资源,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不失为一种较有效的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 1998~ 2 0 0 2年在河北、湖北、江西、内蒙古和云南 5省 (区 )实施世界银行贷款第三期中国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项目 ,对项目村骨干人群在项目实施前进行深入访谈研究 ,了解项目实施地区健康教育环境支持条件 ,分析当地开展健康教育的资源状况 ,及农村骨干人群参与此项活动的意愿、要求和建议。对象与方法1 对象  2 0个项目村骨干人群 :村主任或支书、村妇女主任、村医生和小学教师共 75名。2 方法 每个项目省随机选择 2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县 ,每个项目县选取 2个有代表性的项目村 ,对其骨干人群进行调查。3 内容 项目村骨干人群对…  相似文献   

15.
生殖健康中的男性参与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为探索农村男性参与生殖健康的适宜途径,本研究在陆良农村社区小范围内,对处于性活跃期的18~49岁男性进行旨在了解其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需求的基线调查后,通过自编教材和录像带,采取逐级培训及参与式教学的方法,进行男性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并通过小组讨论、课前课后问卷的效果指数来评价教育效果,结果显示:干预组培训前、后生殖健康知识回答正确率分别为60.36%及89.52%,P<0.05;培训半年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生殖健康知识回答正确率分别为90.31%和52.33%,P<0.01,从中可看出男性健康教育的效果明显。说明经过有的放矢的男性健康教育,农村男性的生殖健康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可增强男性的参与意识,促进男性参与以妇女为中心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山西省榆社县县、乡、村三级生育卫生服务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调查。结果显示:该到农村生育卫生服务资源匮乏;生育卫生服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较低;妇女生育健康服务需要量大而利用不足;妇女卫生保健知识缺乏,影响服务利用。建议:增加投入,改善农村生育健康服务资源状况;加强培训,提高生育卫生人员工作能力,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农村妇女对生育健康服务的利用,改善农村妇女生育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加强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刻不容缓龙溪县卫生防疫站蒋周生龙溪县计有254所完小,其中教育局直属县城小学2所,学区中心小学15所,村级小237所。全县小学教师人当年计2402人。为了深入了解小学教师掌握卫生常识的现状和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培训师资提供依据。本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小学生病毒性肝炎(肝炎)健康促进项目的实施效果,提出健康促进项目的工作策略。方法采用在小学校以肝炎健康教育课为主导,多种形式渗透的互动式,宣传肝炎预防知识的干预模式,实施肝炎健康促进项目。结果通过对全县213所小学的班主任和骨干教师、小学生和家长进行随机抽查,教师、小学生和家长预防肝炎知识知晓率均达到了100%,学生甲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均提高到>93%。结论在小学生中实施肝炎健康促进项目有良好的干预效果,是提高小学生肝炎健康知识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农村健康教育志愿者健康教育能力现状与培训需求,分析干预活动可行性,探索志愿者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2011—2013年,在四川省汶川县招募健康教育志愿者开展为期1年的干预活动,通过现场观察、查阅活动资料和多阶段小组访谈、个人访谈收集资料,通过项目执行前后比较评估项目进展。结果调查地新招募的志愿者缺乏基本健康知识和必要的传播技能,对防病知识和健康教育能力的需求非常强烈。通过针对性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志愿者提高了自我效能,在本地开展持续性的入户健康教育活动。接受服务的村民在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防治方面的知识知晓率、行为改变率均有显著提高(P值均0.05)。结论志愿者可以作为当地卫生资源的有力补充,在疾病防控和居民健康教育方面发挥作用。荣誉感和适当的物质激励、针对性的培训与技术支持、有力的组织保障、跨部门的技术合作、深层次的社会动员是可持续志愿者健康教育模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东农村1~6年级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普及农村儿童卫生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在农村小学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分层抽样法,从广东佛山市三水区及韶关市长江镇各随机抽取一所小学共263名学生,进行有关健康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两个地区小学生健康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1.2%。男、女生的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7.0%、65.7%,在大部分问题中,高年级组知晓率显著优于低年级组(P〈0.05),主要获取途径是书报纸杂志(61.6%)。结论广东农村地区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应加强学生卫生知识和健康教育的宣传,重视农村贫困地区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