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眼睛蛇毒因子 (CVF)对血清总补体活性及对豚鼠到大鼠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1 5只正常大鼠随机分成 3组 ,按组分别一次性静脉给予 2 0、50、1 0 0 μg/kg的CVF ,检测不同时间点的补体活性 ;在豚鼠到大鼠异位心脏移植前 2 4h静脉给予CVF50 μg/kg,观察CVF对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结果 在给予CVF后 6h ,3个剂量组的血清总补体活性均显著降低 ,3个组用药后均未见明显毒副反应。使用CVF的实验组 ,移植的异种心脏存活时间显著延长 ,平均达 56 .1 3h ,对照组仅为 0 .1 9h(P <0 .0 0 1 ) ,病理检查结果证实实验组均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 ,仅见延迟性异种排斥反应 (DXR)的病理特征 ,对照组均见超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特征 ,且总补体活性较术前有明显下降。结论 眼镜蛇毒因子有良好的降低大鼠补体活性的作用 ,且副作用不明显 ;使用眼镜蛇毒因子可克服豚鼠到大鼠的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抗人C5单克隆抗体对补体介导的超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获取8例临床心脏移植供者的主动脉血20ml和主动脉血管,分别用于提取淋巴细胞和主动脉内皮细胞.同时,采集相应8例心脏移植受者移植前的中心静脉血20 ml和外周静脉血5 ml,分别用于提取淋巴细胞和制备补体.供者主动脉内皮细胞经培养后,依次加入供、受者淋巴细胞混合培养上清50μl和受者静脉血浆(含补体)20 μl,建立主动脉内皮细胞超急性排斥反应模型.模型建立后,将供者主动脉内皮细胞平均分为2组,C5组:加入20 mg/L的抗人C5单克隆抗体20μl;对照组:加入M200培养液20 μl.经台盼蓝染色,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主动脉内皮细胞的染色情况及活性,并测定主动脉内皮细胞刺激指数(SI).结果 经观察,对照组大部分主动脉内皮细胞蓝染、肿胀死亡,而C5组大部分主动脉内皮细胞未见蓝染,存活良好;对照组和C5组吸光度值分别为1.528±0.046和1.644±0.0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I为1.076±0.038.结论 在离体主动脉内皮细胞超急性排斥反应模型中,抗人C5单克隆抗体可以抑制补体介导的主动脉内皮细胞溶解.  相似文献   

3.
用补体裂解片断C4d监测大鼠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补体裂解片断C4d在监测大鼠肾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以封闭群Wistar大鼠为供者,SD大鼠为受者,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将42只受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A组在肾移植术后10d内给予小剂量环孢素A(5mg·kg-1·d-1)治疗;B组除使用环孢素A外,另给予霉酚酸酯10mg·kg-1·d-1灌胃。术后第3、5和10周观察各组移植肾形态变化及移植肾组织中C4d沉积情况。结果从术后第3周起,A组开始出现轻微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改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明显。B组于术后第5周开始出现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改变,程度轻于A组。术后第3周A组即出现明显C4d沉积,至第10周时沉积已较广泛。B组也有C4d沉积,但沉积程度较A组同时段轻(P<0.05)。结论移植肾组织中C4d的沉积早于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改变,可作为预测慢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Th2细胞因子在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h2细胞因子在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术后不同时间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结果:术后IL-4及IL-10的变化与排斥反应的进程有关,两者的峰值均出现于术后第5d,其中IL-10升高则更为明显,此时移植物排斥反应表现为2-3级。当排斥反应加重,出现明显组织坏死时(4级),血清IL-4及IL-10水平下降。应用环孢素(A(CsA)后,延援了排斥反应的发生及IL-4、IL-10水平的升高。结论:IL-4及IL-10在排斥反应的较早阶段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动态监测外周血IL-4及IL-10可能有助于对临床移植排斥反应 状态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大鼠移植心脏的细胞凋亡及其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移植心脏的细胞凋亡现象及其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用HE梁色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移植心脏切片,进行排斥反应的病理分级,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 发生凋亡的细胞主要是心肌细胞,在各级排斥反应中均可见凋亡细胞存在,且AI与急性排斥发生的分级成正相关;各级的AI与0级(无排斥反应)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细胞凋亡与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的严重程  相似文献   

6.
塞来昔布对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对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供者,Wistar大鼠为受者,进行40次腹部异位心脏移植。采用HE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TUN EL)技术检测移植心切片,进行排斥反应的病理分级并计算移植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AI)。结果移植心的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心肌细胞;移植后第3、5d,塞来昔布治疗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03±0.42和3.28±2.42;对照组分别为2.35±1.51和11.35±3.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细胞凋亡是心脏移植急性排斥中组织损伤的重要机制;塞来昔布能明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补体裂解片断C4d在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补体裂解片断(C4d)沉积在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肾移植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78例受者进行移植肾活体穿刺检查,共获取移植肾活检穿刺标本86份。根据Banff97病理分型将86份活检标本分为BanffⅠ型32份,Ⅱ型51份,Ⅲ型3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出86份标本中有30份出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C4d沉积,阳性率为34.9%。分析C4d阳性其与Banff97分型、术前一般情况、抗排斥治疗、移植肾功能及移植肾预后的关系。结果BanffⅠ和Ⅱ型受者移植肾中C4d阳性率分别为21.9%和39.2%,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有妊娠史、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30%和再次移植的受者C4d阳性率较高。C4d阳性的受者发生排斥反应时血肌酐较阴性受者高,分别为(312.56±196.26)μmol/L和(210.97±136.59)μ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5)。C4d阳性受者对激素和ATG冲击治疗与阴性受者比较,敏感率明显降低。C4d阳性的受者移植肾1年生存率较阴性受者低,分别为64.3%和9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移植肾C4d阳性的受者发生排斥反应时,对常规的激素冲击和ATG抗排斥治疗不敏感,血肌酐明显升高,移植肾1年存活率下降,受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9.
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hyperacute rejection,HAR)与补体系统激活有关,迅速导致移植心脏功能丧失.动物实验中使用眼睛蛇毒因子、可溶性补体受体1、补体调节蛋白以及C5单克隆抗体等补体抑制剂,可以从补体级联反应的不同水平抑制同种或异种心脏移植HAR的发生.抑制补体激活将在临床心脏移植HAR的预防及治疗中显示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延迟性异种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特征及IgG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小鼠→大鼠心脏移植模型,探讨延迟性异种移植排斥反应(DXR)的病理特征及IgG的作用。方法将移植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A组,n=6);环孢素A(CsA)组(B组,n=6),CsA每2日用药1次,每次20mg/kg,自移植当日(day0)起使用;环磷酰胺(CyP)组(C组,n=6),移植前1d给予CyP40mg/kg,自移植后第1天起每2日用药1次,每次20mg/kg;CsA加CyP组(D组,n=5)。血清IgG水平用ELISA法测定;C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纯化的眼镜蛇毒因子(CVF)对猪到狱猴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以幼猪为供者,施行猪到狱猴腹腔内异位心脏移植,实验组(n=4)使用CVF完全清除受者体内补体,对照组(n=5)不使用CVF,两个组术后均采用环抱素A、甲泼尼龙和环磷酰胺抑制排斥反应,通过检测血清C3、C4水平及总补体活性验证CVF的效果,移植心停跳时切取移植心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在使用CVF后,实验组血清C3降为0,总补体活性CH50值也几乎为0,末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移植猪心存活时间平均为lld,最长达13d,病理学提示均发生了延迟性异种排斥反应;对照组3个移植心在移植后60min内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另2个分别存活22h及6d。结论 纯化的CVF有良好的清除补体的作用,且末见明显副作用;使用CVF可克服猪到狱猴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干预慢性迟发性超敏反应(DTH)与CD8^+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等效应机制对同种小鼠心脏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组以BALB/c小鼠为供者,C57BL/6小鼠为受者,术后0、2、6及14d腹腔注射抗CD8单克隆抗体(抗CD8单抗)200μg/d,术后0、2及4d腹腔注射抗CD40L单克隆抗体(抗CD40L单抗)250μg/d;同系移植对照组供、受者均为BALB/C小鼠,术后同期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同种移植对照组以BALWc小鼠为供者,C57BL/6小鼠为受者,术后不使用上述单抗。观察各组移植心的存活时间及移植心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同种移植对照组移植心的平均存活时间为7.3d;实验组与同系移植对照组移植心的存活时间均超过60d。同种移植对照组移植心呈典型急性排斥反应病理学改变;同系移植对照组移植心组织未见明显病理变化;实验组移植心呈现血管周围炎、间质纤维化和血管内膜增生等慢性排斥反应组织病理改变。结论 清除CD8^+T淋巴细胞和阻断CD40/CD40L通路的处理方案虽可预防急性排斥反应,显著延长移植心的存活时间,但并不能阻止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急性排斥反应时Fractalkine及其受体在移植心脏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Gu X  Tang XD  Gu SY  Yang SQ  Zhou PJ  Tan JM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2):139-142
目的 探讨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Fractalkine(FKN)及其受体CX3CR1在移植心脏局部表达的意义及环孢素A(CsA)对它们的影响。 方法 施行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术 ,移植大鼠分为 3组 ,每组 45只 ,对照组 5只。SD大鼠间的移植为同系移植组 (A组 ) ,Wistar至SD大鼠的移植分为未用CsA干预组 (B组 )及CsA干预组 (C组 ) ,健康SD大鼠为对照组。采用RT PCR方法检测排斥反应中移植心脏局部FKNmRNA的表达水平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KN和CX3CR1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FKNmRNA与蛋白在A组各时间点和对照组均呈低水平表达 ;在B组的表达变化与急性排斥反应的进程相关 ,术后第 7天FKNmRNA表达上调至峰值 (0 8± 0 2 6) ;C组应用CsA后 ,FKNmRNA表达峰值显著低于B组 (t=2 3 90 ,P <0 0 5 )。FKN和CX3CR1蛋白分别定位于移植心脏血管内皮细胞及间质浸润的单个核细胞中。 结论 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 ,FKN及其受体CX3CR1表达上调 ,与移植物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密切相关 ;抑制FKN CX3CR1通路的活化可能是CsA发挥作用的又一分子免疫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心脏移植术后移植心中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发生情况及其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接受心脏移植的受者10例.术后受者移植心功能异常时,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1年、2年和3年时进行移植心心内膜心肌活检(EMB),共取得17份活检组织样本,进行常规病理学和C4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依据2004年国际心脏和肺移植学会(ISHLT)的病理学诊断体系以及移植心AMR诊断体系进行病理学诊断.C4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以0至+++予以分级.结果 10例17次EMB中,1次样本不合格,余16次EMB中,7例次诊断为C4d阳性AMR,3例4次诊断为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2例次诊断为Quilty损伤.7例次AMR中,1例合并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余6例次均为单独发生.10例受者中,1例移植后20个月死亡,尸体解剖检查诊断为慢性排斥反应合并AMR和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ISHLT分级3级).其移植心AMR组织学特征为局灶性至广泛性心肌间毛细血管内皮C4d阳性沉积.结论 AMR是心脏移植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EMB及其C4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早期诊断AMR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和红细胞流变学特性改变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6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正常红细胞变形指数。手术创伤组(A组),SD大鼠24只;同系移植组(B组),供受体均为SD大鼠,共钙只;同种移植组(C组),供体为Wistar大鼠,受体为SD大鼠,各24只。B组、C组应用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观察术后1、3、5、7d移植心的病理改变,同时采用黏性测量法测定红细胞聚集指数,激光衍射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指数,并测定红细胞电泳时间。结果 C组自术后第1d起受体红细胞聚集性明显升高,红细胞变形性则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均为P〈0.001),并在第3~5d达到变化的高峰,红细胞电泳时间则与各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其中,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变形指数与排斥反应分级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00)。结论 同种心脏移植术后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的改变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显著相关,可能是参与及促进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