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逆转录病毒介导干扰素基因转移及在肝癌细胞中特异表达作用。方法:将人β干扰素(HuIFN-β)cDNA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位点,分别构建了转录受SV40启动子驱动的载体MNSIFNB和转录受人甲胎蛋白增强子(AFPe)调控的载体MNAIFNB。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载体分别转导PA317包装细胞,质粒转染率为每105PA317细胞(4~25)×103CFU/μg,病毒感染率(4.5~500)×104CFU/ml。重组病毒在4μg/mlpolybrene存在条件下感染人肝癌、肾癌及黑色素瘤细胞。结果:NeoR克隆RNA斑点杂交及IFN活性分析证明,人AFPe可促进异源启动子启动HuIFN-β基因在合成AFP的人肝癌细胞中高效特异转录和表达。结论:AFP"持家基因"顺式调控序列在合成AFP的肝癌细胞中特异驱动IFN-β基因表达,该研究为肝癌特异性免疫基因治疗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2.
为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介导的人γ干扰素(INF-γ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将质粒pGEM-1-IFN-γ用BamHI酶切,分离回收入IFN-γcDNA片段,再定向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Zip、Neo、SV(X)1。经酶切鉴定证实该片段已被正确克隆入pZip.Neo.SV(X)1的BamHI酶切位点,构建成IFN-γ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Zip-IFN-γ。pZip-IDN-γ的构建成功。为开展IFN-γ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免疫基因修饰的卵巢癌肿瘤疫苗。方法:利用口蹄疫病毒的内在性核糖体插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s,IRES),通过基因克隆技术构建人B7-1、IFN-γ双顺反子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B7-1 IFN-γ。结果:将PLXSN/B7-1 IFN-γ转染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包装成病毒,经滴度测定后,转导卵巢上皮癌细胞系3A0,筛选稳定表达克隆,RT-PCR和免疫流式细胞测定均可证实B7-1、IFN-γ在同一转导细胞的共表达。结论:口蹄疫病的IRES可提供B7-1、IFN-γ的共表达。  相似文献   

4.
逆转录病毒介导IFN-γ基因对胆管癌细胞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人IFN-γ基因对胆管癌细胞株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人IFN-γ cD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ZIP-IFN-γ,导入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运用Western Blot法分析MHC I类分子的表达,体外混合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培养(MLTR)和淋巴细胞杀伤试验研究导入IFN-γ基因的QBC939细胞免疫原性的变化。结果:G418阳性QBC939-IFN-γ细胞分泌IFN-γ活性  相似文献   

5.
构建携带人白细胞介素cDNA的人肝癌特异性闻生转录病毒载体。将HuIL-3cDNA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MNSM的PL位点,构建SV40早期启动子驱动的载体pMNS-IL-3;从质粒pGEM,7Zf-AFPe中游离人甲胎蛋白增强子核心序列,先克隆 到pMNSM的PL位点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研制高活性、特异性抗骨肉瘤干扰素。方法 将干扰素IFNalc/86D DNA插入噬菌体质粒载体pCANTAB5E,并构建噬菌体IFNalc/86D AB环变库;通过在OS732细胞上竞争性亲合洗脱、MTT法对比检测抗肿瘤活性,筛选针对OS732细胞的高活性噬菌体-IFN突变体。结果 获得2个噬菌体-IFN突变体,其抗OS732细胞增殖活性较突变母体分别提高4倍和16倍  相似文献   

7.
携带HSV—tk基因的人肝癌特异性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携带单纯疱疹病毒tk基因的人肝癌特异性逆转录病毒载体。切除逆转录病毒病毒载体pMNSM内部的SV40启动子使之成为PMNM;从真核表达载体PBPGK-tk质粒中游离带有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启动子调控的HSV-tk片段,克隆到PMNM的PL位点上,构建成普通型PMNP-tk逆转录病毒载体;从PGEM,7Z-AFPe质粒中游离人甲胎蛋白基因增强子核心序列,克隆到PMNP-tk的pgk启动子上游,构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多聚阳离子脂质体载体(lipofectAMINE)在体外建立转γ干扰素(IFNγ) 基因的大鼠肝细胞模型。方法:利用lipofectAMINE在体外将IFNγ基因转染大鼠肝细胞。分别以RTPCR 和ELISA方法检测所转IFNγ基因在大鼠肝细胞的转录和表达情况。结果:以lipofectAMINE为载体的IFNγ基因转染大鼠肝细胞后,可被有效的转录并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IFNγ。结论:IFNγ基因可被成功转染入大鼠肝细胞并可有效表达。这可能为细胞因子的免疫治疗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使外源性 T N F, I F N 基因和内源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 M H CⅠ)分子基因表达呈现“正反馈”式放大效 应,构建在 H L A B7 启动子调控、 I R E S连接下协同表达 T N Fα和 I F Nβ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和结果:从p G L3 B7 T N F及p I R I F中切下 B7pro T N F和 I R E S I F Nβ基因片段,先后插入p Bluescript Sk (+ ), 构建成p B L B7 T N I R I F。回收 T N Fα I R E S I F Nβ基因片段,连入 Ad C M V Link1 中,构建成 C M V 启动子驱动表达的 Ad C M V T N I R I F(+ )。回收 B7pro T N F I R E S I F Nβ基因片段,连入缺失 E1 和 E3 区及启动子的 Ad BglⅡ中, 构建成 H L A B7 启动子驱动表达的 Ad B7 T N I R I F(- )。结论:此两种载体为“正反馈”式放大肿瘤免疫原性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携带HSV-tk基因的人肝癌特异性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携带单纯疱疹病毒tk基因(HSV-tk)的人肝癌特异性逆转录病毒载体。方法和结果:切除逆转录病毒载体pMNSM内部的SV40启动子使之成为pMNM;从真核表达载体pBPGK-tk质粒中游离带有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pgk)启动子调控的HSV-tk片段,克隆到pMNM的PL位点上,构建成普通型PMNp-tk逆转录病毒载体;从pGEM.7Z-AFPe质粒中游离人甲胎蛋白基因增强子核心序列,克隆到pMNp-tk的pgk启动子上游,构建成人肝癌特异型pMNAP-tk逆转录病毒载体。结论:该载体对肝癌特异性前药转换基因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深入开展乙型肝炎的生物导向治疗,我们构建了人抗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体Fab片段/αA-干扰素(IFN-αA)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HS/IFN-α。方法:采用PCR方法,将IFN-αADNA两端引入酶切位点及5端引入-Linker,重组入抗HBsAg抗体Fab表达载体pHS相应酶切位点,酶切鉴定并筛选出阳性克隆pHS/IFN-αA,并对插入基因片段测序。结果:重组阳性克隆经酶切鉴定证实重组片段已正确插入载体相应酶位点,片段与PCR扩增片段大小相同,硷基序列正确。结论:pHS/IFN-αA的成功构建,为人抗HBsAg抗体Fab片段/αA-干扰素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的表达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白细胞介素10 (human Interleukin 10 ,h I L10) 基因转导对脂多糖( L P S) 诱导大鼠心肌细胞( C M C) 的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 L X( I L10) S N 将人 I L10 基因导入大鼠 C M C,应用 P C R, R T P C R 和 E L I S A:①检测 I L10 基因的整合和表达;②观察 I L10 基因转导对 L P S诱导的 C M C 肿瘤坏死因子α( T N Fα) 的m R N A 表达及白细胞介素1β( I L1β) 和 T N Fα的蛋白质的产生的影响。结果:外源性 I L10 基因已整合到靶细胞染色体 D N A 并有效地表达,并能抑制 L P S诱生 C M C 产生 I L1β, T N Fα。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人 I L10 基因转导能抑制 C M C 炎症效应中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其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γ-干扰素基因修饰人肝癌细胞。方法 以逆转录病毒载体LXSN将人原γ-干扰素基因转录入四种不同的人肝癌细胞株,经G418筛选均获得了抗性克隆。结果 基因组DNA PCR和细胞总RNA RT-PCR结果均明显IFN-γ基因已在染色体DNA中整合并表达,Southern和Northern杂交进一步证实了目的基因的正确整合和表达。IFN-γ生物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在基因修饰的四种不同个体人肝癌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深入开展乙型肝炎的生物导向治疗。我们构建了人抗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体Fab片段/αA-干扰素(IFN-αA)融合蛋白核表达载体pHS/IFN-α,方法:采用PCR方法,将IFN-αADNA两端引入酶切位点及5;引入-Linker,重组入抗HBsAG抗体Fab表达载体PHS相应酶切位点,酶切鉴定并筛选出阳性克隆PHS/IFN-α,并对插入基因片段测序。结果:重组阳性克隆经酶切鉴定证实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新生和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白细胞介素12(IL-12)和γ-干扰素(IFN-γ)基因表达水平;观察重组IL-12地CBMCIFN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_PCR)测定8例新生儿CBMCIL-12p49RNA和IFN-γmRNA表达,用ELISA法测新一儿CBMC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浓度。结果显示:新生儿CBMC一外受刺激后表达的I国2p40mRNA、I  相似文献   

16.
从pcD-5.1质粒和pSPGNHIFNB10质粒分别切下人白细胞介素2(HuIL-2)cDNA和人β干扰素(HuIFN-β)cDNA,分别克隆到pNMSM逆转录病毒载体多克隆位点,经酶切鉴定确定正确插入方向。经PA317包装细胞包装成重组病毒,测转染效率。用NIH/3T3细胞测重组病毒感染效率。在8μg/ml鱼精蛋白存在的条件下分别感染人新鲜肾透明细胞癌体外建株细胞以及人肾细胞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介素12(IL-12)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由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产生,通过诱导T细胞和NK细胞产生v干扰素(IFN-Y)在细胞免疫反应中发挥多种作用。新生儿产生IL-12的能力鲜见报道。本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8例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SIL-12PomRNA和IFN-vzaRNA表达:及EILISA法测新生儿CBMC培养上清IFN-v浓度;并观察重组IL-12(rIL-12)对新生儿IFN-y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新生儿CBMCI-L-2PttnzRNA和IFN-rmRNA表达水平较成人PBMC低下,新生儿ILFN-v水平明显低于成人。rIL一12能增强抗CD3和PMA刺激的新生儿CBMC产生IFN-v。使其达成人水平。本文提示:新生儿IL一12表达水平低下可能在新生儿细胞免疫功能暂时性低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CHANGESOFIMMUNEFUNCTIONSAFTERRADIATIO,BURNSANDCOMBINEDRADIATION-BURNINJURYIN RATSYanYongtang(阎永堂);RanXinze(冉新泽)andWeiShuqing(...  相似文献   

19.
BENEFICIALEFFECTOFCHROMIUM一RICHYEASTONGLUCOSEMETABOLISMOFDIABETESYuXuemei(于雪梅)(Dept.ofMedicine,TaishanMedicalCollege)BENEFICI...  相似文献   

20.
用镉还原法测定血浆NO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血细胞介素-2(IL-2)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HSP急性期血浆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血浆IL-2及IFN-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患儿的PBMC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