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鼻咽癌放疗主要采用调强放疗或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进行治疗. 调强放疗技术对临床摆位的精度和重复性要求苛刻,摆位精度直接影响照射剂量和放疗效果. 早期鼻咽癌放疗常采用头颈肩大面罩进行体位固定,然而临床运用发现部分患者摆位误差仍然较大,因此有必要对此种固定方式进行改良. 本文利用CBCT研究鼻咽癌放疗常规头枕结合头颈肩大面罩、发泡剂泡沫垫结合头颈肩大面罩和泡沫塑形枕结合头颈肩大面罩3种体位固定方式的临床摆位误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放疗体位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是影响放疗疗效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胸部肿瘤因受到呼吸运动、皮肤牵拉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摆位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较差,尤其是上胸部野的放疗摆位,如不使用恰当的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较大,严重影响上胸部野放疗的效果。我院放疗科经过不断的临床探索,发现采用头颈肩网膜固定上胸部野放疗效果较好,现将临床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三维头颈放疗固定装置的研制及临床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少雄  温志祥  何晓华  林承光  黄劭敏  卢杰  崔念基 《癌症》2002,21(11):1265-1266
近年来由于放射治疗设备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可得到较高精度的放射治疗计划,因此对放疗摆位技术的精度也要求较高.目前国内不少单位仍沿用沙袋或简易头枕等方法进行头颈部体位固定,存在着较大的摆位和固定误差,急需改进.从1998年7月至2001年7月,我们研制出一种新型三维头颈放疗固定装置,并对其摆位的准确性和体位固定的可靠性进行临床验证,有望于提高头颈放疗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正向调强技术结合ABC系统对乳腺癌放疗的使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乳腺癌患者对治疗后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有学者提出采用正向调强放疗技术代替传统的切线野技术照射全乳,其目的在于得到更好的靶区剂量分布和降低心肺等重要器官的放射损伤.目前影响乳腺癌及其他胸部肿瘤摆位误差有诸多因素,其中呼吸运动而引起体位的移动是客观存在的,表现为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随着自由呼吸心脏部分体积会周期性的引入照射区.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肿瘤之一 ,放疗技术比较复杂 ,为使乳腺肿瘤得到足量照射 ,又要保护正常肺组织 ,切线野照射常采用独立准直器或半野挡块照射技术。我们采用低熔点铅挡块的半野照射技术 ,较好解决了此问题 ,现报告如下。1 方法1.1 模拟定位1.1.1 体位要求 患者躺卧在乳腺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在线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VCT)重建两组共45例调强放疗患者的三维图像,研究头颈部与前列腺肿瘤患者的治疗摆位在未经修正情况下的体位和靶区位置偏差,及其对照射剂量分布的影响,探索MVCT图像引导放疗的临床应用方法与意义。方法对实施切层调强放疗患者的计划分布分别以电离室和剂量胶片方法进行体模验证测量,在验证合格前提下用在线MVCT图像与模拟定位的CT图像进行三维融合比较,测量两组患者体位和靶区中心点的偏差,分析两组摆位的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以测量的体位和靶区位移偏差值模拟体位偏差条件,比较模拟条件下测量得到的体模剂量分布与计划剂量分布和正常摆位时的剂量分布差别。结果头颈部和前列腺肿瘤治疗摆位未经修正时靶区的三维位移偏差值分别为(-3.0±2.8)、(-5.4±2.3)、(2.1±2.4)mm和(3.2±2.5)(、-6.4±5.3)、(8.7±3.6)mm。上述位移偏差条件下体模测量的头颈和前列腺照射剂量分布与计划剂量分布的误差分别为8.2%和6.9%。结论在线HVCT能精确快速测量患者体位和靶区位置空间误差,为修正摆位提供准确依据。未经修正时靶区位移误差导致的剂量分布误差可能超出临床允许范围,调强放疗应以在线图像引导验证基础上进行才能保证剂量分布精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塑形垫结合热塑网膜体位固定方法在放疗过程中较单一热塑网膜或真空垫固定方法能否减少摆位误差。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湘雅常德医院接受放疗的头颈和胸腹肿瘤患者66例,其中头颈肿瘤患者27例、胸腹肿瘤患者39例。15例头颈肿瘤患者使用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A组),12例使用塑形垫结合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B组);19例胸腹肿瘤患者使用真空垫固定(A组),20例使用塑形垫结合热塑体膜固定(B组)。对所有患者实施锥形束CT扫描,统计配准后得到左右(left-right,LR)、头脚(superior-inferior,SI)和腹背(anterior-posterior,AP)方向及旋转角度摆位误差值,分析不同体位固定方式间的摆位误差大小。结果:对于头颈肿瘤患者,B组在LR、SI以及旋转角度误差分别为(0.06±0.06)cm、(0.08±0.07)cm、(0.12±0.17)°,小于A组的摆位误差(0.10±0.11)cm、(0.13±0.14)cm、(0.25±0.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胸腹部肿瘤患者,B组在LR和旋转角度误差分别为(0.10±0.08)cm、(0.09±0.18)°,小于A组摆位误差(0.14±0.12)cm、(0.22±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I和AP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颈肿瘤和胸腹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使用塑形垫结合热塑网膜的体位固定方式相比于其他单一体位固定方式而言,能够提升患者体位的重复性、稳定性,减少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多采用切线野照射技术。在乳腺癌的切线野放射治疗时,放疗技术员必须合理的摆放病人的体位,准确地给照射角度、对准照射距离及射野面积,才能使靶区的剂量准确和病人的正常器官和组织得到保护。文献所提出的乳腺癌切线野摆位技术,  相似文献   

9.
调强放疗在鼻咽癌的临床应用已越来越普遍,与传统放疗相比其对摆位精确度要求更高\[1-2\],因此需要准确的和重复性好的体位固定。本研究旨在探讨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中个体化头颈肩体位固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膜与头颈肩膜固定技术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对摆位精确性的影响。方法 2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头膜固定组和头颈肩膜固定组,每组10例,每例放疗摆位10次,并比较2组的摆位误差率。结果采用头颈肩膜固定的患者在100次的治疗摆位过程中,在Y方向(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率为7%,在Z方向(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率为6%,明显低于头膜固定组的20%和17%(P<0.05)。结论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采用头颈肩膜固定比采用头膜固定具有更好的摆位精确度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放射治疗摆位精度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鼻咽癌常规放疗摆位与面模固定等中心放疗摆位的精度。方法 :随机选择 80例采用普通头垫软枕摆位放疗的鼻咽癌耳前野放疗患者 ,与同期采用面模固定仿适形挡铅等中心摆位的鼻咽癌放疗患者 6 0例 ,分别对其放疗前和放疗后头颅体位移动变化进行测量、比较。结果 :头垫软枕摆位常规放疗者出现体位移动 ,患者不自主移动发生率为 15 % ,最大移动距离为± 7mm ,由于操作者目测位不准造成误差率为 30 % ,最大移动距离为±8mm ;面模固定仿适形挡船等中心摆位放疗者 ,体位移动发生率 <2 % ,移动距离 <2mm。结论 :鼻咽癌放疗计划实施中 ,面模固定摆位能获得较好的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鼻咽癌常规放疗摆位与面模固定等中心放疗摆位的精度。方法:随机选择80例采用普通头垫软枕摆位放疗的鼻咽癌耳前野放疗患者,与同期采用面模固定仿适形挡铅等中心摆位的鼻咽癌放疗患者60例,分别对其放疗前和放疗后头颅体位移动变化进行测量、比较。结果:头垫软枕摆位常规放疗者出现体位移动,患者不自主移动发生率为15%,最大移动距离为±7mm,由于操作者目测位不准造成误差率为30%,最大移动距离为±8mm;面模固定仿适形挡船等中心摆位放疗者,体位移动发生率<2%,移动距离<2mm。结论:鼻咽癌放疗计划实施中,面模固定摆位能获得较好的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3.
楔形垫枕的制作及临床应用江西省肿瘤医院(南昌市330029)丁生苟颈前切线野是放射治疗鼻咽癌、淋巴瘤以及颈部转移癌等常见肿瘤的照射野。颈前切线野放疗摆位的临床要求为:患者仰卧,头后仰过伸,使照射野上缘与灯光野上缘重台。但在实际的摆位过程中,往往很难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的头部固定技术应用及推广。材料与方法 50例鼻咽癌随机采用四种不同的头部固定技术,在钴60治疗机上做放射治疗,观察测量20天次。结果①塑料面罩固定技术:重复性好,体位不易变,操作简单方便、轻巧,但随患者消瘦会影响面罩和头部的吻合程度,常用于常规等中心治疗。②带尼龙带扣的泡沫塑料枕固定技术:重复性好,体位不易变,操作简单方便、轻巧,适用于常规等中心治疗和面颈联合野、低熔点技术等中心治疗。③带尼龙带扣的简易头颈固定器固定技术:操作简单方便、轻巧,重复性好,体位不易变,常用于常规等中心治疗,而对面颈联合野和低熔点技术使用不方便。④沙袋固定技术,摆位简单,但体位易变,常用于等距离照射。结论带尼龙带扣的泡沫塑料枕固定技术操作简单方便、轻巧,摆位精确度高,重复性好,应用范围广,值得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盆腔源皮距照射的宫颈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方法:选择首次放疗的宫颈癌患15例,仰卧体位,照射野两侧缘在股骨头内1/3附近,根据肿瘤的范围下缘在耻骨联合下缘,上缘在髂棘(腰椎4,5)水平。根据视野灯在盆腔皮肤上的投影用皮肤墨水勾画出方框,并在模拟机上采集照射野的定位图像,然后实施治疗。在治疗的1至5周,每周在模拟机进行重复摆位,对好病人照射野的方框后在模拟机下重复采集校野图像。将验证体位重复性的校野图像与初次计划时的定位图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30例患者的100次重复校野图像和初次定位图像相比对,得出同一解剖骨性标志点在x,z轴方向上的移值分别为(10.20±2.50)mm,(5.80±1.00)mm。结论:利用模拟定位多次重复摆位采集校野图像来研究宫颈癌治疗过程中的摆位不确定度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模拟机对宫颈癌放射治疗摆位不确定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盆腔源皮距照射的宫颈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方法:选择首次放疗的宫颈癌患15例,仰卧体位,照射野两侧缘在股骨头内1/3附近,根据肿瘤的范围下缘在耻骨联合下缘,上缘在髂棘(腰椎4,5)水平.根据视野灯在盆腔皮肤上的投影用皮肤墨水勾画出方框,并在模拟机上采集照射野的定位图像,然后实施治疗.在治疗的1至5周,每周在模拟机进行重复摆位,对好病人照射野的方框后在模拟机下重复采集校野图像.将验证体位重复性的校野图像与初次计划时的定位图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30例患者的100次重复校野图像和初次定位图像相比对,得出同一解剖骨性标志点在x,z轴方向上的移值分别为(10.20±2.50)mm,(5.80±1.00)mm.结论:利用模拟定位多次重复摆位采集校野图像来研究宫颈癌治疗过程中的摆位不确定度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肖贵珍 《肿瘤预防与治疗》2011,24(4):171-172,195
目的:探讨热塑体膜和热塑加强型头颈肩膜固定方式对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放疗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体膜和加强型头颈肩膜固定器分别对各20例颈上段食管癌患者进行体位固定,在同一台直线加速器上进行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前和放疗过程中每周照射等中心验证片,测量等中心与计划等中心的偏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上段食管癌患者用加强...  相似文献   

18.
放疗摆位重复性及固定体位的重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放疗医生设计了一个合理完善的放疗计划后,要使这个计划确实无误地执行,需要一整套规章制度来保证,这就是放疗质量控制和保证。其中放疗摆位是关键步骤之一。摆位是重复模拟机定位设计放疗计划时病人的体位,还要保证在照射途中此体位不移动。本文主要阐述摆位及使用固定照射体位装置的重要性,以引起放疗医生和技术员的重视。 1 不用固定体位装置摆位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量胸部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时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对两种体位固定技术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进行比较.方法:收集70例胸部肿瘤(食管癌、肺癌、纵隔转移淋巴结等)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翼形板+真空垫固定体位,对照组采用真空垫固定体位.在治疗过程中每个患者通过CBCT测量5次摆位误差.结果:与单纯使用真空垫固定体位组相比,使用翼形板+真空垫可明显减小Z轴(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2.3±1.6/3.0±3.4,P<0.05),但未减小X轴(左右方向,1.8±1.2/1.8±1.1,P>0.05)、Y轴(上下方向,2.3±1.6/2.4±1.7,P>0.05)的摆位误差.结论:采用翼形板+真空垫体位固定技术可减小胸部肿瘤放疗的摆位误差,提高了定摆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真空垫+体膜固定胸腹部肿瘤放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实施放疗的胸腹部肿瘤患者240例,其中A组60例患者采用单纯的真空垫固定体位,B组60例患者采用单纯的体膜固定体位(固定体膜的底板未改进),C组120例患者采用真空垫+体膜固定体位(固定体膜的底板已改进)。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采用真空垫+体膜固定患者的摆位误差小,采用单纯的真空垫或体膜固定患者的摆位误差大,3种固定方法在治疗摆位过程中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胸腹部肿瘤患者需要放疗时采用真空垫+体膜固定优于单纯的真空垫或体膜固定体位,摆位简单方便可行,体位固定舒适和重复性好,并且减少人为摆位误差,提高了治疗摆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