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自2001年5月-2004年1月,对37例退变性腰椎不稳同时合并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系统非手术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而行椎间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其中26例采用腰椎体间融合器(cage)椎间融合加TSRH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11例采用腰椎体间融合器椎间融合加TENOR-Ⅱ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及复位系统。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2.2个月。根据腰椎不稳与腰椎管狭窄专题研讨会纪要所采用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优26例,良10例,差1例,优良率达97%。根据下腰痛评分(JOA score)由术前平均6.9分提高到术后20.6分。随访期间椎体间固定融合节段稳定,融合良好,无椎间高度及复位丢失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检查相符合的退变性腰椎不稳通过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TLIF)的方法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患者30例,经6个月至2年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后路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动力性腰椎不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动力性腰椎不稳的诊断方法及后路内固定加椎间植骨或用椎间融合器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通过影像学检查和测量及临床表现作出诊断。采用“U”型钉、Tenor、Diapason等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固定,撑开椎间隙后进行椎管扩大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开孔取自体髂骨植骨或用椎间融合器Cage或Telamon。结果 35例经6~41个月随访,症状消失25例,明显减轻8例,优良率达94.2%,X线显示椎间融合率88.6%。结论 使用短节段钉棒系统固定失稳腰椎,使滑移复位或减轻,在有效减压和髓核摘除后,能达到椎间即刻稳定,增加了植骨床的稳定性有利于融合,并能维持间隙高度,增加椎管及椎间孔面积,恢复前中柱承重,融合率高。术前术中C臂机应用具有缩小手术范围、监控复位程度、减少损伤、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应用椎间植骨SRS复位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3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L4滑脱18例,L5滑脱12例,均为Ⅰ度滑脱,伴有神经症状,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采用滑脱部位盘环间隙减压,椎间植入三面皮质骨自体髂骨,SRS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滑脱均得到复位,植骨块全部愈合,椎体间高度得到恢复,神经症状完全消失。平均随访13个月,优27例,良1例,差2例,优良率93.3%。[结论]SRS椎弓根系统操作简便,复位可靠,能充分恢复椎体问高度,盘环间隙减压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减压充分彻底,椎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椎间孔外椎体间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采用腰椎椎间孔外椎体间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22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情况、椎体复位情况、手术前后腰痛VAS评分及椎间融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Nakai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90~150 min,术中出血量40~280 ml,住院时间8~16 d,患者均未输血。21例切口甲级愈合,1例糖尿病患者出现切口延迟愈合。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摄X线片复查显示滑脱均复位。2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18个月。术后8~12个月椎间均骨性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为1~4(2.5±1.1)分,与术前5~9(6.3±2.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Nakai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优1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21/22。结论腰椎椎间孔外椎体间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创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观察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9月~2002年2月,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19例,男5例,女14例,年龄47~68岁。病变节段L4~510例,乙3~43例,L5~S12例,L3~4、L4~54例。术后随访自行拟定下列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症状完全消失;良:症状明显改善;可:症状好转;差: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结果 术后17例获得4~18个月(平均8.1个月)随访,结果:优12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4.1%。术后6个月均获得植骨融合,有骨桥形成,无内植物松动断裂。结论 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具有复位固定优良、对椎管干扰小及易获得植骨融合等优点,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在腰椎不稳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经后外侧小切口单侧椎弓根固定加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治疗73例腰椎不稳患者。采用JOA评分、观测影像学改变及植骨融合率评价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6~38个月。JOA评分:术前为(10.24±3.68)分,术后3个月为(20.18±3.89)分、术后2年为(20.83±4.0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29例,良22例,中17例,差5例,优良率为69.9%。椎间隙高度:术前为(5.83±1.71)mm,术后3个月为(9.45±1.36)mm、术后2年为(8.96±1.28)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个月、2年的节段活动度、矢状滑移距离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融合率为87%。结论单侧椎弓根固定加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能够恢复脊柱的稳定性,重建腰椎生理前凸,并能改善腰椎生物力学环境及恢复椎间隙高度。年龄<60岁、病程<24个月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我科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椎间植骨关节突关节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7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植骨治疗腰椎不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在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腰椎不稳症患者通过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24个月,65例患者原有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优良率达90.80%。57例达到骨性融合标准,融合率达87.7%,8例融合欠佳,但原症状明显改善,无1例断钉退钉现象。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可使不稳节段达到即刻稳定,骨性融合率高,手术操作简单,临床疗效好,是治疗腰椎不稳症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0年2月-2003年8月我科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2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后路颗粒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颗粒骨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效果。方法48例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行腰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全椎板或半椎板减压,颗粒状骨植骨治疗。结果全部获随访时间6个月~4年,4~6个月后可见植骨灶骨融合征象,无复位丢失和螺钉断裂。患者腰痛、下肢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疗效及功能评定结果:优22例,良24例,可2例,优良率96%。结论脊柱后路颗粒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经彻底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和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彻底减压、经惟弓根内固定及椎体间融合治疗2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24.5个月,所有患者腰痛伴臀部或下肢疼痛消失,跛行改善,下肢感觉16例恢复,7例部分恢复;鞍区麻木伴大小便失禁的患者3例,鞍区麻木恢复2例,不恢复1例,大小便失禁术后1年3例均逐步恢复。结论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彻底减压是手术关键,行椎弓根内固定术,可以稳定脊柱,同时作椎体间植骨融合,保证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ETRX内窥镜辅助X-Tube下腰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腰椎间盘突出和(或)腰椎滑脱患者应用METRX内窥镜手术系统辅助下行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1例出现疼痛、麻木症状加重,1例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给予对症处理均治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27个月。ODI评分:术前为(49±17)分,术后3个月为(38±19)分,末次随访为(15±13)分;VAS评分:术前为(7.2±1.0)分,术后3个月为(5.1±1.1)分,末次随访为(1.5±1.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优6例,良4例,可1例。结论内窥镜辅助X-Tube下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VAS、JOA和SRS - 22评分评价退变性腰椎侧凸后路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7月~ 2007年1月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的32例Cobb角均<25°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访时均行VAS、JOA评分描述患者症状并分析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术后随访时对患者行SRS - 22国际标准量表评分主观评价患者情况,采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32例患者术前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在术后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术前与术后JOA和VAS评分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SRS-22评分结果尚可接受.[结论]在充分减压的前提下,后路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对轻度退变性腰椎侧凸可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VAS、JOA和SRS - 22评分作为脊柱外科普遍采用的痛觉评分标准,用于评价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主观症状,可操作性强,易于被患者接受,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19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手术前后进行JOA、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影像学测量比较手术前后的Cobb角、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23(15.7±2.2)个月。JOA评分:术前为12.2分±1.7分,术后3个月为22.7分±3.1分,末次随访为24.0分±2.8分。VAS评分:术前为8.4分±0.5分,术后3个月为1.9分±0.8分,末次随访为1.8分±0.6分。Cobb角:术前为23.9°±4.2°,术后3个月为3.1°±1.4°,末次随访为3.3°±1.1°。LL:术前为31.6°±5.9°,术后3个月为42.5°±6.6°,末次随访为44.3°±6.0°。PT:术前为21.5°±7.3°,术后3个月为18.9°±9.4°,末次随访为18.5°±7.8°。以上各项指标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可充分减压,缓解症状,重建腰椎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序列并维持脊柱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USS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对78例退行性腰椎不稳症患者采用USS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JOA下腰痛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期进行评分;摄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并统计术后内固定失败(钉棒松动、折断)的发生率。结果 6例术后出现顽固轻微手术区胀痛。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13~36个月。术后3个月患者腰背痛明显缓解,术后半年基本可以恢复正常日常生活。随访期内无钉棒松动、折断发生。术后6~8个月骨性融合。术后1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低,JOA下腰痛评分较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USS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后路减压自体碎骨椎间打压植骨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手术适应证.方法 采用后路减压自体碎骨椎间打压植骨固定手术方式治疗9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患者均经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且治疗无效.应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评分标准和影像学指标变化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74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15个月(12~24个月).术前椎间隙高度(4.5 ±2.8) mm,术后(12.3 ±2.5)mm(P<0.05).术前腰椎前凸角(-31±11).,术后(-47±7).(P<0.05).术前JOA评分为(14.5±3.92)分,术后(24 ±2.65)分(P<0.05),JOA评分改善率为65%~100%,平均76%.结论 只要适应证得当,后路减压自体碎骨椎间打压植骨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能够恢复椎间隙高度和改善腰椎生理前凸,不需另外取骨,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椎体融合器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后路椎体融合器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RF-2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撑开椎间隙后行椎管扩大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开孔,椎体融合器(TFC)固定。结果 63例经5—38个月随访,症状消失40例,明显减轻17例,优良率90%。X线片显示椎间融合率86%。结论 使用TFC内固定治疗节段性腰椎间失稳症,能彻底摘除椎间盘组织,增加及维持椎间隙高度,增加椎管及椎间孔面积;恢复前中柱负重并可达到椎间即刻稳定,融合率高,且具有缩小手术范围、减少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和节约治疗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不同椎间融合方法治疗严重腰椎滑脱的疗效差异。方法对严重腰椎滑脱患者64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根据椎间融合方法的不同分为Cage融合组(32例)和椎间植骨组(32例)。比较术后两组的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Tailard滑脱率、腰椎前凸角和滑脱椎椎间高度指数等差异。结果64例均获随访,时间6~36(21.5±2.1)个月,患者均获解剖复位。Cage融合组JOA评分优良率和植骨融合率优于椎间植骨组(优良率90.6%、68.8%;融合率:84.4%、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ilard滑脱率、腰椎前凸角和滑脱椎椎间高度指数等指标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结合Cage植骨治疗严重腰椎滑脱的早期临床疗效优于椎间植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