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临床治疗效果的因素及预后。方法:对5年内收治50例(54耳)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病年龄越小、发病时间越短、听力损失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P<0.05)。听阈曲线形态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结论:影响突发性聋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发病年龄有下降的趋势。基本治疗原则是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改善内耳微循环、促进细胞代谢和神经营养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对类固醇等药物综合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对照组采用银杏达莫、辅酶A、肌苷、维生素B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77.78%)高于对照组(46.66%)。结论: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突发耳聋临床上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是耳科的常见病,在治疗上以挽救听力为主。目前临床上对突发性聋尚未有确切的、特效的治疗方法。我科自1999年起在临床上应用高压氧综合治疗突发性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突发性耳聋是指不明原因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于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听力损失达到高峰,可伴有耳鸣和眩晕。而沙耳闷为首发症状者少见,且临床易误诊,给早期合理治疗及预后带来一定影响。现将我科2002年1月-2007年10月诊治的25例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9.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对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将 77例 (1 0 1耳 )突发性聋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银杏达莫组即实验组 39例 (5 2耳 )和对照组 38例 (4 9耳 )。实验组用含银杏叶提取物和双嘧达莫 (Dipyridamole)的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 ;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 ;另外两组同时加用地塞米松、丹参、ATP、肌苷、吸氧和B族维生素等 ,如有明确感冒受凉史则加用抗病毒药及干扰素。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 4d开始每 3d用纯音电测听测试患者听力。结果 经治疗后 ,实验组 39例 (5 2耳 )中痊愈 1 7例 (2 5耳 ) ,显效 1 5例 (1 7耳 ) ,有效 5例 (7耳 ) ,无效 2例 (3耳 ) ,治愈率为 4 8.1 0 % ,有效率为 92 .30 % ;对照组 38例 (4 9耳 )中痊愈 7例 (9耳 ) ,显效 9例 (1 1耳 ) ,有效 1 5例 (1 9耳 ) ,无效 7例 (1 0耳 ) ,治愈率为 1 8.4 3% ,有效率为 6 1 .30 %。两组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银杏达莫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肯定 ,按该组剂量未发现有明显副作用 ;对于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聋的详细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突发性聋)为耳科常见急症之一,目前病因学说较多,公认的为内耳循环障碍和病毒感染。但由于病因尚不明确,因此治疗方法多样,且多具盲目性,无法评价其疗效。因此,探讨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在指导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年龄、性别、伴发症状、合并2型糖尿病、听力学表现、治疗方法等因素对突发性聋的预后影响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 SD简称突聋)是指不明原因而突然发生的一种感音神经性耳聋。其发病特点是发病急剧,通常为数小时至几天,可伴耳鸣、眩晕,听力损失在60dBHL以上。突聋病因不清,目前认为与病毒感染、血液循环障碍有关。我科对2003年收治的33例(33耳)突聋患者进行脑干诱发电位测试,探讨脑干诱发电位测试在突聋中的应用,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胞磷胆碱钠联合丹参滴注液与单纯应用丹参滴注液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交发性聋(S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6例)应用胞磷胆碱钠和丹参滴注波联合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单纯丹参滴注液治疗。两组均给予高压氧和传统的ATP、辅酶A等能量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每3天进行一次纯音听力测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9%(34/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8%(24/43)。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胞磷胆碱钠和丹参滴注液联合用药治疗SD疗效肯定,明显优于传统疗法。此方法安全有效、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曹剑 《重庆医学》2006,35(14):1310-1311
目的观察步复迈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方法步复迈加常规治疗作为治疗组(A组),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B组)。每组20例,对照观察其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91.30%)明显高于B组(63.6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复迈用于治疗突发性聋可以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4.
【】 目的 探讨经常规治疗无效特发性突聋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病史在15天以上1月以内,常规治疗无效的特发性突聋患者34例,采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听力变化,并且与常规治疗无效又不愿接受鼓室注射而继续常规治疗的患者24例进行对比。结果 2年内共纳入了34患者(中途退出2例,完成最终随访和观察的58例)。发现34例接受鼓室注射的患者,其听力改善有效率达到50%,气导纯音听阈均值为(48.13 ± 20.52)dB;24例不愿接受注射患者,有效率10%,气导纯音听阈均值为(63.40±18.21)dBHL 。结论 鼓室内应用激素能改善常规治疗无效特发性突聋患者的听力。  相似文献   

15.
对122例突发性聋患者听力学检查结果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治疗有效耳听阈固定时间平均为21.84d。耳聋程度重者预事差,听力图为下坡型和全聋型者预事差。怕反射阈值对判断预后无明显意义,而能否测出声反射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业军  刘建设 《当代医学》2021,27(30):101-103
目的 分析全聋型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76例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眩晕分为眩晕组(n=82)和非眩晕组(n=94),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分析全聋型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患耳数、诱因、耳鸣、耳闷胀感、伴随基础疾病、家族遗传及中耳CT、1.5MRI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情绪心理、前庭功能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0 d后,眩晕组眩晕恢复正常62例,其中46例听力明显提高,仍伴眩晕22例,其中9例听力明显提高,眩晕恢复正常组听力明显提高占比高于眩晕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眩晕与全聋性突发性聋密切相关,改善眩晕可明显提高患者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听力损失对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46例(167耳)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AS统计软件对纯音听阈情况与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听力损失曲线为全聋型,纯音高频听阈(4 000 Hz及8 000 Hz)损失较重,高频听阈(4 000 Hz+8 000 Hz)大于低频(250 Hz+500 Hz)听阈的患者预后不佳;多因素分析显示,8 000 Hz的听阈水平与预后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4 000 Hz听阈及听力损失类型。结论:从单、多因素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对突聋应采用多因素逐步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以使预后和疗效评估更具准确性和客观性;高频听力损失程度是突发性聋预后的一个可靠评估因素。  相似文献   

18.
突发性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发性聋是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血液循环障碍可能是其病因之一[2],为此对临床上诊断为突发性聋的病例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检测,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收集1988年11月~2001年1月本院确诊和治疗的突发性聋病人38例,年龄10~73岁,平均46岁,其中女16例,男22例。对照组健康人88例,其中男44例,女44例,年龄20~60岁,平均40岁。1.2 方法:清晨空腹采血4ml,用肝素抗凝血;不加抗凝剂干管血2ml。抗凝血用上海医科大学提供LIANG…  相似文献   

19.
20.
突发性聋59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聋是原因不明的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聋 [1 ] ,其治疗方法较多 ,但疗效相差不大 [2 ] 。我们对 1987~ 2 0 0 1年以突发性聋入院的 5 9例 (72耳 )患者进行常规血管扩张药物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9例 (72耳 ) ,单耳突聋 46例 ,双耳突聋 13例 ;男 40例 ,女 19例 ;年龄 9~ 70岁 ;发病距就诊时间最短 4h,最长 5年 ;治疗时间近 1周的 8例 ,近 2周的 19例 ,近 3周的 13例 ,近 4周的 14例 ,2个月左右的 5例。 72耳电测听均为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1.2 治疗方法 静滴、肌注及口服血管扩张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