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双气囊小肠镜鉴别诊断克罗恩病与小肠结核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在克罗恩病与小肠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怀疑小肠克罗恩病、小肠结核的患者进行小肠镜检查. 内镜诊断与病理和临床随访相结合, 评价双气囊小肠镜在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在38例患者中, 经病理和临床随访确诊克罗恩病18例, 小肠结核20例. 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诊断为小肠克罗恩病14例, 检出率36.8%(14/38), 符合率77.8%(14/18);小肠结核为18例检出率47.4%(18/38), 符合率90.0%(18/20).结论:双气囊小肠镜是小肠克罗恩病与小肠结核鉴别诊断较为理想的方法, 并能对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结核(ITB)、克罗恩病(CD)和原发性肠淋巴瘤(PIL)的临床特点,以期发现对肠结核有鉴别意义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0年10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中南医院30例肠结核、38例克罗恩病、15例原发性肠淋巴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肠结核患者来自农村、首发腹痛、结核中毒症状、伴肠外结核、白蛋白下降、PPD强阳性、仅右半结肠受累及横行溃疡较克罗恩病多见;克罗恩病患者来自城市,首发大便改变、病程长且反复、肠壁增厚、直肠受累、节段性分布、纵形溃疡较肠结核多见。肠结核患者30岁以下者、纳差、乏力、溃疡形成较原发性肠淋巴瘤多见;原发性肠淋巴患者瘤肿块、肠穿孔、急诊手术、肠壁增厚、小肠受累、单节段受累较肠结核多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结核与克罗恩病、原发性肠淋巴瘤各自有一定的特异性。获取详尽信息综合分析及诊断性治疗仍为肠结核鉴别诊断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肠结核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26例肠结核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提高对肠结核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调查了肠结核病患者26例,分析结核病既往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药物及手术治疗情况。结果26.92%肠结核继发于肺结核;65.38%肠结核合并有肠外结核。除肺结核外尚有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淋巴结结核、皮肤结核、肝结核等。合并小肠憩室2例。26例中,24例经腹部手术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肠结核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部分患者全身情况较好,无结核中毒症状,无伴发肠外结核病,易误诊、误治。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肠结核病的判断力,重视对肺内、外结核病的检查,在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中不能忽视肠结核。结肠镜检查加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结核杆菌检查是确诊肠结核的较好方法,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及钡灌肠检查、PPD试验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内镜及病理学检查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 评价内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复习经手术证实的克罗恩病和肠结核各30例资料,对其临床、内镜表现、手术记录等进行分析,并重新审读病理切片。结果 内镜诊断克罗恩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0.0%、25.6%和49.3%,而在肠结核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6.7%、46.2%和63.8%。克罗恩病的病理学特征有非干酪样肉芽肿、粘膜下层增宽、裂隙样溃疡和淋巴细胞聚集;肠结核的病理特征有肠壁或肠淋巴结干酪样坏死、粘膜下层变窄或闭缩。结论 尽管找到了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临床、内镜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但手术标本的组织病理学在鉴别诊断中仍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诸多肠道炎症性病变中,肠结核和克罗恩病是两大重要的疾病。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临床、影像学、内镜和病理学表现均十分相似。虽然肺结核的存在有利于肠结核的诊断,但肠结核误诊为克罗恩病的概率仍很高。有文献报道肠结核误诊率高达20~50%[1-2]。为提高肠结核的诊断,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6例曾被误诊为克罗恩病的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肠结核和克罗恩病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芳宾  高翔 《胃肠病学》2008,13(9):568-570
肠结核(IT)和克罗恩病(CD)的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难题。临床研究显示内镜检查和手术标本组织病理学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而临床特征、放射影像学、结核杆菌抗酸染色、结核杆菌培养、结核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以及血清标志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抗酿酒酵母抗体)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7.
肠结核(ITB)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特异性肠道感染.近年来,结核病的流行在世界范围呈上升趋势[1-3],我国作为结核病的高发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在消化专业的临床就诊中,肠结核并不少见.由于其在临床、内镜、病理、影像等多方面与克罗恩病(CD)相似,而且缺乏特异性的鉴别指标,误诊率很高.至今,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鉴别诊断依然是我们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4].我们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肠结核和克罗恩病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8.
肠结核55例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结核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肠结核发病率也随之上升[1].由于肠结核症状、体征非特异,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也难发现特异性改变,临床表现与克罗恩病、肠道淋巴瘤十分相似,增大了诊断难度,易误诊.本文对55例肠结核患者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近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汇总分析我国近五年临床肠结核误诊为克罗恩病的主要原因,结合国内外相关的临床诊断新进展,探讨预防肠结核误诊的临床对策.方法 利用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CNKI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发表的有关肠结核误诊为克罗恩病的文献进行检索、复习及汇总统计分析.结果 收集回顾性文献7篇,包含病例数416例,肠结核误诊率为41.42%(95% CI 44.84%~35.44%),最易误诊的前三位疾病依次为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和结肠癌,分别占肠结核误诊疾病构成比的24.24%、19.1%和11.6%.收集病案汇总性文献7篇,包含肠结核误诊为克罗恩病的病例数36例,其中2例仅依靠电子肠镜下的肉眼观察未等待病理检查结果既盲目诊断,1例治疗后未随诊复查及活检取材困难,8例与未详细询问病史和严格体格检查有关,25例在完善电子肠镜、病理组织学检查、抗酸染色、胸片和PPD等各项检查后仍出现诊断失误,后由于治疗效果欠佳,通过行手术治疗、术中病理组织学检查、多次复查肠镜及组织病理检查和抗酸染色、肺部CT及试验性抗痨治疗后才明确诊断.结论 现我国临床上肠结核易误诊为克罗恩病的主要原因是临床医生严格执行诊治规程的意识不足和对于不典型病案,临床常用诊断手段的鉴别能力有限.需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严格执行诊疗规程的意识.组合运用非侵入性标志物或可提高肠结核和克罗恩病鉴别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0.
大肠结核20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大肠结核临床表现的复杂性,误诊原因和诊断策略,方法:对20例术前被误诊的大肠结核的临床资料,诊断难点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痛、腹块和大便习惯改变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大肠结核易误诊为大肠肿瘤、克罗恩病和阑尾周围脓肿,17例剖腹手术者术中仍有10例(58.8%)被误诊为肿瘤和克罗恩病,即使术后在病理学报告前仍有多数不能确诊。3例其他方法诊断。全消化道造影,结肠镜及细针抽吸细胞学(FNAC)和腹腔镜等检查将能提高其诊断率,剖腹探查检是最后采用的诊断方法,但确诊主要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结论:大肠结核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加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全面认识是提高诊断水平的重要环节。只要诊断明确,治疗上并不困难;若能术前确认,则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手术,对于大肠结核,不论病灶切除与否,6个月的抗痨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65例肠结核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结核的诊断及治疗,以减少肠结核的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65例肠结核患者的肠镜及临床资料。结果肠结核以腹痛、大便形状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乏力、低热、消瘦、血便,易误诊为肠肿瘤、克罗恩病等。结论结肠镜检查结合病变组织活检加结核分枝杆菌特殊染色是诊断肠结核最有效的方法,结合胸片、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可提高诊断率。大多数患者药物治疗可治愈,少数患者因严重并发症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肠结核与克罗恩病临床症状、内镜、病理表现的差异及肠黏膜组织结核分枝杆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 for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TB-PCR)对二者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1月-2006年2月于我院确诊的42例肠结核和60例克罗恩病病例,记录患者的临床、内镜、病理表现特点及肠黏膜TB-PCR检测结果。结果克罗恩病患者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者占56.9%(33/58),较肠结核(16.1%,5/31)多见(P〈0.001);29.3%克罗恩病患者有肠外表现(口腔溃疡、皮疹、关节痛、肛周病变),而肠结核患者未见;内镜下克罗恩病表现为纵行/裂隙样溃疡(44.9%,22/49)、卵石征(28.6%,14/49)、节段性病变(51.0%,25/49)多于肠结核(7.7%、3.9%、0)(P值分别为0.001、0.011、0.000);克罗恩病患者肠黏膜组织病理表现为淋巴细胞聚集占34%(18/53),小血管炎占26.4%(14/53),明显较肠结核多见(0%、3.8%)(P值分别为0.001、0.016)。82.4%(14/17)的肠结核患者试验性抗结核1-2周症状改善,而5例克罗恩病患者试验性抗结核治疗4-8周均无效。肠黏膜组织TB-PCR检测阳性率肠结核组为11.5%(3/26);与CD组(14.3%,3/21)比较无显著差异(P〉0.5)。结论肠结核与克罗恩病鉴别需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影像学表现综合判断;肠黏膜TB-PCR对肠结核与CD鉴别诊断的意义有限;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及内镜随访仍是鉴别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诸多肠道炎症性病变中,肠结核和克罗恩病是两大重要的疾病。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临床、影像学、内镜和病理学表现均十分相似。虽然肺结核的存在有利于肠结核的诊断,但肠结核误诊为克罗恩病的概率仍很高。有文献报道肠结核误诊率高达20~50%[1-2]。为提高肠结核的诊断,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6例曾被误诊为克罗恩病的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误诊的16例肠结核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6~50岁,平均(23.6+12.5)岁,其中,6~18岁3例,19~35岁9例,36~50岁4例,19~35岁组占56.3%。病史2个月至4年。合并肺结核5例(31.2%),结核性腹膜炎3例(18.8%),腹腔淋巴结结核2例(12.5%),单纯肠结核6例(37.5%)。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10例,完全性肠梗阻1例,肠出血2例(1例消化道大出血)。所有病例在外院行结肠镜检查及肠黏膜活检,均诊断为克罗恩病,并给予强的松、柳氮磺胺吡啶或美沙拉嗪(爱迪沙)治疗1~6个月。二、主要临床表现16例患者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发热、消瘦、盗汗为主,其次为腹胀、呕吐,便秘。生育期妇女闭经及...  相似文献   

14.
克罗恩病诊断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世界卫生组织(WHO)及中国克罗恩病诊断治疗共识意见为标准,调查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克罗恩病的诊断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式,分析1998年至2007年就诊的268例克罗恩病患者.根据WHO的克罗恩病诊断标准及我国2007年制定的克罗恩病共识意见.重新评价这些克罗恩病患者临床、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情况;并分析临床医师对克罗恩病诊断能力是否有所提高.结果 符合我国拟诊标准的有236例,符合WHO疑诊标准的有20例.完全符合两种诊断规范的分别只有5例和10例.近年来内镜诊断水平较前有所提高.确诊必需的病理诊断能力较低,与最近几年相比.2004年之前的病理确诊率更高.结论 克罗恩病典型病变的病理学诊断率偏低.临床诊断克罗恩病的水平距离诊断共识意见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5.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与肠道结核、淋巴瘤等均以肠道溃疡为特征,诊断往往依赖病理诊断金标准。但在临床上由于病理活检取材的局限,常不能提供疾病确诊的病理学依据,因而相互间的鉴别诊断较困难,常为临床上的治疗带来困惑。本文根据作者长期的内镜活检和超声内镜检查经验,介绍如何通过黏膜活检和超声内镜提供IBD的诊断线索,为临床医生确诊该类疾病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内镜及活检病理对回盲部溃疡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内镜及活检病理对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经内镜检查发现回盲部溃疡,结合临床表现和活检病理对证实的回盲部溃疡改变如肠结核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恶性淋巴瘤、大肠癌(溃疡型)进行鉴别诊断。结果内镜检查对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较易诊断;对肠结核病、克罗恩病、恶性淋巴瘤诊断率不高。内镜组织活检病理形态学研究表明:异型淋巴细胞、异型上皮、类上皮结节合并干酪样坏死分别相对于恶性淋巴瘤、溃疡型大肠癌和肠结核病均有确诊意义(P〈0.05);单纯类上皮结节(即结节样肉芽肿)见于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病,若未发现肠结核干酪样坏死,两者不易鉴别;隐窝脓肿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但该病理特征诊断意义不强,可见于多种病变。结论回盲部病变以溃疡型病变最为多见。内镜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回首部溃疡病变的诊断是安全有效的,综合分析其结果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结核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克罗恩病(CD)与肠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集2010年5月至2010年10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26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标本,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根据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步骤进行T-spot.TB.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内镜、病理检查、其他实验室检查及对经验性抗结核治疗的反应作出CD及肠结核的临床诊断.分析T-spot.TB诊断CD和肠结核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 确诊CD患者15例[11.9%(15/126)],肠结核患者14例[11.1%(14/126)],肠外结核患者40例[31.7%(40/126)].CD、肠结核、肠外结核、其他疾病患者T-spot.TB阳性率分别为1/15、12/14、70%(28/40)、0%(0/57),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CD与肠结核者的T-spot.TB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58,P=0.00).T-spot.TB检测C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14/15)和87.5%(14/16),检测肠结核时则分别为85.7%(12/14)和93.3%(14/15),CD的阴性预测值[87.5%(14/16)]高于肠结核的阴性预测值[12.5%(2/16)].结论 T-spot.TB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CD与肠结核.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对粪便标本进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GeneXpert MTB/RIF)检测诊断肠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538例临床疑似肠结核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荧光涂片显微镜镜检、BACTEC MGIT 960液体快速培养、GeneXpert MTB/RIF检测,同时行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肠镜及肠黏膜组织病理检查,分析粪便标本通过GeneXpert MTB/RIF方法诊断肠结核的效能。结果:538例疑似肠结核患者经临床诊断标准诊断,其中189例诊断为肠结核,349例诊断为非肠结核(包括溃疡型结肠炎、肠道感染、消化道溃疡、恶性肿瘤、克罗恩病等)。以临床诊断结果为标准,粪便标本GeneXpert MTB/RIF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2%(95%CI:70.5%~82.9%)和51.0%(95%CI:45.6%~56.3%),粪便荧光涂片显微镜镜检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23.3%(95%CI:17.6%~30.1%)和92.8%(95%CI:89.5%~95.2%);粪便BACTEC MGIT ...  相似文献   

19.
肠结核与克罗恩病在临床表现、内镜下所见及病理学改变等方面可极为相似,因此,两者的鉴别诊断十分困难,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1]。最近,我们收治了2例误诊为克罗恩病的肠结核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种小肠克罗恩病的胶囊内镜诊断标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3年3月至2008年10月因临床可疑小肠克罗恩病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根据DeBona等小肠克罗恩病胶囊内镜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分组,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1~5年,评价该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最终共50例患者纳入研究,分为3组。A组25例患者确诊为小肠克罗恩病,有3例接受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克罗恩病,其余药物治疗均好转;B组15例临床拟诊小肠克罗恩病,均按克罗恩病进行试验性治疗,2例疗效欠佳,行手术治疗,证实是小肠憩室,另外13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C组诊断为非特异性小肠炎,给予甲硝唑及培菲康治疗至少3个月以上。以上3组患者均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该种小肠克罗恩病胶囊内镜诊断标准使早期诊断小肠克罗恩病成为可能,并可指导临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