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辛开苦降法在痞证治疗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萍 《光明中医》2010,25(1):50-51
目的探讨辛开苦降法在痞证治疗中应用。方法选自2005年3月~2009年3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痞证患者4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2例,对照组230例;治疗组采用辛开苦降法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对照组采用吗丁啉、硫糖铝、奥美拉唑、果胶铋等应用。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半夏泻心汤是应用辛开苦降治法,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调和脾胃的主要方剂,是临床治疗痞证的基本方。  相似文献   

2.
叶芙蓉 《河南中医》2001,21(3):48-49
妊娠早期呕吐 ,中医称为恶阻。笔者运用辛开苦降法 ,方取半夏泻心汤加减辨证治疗 86例妊娠恶阻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86例均为 1996~ 1999年门诊病例 ,年龄均在 2 4~ 37岁 ,经过小便化验或B超提示为妊娠。病程 0 5~ 3月不等 ,出现呕吐剧烈或食入即吐 ,吐出物痰涎或清水或含胆汁或血液。2 治疗方法中医认为妊娠冲气上逆 ,胃失和降故呕恶 ,治法选辛开苦降法 ,选方《伤寒论》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 10 g ,党参 10g ,黄芩 6 g ,黄连 3g ,干姜 3g ,炙甘草 3g ,红枣 5枚。心烦加豆豉 10g ,炒栀子 6 g ,竹茹 6 g。痰热…  相似文献   

3.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痞证44例一得谢辅弼重庆市中医院(630011)主题词痞满/中医药疗法半夏泻心汤/治疗应用温清并用1991~1993年间,笔者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44例痞证,兹述治疗情况及体会于下。1一般资料44例痞证中,男16例,女28例,年龄在...  相似文献   

4.
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方  钟兴美 《新中医》2007,39(6):61-61
目的:观察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患者以半夏泻心汤为基本方加减化裁治疗。结果:临床痊愈12例,显效19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7,(7):901-902
目的:探讨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口服,每日1剂,分2次服,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3次/d,2片(1.0g)/次。4周后评估患者在临床症状及胃镜下胃黏膜形态改变积分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3%)明显高于对照组(8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结束后,观察组的胃镜黏膜炎症积分(3.46±1.23)明显低于对照组(5.84±1.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辛开苦降法治疗胃脘痛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开苦降法治疗胃脘痛48例济宁市中医院(272100)渠凌,刘培允关键词辛开苦降法,胃脘痛,半夏泻心汤1一般资料48例中,门诊22例,住院26例,服药前均做钡餐透视或胃镜检查,提示:胃炎及十二指肠炎41例,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例,其中合并胃下垂...  相似文献   

7.
1、辛开苦降理论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内经》对于脏腑功能失调、胃肠寒热错杂的病证有明确的论述。张仲景根据《内经》理论,开创了辛开苦降法的先河,将寒热苦辛之品共用于湿热、寒邪阻于中焦的病证,其病机特点多为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病位多以脾胃为主。涉及方剂有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附子泻心汤、黄连汤、小陷胸汤、栀子干姜汤、  相似文献   

8.
孙薇  黎婉荣 《陕西中医》2012,(9):1141-1142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胃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黄连、干姜、党参等)常规中药治疗加中药(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厚朴等)穴位贴敷神阙、中脘、关元、天枢等穴治疗本病72例。结果:总有效率97%。结论:本方法治疗本病有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论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总结中医辛开苦降理论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过程中的运用及"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的体会和理解。以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三方,其均有辛热之干姜和苦寒之芩连。仲景用干姜温中补脾阳,以芩连清胃热。半夏泻心汤类的寒热错杂证是脾寒和胃热两个方面的错杂。脾寒则清阳不升而腹泻下利,胃热不降则呕,脾胃升降之机痞塞于中,心下痞乃成。而见呕、利、痞之证。根据其症状的不同,三方可以变化使用。溃疡性结肠炎病程缠绵,虚实夹杂,攻则伤正气,补则益邪,故必须用"和"剂以治之;本病或虚或实,"湿"的存在往往贯彻始终,或为寒湿,或为湿热。所以,祛湿亦为治疗大法。但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坚决反对治"湿",用"淡渗之剂治之",是因为"病虽即已,是降之又降,是复益其阴而重竭其阳气矣","故必用升阳风药即差"(调理脾胃经验)。在临床实践中,接受《脾胃论》的指导,也收到较好的效果;"瘀血"是病理产物,亦是使病程缠绵的致病物质。治疗上必须阻断产生"瘀血"的原因,清除"瘀血",使病情转入良性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杨洋  魏玮  史海霞 《中医杂志》2016,(5):446-447,450
辛开苦降法是指辛味药与苦味药并用,以达到恢复脾胃升降、寒热平调的作用,是治疗脾胃升降失常而致寒热错杂病证的治疗法则,广泛用于多种脾胃系统疾病的治疗。从辛开苦降法的学术源流、治疗脾胃病的立法依据及临床应用等方面阐明辛开苦降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曾江涛  吴红苗  胡珂 《新中医》2010,(11):21-22
目的:探讨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胃排空及胃肠激素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对照组应用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胃排空愈显率,血清胃泌素。结果:2组临床疗效、胃排空疗效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在嘈杂反酸、遇冷加重、口干口苦、大便稀溏等方面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胃排空,同时可升高血清胃泌素浓度,促进胃肠道的蠕动。  相似文献   

12.
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景良  李婷 《陕西中医》2004,25(1):21-21
目的 :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方法 :治照组 ( 30例 )给予半夏泻心汤治疗 ,对照组 ( 2 0例 )给予西沙比利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1 0 0 % ,对照组总有效率 40 %。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差异 ( P<0 .0 0 1 )。提示 :本方具有寒温并用 ,攻补兼施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辛开苦降法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守恒 《河南中医》1994,14(4):231-232
汉·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宗《内经》升降相因说,首创辛开苦降法,所制泻心,陷胸诸方,是临床常用的治法和方剂,后世医家受其启迪,多所发挥,如金元·朱丹溪的左金丸,清·王孟英的连朴饮,以及《韩氏医通》的交泰丸等。笔者幼从陈道权老师习医,先生对此法推崇备至,尝谓:上逆之气非降不和,胸脘痞结非温不通,辛开苦降乃斡旋中州的不二法门。笔者临证运用此法,每多效验。兹略举数端,就正于同道。 1 痢疾(细菌性痢疾)  相似文献   

14.
栾奕博  张伟  董彦君 《新中医》2019,51(10):31-36
辛开苦降法属中医八法之和法消法,指以脾胃升降理论和中药药性药味学说为基础,将辛味与苦味药物同组一方的中医治疗法则。中医治法与中医基础理论、临证实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辛开苦降法立法源于理,理法方药相结合,起到调和寒热、调畅气机和调理虚实的作用。笔者从历史渊源、立法之理、配伍特点、临床运用和现代应用等方面讨论辛开苦降法,进一步为医者了解并在临床上运用此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浅析辛开苦降法治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勤  刘少晶 《河南中医》2008,28(11):15-17
着重分析脾胃升降功能失司而致痞证的发生及痞证的临床分型,阐明应用辛开苦降法治疗的机制.辛开苦降法,不仅苦辛并用调和其升降,而且寒热同用和其阴阳,补泻兼施以调其虚实,苦辛之品各走其道,各奏其功,恰好针对痞证的病理机制而治,也正是本法治疗痞证的绝妙之处.  相似文献   

16.
唐虹 《中医研究》2010,23(5):59-60
辛开苦降法是在中药理论指导下,运用辛温、苦寒两类药物组方,以调理脏腑气机,尤其是斡旋脾胃气机,治疗寒热错杂、虚实并见之证的一种治法,属中医八法中消法、和法范畴。该法理论源于《内经》,立方用药首创于《伤寒论》。本文就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简略述之。  相似文献   

17.
孙世功 《河南中医》2004,24(11):75-75
“辛开苦降”就是用辛苦的药味组方,用以治病。辛味能散能行,具行气活血之功;苦味能泄能坚,有燥湿和中之效。二者合用,一辛一苦,一开一降,相反相成,共奏和胃消痞之功,临证只要辨证准确,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8.
孙公武 《中医研究》2011,24(5):47-49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系指不能以器质性疾病解释而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和食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恶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高,在  相似文献   

19.
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1998年9月~2001年6月,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5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85例中,男46例,女39例;年龄19~71岁,平均42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3.85年。 表现为慢性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中上腹疼痛或不适感,伴有饱胀、嗳气,餐后加重,或恶心、呕吐,或早饱、厌食等消化……  相似文献   

20.
王道成 《吉林中医药》2010,30(3):209-210
辛开苦降法属中医八法中和法,是将辛热与苦寒两种药性截然相反的药物配伍,起到平调寒热,燮理气机,调畅气机的作用。其功温脾清胃,燥湿各宜;辛开苦降,清浊攸分。代表方为半夏泻心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