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静  鲁玉辉 《西部医学》2020,51(2):51-53
笔者以叶天士络病理论为指导,通过研究《临证指南医案》中胁痛案,探讨胁痛络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总结归纳叶天士辨治胁痛的选方用药规律。叶天士认为胁痛络病的辨证可分虚实,络实证分为肝络气滞、痰湿阻络、寒凝阻络和血络瘀痹证;络虚证分为营络虚寒和肝肾亏虚证。治疗上,叶天士提出"络以辛为泄"的观点,首创辛味通络法。胁痛络实证宜攻之,以通络为法;胁痛络虚证,以"大凡络虚,通补最宜"为法,治以补虚通络,常用益气补血和甘缓柔润之品来荣养脉络。叶天士认为胁痛初起病在气分,肝失疏泄,气机失于调达,肝气郁滞则发胁痛;胁痛日久入血络,肝经气血郁滞,气滞血瘀,瘀血阻滞经脉,同时精血亏虚,络脉失于温润荣养而痛;且久病可入肝络,血瘀气滞,肝络气机运行不畅,肝失疏泄,亦致胁痛。叶天士善以柔肝来通络,盖肝为刚脏,多用甘缓养血柔润之品以益肝体,既能养血柔肝,又能辛润通络,使其用条达和畅。  相似文献   

2.
3.
清代名医叶天士是著名的温病学者、时方专家,所著《温热论》,是继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之后的又一光辉医学文献。他的学术思想影响颇为深远,对医学发展贡献极大,“温热学派”就是受到《温热论》所阐述的观点而形成的。他首创的卫气营血辩证体系,更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既高度概括了叶氏本人多年实践的宝贵经验,也丰富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对于现在研究祖国医学都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试论叶天士宗奇经对治脏不应的补救图治解浚沅(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小孤山镇卫生院130715)关键词:叶天士;奇经八脉中图法分类号:R249.49;R224.0;R241.7在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众多医案中,广泛存在着治脏不应转从奇经施治的案例。如《临证...  相似文献   

5.
清代名医、著名温病学专家叶桂 ,号香岩 ,字天士 ,江苏吴县人 ,与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齐名 ,被后人誉为“温病四大家”。叶天士勤奋好学 ,闻某人善治某症 ,即往师之 ,相传 10年 ,先后更师 17位 ,因此博采了各家专长 ,所以医术高明 ,名著朝野 ;尤其对温病学说的形成 ,创立了一套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和诊断方法 ,成就突出 ,功绩卓著 ,成为我国中医学中温病学说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叶天士毕生忙于诊务 ,而著述极少。据传 ,《外感温热篇》乃是叶天士晚年游洞庭湖时 ,门人顾景文随于舟中 ,将其口授之语捉笔录记而成。该文全篇内容十分精练 ,甚切…  相似文献   

6.
文章指出验齿始于《内经》,清代温病学家发展了齿龈诊法,将齿龈变化作为温热病胃津肾液存亡的征兆,将验齿作为温病诊断的独特方法之一。本文就叶天士《温热论》中有关验齿的论述及应用加以归纳总结,对临床辨证论治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叶天士"阳化内风"学说认为,中风的病机是阳气亢动和阴液耗伤,倡导中风病"介以潜之,酸以收之,厚味以补之"的法则。治疗上灵活运用经方,去其温燥伤阴之品,多以甘酸、甘寒养肝肾之液,制亢动之阳,同时注重阳明厥阴同治之法,泄木安胃。逐渐形成了以肝肾阴虚为核心病机,通过滋养肝肾、柔肝熄风和诸多配合法来治疗中风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9.
文章指出验齿始于<内经>,清代温病学家发展了齿龈诊法,将齿龈变化作为温热病胃津肾液存亡的征兆,将验齿作为温病诊断的独特方法之一.本文就叶天士<温热论>中有关验齿的论述及应用加以归纳总结,对临床辨证论治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胁痛辨治     
胁痛,是指患者一侧或双侧胁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病因病理 肝居胁下,胆附于肝,二者同主疏泄,性喜条达,其经络皆循行于胁。外邪入侵而内犯于胆,或饮食不调,湿热内蕴,或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或气郁日久,化生肝火,或外伤久病,形成淤血,或劳欲过度,损伤肝阴等,均能使肝胆经络胆滞或失养,从而导致胁痛。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取类比象"角度将叶天士治疗络病所用药物按入药部位进行分类,分别探析叶氏治疗络病的用药特点,以期对临床治疗络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胁痛治验     
江××,女,61岁,初诊(5月7日):右胁疼痛,叩之痛感尤甚(++),卧床转侧乏力,肝功能检查正常。胃纳佳,二便正常。脉缓。舌苔薄黄。证属肝胆郁热。拟与清疏肝胆,利气止痛剂。处方:柴胡、黄芩、香附、郁金、枳壳、赤芍药、全瓜蒌、虎杖、莪术、金铃子各10克,广木香3克(后入),七剂。二诊(5月16日):右胁痛减大半,卧床转侧有力。脉缓舌苔仍黄。药证尚符,勿必更张。拟守上方去枳壳、赤芍药、金铃子,连服七剂。三诊(5月24日):右胁隐隐痛,精神较前振作。仍守上方去黄芩,加枳壳、赤芍、泽泻、车前子、碧玉散各10克,七剂。按:一周后,其子来云:胁痛已除,要…  相似文献   

13.
叶天士与薛生白是清康熙、乾隆年间苏州著名的温病学家。他们对中医温病学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贡献,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就叶、薛二氏的生平事迹、社会地位、个人风格、学术观点,逐一加以评价,并就一些历史上的传闻轶事,进行客观的剖析。  相似文献   

14.
整理总结了叶天士对虚损的治疗大法。认为分病位之上、中、下,别阴阳之偏盛偏衰,是叶氏辨治虚损的基本思路。重视调补中、下,尤重甘药培中,是叶氏理虚的基本治法。甘寒濡润,血肉填精和温润补阳,则是叶氏在理虚用药方面的创新和发明。叶氏理虚之法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5.
16.
叶天士认为肝肾阴虚、肝阳化风为中风的主要病机,治疗上重视阴阳辨证及培补中焦,同时兼顾风、痰、火等病理因素,创立滋阴熄风、镇阳熄风、和阳熄风、缓肝熄风、养血熄风、介类潜阳、甘温益气、芳香开窍、辛凉清火等熄风九法,内外合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叶天士治胃脘痛强调首分阴阳,强调肝木犯胃,并提出久病治络,较全面,系统的总结了胃脘痛证治的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18.
19.
《临证指南医案》注重情志疾病中个性特征、体质特征、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及季节因素,运用五行生克、气机升降辨证论治,其独特见解对发扬中医、对心身病证诊疗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正>曾有一垂危病人,叶天士认为是不可救药了,可一年后,他又见到了那一人,原来是一老僧治好了他的大病。叶天士问清了老僧的地址,第二天便前往求学。他隐姓更名,从学徒做起,挑水砍柴,劳动之余就向老僧学习医道,几年后,老僧对他说,你已经学到了我所有的医技,可以出师下山独立行医了,你的医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