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牙周炎牙及其正常牙在正畸移动中整合素β3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选用10周龄雄性成年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牙组、牙周炎牙组,每组48只.分别在加力后0 d、12 h、1 d、3 d、5 d、7 d每一时间点处死8只动物,制备标本.采用原位杂交检测牙周炎牙与正常牙正畸移动后β3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正常牙组和牙周炎牙组加力后12 h和3 d时的牙周膜内破骨细胞整合素β3mRNA阳性强度均较加力前有明显增加(P<0.001);其余时间点未见整合素β3mRNA阳性表达.在加力各时间点,两组整合素β3mRNA的表达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正常牙及牙周炎牙移动早期,牙周膜和牙槽骨骨髓腔内有整合素β3mRNA表达,提示整合素β3可能参与破骨细胞前体向破骨细胞转化及破骨细胞迁移和粘附.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正畸加力后牙周组织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探讨整合素αVβ3在实验性牙移动牙周组织骨改建中的作用。方法:35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分为对照组,实验1、3、5、7、14、21d组。于上颌第一磨牙与同侧切牙间置不锈钢螺簧,以0.78N力拉磨牙向近中。未加力组1周后处死动物,加力组于1、3、5、7、14、21d分批处死动物,制作组织学标本,通过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牙周组织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结果:实验各组均可见破骨细胞、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前体、成釉细胞、破牙质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表达整合素αVβ3,但强度不一;骨细胞内未见表达。结论:整合素αVβ3参与了实验性牙移动牙周组织骨改建,参与了牙根的吸收和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炎性牙周条件下牙移动及牙周改建中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基因的表达。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为正常牙移动组、牙周炎牙移动组,对大鼠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在0、0.5、1、2、3、5、7、14、21d时间点处死动物,运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牙移动张力侧TGF—β1 mRNA表达强度及时空分布特点。结果正常及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中,TGF-β1 mRNA在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和骨髓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正常大鼠牙齿受力2d后,张力侧牙槽骨表面成骨细胞中TGF-β1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5d达到峰值;牙周炎大鼠牙移动5d后,其牙槽骨表面立方形成骨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14d达到高峰期,21d还有较强的阳性信号表达。结论牙周炎可能阻碍正畸力效应下的牙周组织改建。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正畸加力后兔牙周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探讨整合素αVβ3在实验性牙移动牙周组织血管改建中的意义。方法:35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7组,未加力组与加力1、3、5、7、14、21d组。未加力组作为对照组,每组5只。于上颌第一磨牙与同侧切牙间置镍钛螺簧,以80g力拉磨牙向近中。按实验设计的时间分批处死动物,制作组织学标本,通过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牙周组织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结果:未加力组少量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成熟血管内皮细胞未见表达。加力1d组成纤维细胞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整合素αVβ3表达开始升高,至第5天达高峰。结论:整合素αVβ3参与了正畸牙周组织的血管改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在牙周炎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对炎性正畸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 36只wistar大鼠建立牙周炎动物模型,并随机平分为牙移动1天、3天、7天、14天、21天组及对照组,近中移动各实验组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处死后制取牙周组织标本,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在既定时间内,IGF-Ⅰ在压力侧和张力侧均有阳性表达,在加力第3天两侧表达均达到峰值,但强度较弱。结论 IGF-Ⅰ在正畸牙周组织改建中,参与了炎症正畸牙周组织改建过程,影响张力侧的成骨活动和压力侧的破骨活动。  相似文献   

6.
大鼠正畸牙移动压力侧牙槽骨中cath K 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ath K)mRNA在大鼠正畸牙移动压力侧牙槽骨中的表达变化及时间分布特点,探讨正畸牙移动中牙周改建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选用80只6周龄SD雄性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分别在加力后2d、5d、7d、10d和14d处死动物各16只,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改建的变化,TRAP染色计数压力侧破骨细胞数量;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检测cath K mRNA表达变化及时间分布特点。结果cath K mRNA表达随加力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加力后的第7天开始下降。这与牙周组织形态学的变化以及TRAP染色阳性破骨细胞数目的变化规律相一致。结论在生物机械力的诱导下,cathK参与了正畸牙移动骨改建过程中有机基质的降解,cath K mRNA随正畸加力时间的增加出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牙周炎大鼠正畸牙移动后保持阶段,观察辛伐他汀对牙周组织中MMP-1表达的影响.方法 55只4周龄牙周炎大鼠分为11组,每组5只,近中移动双侧上颌第一磨牙21天后,分为空白对照组(1组,加力后直接处死),阴性对照组(5组),实验组(5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内各小组分别保持1、3、7、14、21天,阴性对照组于保持前一天开始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每天注射辛伐他汀.免疫组化染色定量检测大鼠第一磨牙牙周组织中的MMP-1的表达.结果 各组近中侧牙周组织中MMP-1的表达量,早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7天后逐渐减少.各组远中侧未保持者表达量在加力结束7天后逐渐增加,14天后开始减少.在同一时间点,实验组MMP-1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牙周炎大鼠正畸保持阶段,全身给予辛伐他汀能降低炎症反应,抑制牙周膜纤维的降解,可能缩短正畸牙移动后的保持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牙周炎正畸大鼠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选取6只为空白对照组,剩余大鼠牙周炎建模,4周后随机选取6只为炎症对照组,其余大鼠建立牙移动模型,分为炎症加力组和炎症加力给药组。炎症加力给药组以灌胃的方式给予大鼠银杏提取物溶液,炎症加力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分别于加力3、7、14、21d后处死大鼠,观察牙移动距离并行HE染色、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炎症加力组牙周组织破坏程度较炎症加力给药组严重,炎症加力给药组大鼠的牙齿移动距离均小于炎症加力组,牙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也较炎症加力组低。结论实验选取的银杏叶提取物可以降低牙周组织IL-6的表达,并且使炎性正畸大鼠在牙周组织破坏减小的情况下得到较好的牙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文研究了牙周炎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 ,牙周组织内促进骨形成的重要因子TGF βl 的表达变化 ,探讨了牙周炎大鼠正畸牙移动 ,骨形成特点。材料和方法 :选取了 90例 10周龄SD大鼠 ,随机分为正常组及牙周炎组 ,将丝线捆扎于大鼠下颌第一磨牙牙颈部建立牙周炎模型 ,于牙移动 0d/ 12h/ 1d/ 2d/ 3d/ 5d/ 7d/ 4d/ 2 1d后处死动物 ,进行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染色 ,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张力侧的牙周膜区和牙槽骨表面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牙周炎牙移动大鼠张力侧牙槽骨区的TGF βl蛋白表达强度明显降低 ,而mRNA表达强度未发现差异。提示 :牙周炎牙移动过程 ,成骨细胞的增殖活性和骨形成能力降低 ,可能与炎性环境对TGF βl转录后的抑制有关 ,在该水平上进行干预 ,可能有效地改善牙周炎牙移动大鼠张力侧的骨形成。牙周炎牙移动大鼠成骨细胞TGF βl 阳性表达强度具有时间变化的特点 ,高峰期明显滞后 ,提示 :对牙周炎病人进行正畸治疗时 ,应积极控制牙周组织炎症 ,并适当延长复诊时间。牙周膜区及牙槽骨表面TGF βl在表达强度及时间分布上出现差异 ,证实了牙周组织细胞的异质性 ,提示 :促进牙周膜中的前体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 ,将有助于机械力作用下炎性牙周组织的再生重建。结论 :牙周炎大鼠牙移动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构建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探究大鼠牙移动过程中坏死性凋亡对牙周膜中IL?1β、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抑制剂组、加力组、加力+抑制剂组,各组分别根据建模时间再随机分为1、3、5、7、14 d五个亚组,建立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正畸模型,游标卡尺测量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的距离,取压力侧牙周组织,HE染色观察压力侧牙周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IL?1β、IL?17的表达.结果 IL?1β、IL?17的表达均随加力时间推移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P<0.05).与加力组相比较,加力+抑制剂组牙周组织中IL?1β、IL?17表达下调(P<0.05).结论 抑制坏死性凋亡会下调炎性因子分泌水平,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坏死性凋亡可能参与压力侧牙周组织细胞死亡,影响破骨细胞分化,影响正畸牙齿移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孕期大鼠正畸牙施力后牙周组织骨桥蛋白(OPN)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孕期正畸牙周改建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将90只大鼠按所处孕期阶段和加力方式随机分3组,正常怀孕对照组30只、怀孕加力组30只和非孕加力组30只。怀孕加力组和非孕加力组大鼠戴入牙移动装置,加力使其上颌第一磨牙朝近中移动。分别在妊娠第6天、第12天和第19天处死动物,取上颌骨及牙齿标本,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牙周组织OPN mRNA的表达。结果怀孕加力组大鼠牙周组织OPN mRNA的表达强于非孕加力组,且具有孕中期表达最强、晚期稍低而早期最低的特点;怀孕加力组和非孕加力组压力侧OPN mRNA表达都增强;怀孕加力组各孕期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孕鼠牙周组织压力侧骨改建的骨吸收过程中,OPN mRNA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OPN mRNA的表达受孕酮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变化,探讨NGF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8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7组,其中空白对照组(0d组)、实验加力和对照不加力组各6h、12h、24h、3d、5d、7d、14d、21d组。选择左上第一磨牙作为实验牙,制备大鼠正畸牙移动不同时间牙周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NGF表达发生改变。NGF表达量在正畸模型加载后迅速上调,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5d、1d时表达水平达到最高,所有观察区域牙周膜内NGF表达显著增加,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NGF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多个阶段起作用,参与了牙周膜早期的炎症反应及修复和晚期的改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炎性牙周条件下牙移动及牙周改建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为正常牙移动组、牙周炎牙移动组,通过对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移动,在预定的0、0.5、1、2、3、5、7、14、21d时间点处死动物,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牙移动张力侧TGF—β1蛋白表达强度及时间分布特点。结果正常牙移动组中,TGF-β1在牙周膜的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和骨髓组织呈弱阳性表达,牙移动1d后,张力侧牙周膜区免疫染色的阳性反应明显增强,2d后达到高峰;牙周炎牙移动组,TGF-β1在破骨细胞、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呈阳性表达,牙移动0.5d后,张力侧牙周膜区免疫染色的阳性反应明显增强,以后逐渐下降。结论牙周炎症影响正畸力效应下的牙周组织改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对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5 只,牵引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制作大鼠牙移动模型.模型完成后,随机分为3 个实验组: CTGF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加力对照组,每组15 只.从0 d开始分别将CTGF及生理盐水每隔1 d注射到CTGF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左侧下第一磨牙舌侧骨黏膜下,分别于干预后1、3、7、15、21 d每组各取3 只大鼠的牙周组织,制备组织切片,HE及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检测牙周组织中VEGF的表达状况.结果:正畸加力后,大鼠牙周组织中伴随牙周组织改建,牙周组织中VEGF表达增高.加力7 d牙周组织改建最为活跃,VEGF表达达到高峰期.CTGF干预治疗后,CTGF组加力后7、15 d VEGF表达强度增幅最高,CTGF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CTGF干预可上调正畸大鼠牙周组织中VEGF表达,加速正畸牙周组织改建.  相似文献   

15.
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VEGF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 )在大鼠正畸牙齿移动中牙周组织内的表达和分布 ,探讨VEGF在正畸牙齿移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3 0只雄性SD大鼠 ,随机分为 6组 ,每组 5只 ,分 1、3、7、14、2 1d正畸加力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牙周组织VEGF的表达 ,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对各组VEGF的表达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VEGF在正畸加力组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 ,加力 3d组的压力侧VEGF表达增强 ,其张力侧也有VEGF的表达 (略低于压力侧 ) ,7、14d为表达高峰期 (P <0 .0 1) ,2 1d组 ,VEGF表达有所减弱。VEGF的表达位于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胞浆内。结论 :正畸牙齿移动中VEGF表达的变化 ,说明VEGF参与了牙齿移动过程中的牙周组织改建 ,可能对正畸牙齿移动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正畸力加力后CC类趋化因子受体1(CCR1)及其相关配体(CCL3、CCL5、CCL7)的mRNA在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以探讨CCR1在正畸牙移动的作用.方法 将35只8周龄体重(220±25)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空白对照组大鼠不安装实验装置,其余大鼠安装实验装置.安装实验装置大鼠随机选择一侧上颌第一磨牙为实验牙,对侧第一磨牙作为对照牙,采用镍钛拉簧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力值50 g.实验动物分别于加力后0h、12h、1d、3d、7d、14 d处死,取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周围牙周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研究.结果 大鼠牙齿加力后,观察到牙周组织内CCR1及其配体的mRNA表达量呈现一定的时间规律:加力后12 h,CCR1、CCL3、CCL5、CCL7的mRNA表达均开始上升,CCR1 mRNA表达在3d达高峰(F=1.745,P=0.021),CCL3、CCL5mRNA表达在1d达高峰(F=19.976,PCCL3 =0.019; F=17.114,PCCL5=0.008),CCL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R1及其配体的mRNA转录水平在加力时7d均下降至与对照组基本一致.结论 正畸力作用下,大鼠牙周组织中CCR1及其相关配体mRNA表达出现一过性变化,呈现短时上调规律,推测CCR1及其相关配体表达与正畸牙移动过程及牙周骨改建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7.
孟微  陈远萍  陈冲  庄金良  姜盼 《口腔医学研究》2011,27(12):1052-1055
目的:观察牙周炎大鼠正畸性牙齿移动保持阶段,全身给予辛伐他汀对牙周组织中OPG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65只,随机分组。1)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置。2)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根据Fishcer等人的方法,在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牙颈部用3~0丝线龈缘水平进行结扎,28d后诱导形成大鼠牙周炎,牵引其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实验组在加力装置去除前1d开始,腹膜下注射辛伐他汀,阴性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次/d,分别保持1、3、7、14、21、28d后处死,免疫组化染色配合定量分析方法观察上颌第一磨牙牙根的近远中侧OPG的表达变化。结果:移动牙近中牙周组织OPG的表达在加力结束后逐渐减少,第7天时阴性对照组低于空白对照组,14d后两组均有少量增加;远中侧阴性对照组OPG的表达在加力结束后1、3d变化不明显,而实验组OPG的表达逐渐增加,但在21d后变化不明显。相同时间段比较,实验组OPG表达量均高于阴性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能够增加牙周炎大鼠正畸牙移动后牙周组织中OPG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大鼠正畸牙齿移动模型,探究Piezo1在压力侧牙周组织内的表达变化及其对IL-1β、IL-6、L-17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了解正畸过程中Piezo1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选用60只6~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加力组)、C组(加力+抑制剂组),另按1、3、5、7、14 d分为5个亚组。B组、C组大鼠构建牙齿移动模型,C组局部注射Piezo1抑制剂。在规定时间点处死大鼠,测量牙齿移动距离,HE染色观察压力侧牙周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压力侧牙周组织内Piezo1及IL-1β、IL-6、IL-17表达情况。结果:B组和C组的牙齿移动距离随时间而增加,牙周组织形态变化明显,B组的Piezo1及IL-1β、IL-6、IL-17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C组与B组相比,除Piezo1表达无明显差异外(P>0.05),IL-1β、IL-6、IL-17的表达水平在3、5、7 d均较低(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Piezo1参与正畸牙移动过程,影响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参与正畸牙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9.
核心结合因子α1与正畸牙移动中牙槽骨改建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大鼠实验性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的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 binding factor α1,cbfα1)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cbfα1在牙槽骨改建过程中与成骨细胞分化的相关性。方法:选用8周龄雄性成年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加力0、1、3、5、7、10、14d组,每组6只。分别在固定加力装置后0、1、3、5、7、10、14d时处死动物,制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Dunnett检验,研究正畸牙移动过程中cbfα1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正常大鼠的牙周组织中,cbfα1呈弱阳性表达。各加力组中cbfα1的阳性表达随时间变化呈先升高后回降的趋势,压力区的牙槽骨表面cbfα1阳性表达显著低于张力区牙槽骨表面(P<0.01)。结论:cbfα1参与了正畸牙移动的骨改建过程,与成骨细胞的分化密切相关,从而促进了牙周组织的改建和稳定。  相似文献   

20.
韩俊  胡丽  肖兵 《口腔医学》2016,(10):880-883
目的检测正畸力作用轻度牙周炎患牙后龈沟液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F-κB 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的浓度变化,探讨正畸力是否加重患牙的牙周损伤。方法选择20例无牙周炎病史正畸患者和20例伴有轻度牙周炎但炎症已被控制的正畸患者;分别在正畸加力后0 h、1 h、24 h、7 d、14 d、21 d收集上颌双侧尖牙远中龈沟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ELISA)实验测定龈沟液中RANKL、OPG浓度;分析正畸过程中RANKL、OPG的变化趋势及两者比值。结果在正畸加力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龈沟液中RANKL、OPG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除加力后7 d外,其他时间点龈沟液中RANKL/OPG比值无差异(P>0.05);以加力后0 h作对照,各时间点组内患者龈沟液中RANKL浓度均升高(P<0.05),在加力后7 d达到最大值;而各时间点组内患者龈沟液中OPG浓度均降低(P<0.01),在加力后7 d,OPG浓度最低;此外,RANKL/OPG比值均增加,同样在加力后7 d达到最大值。结论在相同正畸力作用下,伴牙周炎患牙牙周组织骨改建活动无明显异常;因此,恰当的正畸力不会引起轻度牙周炎患牙牙周病变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