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占活产婴儿的0.6%-0.8%,我国每年新出生约10-15万先天性心脏病,其中50%以上为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是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重症肺动脉高压是指平均肺动脉压PAP〉50 mmHg,或肺动脉收缩压(Pp)/系统动脉收缩压(Ps)〉0.8,肺血管阻力(PVR)〉300 dyn·s·cm-5。随着小儿先心病诊治技术的提高,手术治疗的年龄趋于低龄化。除单纯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等造成长期左向右分流引发肺动脉高压,多水平左向分流先心病(房间隔缺损伴室间隔缺损,或伴动脉导管未闭等)和早期发生肺血管病变的先心病占有一定的比例(如完全性房室通道,主动脉缩窄,右室双出口,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等)。此类患儿早期会出现严重的肺动脉高压。长期肺高血流量引起的肺微血管的内皮受损,内皮分泌的内源性内皮舒张剂(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环素)和血管收缩剂(内皮素)失调是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原因[1]。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33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对婴幼儿先心病合并肺炎的救治水平以及降低先心病肺炎的病死率。方法总结分析33例收住本院PICU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病例。结果33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中先心病中以左向右分流居多,占91.00%,经过镇静、抗炎、强心、利尿、扩血管、机械通气、限制液体入量等综合治疗,其中12例治愈出院,占36.00%,6例院内死亡,7例病情严重放弃治疗,放弃与死亡占39.00%,死亡原因均为心力衰竭难以控制。结论先心病的婴幼儿患肺炎的临床症状、体征与感染程度不一致,且心力衰竭出现早、易反复并难以控制,病死率高,如果未能早期手术治疗,镇静、抗炎、强心、利尿、扩血管、机械通气、限制液体入量等综合治疗措施仍是降低婴幼儿先心病肺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心脏病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的免疫功能。方法 对 33例先心病患儿免疫球蛋白 ( Ig G、Ig A、Ig M)及 17例患儿 T细胞亚群 ( CD3、CD4、CD8)进行测定。结果 先心病组血中 Ig G、Ig A降低 ,P均 <0 .0 5 ;CD4降低 ,CD8增高 ,CD4/ CD8比值降低 ,P均 <0 .0 5 ;而 Ig M、CD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先心病患儿有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调节功能紊乱 ,可能为易患肺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常诚  郑捷  董维树 《天津医药》2002,30(7):428-429
肺动脉高压是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型)治疗中的重要问题,是决定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影响手术近期病死率和远期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监测患儿血浆中血栓素(TXA2)和前列环素(PGI2)的浓度,观察肺血管舒缩平衡的变化,了解其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小儿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易并发肺炎而诱发心力衰竭(心衰),病死率高。既往单用洋地黄制剂控制心衰,仍有较大部分患儿不能得到满意控制。我院自1993年6月至1997年12月应用卡托普利治疗小儿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炎、心力衰竭32例,并设对照...  相似文献   

6.
刘曼  李德光 《云南医药》1999,20(1):34-36
本文观察了30例先心病患儿(左向右分流)行心内直视手术,不同组合的诱导用药在诱导期间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报道如下。临床资料30例先心病患儿,ASD16例,VSD14例,年龄6~23岁,体重18~52kg,诱导期间将病人随机分为3组:P组(10例)诱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后残留肺动脉高压(PAH)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左向右分流型CHD术后残留PAH患儿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西地那非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波生坦片治疗。结果 观察组肺动脉高压状态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治疗前心功能分级改善Ⅰ级的患儿占90.32%,优于对照组的70.97%(P<0.05)。结论 波生坦片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儿童左向右分流型CHD术后残留PAH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通过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左向右分流型及心肌疾病两种病因合并心力衰竭时血浆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peptid,BNP)水平进行分析,以探讨血浆BNP水平在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及心功能评估中的临床价值。1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婴幼儿重症室间隔缺损的急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室间隔缺损(VSD)由于存在大量的左向右分流,导致肺循环充血、肺血管压力增高、肺间质和肺泡水肿,使肺的顺应性下降和外周气道阻力增高而影响肺功能,一旦合并肺部感染,则进一步加剧心肺功能损害,甚至导致呼吸衰竭而需要呼吸机支持[1],部分患儿因难以纠治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或严重缺氧而很快夭折[2].笔者对28例合并肺炎和心功能衰竭的重症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急诊手术资料进行总结,探讨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提高手术疗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金凌晖 《首都医药》2013,(22):22-23
目的观察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合并肺炎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选择90例先心病合并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平喘、雾化、吸氧等治疗,治疗组加用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咳嗽、肺部体征持续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在先心病合并肺炎的综合治疗中,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辅助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对儿童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入组2019年5月~2020年1月确诊为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并完成肺功能检查的患儿,研究期间共入组69例研究对象.无法配合完成用力肺活量检查者(0~3.5岁,婴幼儿组),采用潮气呼吸法检查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舒巴坦(PIP/SBT)经验性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型)(CHD)婴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婴儿肺炎准确合理选用抗菌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某三级医院2015年~2018年儿科A、B两组医生收治228例有CHD患发肺炎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A组117例为观察组,给予PIP/SBT抗感染治疗。B组111例为对照组,给予拉氧头孢抗感染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细菌清除率、药物不良反应。结果:PIP/SBT治疗组痊愈率为69.2%,临床总有效率为90.6%,细菌清除率为88.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1%。拉氧头孢治疗组分别为44.1%,81.0%,62.5%,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治疗组PIP/SBT优于对照组拉氧头孢,细菌清除率治疗组PIP/SBT高于对照组拉氧头孢;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IP/SBT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婴儿肺炎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作为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婴儿肺炎经验性备选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6月于本院确诊并接受诊断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60例,将2011年5月~2012年6月进行治疗的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将2012年7月~2013年6月进行治疗的患儿作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期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出现肺动脉高压的患儿比例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常规护理中.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肺动脉收缩压与血压收缩比,抑制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围术期的护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快通道麻醉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快通道麻醉组(观察组)和常规麻醉组(对照组)各35例,比较两组的术后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应用1种以上镇静药物的应用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8.62, P=0.041);两组术后直接回病房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0.87, P=0.004);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4, P=0.037;t=2.438, P=0.020;t=4.354, P=0.003;χ2=53.89, P=0.026)。结论雷米芬太尼快通道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可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缩短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麻醉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双向腔肺动脉分流术治疗婴幼儿复杂先心病的效果。方法2001-01~2004-10对25例复杂先心病患者行双向腔肺动脉分流术,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37d至3岁,平均1.1±0.8岁;体重3.6~15kg,平均7.3±2.8kg;术前经皮血氧饱和度58.7%~78.5%,平均73.5%±5.8%,血细胞压积43.5%~72.8%,平均54.8%±9.9%。其中单心室9例,右室双出口5例,完全性大血管转位4例,肺动脉闭锁2例,Ebsteins畸形2例,三尖瓣及右室发育不良2例,三尖瓣闭锁1例。23例患者血流动力学特征为功能性单心室合并肺动脉狭窄。体外循环(CPB)完成手术15例,其中平行循环8例,心脏停跳下手术7例;非体外下循环下手术10例。单侧双向腔肺动脉分流术手术17例,双侧双向腔肺动脉分流术8例。Blalok-Taussig(B-T)分流术后二期手术3例。结果全组死亡1例,为1例DORV患者术后10d喂奶时误吸导致呼吸衰竭死亡。24例生存者随访3月至3.5年,发绀均明显改善,经皮血氧饱和度较术前均明显增高,二维或实时三维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未发现上腔静脉回流梗阻。结论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实施双向腔肺动脉分流术治疗婴幼儿肺少血型复杂先心病,是可行的,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治疗高海拔地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枸橼酸西地那非片,0.3 mg/kg,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末端脑钠肽(NT-pro BNP)、C反应蛋白(CRP)、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每分心输出量(CO)、氧合指数(OI)、肺动脉收缩压(PASP)、平均肺动脉压(m PAP)、血氧分压(PaO_2)、心指数(CI)、呼吸困难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9.3%、9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NT-Pro BNP、CRP、m PAP、PASP均显著降低,PaO_2、OI、CI、PVRI、CO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观察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地那非治疗高海拔地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较好,可降低肺动脉阻力,改善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健康信念模式在先心病介入治疗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实施介入治疗的先心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50例;实验组实施健康信念模式护理,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并对比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情感功能以及角色功能、生存质量总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介入治疗的先心病患儿实施以健康信念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10年1月收治的3岁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行手术治疗,其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畸形纠正术一期31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7例。结果:术后死亡2例,占5.26%,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严重肺部感染1例。36例婴幼儿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38个月,有并发症3例,占7.89%。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疗效有赖于熟练的专业队伍整体诊疗水平的提高,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严密监护,准确、及时地防治并发症,则可明显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9.
王影  都鹏飞 《安徽医药》2018,39(9):1075-1078
目的 探讨介入封堵术对儿童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HD)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介入封堵术治疗的75例CHD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房间隔缺损(ASD)患儿24例、室间隔缺损(VSD)患儿2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27例,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患儿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介入封堵术后,VSD患儿的右心室内径(RV)、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内径(LV)、肺动脉压(PAP)、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PV)、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MV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MVA)较术前减小,ASD患儿的RV、PAP、三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TVE)、三尖瓣口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TVA)、PV及PDA患儿的LA、LV、MVE、MVA、AV、PAP均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患儿的TVE、TVA、AV,ASD患儿的LA、LV、MVE、MVA、AV及PDA患儿的TVE、TVA、PV均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封堵术可以显著改善儿童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