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新生血管的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2000-01/2005-02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血管新生的影响的文献,检索词"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rheumatoid arthritis,angiogenes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nlish.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血管新生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37篇相关文献,其中19篇文章符合要求.排除18篇,其中15篇系重复同一研究,3篇为Meta分析.资料综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促进内皮细胞有丝分裂,进一步增殖分化、迁移,导致血管新生,形成血管翳,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从不同水平进行抗血管新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了显著效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新的策略.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病理性新生血管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已基本肯定,但其作用途径尚未完全明确.抗血管新生从理论上为治愈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可能,但该类药物的安全性及更为精细的治疗靶点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各种血管新生调节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途径,为类风湿关节炎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5-01/2005-05有关血管新生和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Rheumatoid,Osteoarthritis,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asculargrowthmediatedfacto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血管新生和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方面的文献,筛除非随机对照实验、重复实验和综述,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了123篇有关血管新生和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方面的文献,10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113篇。对10篇文献中提及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整联蛋白αvβ3、肿瘤坏死因子α、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及白细胞介素8等血管新生抑制和促进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其途径进行综合分析。资料综合:将所选资料按照以下顺序归纳总结:①类风湿关节炎的组织学改变。②类风湿关节炎与血管新生的关系。③血管新生抑制和促进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途径。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程发展与局部血管新生有密切关系,多种因子参与并调控了这一过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整联蛋白αvβ3、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及白细胞介素8均被证明可促进血管新生,而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作用是双重的。另外,血管新生抑制因子也参与调节血管新生。因此,上述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血管新生调节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莉  王彤  王杰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6):124-126
目的:分析比较各种血管新生调节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途径,为类风湿关节炎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5-01/2005-05有关血管新生和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Rheumatoid,Osteoarthritis,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ascular growth mediated facto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血管新生和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方面的文献,筛除非随机对照实验、重复实验和综述,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了123篇有关血管新生和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方面的文献,10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113篇。对10篇文献中提及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整联蛋白α,β3、肿瘤坏死因子α、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及白细胞介素8等血管新生抑制和促进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其途径进行综合分析。 资料综合:将所选资料按照以下顺序归纳总结:①类风湿关节炎的组织学改变。②类风湿关节炎与血管新生的关系。③血管新生抑制和促进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途径。 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程发展与局部血管新生有密切关系.多种因子参与并调控了这一过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整联蛋白α,β3、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及白细胞介素8均被证明可促进血管新生,而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作用是双重的。另外.血管新生抑制因子也参与调节血管新生。因此,上述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众多血管再生性因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是公认的促使血管生成的关键性因素。神经元快速、暂时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似乎不足以形成新生血管,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其他作用有关。文章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在缺血大脑中独立于血管生长之外的作用进行分析。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5-01/2005-02相关文章,检索词为“VEGF”,“KDR”,“ischemic”,“hypoxic”,“neuroprotective”,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语。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选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对缺血大脑作用的随机对照实验。排除标准:综述类和重复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26篇关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在缺血缺氧脑病中表达的文章,其中有43篇符合标准,排除83篇。排除的83篇系重复或者与本文无关。资料综合:对检索到的文章的相关信息加以综合概括,总结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可以刺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生长、存活以及轴突的生长,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并且对神经元起到营养和促进生长的作用,有利于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直接促进神经修复作用。结论:脑缺血缺氧可以引起大脑皮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的表达上调,且二者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一致性。短暂的脑缺血缺氧损伤可以引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上调,但不能够引起血管生成,其主要作用在于血管内皮生长与特异性受体2结合,介导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和促进神经元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众多血管再生性因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是公认的促使血管生成的关键性因素。神经元快速、暂时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似乎不足以形成新生血管,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其他作用有关。文章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在缺血大脑中独立于血管生长之外的作用进行分析。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5-01/2005-02相关文章,检索词为“VEGF”,“KDR”,“ischemic”,“hypoxic”,“neuroprotective”,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语。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选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对缺血大脑作用的随机对照实验。排除标准:综述类和重复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26篇关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在缺血缺氧脑病中表达的文章,其中有43篇符合标准,排除83篇。排除的83篇系重复或者与本文无关。资料综合:对检索到的文章的相关信息加以综合概括,总结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可以刺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生长、存活以及轴突的生长,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并且对神经元起到营养和促进生长的作用,有利于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直接促进神经修复作用。结论:脑缺血缺氧可以引起大脑皮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的表达上调,且二者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一致性。短暂的脑缺血缺氧损伤可以引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上调,但不能够引起血管生成,其主要作用在于血管内皮生长与特异性受体2结合,介导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和促进神经元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口腔颌面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骨再生和修复作用的机制及应用方式,探讨其在口腔颌面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4-01/2006-02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成骨的文章,检索词“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Bone formation,Maxillofacial bone,Bone defect”,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6-0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骨、颌骨”,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要求的有关文章找全文。纳入标准: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分子结构方面的文章。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成骨作用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颌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Meta分析、个案报道。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86篇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成骨作用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30篇符合要求(其中2篇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分子结构方面的文献,18篇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成骨作用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的文献,10篇涉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颌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研究)。资料综合:①国内外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成骨作用的机制为: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血管生成,调节骨组织血供并参与骨的发育形成;作为旁分泌因子参与骨形成代谢;通过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组织的再生、修复和重建。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方式主要有外源性应用和内源性应用,外源性应用就是将外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加入到支架和细胞的复合体中,使它通过促进血管化、调节参与成骨的多种因子及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提高成骨效能。内源性应用就是利用基因技术,将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入种子细胞,使种子细胞持续的产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为骨形成提供足够的血管化和调节骨细胞的活性。③动物实验已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颌骨牵张成骨和颌骨缺损修复起着促进作用。结论:应用外源性和内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可促进骨形成和骨缺损修复,用它来加快颌面骨组织工程的骨形成和缩短疗程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背景:不少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与恶性肿瘤的淋巴道转移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可选择性地诱导淋巴管的增生,在调节血管生成方面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相同的作用.目的:概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结构、分布、受体、功能以及在肿瘤淋巴道转移中的可能作用途径,探索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转移因素.检索策略: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1995-01/2004-12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文献,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另外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4-12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文献,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并辅以文献追溯、手工检索等方法共收集到公开发表的文献405篇.文献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为人类器官肿瘤,样本量≥0.②对于相似内容文献选择最新的义献.排除标准:①动物研究.②重复报告、质量较差的文献.文献评价:共32篇满足纳入标准,文献来源于综述、个例报道及专题论著.资料综合: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是目前发现的惟一一组调节胚胎组织淋巴管生成和成熟个体淋巴管生理功能的调节因子,它仅在正常成人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内分泌细胞以及内分泌腺细胞有少量表达.②在肿瘤组织中町见肿瘤周边新生淋巴管、扩张的淋巴管、有癌栓的淋巴管和有肿瘤转移淋巴结内淋巴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呈高表达.③血管内皮生长冈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调控系统可调节肿瘤间质血管网的形成和淋巴管的生成.结论: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胃癌、食道癌、乳腺痛等肿瘤细胞表达均增高,且与肿瘤细胞的转移关系密切.②一些特异作用于淋巴管内皮的生长因子及受体(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为研究淋巴转移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放射性视网膜病变作为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的一种眼部并发症,国内外的报道不多,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归纳总结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6-06期间有关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文章,检索词“VEGF,Radiation Retinopathy,New Blood Vessel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01/2006-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生成”,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有关文章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0篇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文章,其中45篇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各系统器官中的作用,涉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等方面;其中15篇为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文章,涉及病例个案报道,临床观察等方面。资料综合:①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眼底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是其特点性病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近年来被确定为对新生血管性疾病发展过程有重要影响的细胞因子。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诱导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的形成。缺氧启动了血管新生的过程。③发病机制考虑为放射线诱导的DNA损伤使内皮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死亡,当正常分裂的细胞数量难以补偿丢失的细胞时,血管内皮连续性破坏,功能障碍。结论:目前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仍有争议,但眼底新生血管出现是其重要的临床表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高低与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了解运动训练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性,探讨运动训练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5-01/2005-12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方面的文献,检索词“VEGF,exercise”,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并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5-12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方面的文献,检索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运动”,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运动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有关运动及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资料陈旧。资料提炼:共检索到关于运动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文献202篇,中文46篇,英文156篇,2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其中急性运动对血管生长因子影响的文献7篇;运动训练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影响的文献7篇,其他文献为运动相关文献或有关免疫、缺血缺氧及一氧化氮合酶等对血管内皮的影响。资料综合: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以在很多正常人和动物组织中表达,但表达水平较低。其具有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与特异性的血管内皮细胞受体结合、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及保护损伤神经组织等作用。②运动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机制可能为:缺血缺氧引起一些促血管生成的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上调。各种原因引起的免疫性复合物增多、活化补体、细胞肽(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产生过多和异种蛋白增多等均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与一氧化氮表达有关,作为信息分子的一氧化氮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互为正反馈调节。结论:无论是急性运动还是运动训练都对心血管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缺氧缺血或免疫因子的激活等因素的影响,急性运动或运动训练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显著增加,这有利于血管内皮修复或代偿性的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发生是多生长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细胞内的酪氨酸激酶级联反应可调控基因表达、调节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增殖分化。为此本文就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与受体酪氨酸激酶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7-01/2006-05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retina,neovascularization,growthfactor,receptor,inhibitor,receptor tyrosine kinas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1/2006-05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生长因子,抑制剂”,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或受体酪氨酸激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98篇相关文献,3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67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1篇文献中,2篇涉及视网膜新生血管与酪氨酸激酶的相关性,2篇涉及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途径,15篇涉及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中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14篇涉及视网膜新生血管与生长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资料综合:在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中,视网膜中表达多种血管生长因子及酪氨酸激酶受体,通过细胞内的受体酪氨酸激酶的信号传导途径,调控基因表达、调节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增殖分化,从而参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从阻断多种生长因子的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途径着手,开发了一系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结论:对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机制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将为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